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婆争对错的男人有什么出息,我不跟你争。”苏小姐听了这句话,居然抬手扇了他一巴掌。我听故事听得哈哈大笑,问她,就算陈某某做人面了一点儿,你也没必要扇他吧?苏小姐说,你不懂,我扇他是因为两点,一是他不跟我讨论,二是他又管我叫“老婆”。
总之,老实巴交的陈某某交了苏小姐这么个急脾气的女朋友,虽然委屈了一点儿,倒也挺般配。苏小姐说,陈某某对自己这么好,她也不想别的了,人哪能没有点儿缺点呢,就这么谈下去得了,她心甘情愿。谁知道俩人谈了没几个月,苏小姐的前男友李先生从国外回来了。李先生是个登徒浪子,跟陈某某一比,简直就是渣男,大学里谈了十个女朋友,苏小姐就是这十分之一。
留学回来的李先生,顺利联系上了苏小姐,分手了还能做朋友,这是李先生才有的本事。两人天南海北地神侃了一阵,不知怎么说到了感情问题上,苏小姐提起陈某某,难免有了几句抱怨。李先生顺水推舟,站在朋友的角度,劝她好好珍惜陈某某。没想到,苏小姐还真吃这一套,聊着聊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她一想到往事已成云烟,眼下自己又已许作他人,不免此处动情,不知不觉就到了床上。事后苏小姐也有点后悔,觉得对不起陈某某,不过她转念一想,这一炮算是对过去作别,以后它山它玉,自己绝不再出轨,安心做陈太罢了。
哈哈,讲到这里,该有人说我胡扯了,生活里哪有那么巧的事,怎么苏小姐就怀孕了呢,又不是拍电视剧。我说这事儿是真的,你们也不一定信,连我都不信。不过,以我认识苏小姐的七八年,我猜这分手炮可不只一响。你觉得呢?反正我没问,她也没说。
陈某某知道了苏小姐怀孕的事,先是欣喜若狂,后来一算日子,那段时间他刚好在外地出差,心里一下又凉了个透。李先生知道苏小姐怀孕后,连微信都不回,消失得无影无踪。苏小姐骂过了,看开了,谁也靠不上,自己摆下的烂摊子,自己收拾了算。手术还没做,那天陈某某约苏小姐出去,她特意叫上我,怕陈某某怒火攻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
我们到了约好的茶馆,陈某某已经坐定等我们了,三人尴尬地坐了半天,我和苏小姐都不敢开腔。估摸坐了得有一个来小时,陈某某终于开口说:“我不想和你分手。”天呐,这是我听过他说的最痛快的一句话了,陈某某在我心中一下高大了起来,终于像个男人了。没想到此话一出口,苏小姐还没应,他倒先哭起来了。唉,陈某某还是那个陈某某。
后来,苏小姐和陈某某还是没结婚,不过陈某某倒是认认真真当起了孩子的爹,忙前忙后,里里外外。苏小姐的父母先是不大满意陈某某搞大了苏小姐的肚子,后又看着陈某某老实巴交,加上苏小姐一个劲儿撺掇,渐渐也把陈某某当成了姑爷,一家人似的亲。苏小姐自认做了对不起陈某某的事,小姐脾气轰然崩塌,处处温柔体贴。若不知情,外人看这一对儿,真比神仙眷侣还让人羡慕。
半年过去,苏小姐生了个女儿,同学们都来看,陈某某陪在床边,皆大欢喜。这来探望的人群中,竟有一个李先生。陈某某并不认识李先生,只是看别人送的伴手礼都是奶粉玩具婴儿衣服,只有李先生送了一盒给苏小姐补身子的虫草,出奇贵重,便以为李先生是富二代,虽有点不好意思,也没再多想。那天,李先生有些尴尬地看着苏小姐和她的孩子,陈某某在一边热情地招呼。苏小姐谈笑自若,努力不让自己和平时显出有什么不同,李先生坐了一会儿,告辞离开。苏小姐却在李先生跨出房门的那一刻,流下了眼泪来。刚生完孩子的女人真脆弱,苏小姐自认早就不爱李先生了,没想到这委屈,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伤痛,比生孩子还折磨人。
陈某某在一边呆呆地看着,心里已经明白了一大半。李先生走后,他给孩子掖了掖被角,摘下阳台上洗干净的棉布兔子放在孩子手边,然后把热好的鸡汤从壶里倒出来,看着苏小姐喝了一碗。他什么也没说,拎着空的保温杯,走出门去,再也没有回来。
猫司令,自由撰稿人、学生。微博id:@_猫司令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
VOL。337 实习生
t!xt…小说天堂
作者沈大成
我是从2010年开始比较多地见到实习生,因为这一年我去做报纸了,报社里不断有新鲜的学生脸出现。
“老师。”起先被这么叫,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尴尬地拜托他:你不要叫我老师。但不叫老师,难道叫师傅吗?好在,久了也就习惯了,一听到“老师”,可以坦然地转过头,一本正经地看向声源。
实习生基本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外表上看好像只是小一点的上班族。不过我总是想,两者又是两样的,实习生同学日后长大了,并不会成为我们,而是从想法到行为上成为新的一代人。我们之间的差别,好比是,看似相象的猿和猴,又或者是都说英语的英国和美国。
我对实习生同学的最低期望,老实说并不是帮上什么忙,而是希望他们表现得像一个年轻人就行了。他们跑来面前,首要的作用,是坦率地展现一个年轻人的样子,这样就对我有足够正面的影响力,让我不至于荒唐地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这一个物种,千年稳据江山,就此骄傲自满。而是提醒我们想想未来,一切终究会朝着他们的愿望改变,变得让他们更趁手,地球上空着,我们只是先来暖个场罢了。就这样,可以校准我看世界的准心。
