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韩信挂帅 >

第3章

韩信挂帅-第3章

小说: 韩信挂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与威是可以转化的,强可弱也,威可抑也,面非心也。一旦转化了,恐怕你这天下连一个早晨都保存不住,还打算长治久安吗?我真因此为你担忧哇!
  项伯一琢磨,这一段说得也很有理。往下再看。
  “且刘邦昔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中,发政
  施仁,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约法三章,收束人
  心,秦民悦服,恨不得为关中主也。陛下入关,不闻善
  政而唯见杀戮,听谗邪之言,蹈赢秦之弊,杀子婴、掘
  骊山、烧阿房,大失民望,盖不知势之可立,机之可
  察,而弊端恶孽隐伏于天下而未动耳。使刘邦一倡,诸
  侯从风,不期强而自强,不期胜而自胜,陛下之所恃
  者,皆为刘邦得之矣。”
  这一段是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来说明谁是谁非,以及发展趋势。刘邦昔居山东时,就是他在沛县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是贪酒好色的这么一个人。这样的人,为什么秦民对他又喜悦,又佩服,恨他怎么没有做关中之主呢?因为,刘邦做了几件好事,发政施仁。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约法三章,实行法制,所以秦民才拥护他,他收去了人心。刘邦在审势、识机方面做得对,是深得治天下之道的。而你就不然了,进关以后,不闻善政,而唯见杀戮。没见你办什么好事,你竟杀人啦。听谗邪之言,蹈赢秦之弊。出坏主意的你听,秦国做得最不得人心的事情,你又重做了一遍。举例说吧,杀子婴,人家在刘邦马前已经归降了,你又叫人家在你马前归降一次。这还不算,你还把人家杀了,杀降诛俘与理不合呀。为此又屠杀了八千多无辜的百姓,这是一。其次是,掘骊山,把秦始皇的坟给挖了。刨坟掘墓是你应当做的吗?再其次是火烧阿房宫,成物不可损坏呀,三百余里那么大的一座阿房宫,叫你一把火整烧了一百天。杀人、放火、刨坟掘墓,你全干了,这些都大失民望啊。你应知道“势之可立,机之可察”,应该做的你没做,而这些弊端恶孽倒先隐伏于天下了。假使刘邦把你做的这些弊端恶孽给你揭露出来,会是什么情况呢?天下诸侯就会都倒向他那边去了,那时刘邦不期强而自强,不期胜而自胜,你所仗恃的东西,就都叫刘邦得去了,这是多么危险哪l怎见得刘邦有这种打算呢?下面写道,
  “就如近日,烧绝栈道,使陛下不疑其东归,三秦
  不为严备,然后收用巴蜀两郡之民,复取关中之地。
  此,正审天下之势,识天下之机,刘邦先得我心之同,
  而陛下茫然莫知也。左右将士,唯知用武而承顺风旨,
  陛下唯知独胜,而以为天下无敌。然,不知败亡之机
  已萌于不测之中。此臣不顾众人之诮己而敢为陛下言
  之也。”
  这段点到了正题:烧栈道的目的是麻痹你,使你不怀疑他还能回来和你争天下,因而三秦也不加防备了。那时刘邦将收用巴蜀两郡之民,复取关中之地,这就是审天下之势,识天下之机。刘邦的想法跟我相同,而你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但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连你的左右将士,你的满朝文武,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会扯顺风旗,你说东就东,你说西就西,谁为你考虑这些呢。而你又骄傲自满,以为天下无敌,你还不知道你的败亡之机,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已发现萌芽了。我看到了这一点,我也不怕别人讥诮我,你一个小小的执戟郎,还要多说少道的,我不考虑这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么l我看到了我就提出来。不仅是提出来就完了,我还有办法来扭转这个局面。什么办法呢?下面就是:
