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三国通俗演义 >

第85章

新三国通俗演义-第85章

小说: 新三国通俗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啥⑻侄俊⒎ピ堋⒌此暮!⑵教煜拢蚺摇J勾踊平砘雎抑蠡炻也豢暗拇蠛禾煜拢鸩交指窗捕ǎ』褂兄鞴缘牡胤剑衷诤未Σ皇且黄比俨⒌木跋螅空馄癫皇谴Υτ胍笮窭舷壬鄄斓奶煜笪呛希恐鞴嫌μ烀碛Τ晌蠛荷琊⒌囊淮骶胫鞴鹨桑∥业戎诔嫉绷媳硖熳樱【】煨泄糯途拢 
  孔明说完,关、张、赵三人一起点头称是。厅中文武立即更是纷纷发言,惟恐自己的发言晚了刘准看不见。刘准见大家已经把发言集中到禅让皇位上来,于是出言说道:“孤王才德不足,实在不敢当此议论。还请诸公想想如何解决孤王刚才提出的问题吧!好了!今天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现在就散了吧!”大家纷纷告退。
  很快长安城中各种童谣、图谶、祥瑞一起出现。不等刘准表态,以御史大夫华歆、御史中丞王朗,侍中刘廙、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为首的朝中大臣,加上刘准、曹操、孙坚的三人属下共计数百名在长安的官员联名上表,请求天子禅让帝位给燕王。接到表奏天子顿时大惊,一时不知应该如何处理。正在迟疑,几天之后,各州郡的地方官员的数千道表奏一起送到,都是请天子禅让的表章,天子心中知道大势已去!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十二月初,天子召集公卿宣布诏书:“朕在位十有七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朕之运数既终,行运在乎皇叔。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皇叔燕王。”刘准按照大臣的提示,再三推辞,天子不允,于是表示愿意接受禅让。
  天子告知祭祀于高庙。派御史大夫华歆持节奉玺绶禅位,发诏:“咨尔燕王:昔者帝尧禅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燕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接受了天子的禅让,刘准首先按照大臣的建议,封逊位天子为山阳公,其在位期间尊为献帝,在长安颐养天年。然后立即召集文武臣属商议年号、政府机构、以及文武官员的任用问题。首先针对年号,文武大臣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刘准一一看过说道:“我以为我们大汉以前的纪年方式实在太过麻烦!换一位天子改一次年号,第一、让天下百姓记都记不清楚!第二、让后世难以搞清年代变化!所以,我准备用国号作为年号使用,大家以为如何?”
  荀攸疑惑的问道:“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还请陛下详细说说!”刘准解释道:“我所说的纪年方式是从大汉高祖元年开始纪年,高祖元年就是大汉元年!今年就是大汉411年,明年就是大汉412年,一千年后就是大汉1412年!我就于大汉412年登基!太史令今后就在史书上记载下刘准于大汉412年登基!按此纪年以至永远,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刘准话音刚落,众人之中站出一人,高声叫道:“陛下!臣有本奏!”刘准一看原来是孔融,于是开口:“文举有话请讲!不必如此多礼!”孔融还是弓身说道:“陛下!臣并不是多礼!臣首先要起奏的正是礼数之事!陛下既然已经承继汉统,就应该按照大汉的礼仪行事!刚才听陛下开口闭口,自称都是我,这实在与大汉礼仪不符,还请今后陛下以朕自称!”
  刘准听后一阵好笑,对大家说道:“我觉得这些繁复礼节我们还是改一改为好!什么称呼呀,参拜呀等等,我们相互之间就以你我或者名字相称,我看挺好!还有这个三叩九拜的礼节,你们大家不觉得太麻烦吗?我看礼部下去将我大汉的礼仪重新规范一下,越简单越好!此事抓紧处理,越快越好,在我新年登基典礼之时,我希望能够按照新的礼节来行事。”
  孔融顿时目瞪口呆。刘准问他:“文举还有什么事情?”孔融又施一礼,想了想继续说道:“臣以为关于年号的事情,请陛下还是不要更改!大汉自孝武帝以来,代代帝君都有年号,现在一旦废除,恐怕与礼不和!”刘准忍不住哈哈大笑:“文举自己的话就站不住脚!你说是孝武帝开始有年号,那么之前所有的帝王就都没有年号!岂不是孝武帝已经破坏了以前的礼法?年号的事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方便大家使用!搞那么多的年号,对于后人了解一下前代的事,简直就是折磨人!我的大汉朝是决意不要的这些麻烦的东西的!请勿多言!”
  孔明、庞统、周瑜、鲁肃等人纷纷发言,赞成刘准的纪元方式,都说这种纪年方法,可以让人感觉到大汉朝永久稳固的气派,一开元就有了四百年的基业,认为是纪元的好办法!田丰这时站出说:“陛下!纪年之事陛下的办法应该是不错的方案!但是臣觉得天子还是要有一个尊号!以便于今后各代帝王之间区别!否则后世直呼前代天子的姓名总不太好吧?”
