布莱德雷-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咎于“我们太拘泥于给予战区指挥官最大指挥权的传统作法”。
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美军很快陷入了失败的境地。这是美军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也是布莱德雷职业军
人生涯中最严峻的时刻。
鉴于这次行动美军集中了4个军共10个师零1个旅又1个团,约13万多人,第8集
团军后来所受的损失并不算大,加上麦克阿瑟又低估了中国投入北朝鲜的兵力,因
此他对战争的前景仍在盲目乐观。对中国军队的志愿行动,他曾漫不经心地答复参
谋长联席会议“用不着担心”,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同韩国军队作战和“从沉船上救
出什么东西”。参谋长联席会议此时也轻松自在,布莱德雷在11月3日和4日去康涅
狄格州打了两天猎,回来后又在忙他那本《一个士兵的故事》。看来他也没把中国
军队看在眼里。
麦克阿瑟则十分自信地制定了一个“把所有中国部队赶出北朝鲜”的作战计划。
该计划是这样的:约从11月5日开始,他将在北朝鲜进行一场大规模空袭行动。在这
次行动中,“如有必要,将命令作战机组人员飞到筋疲力尽为止”。空袭的目标是
摧毁所有的“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将战场加以分割;摧毁鸭绿江上靠朝鲜
一侧的“国际桥梁”,以阻止更多的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紧接为期两周的空袭之后,
他将于11月15日左右发动地面攻势,使联合国军推进至鸭绿江边,一举结束战争。
11月6日,麦克阿瑟直接命令其空军司令乔治·E·斯特拉特迈耶用B-29轰炸机
轰炸鸭绿江上的新义州一安东大桥。杜鲁门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这是不明智的,
决定取消这次空袭,并责问麦克阿瑟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采取这一危险步骤。当
晚,麦克阿瑟就发回一份电报,气急败坏地说:“大量的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
通过鸭绿江上的桥梁运进朝鲜……制止敌之增援活动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些桥梁。”
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到麦克阿瑟的这份回电,便紧急在作战室举行特别会议,出
席这次会议的有国防部长、三军参谋长和国务院的人员。这是朝鲜战争中举行的最
重要的会议之一,恰恰是这次会议又铸成了美军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错。会议满足了
麦克阿瑟的请求,会后布莱德雷打电话向杜鲁门作了汇报。杜鲁门同意这次特别会
议向麦克阿瑟下达“行动令”,批准麦克阿瑟对边境地区实施轰炸,其中包括新义
州的目标和鸭绿江上靠朝鲜一侧的桥梁。作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对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布莱德雷在后来回忆时写道:实
际上,这次会议应该决定后撤,撤至朝鲜的“腰部”,尽早寻求通过外交途径实现
停火,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才是正确的。这也许是侵略者在尝到失败的滋味后悟出
的教训。
麦克阿瑟在得到了华盛顿方面的批准后,便动用美军飞机实施全面空袭。朝鲜
西北部的大片地区遭到了狂轰滥炸,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但结果证明,空袭并没
有取得像麦克阿瑟预先想象的那种效果。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了进入深山密林等有
效措施,使敌机空袭所带来的损失减到了最低限度;鸭绿江上的12座桥梁,被摧毁
了4座,但很快架起了浮桥。面对美军的地面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正面战场节节
抗击,人民军则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活动,并且有计划地诱敌深入,发起反击。
11月7日,麦克阿瑟请求空军飞机越过中朝边界实施作战行动。以布莱德雷为首
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竟然批准和支持这一请求,企图对中国领空和机场实施进犯,扼
杀中国空军。后终因许多国家强烈反对,杜鲁门否决了这一决定。 11月21日,在五角大楼又举行了一次重要的朝鲜形势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国
防部长、三军部长、三军参谋长及国务院的人员,杜鲁门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要
制止麦克阿瑟计划发动的地面攻势,这也许是华盛顿最后一次真正的机会。但会议
的结果是一致同意麦克阿瑟继续按原计划行动。11月24日,麦克阿瑟便命令地面部
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发动这场攻势的同时,麦克阿瑟又在东京发表了一个充满
火药味的公报,声称这是联合国军对“新的赤色军队”实施的一场“大规模压缩性
包围战”。并吹嘘说:“如果成功的话,这一攻势实际上将结束战争。”
这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激烈。尽管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仓促入朝进入交战,但战役
指挥灵活,根据战场情况不断改变作战决策与计划,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很快阻
止了美韩地面部队的快速推进,并不断袭击、分割包围敌地面部队。
11月27日至28日凌晨,布莱德雷收到了麦克阿瑟发来的一份电报。麦克阿瑟一
反常态,请求“由进攻转入防御,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具体地段上做一些
