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个人的世界 >

第20章

一个人的世界-第20章

小说: 一个人的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伊拉克无疑会减轻美国的能源安全忧虑。由于美国进口原油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沙特,如果美国能够通过伊拉克的政权更迭来控制其石油,将会大大改变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情势。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包括美国媒体的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在美国向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的背面,隐藏着美国想要确保对外依赖性日益上升的石油的稳定供应线,进一步讲就是为了在国际能源市场确保君临天下地位的意图。进一步说,通过成功“倒萨”,美国将更有把握控制中东石油的命脉,不仅渴望从根本上解决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而且,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石油进口国,今后在国际贸易上就得让美国三分,美国也可以就此对阿拉伯产油国家实施更有效的“压力外交”。    
    俄罗斯人也相信,毫无疑问,伊拉克战争因石油而引发。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石油供应形式、数量和输油路线,石油的质量和价格都可能成为军事冲突的原因。1尽管有些人猜测叙利亚等国将很可能成为鹰派的下一个“猎物”,但黎巴嫩学者弗雷德里克.昂塞尔却认为,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而叙利亚和也门则没有多大的石油储量,对美国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即使需要重新组合地区关系,美国的中期目标似乎也该是搞垮沙特政权。2    
    人们看到的也正是如此。自从“9·11”后华盛顿RAND研究所将沙特阿拉伯定为“邪恶轴心国”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急速冷却。在沙特国内要求与美国断绝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沙特政府终于决定禁止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各石油公司参与本国的油田开发事业,以至美沙两国的关系出现异常现象。尽管在公开场合,布什政府坚持宣称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在反恐怖战争中可信的盟友”,不过在私下里,经常有人向白宫发出这样的信息:美国的沙特政策应该进行重要改变,其中甚至包括要“解放沙特油田省份”的主张。这种观点以保守派的哈德森研究所创始人辛格为代表。辛格认为,如果沙特政府继续资助那些传授“仇恨美国”思想的学校,那么白宫就应该考虑在沙特的石油主产区,建立一个独立的“东阿拉伯穆斯林共和国”。3    
    前美中央情报局局长(1993-1995年)詹姆斯·伍尔西也认为,由于中东(包括里海沿岸地区)不仅蕴藏着世界将近四分之三已探明石油储量,其“剩余”生产能力也占世界剩余生产能力的将近四分之三,其石油储量成了美国的长期依赖,而其剩余生产能力则成为对付美国的“战术杠杆”。这一战术杠杆——将近每天300万桶的剩余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沙特阿拉伯手中。当危机引起油价上涨时,沙特激活这部分剩余生产能力是迅速增加供应量从而使油价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正如爱德华.莫尔斯和詹姆斯.理查德所言,这个沙特阿拉伯杠杆是“相当于核武器的能源武器”。4而对美国人来说,这种“相当于核武器的能源武器”不是不可以存在,但最好是留在美国手里而不是那些不可靠的朋友甚至敌人手中。    
    尽管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中遇到挫折,但美国重建中东(包括里海地区)能源安全体系的工作却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一切才刚刚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军攻入巴格达之际,以色列方面透露说将认真考虑重启自1948年以来就停运的一条石油管道—-从伊拉克的摩苏尔到以色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法。美国对该计划态度积极,因为该管道可把伊拉克石油直接引到地中海,油管一旦开通,美国不仅可利用伊拉克的石油,而且还可以避开波斯湾这个多事之地,同时还可以与来自里海和中亚地区能源管线连为一体。    
    在天然气方面,海湾也是美国值得信赖的产地。由于卡塔尔拥有约9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很有可能会在2010年左右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2002年卡塔尔天然气的年产量达1400万吨,预期2005年将提高到2600万吨,到2010年达到4000万吨,而它与资金雄厚且与之有盟国关系的美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将使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第八章:美国的能源地图拥抱俄罗斯,抢滩中亚