  “唯今之计,莫若益兵严备,巡哨边关;收回章邯
  等三人别用,另选智勇之士阻塞关隘,更取刘邦家属,
  拘于辇毂之下;昭布仁义;整饰兵马,训练行伍,内求
  贤相,外访元戎,制服诸侯,遵行周政。如此,则刘邦
  不敢东向,而社稷有磐石之固矣。臣诚惶诚恐,顿首稽
  首谨言。”
  项伯看了一遍又一遍,连连点头称善,真好。这篇《治安策》,不但据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扭转过去的不利形势。这办法既有力又全面。
  第一、益兵严备巡哨边关。栈道烧了,要派人去巡哨边关,要彻底检查,除了栈道以外,是否还有旁路可通,要严备不能松懈。
  第二、收回章邯等三人别用,另选智勇之士阻塞关隘,章邯、董翳、司马欣这仨人是不得人心的,因为这三个人是秦国的三个元帅,带秦兵二十万降了项羽,结果这二十万人在新安叫项羽全给杀了,这三人是用二十万秦兵的鲜血换来的三秦王,因此不能用这仨人,得另选智勇之士去镇守三秦。选谁去好呢?这里韩信大有自荐之意,如果派他去镇守三秦,刘邦这辈子就甭想回来了。
  第三、取刘邦家属,拘于辇毂之下;就是把刘邦的家属接到咸阳来,放在眼皮底下做人质,刘邦要敢取三秦就杀他的全家。
  第四、昭布仁义,做些得人心的事。
  第五、整饰兵马、训练行伍,就是把兵练得强强的,有备无患。
  第六、内求贤相。要选一个贤达的人做丞相以治内。那范增不是丞相吗?为什么还要选呢?在韩信看来,范增不够贤达,得换一个贤达的人为相。
  第七、外访元戎,对外应有个元帅。别什么事都是你霸王出头。这里韩信也有自荐之意。
  第八、制服诸侯,遵行周政。把诸侯制服,再遵行周国那些好的政治。
  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刘邦啊,叫他来他也不敢来了,社稷才能有如磐石一般的牢固。
  “好!好!”
  项伯赞不绝口;看来,人不可貌相,不怪范增说韩信有奇才,今果然也!这《治安策》我得给他递上去。这时,内侍引韩信来见,韩信叩头。 “禀老王爷,臣已将折本写完。”
  “呈上来。”
  内侍把折本递到书案上,项伯拿起来和底稿一对,见笔体一样,并一字不差,足见稿子是韩信拟的了。也说明韩信奇聪明,这就是过目成诵。看罢说道:“韩信哪,这本章明天早朝我就给你递上去。”
  “多谢老王爷。”
  韩信转身刚要走,项伯一看韩信这身穿着很不整齐,吩咐道,“内侍,取一百两银子给韩信,叫他换换季吧l”
  内侍取来一百两银子给韩信,韩信收下银子说。 “谢老王爷的赏赐!”
  “不用谢了,回去吧,明日早朝在午门外候旨。”
  “遵旨。”
  韩信很高兴地告辞回家,次日早早地起来了,梳洗完毕,来到午门外等侯宣召,不提。
  单说项伯次日上殿很早,一上殿就把韩信的《治安策》放在龙书案上了,还有其他人上的本章,顺次都压在上面。
  霸王由后官出来,升座大殿,满朝文武山呼已毕,霸王看折本,看来看去就看到韩信的这个本章了。一看《治安策》上有执戟郎字样,心说。执戟郎递什么折本?问道,“这是谁递的?”
  项伯忙出班启奏。 “大王,此乃为臣替执戟郎韩信递上的。”
  “执戟郎韩信是谁?”
  霸王不知道韩信是谁,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出班。又问:’ “韩信现在哪里?”
  “在午门外候旨。”
  “宣他上殿。”
  值殿官站在殿角上喊了一声,“大王有旨,宣韩信上殿哪!”
  “领旨!”
  韩信平日上殿是不用宣召的,因为他是执戟郎,每逢设朝前必先到殿上站班。今日就不同了,今日是奏旨,听宣上殿。韩信进午门上丹墀,来到金殿之上,跪倒叩头。“臣韩信参见大王。”
  这金殿之上有韩信站立的地方,可没有他跪着的地方,因为这儿是有品级的地方,哪一级跪哪儿是一定的,韩信不够级,往哪儿跪?要跪在丹墀下面可以,可是说话又听不见了,所以随便跪,就是跪在一品应跪的地方也不怪罪他。韩信跪倒叩头,霸王见韩信低着头,没看清相貌,说声:“抬起头来。”
  “臣有罪,不敢抬头。”
  “恕你无罪。”
  “谢大王!”
