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个人的世界 >

第4章

一个人的世界-第4章

小说: 一个人的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说,伟大的事业就像伟大的战争,只要作出牺牲,就需要进一步作出牺牲。    
    当然了,更重要的支持还是来自民众。尽管有为数不少的人对布什有不满甚至厌烦情绪,但坚决支持和信任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比例和持续时间之久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布什的传媒秀    
    就像里根得益于以迈克·迪弗为首的高水平的媒体操纵机器一样,布什的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卡尔·罗夫的精心操作。尽管布什总统对大家把后者形容为他的“大脑”颇感难受,但他不得不承认,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政治“演出”,都要经过罗夫的检查或预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罗夫把总统职位改造成了一个礼仪性、象征性的而又极具威力的职务,他不仅关注总统的形象,也关注总统业绩的积极展示。尽管布什的班子成员(如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经常成为媒体炮轰的对象,但布什却始终置身于与媒体的冲突之外,看上去就像一个慈父,在欣赏着孩子们的“演出”。    
    在罗夫的授意下,布什有针对性地展开了自我包装工作。在“9·11”之后,他在硝烟未尽时跑去纽约现场凭吊死难者并安慰受害者家属;为了避免“文明的冲突”,他特意走访了华盛顿的伊斯兰中心,表示“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没有把这看成是一场宗教战争……伊斯兰人民崇尚和平,穆斯林信仰是和平的信仰……在美国,有数百万的人信奉穆斯林,他们和我一样,也热爱我们的国家,在向国旗致敬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坚定不移”;为了帮助共和党扩大在国会和州政府的优势,他“飞翔”于全国各地,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助威、拉票,俨然共和党“教父”的姿态;为了不厚此薄彼,他不仅经常请主流媒体的记者来白宫做客,还于2003年10月13日特别接受了5家地方媒体的专访,使这些平时难有机会报道白宫事务的地方媒体受宠若惊的感觉;为了不使民众产生恐慌情绪,在美国发生首例疯牛病后,他照吃牛肉不误;为了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他坚决反对同性婚姻;为了振奋美军士气,他出人意料地飞往伊拉克劳军,而在他离开不久,美军就抓获了萨达姆,看上去就像是他带给美军好运……就这样,布什不仅得到了美国公众的大力支持,还赢得了媒体的好感和敬畏,即便是他说了错话,做了傻事,报道出来的结果也显得十分亲切,就像他吃饼干噎了之后,媒体很快便把他母亲的忠告搬了出来,人情味十足,而公众则喜孜孜地注视着这个不平凡者的平凡表现,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不仅布什在积极地“表演”着,他手下的人也都热情地与媒体周旋着。像布什一样,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都与地方媒体有过亲密接触;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助手、鹰派思想家沃尔福威茨则常常在政策出台前撰写“气球”性的文章试探民众和国外的反应,为政策进行理论铺垫;副总统切尼几乎则负责与电台、电视台联络,一直定期出现在电台的谈话节目中,并常常在星期日电视节目中露面;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则主要为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进行辩护;国务卿鲍威尔扮演的则是较温和的鸽派角色,在鹰派过激时做出些纠偏式的举动,让舆论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属于“春天”派;白宫官方网站通过不定期的“向白宫提问”的公开聊天节目拉近普通民众与国家领导人的心理距离;而更多的新闻官员则以足够的笑脸来应付随着政治“天气”的变化变得咄咄逼人的媒体,从全部播出新闻的有线电视网、各种杂志、周末闲聊节目到1200多个广播电台都需要应付,很显然,白宫需要大量的地毯式的电视报道,将摄像机集中在领袖为保护国家安全、弘扬美国精神、振兴国家经济而孜孜不倦的场面上。    
    就这样,在白宫上下的努力下,布什的任职表现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在他的监护下国泰民安,美国有能力打败一切敌人,有能力复苏经济,有能力让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实现民主、拥有自由,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介策略创造出的“公关产品”。事实上,总统及其幕僚们每一天都在煞费苦心地制造有利新闻,消除负面新闻,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确立他们满意的形象。    
    作为有现代意识和经济头脑的领导人,布什鼓励并支持白宫的高层官员和媒体、公关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与新闻界交谈,商议新闻策略,回顾他们最近在某个新闻上所做的努力。如果布什要会见记者,或发布消息,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卡尔·罗夫们都会预先推敲好措辞、帮助布什排练好对这个或那个问题的回答,以防他不按讲稿讲话,授新闻界以口实。在萨达姆被捕后,尽管布什心情非常愉快,但他的谋士和助手们还是劝说他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以使他说的每句话都有的放矢,严谨、周到。    
    值得一提的是,学过MBA的布什不仅有着惊人的危机管理能力,也有着转嫁危机的手腕。当布什政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就成了当务之急。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就大谈特谈反恐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面展开“倒萨”的心理和舆论攻势;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面对民主党的狂轰滥炸时,布什政府就上下一气、各有分寸地把人民币当作替罪羊,尽管他们很清楚中国的政策与美国的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到了公布可喜的经济数据后才减缓了对中国的压力;当政府高官陷入公司丑闻时,布什总统就拿“邪恶轴心国”和国际恐怖主义说事;当大家关心大事时,白宫就在一些小的法规和事件上大做文章,使民众对总统的亲民姿态产生好感,从而避开传媒不利报道的侵扰。就这样,布什在助手们的积极运作下包装着自己,包装着总统席位,包装着美国政策,也包装着美国形象。但无论怎样包装,他都无法让所有人都站在他和美国的一边,只要他的政策中还有不利于其他人群和其他国家的因素存在,就会有人恨他,有人抱怨他。    
    