实习生常常让我出乎意料。有一阵子,我们经常在礼拜二的下午,找一个咖啡馆开选题会,气氛轻松友好。一次,去的店里有个服务生,是个高瘦正太,他沉浸在工作中的神态动人,长得也很好,很值得多看几眼。我就向身边的实习生同学说:“这个,跟你年纪差不多吧?”哪想到,该同学连忙否认道:“他比我大。”接着又说:“我明显更年轻!”啊,没想到年轻人也这么在意年轻。他们不知道,我们听到“年轻”这两个字才很心虚啊。
还是这位同学,不久之后的一天,我和他完成一个采访后赶回报社。并肩走到大厦楼下时,一条很和气的流浪狗向我们走来。我用余光发现,实习生同学不动声色地和我变换了队形,转头一看,他躲在了我身后。喂,你总说自己年轻,年轻有什么用啦,快出来替老人挡狗呀!我心里这么说。又觉得自己和他默默计较起来,也很好笑。
我总是会把实习生好笑的事情积攒下来,和我的朋友们交流交流,他们也会告诉我一些遇见的事情,我们都抱着“年轻真好啊,失去了用什么都换不回”,以及“可老子们毕竟经历了很多风雨,不愿再回头”这样的双重感慨。
不过,反过来,实习生又是怎样看待“老师”的呢?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很心惊。
毛姆在一本书里借着人物的嘴这样说:“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很少觉察到年轻人对我们的判断多么无情,然而又多么深刻。”我觉得除开“很少觉察”,他说得全对。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对年纪比较大的人,确实刻薄无情,而且我不相信一代会比一代更宽和。
如今我很想在年轻人中留下好印象,虽然最终得到一份填写着实习意见的证明资料的人是他们,但我也很想他们回到学校时能和同学说,有一个“老师”为人很好,能和我打成一片。
可惜事与愿违,我是个比较糊涂又很笨拙的人,恐怕实习生回去不会说我好话的。
我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比如,今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有一天最高气温达到40度,我叫了一个实习生同学来报社,没有别的事,只是参与一下我们的会,可是到了时间,我站起来就和同事们去开会了,忘了叫上她。等把会开完,我走到她位子那里,她已经在空虚中钻进傍晚的余热里下班走了。唉,我当时真的觉得我这个人很差劲,只能站了一会儿,也下班走了。一直过了好几天,才鼓起勇气说了声不好意思。
和她的缘分未完,之后有一天,这位40度白来的同学问我:“老师,明天几点来?”第二天仍旧是工作日,可是当时我抬头四面一看,别的同事大多下班走了,办公室里只有空空荡荡的空气包围着我们,我突然有强烈的感受,觉得第二天应该是休息日,便对她诚恳地说:明天休息啊,我们都不来,这里没有人。同学狐疑地盯着我看一看,说了声好的,转身走了。你说她怎么可能不在心里骂我蠢呢!
我还很容易就把心里的想法对别人和盘托出,暴露我为人的短小。又有一次,约了一位很好的摄影实习生来开会,他严格遵守约定时间准时到达报社,可我们几个同事外出吃饭的吃饭,刚从家里出门的出门,没有人在。他等了一会,发来微信:“怎么办公室里一个我认识的人都没来?”要知道一个小团体存在久了,约定时间就会变成参考时间,成员们自会看天气、辨风声、猜情况,自行掐算出一个新的时间,然后在新的时间点差不多前后脚抵达,这是一种微妙的默契感!当时同学问了我,我不禁手指飞舞,很快地回答道:“因为我们迟到成性啊。”话一出口,我在奔向报社的地铁上,差点对着手机脸红了。我这是在干吗,我不是一心想做一个厚道和正直的成年人吗,怎么竟向一个刚刚踏上社会的小孩灌输丑陋想法,告诉他迟到没什么,还态度沾沾自喜?唉,别提多羞愧了。我们有时候会做错事,但心里还是要知道“它是错的”,那么做也就做了,也许不算坏到底——我觉得底限应该是这样吧。
假如那些和我这个不太好的“老师”交过手的同学们愿意听我推心置腹讲讲,我大概会这么说:
所谓实习,实习如何处事重要,实习到各种为人也是很好的事。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构成的,你以后既会碰到构陷你、令你吃亏的老鸟,也会碰到心肠不坏、但有点笨、感觉上很容易超越的资深打工仔(比如我)。你不要畏惧强悍的人,也不要欺负弱小,要和他们相处,同时不要被他们朝两个方向上带坏……
至于我,以后大概还会继续碰到不少同学吧。有一个实习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天我请他在我的本子上留下联络方式,后来翻开来做采访提纲时,看到他在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前面还写了三个字:“实习生”。这个人的定位也太清楚了,顿时觉得他很可爱。正是在这样的“实习生”面前,我勉为其难地当着“老师”啊。但愿我以后能进步!