  韩信头稍微抬起,跟霸王一对脸,赶紧把眼皮一耷拉,眼观鼻尖。霸王一看是他呀!常见,就是不知道他叫韩信,因为韩信长得相貌出奇,所以霸王有印象,问道。 “这本章是你写的吗?”
  “正是臣写的。”
  霸王这才打开看,韩信偷眼看项羽,心说:你看完了,就乐啦。可万没想到,霸王看着看着,眼眉立起来了,接着鼻子里发出“嗯嗯……”的怒声。韩信一看,心说:这是怎么了?只见霸王没等把折本看完,三把两把就把折本撕碎扔在了地上,一拍桌案。“小小执戟郎,竟敢辱骂寡人,这还了得!来呀,把他推出午门,斩了!”
  这才引出项羽要怒斩韩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执戟郎直言上疏
    话说项羽还没等看完折本就火了,命人将韩信推出午朝门外斩首。
  韩信自信,这《治安策》上所说的是一片忠心,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是为巩固项羽的江山社稷的,谁看了也会高兴,必能采纳。可是,为什么项羽没等看完就火了呢?因为韩信话说得太直。能直言,是一个人的美德,喜欢听直言更是一个人的美德,可惜项羽没有这种美德。
  原来,项羽看了头一段,写的都是些理论性的东西,所以还没发火。当看到“……虽强盛一时,不过恃其勇力,终必败亡……”这些字句时就有点不太痛快,等看到第二段的头一句,“今陛下虽霸关中……”时,眼眉就立起来了,他不爱听这个,什么叫霸关中啊?当看到“……人心未服,根本未立。民畏其强而已,惧其威而已,格其面而已……”时,眼睛就瞪圆了。当看到“……下不可一朝居也,欲望长治,岂可得乎,此,臣之所以寒心而为陛下忧也。”就怒发冲冠了。撕碎了折本,一拍桌案:“小小执戟郎,竟敢辱骂寡人,这还了得!把他推出午门,斩了!”
  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押往午门,走着道,韩信心想。我说的没错呀,这是怎么啦?韩信有点想不通。当把韩信推出午门,往那儿一跪,心说:完了!
  点炮的也有点势力眼,在点追魂炮时候一连就点了两声“咚!咚!”接着就去点第三声炮,刽子手一听连响了两声炮,第三声炮响人头落地,赶紧把刀就举起来了,怕不赶趟。韩信闭上眼,心说:到我这儿怎么这么快呀?
  按理三声追魂炮是有时间距离的,这是杀人的规矩,万一要有人给求情呢,好容工夫。为什么杀韩信这炮点的这么快呢?要不怎么说这点炮的势力眼呢,他生韩信的气,他想,你一个小小的执戟郎,站你的班不就得啦么,你递什么折本呢,你这是找死,成全你得了,叫你死的快点,所以才连点两声炮。这点炮的正要点第三声时,忽听午门里喊了一声:“刀下留人!”
  这点炮的一听,赶紧把火绳往回一收,好危险呀!要落上一个火星,炮一响,韩信也就完了。韩信一听有人喊刀下留人,心说。这人的德可太大啦!
  这是谁喊的呢?是传旨官喊了一声,因为把韩信绑出以后,项伯就给韩信求情,说: “大王暂且息怒,这都是为臣我的过错,本来韩信没有资格递折本,他也是出于好心,把写好的折本送我那儿去啦,我念其一片忠心,才替他把折本递了上来,没想到有些言词激怒了大王,这都是我没有很好的审查之过。其罪在我身上。大王看在为臣的份上,将韩信饶恕了吧!”
  霸王一看自己的叔叔把罪揽过去了,焉有不准之理,说道:“既然叔父为韩信求情,传我的旨意,把韩信绑回来吧!”
  “遵旨!”