第一章:布什是谁? 恨也布什,爱也布什

    在美国,喜欢和信任布什的人数居高不下,而反感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世界范围,不得意布什的人就更多了。在阿拉伯世界、在欧洲、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布什的牛仔作风,他的单边主义做法都引起了极大的非议。    
    像里根一样,布什也是来自美国的西部地区。广袤的沙漠,疾驰的骏马,铸就了刚健粗犷、勇于冒险的西部牛仔文化,这样的文化在布什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布什富有冒险精神,个性强硬,崇尚武力,这种性格作为个人倒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一位传记作者评价说,布什身上具有总统的特质,他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可是一旦做出决定,就决不会瞻前顾后,他会毫不犹豫地以小博大。更令人不安的是,布什身上有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自信对全世界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布什不仅把美国比作“民主的灯塔”,还极力在阿拉伯世界和世界其他地方推行美国式的民主,这也使他在那些地区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对于布什政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批评说,布什政府完全像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总是犯错误,因为他们想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他们的思维里只包含着一些非常孩子气的时间观,缺乏对别人的认同,并且疯狂自恋,以及只能说服自己的荒谬逻辑和道德观。    
    另外一些人则从心理上找寻布什的“病态”根源。日前,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心理研究机构的4名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布什总统患有偏执性神经病,持有一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及不能容忍模棱两可的心态,这种对模棱两可无法容忍的心理会导致其拉帮结派,对事物的看法先入为主而得出不成熟的结论,并且喜欢按照简单化的陈腐老套的方式办事。其中一名心理学家格拉塞尔说,布什政府因为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忽视与其立场相反的情报,就是出于这种封闭和偏执的心理状态。据称,布什的这种偏执心理还将成为一本心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案例。    
    在一些媒体和博客网站抓住“布什的谎言”不放之际,一个网络竞赛还直接拿布什开涮,这个名为“30秒布什”的竞赛专门向社会征集讽刺布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数月之内,该网站就得到了200万人的注册,并征集到了1512部讽刺影片。在一则发人深省的电视短片中,孩子们在学校的毕业会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期间学到了什么。第一个孩子说:“如果我认为某人想欺负我,我就要先发制人地先去欺负他。”紧接着,一个女孩子说:“无论我的朋友(盟友)说什么,我都不会理会,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最后一个孩子在说:“别问我为什么把一切弄得乱糟糟的,别问我为什么让别人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你要这么问我,就证明你不爱国!”在片子的最后,画外音质问道:“看看我们都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尽管这些舆论和看法还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多少还是表明了真实的民意:作为个人,布什和他的家庭会赢得许多人的好感,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能让人特别钦佩和赞许。    
    也许布什总统应该听听约翰·麦金农的忠告:在采取能对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荣誉产生影响的行动之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要包括一个明确可信的目标,一个经多方讨论过的连贯的计划;了解对现在有启示的历史,了解所采取方法的局限性;真正地替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换位思考,不是光从感情上予以声援;尊重其他人和其他国家;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从内心尊重团结、独立、隐私和自由,以及幽默感、反讽和谦卑等品质。7如果布什能够从遇到的诸多麻烦中吸取教训的话,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改变人们对他的不良看法的话,不仅他自己会有机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历史评价,而且美国和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    
    还是让布什自己用行动来告诉我们他是谁吧!    
    