调整”。很显然,麦克阿瑟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遭到了严重打击,对中国军队由轻
视转向畏惧。他在电报中说:“显而易见,我军目前的实力不足以抗衡中国人加入
的这场未加宣布的战争,他们在客观上拥有许多有利条件,形势因此出现了新的变
化。”
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使麦克阿瑟对局势的估计又十分悲观。他提出了一个全面
的后撤计划,决定将部队撤至3个滩头据点:成兴、汉城—仁川、釜山。12月3日,
国务院和国防部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作战室举行了处理危机的联席会议。会后,布莱
德雷起草了一份简短的电报。“我们认为,当前首要考虑的是保存你的部队。同意
将部队撤往滩头阵地。”布莱德雷拿着这份电报去见总统,杜鲁门一字未改即予签
发。
12月4日,柯林斯受马歇尔的委托,飞抵东京,同麦克阿瑟磋商后,接着飞往朝
鲜,亲临战场察看战争局势。他提出了一个解决当时军事问题的办法:把第10军从
东海岸撤回,在釜山登陆;第8集团军从汉城—仁川逐步后撤,在釜山与第10军会合;
而后,把第10军编入第8集团军。
12月8日,柯林斯返回华盛顿汇报了他的结论。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同意了柯林
斯的意见,并把批准这一行动的命令立即发给麦克阿瑟,强烈要求他按实际情况尽
快执行,
12月23日上午,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的吉普车被1辆朝鲜人驾驶的卡车撞翻,
沃克当场丧命。麦克阿瑟获悉沃克的死讯后,立即电告柯林斯,并要求李奇微上任。
柯林斯在得到杜鲁门的批准后,马上通告李奇微本人。这样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
将启程前往东京,大约在圣诞节午夜时分抵达目的地。26日,李奇微与麦克阿瑟交
换意见后,就动身前往朝鲜,继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指定戴维森准将在釜山地
区构筑一条“戴维森防线”,作为最后固守和准备继续北犯的桥头堡。但他决心在
尽量靠北的地方实施防御,伺机发动攻势,一举扭转战局。
在此期间,华盛顿当局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又惶惶不安。杜鲁门公开声明,美
国“不打算放弃它在朝鲜的使命”,决心继续坚持朝鲜战争。12月6日,参谋长联席
会议曾向有关战区指挥官秘密发布了一份“战争警报”: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当
前朝鲜的局势已大大地增加了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收到此电后,望全体指挥官采取
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戒备。但不得造成惶恐不安的气氛。12月11日,在国家安全
委员会会议上,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建立1支至少由18个师组成的陆军,1支拥有
397艘主要作战舰只的海军和1支由95个联队组成的空军。为此,当时正在准备之中
的1952财年的军事预算,其数额竟达550亿美元,是朝鲜战争前最高年份的4倍多。
12月15日晚,杜鲁门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宣布“国家
处于紧急状态”。
在指挥才能和艺术上,李奇微要比沃克略胜一筹,加上麦克阿瑟十分信任李奇
微,心甘情愿授予他自主指挥权,第8集团军在先后发动的“霹雳”、“霹雳围剿”、
“屠宰器”和“粗齿锯”行动中,夺回了仁川、元山、汉城和春川。3月中旬,又出
现了以三八线为界的南北对峙局面。
3月24日,麦克阿瑟竟不顾杜鲁门多次警告,擅自发表声明,公开叫嚷“把军事
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基地”。麦克阿瑟企图扩大侵朝战争的叫嚣,引
起了帝国主义内部的更大混乱,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杜鲁门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推
行其既定政策并推卸侵朝战争失败的责任,以适应其竞选总统的需要,决心解除麦
克阿瑟的职务。经过几天的酝酿,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4月9日,马歇尔、艾奇逊、哈里曼和布莱德雷到白宫晋见总统。根据马歇尔的建议,
布莱德雷陈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艾奇逊和哈里曼都赞同。杜鲁门听完大家
的意见后,就决定立即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继任,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
任第8集团军司令。4月11日凌晨,杜鲁门举行了一次特别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了
这个决定。在东京,麦克阿瑟的一个副官在接到正式命令之前,就收听了白宫记者
招待会的实况转播。当时,麦克阿瑟正同参议员沃伦·马格纳森及其他人共进午餐,
一听到副官转告的这个消息,他脸上顿时失去了任何表情,呆若木鸡。然后,他站
起来,用客人们勉强能听到的低音对妻子说:“琼,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4月12日下午,李奇微飞往东京,同麦克阿瑟会谈了1小时。麦克阿瑟依然如故,
他镇静自若、沉着稳健地向李奇微伸出了温和友好的手。最使李奇微惊奇的是,麦
克阿瑟毫无怨天尤人或愤慨不平的表情和语气。4月16日,麦克阿瑟离开东京,途经
旧金山作了短暂逗留后,于19日乘“巴丹”号专机飞往华盛顿。在机场,受到了马
歇尔、布莱德雷和白宫代表哈里·沃思以及1.2万名华盛顿市民的热烈欢迎。当天
晚上,在华盛顿纪念碑广场,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全体成员为他举行了欢迎
仪式。麦克阿瑟发表了动人的演讲,结束时说道:“我的军人生涯现在就要结束了,
慢慢地消逝了——一个按上帝的旨意尽心竭力的老兵消逝了。再见!”