  刘准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多花时间,最后同意上尊号为英武,今后称做英武帝。接着商议政府机构的设置,按照刘准提出的方案设立三院十二部,三院为尚书院、御史院、法典院,尚书院负责行政,下辖兵、吏、礼、户、工、商六部;御史院负责司法,下辖审察、监察、警察三部;法典院负责立法,下设立法、审法、颁法三部。关于行政区划,恢复京兆尹,改司隶为司州。三院每院各设令一人,副令三人,后来被称为新的三公九卿。荀攸为尚书令、诸葛亮、法正、张纮为尚书副令;张昭为御史令、沮授、满宠、徐庶为御史副令;田丰为法典令、诸葛谨、毛介、邴原为法典副令。各部还是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从而形成了中央国家的官僚体系,后世称为三公九卿十二尚书二十四侍郎。地方上也按照中央的三套系统,设立刺史、御史、典史,分别负责地方的行政、司法、立法,郡县两级也逐渐按此执行。
  确定军事方面将军政委员会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改名为枢密院,下设参军部、辎重部、军械部;枢密院设枢密令一人,枢密副令三人,参军部为一尚书、四侍郎,其余两部也是一尚书、二侍郎。任命荀彧为枢密令、郭嘉、庞统、贾诩为枢密副令。周瑜为参军部尚书、鲁肃、司马懿、马谡、陈宫任参军部四侍郎。简雍、刘晔分任辎重、军械两部的尚书。
  军队方面在全国设立九个陆军集团军,一个海军集团军。九个陆军集团军为东方、东北、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南方、东南和中央集团军。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刘准决定废除以前复杂的军事将领名称,对各级军事长官,集团军称司令、以下各级称长,如军团称军团长、军称军长、依次类推。大家立即都感觉官职马上明晰起来。同时将国家的军事防区与行政区域区分开来,划定了各集团军的防务区域。每集团军下辖两军团,以下为三三制。各集团军仍为二十万人。中央集团军辖六军、另两铁卫师(典韦、许诸的龙骧、虎翼师),共计二十八万人。全国共二百零八万主力部队。将各地守备部队改由警察部统领。
  建立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但是只作为荣誉,取消封地制度,给予不同的俸禄。军队建立军衔制度,设将军、校尉、都尉三级军衔,各军衔设征、镇、安、平四等。曹操、孙坚、刘备、吕布四人授王爵,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太史慈、孙策、公孙瓒、公孙度八人授公爵,大将军衔;颜良、文丑、高顺、黄忠、严颜、张辽、徐晃、魏延、甘宁、典韦、许诸授侯爵,征字将军衔;各集团军副将授伯爵、镇字将军衔;各军团、舰队主将授子爵、安字将军衔;副将授男爵、平字将军衔。军、师、营、校授校尉衔;卫、部、曲、屯授都尉衔。地方和军队的参军、后勤人员只授爵位。四院令授公爵、副令授侯爵、各部尚书授伯爵、侍郎授子爵、部下面的各司主官授男爵。曹、孙两家的出洋人员也进行了封赏。
  
  第一部一统三国(共120回) 第108回 除旧制高德布新 即帝位英武登基
  议定完各项政府、军队的机构和功臣的封赏事宜。刘准又补充:“关于爵位的承袭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可向前朝历代一样。父辈的功劳子孙可以适当承袭,但是每一代都应该降等,就是说王爵的承袭公爵、公爵的可以承袭侯爵,侯爵的可以承袭伯爵,伯爵的可以承袭子爵,子爵的可以承袭男爵,男爵不能承袭。我们的后代子孙,需要通过自己建功立业获取爵位,否则过个几代就会失去爵位。防止后代中出现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的子孙也按此处理!”
  “陛下!这个制度用于臣子,我们都非常赞成!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我们的后代子孙变成无用之人,形成任何人都需要凭自己的能力享受国家的待遇。但是用于天子恐怕不太合适吧?我们下面正要议论确定太子之事,如果这样皇子只能承袭王爵,这皇位何人继承!这不是会造成皇统承继的问题?”荀攸困惑的问道。不少大臣一起都说不可对皇家执行。
  刘准呵呵笑着说道:“诸公不必疑惑!关于皇统的继承问题,我看也要改改规矩!皇位不一定非要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宗室子弟都应该能够可以以文功武略参与竞争!后世的帝王一定要是能够领导大汉走向辉煌的君主。如果我的后代之中出现个痴呆的嫡长子孙,岂不是要耽误我大汉的万世基业?现在我看除了封儿以外,禅儿也可以作为皇嗣的人选!”