沈大成,专栏作家,微博id:@沈dozen
wwW、。
VOL。338 行走本身就是一种诠释
t xt ~小 说天;堂
作者张怡微
对于我来说,关于台湾最初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侯孝贤与吴念真。因而,我所熟稔于心的台湾之景,并不是台北,而是九份,不是城市,而是乡村与小镇。
《恋恋风尘》的编剧吴念真曾经说过,他一直想拍一个“雾中老太”的镜头,在十月、十一月的九份,一个阿嬷从白茫茫的雾中穿行而来,疾步走向教室,通知一个班上的孩子前去矿上收父亲的尸体。彼时,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心中祈祷:“不是我爸爸。”但不是“我爸爸”,就是“你爸爸”。这“雾中的阿嬷”的形象就仿佛是死神一般的,令人恐惧、震慑。“她”象征了命运的突变与漫长的苦难。
无常,似乎是生活在这个美丽岛屿上的人们不得不直面的命数,无论是自然的多灾,还是政治的跌宕。吴念真是原住民血统,一夜之间由“日本人”变成“中国人”,是其父辈及其自身终身难以磨灭的文化伤痕。他的敏感、隐忍渗透于对于土地的情感与人伦的体悟中,入木三分。可这却与客家人身份的侯孝贤略有不同。吴念真说自己是“历史上的孤儿”,侯孝贤却是一个“回不了家的人”,从《多桑》和《童年往事》的差异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窥见两位导演的不同。因为这两个人,几乎代表了台湾人“父辈”的两种命运,写就了两段最重要的历史。最终使他们走向契合的,是历经变革与沧桑的父辈给这些看似平静的孩子们人格与性情的塑形。在漫长的岁月中,凝成一脉沉静、动人的深情,五味杂陈,慰藉人心。此为我心中台湾的“文艺”,即带有人情味的文化传承,与落实于影像与文本的细致呈现。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因而产生了特殊的“文艺”。离散与孤绝造就了上一代人的悲情人生,文艺成为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汇通着苦楚的心灵,将感官的苦痛转化为历史的风尘。丧失家庭,丧失语言,丧失亲族,原生性的坚守令他们的内心世界诞生了隐忍、苍凉又相濡以沫的情怀,人与时代辩证烛照,应运而生了动人的人间情感。而在父辈们用亲历的人世跌宕写就了饱实的心理经验之后,寂寞的后代亦逐步成长,年轻人如梦初醒,开始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经验。
铁路、煤矿,朴质的车站、茶馆,热带的蝉声、水汽,海岛的风雨更迭,甚至人的隐忍与含蓄,都成为了一处静景,随自然嬗变着生之欢喜与苍凉,如此宁静、单调的画面,构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文艺意象——沉闷的童年与漫长的青春期。在这里,作为审美的“文艺”情怀,依然是十分苦涩的东西。就和我们这些年相类似的,与长辈的沟通不利、家境的清寒迫使年轻人陆续离开家乡,奔向城市谋生。枯燥的工作与无常的情感,令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父辈们的积怨、疾病是他们的隐忧,而无法亲手把握的命运更是心底最焦虑的感知。就好像《恋恋风尘》里阿远在深夜艰难地翻了一个身,哀痛地流出眼泪。当他数着日子从营队回来,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却突然要嫁给别人。白天阿远依然沉默地看外公种地,听着老人说“种番薯比种高丽参还要难”,唯有夜间沉痛得难以入眠。这个“翻身”的意境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一个少年明白初入社会甘苦、人情冷暖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夜缓缓苏醒的。甚至,阿远扛着东西和女友在铁路上行走,两个人一前一后,手都不拉,话也没什么好说……但背后的一切都是朦胧带着水汽的,其实是十分性感的场景。他什么话都不用说,就是一个单薄、无奈的身体,自呈一切。因为你知道,在这个沉默的身体里面,其实是把感情看得很重很重的。但是这种感觉和《海角七号》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又完全不同了。
在近年的电影中,台湾似以更为斑斓的镜像呈现其年轻的活力与风貌。恒春的《海角七号》、台北的《蓝色大门》《艋牛贰⒁死嫉摹睹烀臁贰⒏咝鄣摹恫荒苊挥心恪贰⒒摹妒⑾墓饽辍贰⒄没摹陡负笃呷铡贰埔影嗉拥阕牌赐汲鲆桓雒骶弧⑽赖奶ㄍ迦怖础?苫娴木掠胙だ茫宋锔嘣谋独牒纤坪趸故潜炔簧瞎暝轮行攀帜槔吹某劣舳死龈耍芫醯萌绷说闶裁矗趾苣亚嵋撞股稀5蘼廴绾危庑┪赖某【啊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