    尽管对海湾能源雄心勃勃,但美国人也很清楚,这里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是伊拉克恢复正常的石油供应也需要时间,与此同时,美国有必要在其他地区寻找能源供给多元化的机会,与能源大户俄罗斯加强合作便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以往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洲,对美石油出口量不足美国原油总进口量的1%,这不能使美国人感到满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布什政府在2002年上半年迅速与普京政府缓和了关系,并很快达成了加强能源合作的共识。这样,在2002年,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向美国市场出口了石油,并使俄罗斯在美国石油进口中所占比重上升到1。3%,2003年则预计达到4%。    
    但普京却认为“这还太少”,他呼吁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尽可能多地利用俄罗斯的原料优势。在要求政府发展科学密集性行业的同时,普京认为不要“不好意思”利用俄罗斯经济中的能源和原料条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条件。1在他的鼓舞下,俄罗斯石油开采业决心到2010年能够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如果摩尔曼斯克港能够实现现代化,俄罗斯的石油就可以从那里供应美国。令美国人欣慰的是,俄罗斯正在努力获得世界第一产油国的地位,该国2003年的石油日产量将达到800万桶以上,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这相当于沙特的最高生产能力。2而在天然气方面,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32%的俄罗斯将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对美俄两国来说,增加俄罗斯石油出口是个双方获利的事情。对美国来说,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增强世界石油供应的多样性,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打开俄罗斯的其他资源之门。而对俄罗斯来说,石油和天然气占到了俄罗斯出口的40%以上,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经济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但保持这种持久的共同利益的前提是,油价保持稳定甚至上涨,据估算,世界石油价格每变动1美元,俄罗斯的国家预算就会出现大约10亿美元的变化,由于油价的上涨,俄罗斯2002年的盈余达到了50亿美元,它从石油消费国那里挣得的收入已经相当于伊拉克拖欠其债务的一半。这种考虑显然影响到了俄罗斯对美国“倒萨”的态度。    
    不过,相对于“倒萨”和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争吵,美俄在中亚能源问题上的博弈会更长久也更敏感一些。对俄罗斯来说,中亚既是它的腹地,也是传统的势力范围,中亚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一直都在俄罗斯的影响范畴之内。尽管美国对中亚一直虎视眈眈,但始终没有机会打入这里。但在“9·11”之后,借着打击塔利班的由头,美国的势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中亚,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取得了基地,并通过经济渗透加强了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能源的影响和控制。对此,拥有也许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未经开采的石油储藏量(500亿桶)的哈萨克斯坦方面看得很清楚,2002年1月20日的伦敦《观察家报》引用的一位哈萨克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很清楚,仍在继续的阿富汗战争,只不过是美国要在这个地区建立统治的一道面纱。反恐怖主义战争,是美国把我们的能源资源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唯一借口。”     
    自从“9·11”后,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布什和布莱尔政府一直努力争取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对土库曼斯坦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三个里海国家,加上俄罗斯和伊朗,拥有全球仅剩的一些尚未开发的大规模石油储备。据悉,仅位于里海北部的卡沙甘油田预计到2015年就将拥有每天出口约350万桶石油的能力,此外,由美国和欧洲公司开发的其他两个大油田——田吉兹陆上油田和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也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石油。为了保障美国在里海的能源利益,美国准备在阿塞拜疆部署1。5万人的兵力,同时还将把在西欧的一些军事力量转移到中亚和里海拥有石油资源的地方。1    
    美国的“大手笔”表现在管线改道上。早在克林顿任内,美国政府就曾为获得里海周边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力支持建立不经由俄罗斯和伊朗但连接土耳其的管线,以削弱俄伊两国的影响,但由于这项工程由于建设成本过高,加之俄罗斯的微妙地位,未能实现愿望。在“9·11”后,美国借打入中亚之机,通过施压和经济诱惑,迫使中亚直达土耳其的油管绕开了俄罗斯,而改走格鲁吉亚,2其目的就在于削弱俄罗斯的石油影响力,这令俄罗斯十分不满。这无疑是围绕中亚和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新一轮国际“大博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海湾能源逐渐被美国控制的情况下,如果中亚再被美国蚕食掉,俄罗斯将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这也可以帮助解释俄罗斯此间针对格鲁吉亚的一系列高压外交行动。    