  大殿内的文武众臣听了刘准的话,个个目瞪口呆,心想这新天子的思路也太惊世骇俗了。大殿里鸦雀无声,无人说话。刘准见状继续微笑着说:“诸公怎么这样惊异?在尧舜时代不是连外姓都可以传承吗?怎么现在我要在宗室子弟中选择继承人,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过了片刻,诸葛亮站出来激动说道:“陛下做出这样的决策实在是古代圣君的作为!陛下经常教导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大汉是大汉人的大汉!如此选择君主,就可以保证我大汉江山永远都是有道明君当政,天下就不会因为出现一个昏聩的君主而遭受祸乱!臣真为自己能够遇到向陛下这样的英明圣君而庆幸!我大汉将会永远昌盛!臣赞成陛下的决定!”
  一帮年轻的文武官员纷纷发言表示支持刘准的意见,赞扬刘准是一代圣君。这时张昭沉声发言:“陛下欲效法古代先贤仁君,为我大汉的千秋基业着想,实在是万世难见的圣明之君!臣也为自己能够效命于陛下感到幸运!但是陛下的想法,恐怕不合现今时宜,远古之时人心纯良,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但是现今世上人心不古,如果这样选储反而会出现不必要的纷争!想刘表因废长立幼之事造成基业丢失,前车之鉴还请陛下慎思!”接着又是一群年纪比较大的大臣纷纷发言,支持张昭的意见。两边为此争论起来,各说自己的道理!
  刘准微笑着看着激烈争论的双方,见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于是一摆手制止了争论。开口说道:“子布所担心的事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看刘表丧失基业,与废长立幼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键应该不在这里!我所说的是选择贤明之主,而与长幼无关!只要是贤明的,不管长幼都可以选择。还有就是这个必须立长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有的人都认为嫡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是从来没有人考虑这个嫡长子是否贤明,是否能够支撑起这万里江山!我看这样吧,今天先不要忙着议论立不立太子之事。我们不是已经有了法典院吗?符皓!你的立法部就先从皇统问题立法,制订出一部大汉帝国的皇位继承法。确定之后,我们按照律法来执行!我的意见请你们在立法时给予参考!
  田丰躬身说道:“臣领旨!”接着荀攸又提出立皇后之事,刘准就赵雨一个妻子,理所当然立为皇后。这时已经被提名为礼部右侍郎的孔融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只有一个皇后显然不合大汉律法,按照大汉的嫔妃制度,陛下还应该册封一批妃嫔。”刘准为难的说:“我只有皇后一人,你让我去封谁做妃嫔?”孔融说:“臣请陛下颁旨选妃,充实后宫,多生皇子,以壮大我大汉皇室后人!”刘准立即说道:“不可!我刚刚即位,就做这骚扰天下之事,岂不是让天下百姓骂我?嫔妃之事是我自己的私事,还是我自己去选吧!”孔融嘟囔道:“君王之事均是天下之事,那里有私事?”刘准笑着说:“此事就这样,我反正不会选妃的!”
  众人见刘准态度坚决,也就不在说什么。“对了!还有一点就是从本朝起,永远废除宦官制度。皇宫之中的所有服侍人员,一律采用轮换制度,最多干上三年,就让人家出宫去成家立业。不要搞什么后宫三千的事情。也可以防止宦官或者天子身边的人专权挡道的事情发生!所有皇子都去学馆学习,不要搞什么禁宫制度。当然这些也要立法,防止后世再出现这些东西!”众人都对大汉历朝历代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听刘准说完一起高呼:“陛下英明!”
  刘准最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确定一下大汉的国旗、国徽和国歌,军旗、军徽和军歌!此事请礼部负责拿出几个系统的方案来,我们在一起确定!此事要快,登基大典上我要用上!另外就是要建一座忠烈祠堂,供奉那些为我大汉安定献身的忠烈将士!我们今后死了以后,都葬在那里,我要和这些为大汉效死的勇士永远在一起,永远不离开他们!”
  所有事情议定之后,刘准宣布散会,大家分头去做准备。刘准又下令召吕布带大汉飞骑的小将、公孙瓒、公孙度、孙坚等人赶回长安参加新皇登基大典,郭图赶紧向各地飞鹰传书。刘准带着典韦、许诸向城西的一处宅院走去,去看曹操。曹操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长安,被刘准安排在一处宅院之中。为防止意外,刘准派重兵加以保护,现在确定了禅让之事,赶紧去向曹操通报一下情况。来到宅院,曹操带着两个儿子迎了出来,见面就要行大礼。刘准赶紧拦住:“孟德不必多礼!”曹操笑着说:“听说天子已经同意禅位,在下给陛下道喜了!”
  刘准叹了一口气说:“孟德客气了!今后孟德还是叫我的名字吧,这样亲切一些。我原来还想辅佐天子,振兴大汉。可是回来以后第一次上朝,我就知道这不可能!天子受那些腐儒的影响太深,而且根本不知道如何执政才能复兴汉室。我那时才真正知道孟德当时在洛阳为何与天子格格不入了!”曹操苦笑:“高德能够体谅我的苦衷,我实在感到欣慰。当初将天子迎到洛阳,我虽然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想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想辅佐天子,恢复大汉皇统。可是天子很难接受我的一些思路,确实是天子自幼处于这些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