与此同时,朝鲜战争还在继续进行。范佛里特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不久,便遇
到了激烈的地面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4月22日向第8集团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在中部击溃了韩国第1师,在西部迫使美军后撤57公里;5月16日,又在东部发起攻
势,经过6天激战,推进了近20公里。美第8集团军因人员和装备损失惨重,被迫转
入防御。至6月中旬,双方对峙于三八线附近,构筑工事,调整部署,进行作战准备。
参谋长联席会议意识到单靠军事行动不能迅速解决朝鲜问题,遂重新拟订了一个行
动计划。即一方面继续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建立一条更有利的防线;另一
方面准备通过政治谈判,达成一项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杜鲁门总统于5月16日批准
了这一计划。
7月10日,交战双方终于在开城来凤庄举行了朝鲜停战谈判的第一次会议。从此,
在朝鲜战争中便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长达2年零1个月的战略上的相持局面。在这一时
期中,双方一方面在战场上都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争取主动以配合停战谈判,进
行了反复的激烈的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在谈判桌上也进行了异常尖锐曲折的外交斗
争。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紧密配合,交织进行,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美军司令部
不时中断谈判发动进攻,但每次都遭到痛击,被迫将部队撤回原地。
1951年2月中旬,艾森豪威尔再次赴欧洲出任欧洲盟军总司令,蒙哥马利则是副
总司令。因布莱德雷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了艾森豪威尔的上司。
8月16日,布莱德雷宣誓连任第二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到1个月,马歇尔离职
退休了。9月17日,鲍勃·洛维特接任国防部长。在此期间,朝鲜战场上依然打得十
分激烈,美军伤亡惨重。参谋长联席会议甚至开始考虑如果中国突然中断谈判,出
重兵发起全面进攻的话,若不采取特别措施,如使用原子弹,第8集团军势必难以在
朝鲜站住脚。因此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建议在朝鲜实施“模拟”战术核突击。
1951年底,许多人士敦促艾森豪威尔参加总统竞选。1952年3月,艾森豪威尔写
信给杜鲁门,要求总统在6月1日解除他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职务,如果他获得共和党
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就把他列人不拿薪金的退休者名单中。杜鲁门于4月11日批准了
他的请求。李奇微奉命接任艾森豪威尔的职务任欧洲盟军总司令,陆军野战部队司
令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在东京之职。
艾森豪威尔脱下戎装,涉足总统竞选的政治舞台。他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击败
了一个个对手,包括曾想以麦克阿瑟作为副总统竞选伙伴的塔夫脱。10月22日,临
近选举日那天,艾森豪威尔在底特律竞选时,发表了震撼人心的讲话:“新政府将
从何处起步呢?首先由总统实施一项简单而坚定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是:捐弃前
嫌,摆脱政治纠纷,集中精力结束朝鲜战争,体面地了结此事。这就要求我亲自访
问朝鲜,我将进行这次访问。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才能学会在和平事业中怎样出
色地为美国民众服务。我一定要去朝鲜。”这是政治上的一个天才之举,很可能是
《新闻周刊》的高级编辑把这个主意告诉了艾森豪威尔的竞选班子。其实,艾森豪
威尔对朝鲜战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停战协议谈判的微妙之处也一清二楚,
出访朝鲜的意义并不大。再者,这一新情况很有可能削弱美国在谈判桌上的地位。
为此,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恰如其分地写道:“人人都有权把这一危机用于政治目的。”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利用“结束朝鲜战争”这个阶梯,取得了竞选总统的决定
性胜利。11月5日,布莱德雷给正在曼哈顿的艾森豪威尔发去了贺电祝贺他的胜利,
贺电说:“我感到自豪的是,美国人民把这一崇高的荣誉赋予了一名西点军校的同
学,我对能再次在你手下服务感到荣幸。”
艾森豪威尔现在不得不冒很大的个人风险来兑现竞选时的诺言了。12月初,艾
森豪威尔秘密访问朝鲜,布莱德雷为陪同人员之一。在前往朝鲜的途中,布莱德雷
向艾森豪威尔报告了美国扩大核武库的情况。当时,美国已贮存了大量的原子弹,
并正在批量生产战术原子弹和战场“原子加农炮”;美国已在太平洋岛屿上成功地
试验了氢弹,正在研制一种造价便宜、可以空运的小型氢弹。12月2日,艾森豪威尔
一行到达朝鲜,克拉克和范佛里特前往机场迎接。艾森豪威尔在朝鲜呆了两天,会
见了美军高级将领,视察了各级司令部和前线部队,并同李承晚进行了长时间的会
谈。离开朝鲜前,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他对这场战争“拿不出什么锦
囊妙计,也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诀窍”。他后来写道:“我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