第二章:布什的机会朱利安尼的“样板”

    2001年9月11日上午,布什总统坐在佛州萨拉索挞一所小学的教室里,看着七岁的孩子们表演识字阅读,面带微笑。但他心里却在想着刚刚听到的新闻:一架喷气式客机撞到了世贸中心双塔之一。    
    9:05,白宫总管安德烈.卡德跑进教室,对着总统的右耳低语道:“第二架飞机撞到另一栋楼,美国正在遭受袭击。”    
    总统有点目瞪口呆。但他还是强作镇静,不时对孩子们扬起眉毛:“哇,读得真棒。是六年级吧?”看上去,他似乎并不想让意外的消息影响到孩子们。他在那里继续呆了6分钟。布什先生一直没有解释为什么他还在教室里呆了6分钟才走。    
    无论如何,那6分钟充分显示了他的镇静,要不就是表演能力。他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自己需要镇静,而他的国家更需要镇定。这种情况就像25年前他的一次飞行冒险。那一次,对飞行不甚了了的小布什硬着头皮把租来的一架单引擎飞机开上了天,他的糟糕的控制几乎使飞机在空中熄火,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才最终控制了局面,但令与他同机的唐·埃文斯意外的是,在安全落地后,小布什却再次开动了飞机,并神气地对埃文斯说,“嘿,我们在米德兰上空绕一绕吧。”事后,小布什意识到,越是局面难以控制时,越要镇定,而在对形势有些把握后,就要大胆出击了。    
    朱利安尼的“样板”    
    在意识到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布什对他的助手说:“我要尽快回家。不能让那帮人把我挡在华盛顿外面。”但副总统切尼和秘密特工却恳请布什在外回避,切尼力劝布什不要马上回华盛顿,他要总统先呆在奥马哈附近的奥弗特空军基地。切尼当国防部长的时候就知道,奥弗特有一个极为完备的战略指挥通讯中心。    
    令布什欣慰的是,切尼在他缺席的10个小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当然还有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朱利安尼,他不仅帮助总统稳定了纽约的局势,还为布什提供了危机管理的现实样本。    
    正如纽约大学精神病临床教授诺曼·萨斯曼所指出的,“9·11”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普遍感到恐惧,大多数人平生第一次体验真正的恐惧。”在这个空前恐怖的时刻,朱利安尼没有半点退却的念头,而是立即冲往事发现场,与消防队员和警员一同在火光、烟灰中奔走,当大楼塌下时,他仍坚守现场,救治伤员、安抚民众,并不失时机地以铁腕严防趁火打劫者……纽约市民感慨地说:“他长得不像上帝,但他已经成了我心中的上帝!”在此后的几天里,这位以一天睡觉不超过4小时著称的市长,更是不眠不休,天天巡视灾场,表现出超凡的感染力,就连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赞赏他镇定与干练。    
    有着多年从政经验的朱利安尼很清楚,在危机中,不确定性是最影响士气和人们心理的,而要想减少不确定性和流言蜚语,就必须加强透明度,让媒体充分发挥作用。当第一架飞机冲向世贸中心后,朱利安尼就一直努力与媒体恢复联系,9月11日上午10点45分,也就是北塔被撞2个小时后,朱利安尼终于成功地与纽约第一新闻台电话取得了联络,并与主播开始了现场连线。在此危机时刻,饱受惊吓的全美国人耳边不时响起的抚慰之声,就是来自朱利安尼。此后,全美各大电视台暨广播公司,都以全天候整点灾难快报联播的方式,疯狂播放他向民众发表的现场谈话,而朱利安尼则以其坚定的口吻稳住了人心,并激发出人们的斗志来。    
    在谈话中,朱利安尼既深切哀悼了罹难者,也对恐怖分子表达了绝不妥协的坚定立场,同时表达了纽约必将重建的决心。在世贸大厦倒塌后,朱利安尼反复对人民说:世贸大厦必须重建!纽约美景岂是恐怖份子所能破坏得了的?!这些都深深打动了纽约人和全美国人民的心,也振奋了人们的精神,使人民重新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在媒体的配合下,纽约市危机后的政府公关工作做得十分成功。在危机中,公众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他们需要强大的政府,而此时,无论是市长朱利安尼,还是各政府部门,都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姿态,中央政府也很快做出了反应,整个社会被迅速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转危为安——而齐心协力。不仅如此,朱利安尼也给布什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使他对危机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包括危机中所蕴含的政治机会。事实上,在“9·11”之前,朱利安尼一直被丑闻所困扰,他的最后几个月的市长任期曾被认为将是黯淡无光的,但“9·11”却使朱利安尼得以“再生”,他的应变能力和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这使他成为公认的伟大市长。在朱利安尼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在布什身上再现并得以“升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