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

第5章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第5章

小说: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批评,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批评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第四部分:该说“不”时莫迟疑 拒绝他人恰到好处把握说“不”的分寸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对我们提出了某个要求,出于理智的考虑应当拒绝,但出于某种感情的缘故,“不行”二字难以出口。怎么办?坦白直率地拒绝或严辞拒绝未尝不可,但这样往往使对方产生不快,以为我们不尽人情。其实,拒绝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掌握了拒绝的技巧,并恰当运用,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使对方难堪。    
    把握说“不”的分寸    
    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对于那些自己深感头痛又无能为力的事情,拒绝他人总是令人难以启齿,进而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所以学会拒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他人的一种交待表白。的确,否定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是件容易伤害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在生活中如果注意话语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生硬的否定也有一副可爱的面孔,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否定”的任务。    
    拒绝是有秘诀的。拒绝得法,对方便心悦诚服;如果拒绝不得法,一定会使人对你不满,甚至怀恨你、仇恨你。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件事,他说:    
    “近来有许多推销员,登堂入室兜售物品。这些人口齿灵活,向你缠绕不休,一个个都有一套使你非买下他们东西不可的本领,我对这般人实在觉得应付不了。”    
    “你可以拒绝啊!”我插嘴说。    
    “拒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他说,“那些推销员全不把你的拒绝放在心上,他们有一套手腕激起你的兴趣,吸引你的注意,压服你反对,挑动你的欲望,你不买下他的东西他就不罢休,许多人因为不知道怎样拒绝而结果只好答应。”    
    这位朋友的话也许过分夸张了些。我想如果被那些推销员所困扰,你只要坚决地说个“不”字,他们就毫无办法。    
    这难道不是个简单的办法吗?    
    其实不然。虽然你硬着头皮说“不”字,有时你会有想不到的结果。有一次一个保险公司的所谓“访问员”到我办公室来兜生意,一上午整整谈了两个多钟头,结果我坚决用“不”字来拒绝,她只好怏怏退出了。    
    几天之后,有朋友来告诉我,一位胖胖的年轻女人在外面口口声声破坏我的声誉。我很惊奇;因为在私人方面或生意场中,我并无仇人,直到后来他说那青年女人下巴有颗痣,我才恍然大悟,她正是那天我所拒绝的保险公司推销员。    
    拒绝人家不得法,实在太危险了。例如一个品行不良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知道如果借给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相熟的商人向你推销物品,你明知买下就要亏本……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断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第四部分:该说“不”时莫迟疑 拒绝他人恰到好处找个依托的借口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拒绝与赞成之中度过的,就像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一样。但就拒绝行为的双方来说,主动采取拒绝行为的人是站在有利的立场上的,但如果拒绝未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相应的技巧,就容易造成对对方的伤害,引发怨恨和不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引起各种难解的纠纷,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麻烦境地。即使不至于闹到很严重的地步,因拒绝而引起的疙瘩也将使对方不愉快而长时间耿耿于怀。不管怎么说,满怀希望去求别人,却遭受无情的拒绝,的确会令人十分难堪;自信十足地去说服别人,却遭到严厉的拒绝,更令人无法承受,而造成心理上无法治愈的伤痕。    
    “这件事恕我难以照办,”“我实在没有钱借给你,否则,我就不必如此地卖命了”,“我们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凭什么要我帮你的忙”……在遭受这样的拒绝后,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会很高兴很客气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对不起”吗?恐怕不会吧。你一定会恼羞成怒,用犀利的言词回击对方:“你这个人讲话怎么如此无礼呀!难道你一辈子就没求过人吗?”然后拂袖而去,对这一个屈辱记恨于心,伺机报复。    
    有时,对方与我们反目成仇,并非完全是由于我们拒绝了他,而更多的是我们拒绝的语言和方式伤害了他。人活一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别人施以援手,所以,多一个敌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我们避免不了拒绝的发生,却可以在拒绝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拒绝而树敌。    
    把事情巧妙地一带而过比正面拒绝有效又不伤和气,惟有如此,对方才能把当初急迫的气焰降低。    
    


第四部分:该说“不”时莫迟疑 拒绝他人恰到好处对死皮赖脸者态度要坚决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灸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简直踏破了门坎。    
    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却是非常罕见的。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捧场;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字,一则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是为可居的奇货,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一一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要累死?那些人个个都有一套死缠硬泡、登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的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直爽地将其拒之门外。    
    一日,电话铃声忽然大作,启功先生正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    
    “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    
    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    
    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    
    “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    
    “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口,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开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    
    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毕竟,办不到的事终究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也能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是否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后对方对自己所产生的不信任感将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    
    


第四部分:该说“不”时莫迟疑 拒绝他人恰到好处不要怕得罪人

    当我们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心里总会忐忑不安,苦于自己的笨嘴拙舌,找不到应付的方法,心里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不敢明说,只能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    
    当然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待人接物。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避免因此引起冲突,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以达到拒绝的目的。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张:“我们的意思是使下一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以为如何?”    
    李:“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特别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个旅馆更糟糕。”    
    张:“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您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李:“还算可以吧,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饭菜。”    
    这里李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英国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了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    
    明确直言的拒绝,有时自己感到过意不去,也令对方感到尴尬。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五部分:就这样解开他人的心结 劝导说服恰到好处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去劝导说服。有效的劝导说服,能解开他人心结,赶走他人心间的愁云,排除思想上的烦恼,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蒙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张;让宿敌消除怨恨,握手言和;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让固执者心中开窍,顺其自然……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劝导说服技巧。    
    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你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往往很不高兴。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怎样提忠告别人才乐于接受呢?下面的几点建议可借鉴。    
    ◎语气缓和,态度和善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教训他、你假惺惺而产生反感情绪。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法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只顾干活不管我的死活”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此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不要贬低对方,抬高别人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我说小勇呀,你看隔壁家的强强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他同年生,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儿子可能会说:“哼,嘴里整天是强强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一位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忠告:“我说,你看邻居张先生的老婆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妻子往往会反击:“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遵循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对问题的分析深刻透彻,事物都将合乎逻辑地展现出发展的前景。    
    “因势利导”法是指在一些争论中,如果要赞成或反对某种观点,应该时刻注意周围群众的情绪,尽量调动起群众的情绪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使对手感到精神压力,使之无回击之力。    
    肖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许多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肖伯纳走上舞台,接受观众的祝贺,肖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以为肖伯纳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肖伯纳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但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在掌声中,那个故意挑衅的人灰溜溜地走出了剧场。    
    肖伯纳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应变能力,把观众的力量借用过来,借助听众中的附和、喝彩、鼓掌声,给自己以极大的支持,有力地反驳了那人的故意挑衅,把他引向群众的对立面,从而站不住脚。    
    运用因势利导的论辩战术,贵在主动造势,以此营造一种有利于说服对方的局面,使对方进入自己设置的思维模式。    
    


第五部分:就这样解开他人的心结 劝导说服恰到好处替他人着想才有说服力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说:“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