    但美国的“食欲”似乎并不会因此而满足。很久以来,美国的石油大王们就有一个梦想——修建一条长1000 英里、穿越阿富汗的输油管道,每天可运出100万桶油,这个计划以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命名,叫做尤诺克计划,因为这家公司在整个计划中押出的赌金最多。从90年代中期,围绕建设这条把土库曼斯坦(这里有世界第三大天然气田,储量达22。5万亿立方米)与巴基斯坦的港口连接起来途经阿富汗的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的双重计划的谈判就开始了,并在美国进军阿富汗和中亚后加快了步伐。2002年12月27日,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巴基斯坦总理贾马利在土库曼签署了一项协议—-修筑一条从土库曼至巴基斯坦(长达14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这条需投资25亿美元的管道能将道勒塔巴德气田的天然气输往巴基斯坦,甚至可延伸至印度。    
    形势迫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加强了能源外交。在继续与美国周旋伊拉克问题的同时,俄罗斯也加强了前苏联国家能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部门是俄罗斯参与前苏联共和国私有化的战略计划中的一部分,据悉,莫斯科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乌克兰的天然气分配系统。    
    在白俄罗斯,俄罗斯能源巨头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接管了该国的天然气输送公司30%的股份,以抵消白俄罗斯2。82亿美元能源债务中的8000万美元。在亚美尼亚,俄罗斯接管了该国的5个大型企业,以抵消亚美尼亚1亿美元的能源债务。此前,俄罗斯已获得了亚美尼亚天然气销售公司55%的控股。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长期控制着摩尔多瓦的天然气管道,摩尔多瓦的外债中有2。7亿美元属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立陶宛,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当局同意它获取私有化的杜约斯天然气公司34%的股份,它同时还在考虑购买考纳斯温泉核工厂,而联合能源公司则在竞标获得立陶宛电力分配系统的控制权。    
    由于乌克兰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运输通道,为迫使乌克兰同意俄罗斯控制它的天然气管道,莫斯科威胁要在白俄罗斯修建替代管道。为了强化这种压力,2002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负责人被任命为莫斯科驻乌克兰大使。俄罗斯的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5个月后,在独联体首脑会议上,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了建立一个天然气联合集团的协议,库奇马总统同意了俄罗斯50%的控股要求,这也意味着俄罗斯今后将能够影响甚至否决乌克兰同别国的能源交易。    
    对于土库曼,俄罗斯更是迫不及待地与其达成天然气协议。2003年4月10日,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有关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并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敲定了一份为期25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就这样,莫斯科将土库曼所有的天然气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宣告了跨阿富汗管道计划的破灭。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西倾,俄罗斯在军事合作和经济合作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就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修建一条长2225公里、深16米、宽200米的西伯利亚-中亚运河,以便将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水输送到中亚的沙漠地区,这被称为及时雨般的水外交。而在中亚地区,上游和下游国家打不完的水仗被视为全球水资源争夺战的一个缩影:哈萨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等下游国家的棉花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它们要求为其农业分得更大份额,而吉尔吉斯、塔吉克等上游国家则希望用更多的水资源来发电;此外,土库曼用水过多,引起了乌兹别克的不满,哈萨克则指责乌兹别克抢占了它的份额……莫斯科在这里所能进行的能源外交显然是华盛顿所难以企及的。    
    尽管对华盛顿时时露出笑脸,但克里姆林宫很清楚美俄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为能源安全而斗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如经济学家们所言,石油和天然气如果不能被挪动、作为商品出售并被工业和运输业当作燃料来使用,它们就毫无价值,作为本国工业或汽车的燃料,美国自己并非离不开中亚或中东的石油,但是,控制这一生死攸关的资源即控制“油龙头”,却会赋予美国极大的优势,以便控制和影响其它任何国家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亚进行的能源博弈,不仅有现实的能源安全意义,还有着遏制俄罗斯势力发展和经济腾飞的战略意义。俄罗斯现在已经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竞争是冷酷无情的,无论是盟国间还是那些刚刚实现所谓的历史性关系飞跃的国家间。    
    


第八章:美国的能源地图东顾非洲

    非洲一直是被美国的“爱情”所遗忘的角落,但在“9·11”后,特别是布什准备打击伊拉克以来,美国在寻找除海湾、俄罗斯以外的石油供应来源的过程中,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爱”投向了一个一般不被看作是主要能源产区的地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事实上,在“9·11”之后,石油行业游说组织就加大了游说的力度。来自于石油行业和政府各部门的游说团体——非洲石油政策计划组织向华盛顿提交了一份白皮书,这份文件要求国会和布什政府鼓励加大在整个非洲的石油开采,并宣布几内亚湾为美国“重要利益的所在地区”。他们的核心想法是要求美国将石油来源多样化,并坚信,由于西非石油是由若干个彼此之间没有历史联系的国家分别享有的,所以他们不大可能联合起来实行禁运。    
    在安全忧虑和利益集团的大力游说面前,布什政府的非洲能源蓝图日益清晰起来,负责非洲事务的副国务卿沃尔特.坎斯坦纳很坦率地说,“非洲石油对我们来说是国家战略利益,并将随着我们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