  传旨官领旨下殿,刚到午门以里,就听见连响了两声炮,心说。这炮响的怎么这么快呀,要等我走出午门就晚了,我先喊一嗓子吧,才喊。 “刀下留人!”刽子手听到有人喊“刀下留人!”就把刀停住了。传旨官出午门传旨!“霸王有旨,把韩信绑回去。”
  韩信进午门上殿叩头,“谢陛下不斩之恩!”
  “嗯!是老王爷为你求情,不然定当斩之!以后要好好当差。把他的绑绳解开,让他出官去吧。”
  “谢主龙恩!”
  韩信一想:这叫两世为人哪,好在官还没丢。韩信谢恩下殿出官走了。
  韩信出官没事了,可这时那倒了霉的韩王姬成来了,杀韩信的第三声追魂炮,给他引来了一场杀身大祸。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伐秦的时候,刘邦大军路过韩国,韩国兵粮两缺,什么也拿不出来。刘邦向韩王姬成说:“韩国兵粮两缺,实在拿不出来就算了。可是你韩国有的,我借用借用你不会推辞吧?”
  姬成说,“凡是我韩国有的,沛公要借我绝不推辞。”
  “好,既蒙大王允许,我就开口了,我军中缺少一名谋士,就请把张良借给我吧。”
  姬成一听,心里一惊,心说,看我这亏吃的,也没阅借什么就满口答应了。既然答应了,怎好拨回。想了一下,说道:“刘沛公,我这韩国可全靠着张良哪,既然答应了,我也不能说了不算。不过,既然是借,咱可得讲借讲还哪。灭了秦国以后,可把张良早日打发回来呀。”
  刘邦答应了。可等灭了秦国以后,刘、项两家这么一争,张良为刘邦之事给拖住了,所以迟迟没有回韩国。姬成被封为韩王以后,本打算等张良回韩国后再来朝贺霸王,可是张良又迟迟不回来。时间久了,又怕霸王怪罪,这才同姬康商量,来朝贺霸王。
  到了咸阳之后,直奔午门而来。怕什么偏遇见什么,姬成知道霸王爱杀人,所以迟迟不来朝贺,想等张良回去再说。今天来到午门,偏赶上霸王要斩韩信,姬成一看就吓一哆嗦。其实,这也不要紧,可以先到馆驿住下,次日再来朝见。再不然,多等一回儿,等霸王把天子剑追回以后,再去朝见也行。没有,他怕那样霸王会怪罪,急不可待,霸王刚刚把韩信赦免了,天子剑尚未追回呢,姬成就急于朝见。午门官往里禀奏:“启禀陛下,韩王姬成朝见。”
  霸王的气还没有消呢,一听韩王姬成朝见,把这点余火都搁他身上了,说,“我都坐享天下半年了,才来朝见,看来是目无天子,传我旨意,杀了吧。”
  旨意传出去,刽子手过来抓姬成,姬成就吓彼了,本来就知道霸王爱杀人,结果,紧赶慢赶,赶到这儿正赶上杀人。杀韩信的那两声追魂炮没把韩信的魂追走,倒把他的魂追了。刽子手把姬成抓过来,往那儿一摁。点炮手点炮,“咚!”地一声响,刽子手把刀举起来等炮声,点炮的人说。“没了。”刽子手一听没了。刀往下落,就听“咔嚓,一声,姬成的人头落地。这时候午门里有人喊。“刀下留人!”
  谁喊的?值殿官。霸王杀韩玉的旨意刚刚传出去,项伯慌忙启奏,“大王,姬成可杀不得!”
  “怎么杀不得?”
  “人家来朝贺的,是道喜来啦,再晚也不能把人家杀了哇!”
  “这么说杀不得?”
  “杀不得!”
  “那就传我的旨意,赦免了吧。”
  值殿官传旨刚走到午门里,听到炮声,怕误事才喊了一声,等出午门一看,姬成已死,问道·“为什么这么快,没听见我喊刀下留人吗?”
  刽子手说: “听见了,可是已经晚了,杀韩信的第三声炮叫他赶上啦,杀完了才听见你喊刀下留人,还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