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报告作得不经常,有一次就遭到了斯大林的申斥。还有一次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也作出了这样的反应。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态度一般很好,如果说斯大林也有“态度好”的时候的话。华西列夫斯基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这封电报,不过它被大大简化了。我现在从大本营的档案库中把这封电报全文引出来:
送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现在已经是8月17日3时30分,而您还没有把8月16日的作战总结和您对于形势的估计报送大本营。
我早就要求您,作为大本营的全权代表,必须在每一天的作战结束时给大本营送来专门的报告。您几乎每一次都忘记了自己的这一职责,没有给大本营送报告来。
8月16日是西南方面军重要战斗的第一天,而您是大本营派往那里的全权代表。而您竟然又忘记了您对大本营的责任,没有给大本营送报告来。
您不能借口说时间不够,因为朱可夫元帅在前线的工作不比您少,可他还是每天都给大本营送报告来。您和朱可夫的差别在于,他有纪律,没有失去对大本营的责任感。而您缺乏纪律性,常常忘记自己对大本营的责任。
我最后一次警告您,如果您再有哪怕一次忘记您对大本营的责任,您将被撤销总参谋长的职务并从前线召回。
约·斯大林
1943年8月17日3时30分⑤
这是最高统帅通常的作风。凡是在总参谋部工作过的、作为大本营的代表被派往部队或担任方面军司令员的元帅、高级军事首长,举不出哪一个没有经历过遭到斯大林申斥的痛苦时刻,而这种申斥往往是不该遭受的。这一次就是华西列夫斯基送了例行的报告,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交到斯大林手里。接着就迅速作出了反应。
第三部第九章 斯大林和大本营(2)
如果大本营的代表被派到战线某一地段后,那里的局势没有好转,就会马上作出“结论”。例如,1942年2月,斯大林派伏罗希洛夫到沃尔霍夫战线。这位元帅,“领袖”的这位昔日的亲信,在此之前已经牢牢树立了平庸统帅的名声。伏罗希洛夫这一次也没能作出什么重大贡献,当斯大林通过直通电话建议他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时,他不知所措,便拒绝了。这使最高统帅简直无法容忍。一个多月以后,伏罗希洛夫从前线回来,斯大林口授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后来被正式作为政治局的决定。现在把这个文件引来,虽然稍有删节,也是颇有兴味的。
送联共(布)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中央监察委员。现将联共(布)中央政治局1942年4月1日通过的关于伏罗希洛夫同志的工作的决定通知如下:
第一,1939至1940年同芬兰的战争,暴露出国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工作中存在着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落后状态。红军中缺乏迫击炮和机关炮,对飞机和坦克缺乏精确的统计,军队缺乏必要的冬装,军队没有压缩食品。在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炮兵管理总局、战斗训练管理局、空军管理局这样一些重要部门中,工作杂乱无章,军事院校办得很差……所有这些都拖延了战争,导致了不必要的牺牲。伏罗希洛夫同志作为当时的国防人民委员,不得不在1940年3月底召开的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承认暴露出来的问题——自己对国防人民委员部领导不力……联共(布)中央认为,必须解除伏罗希洛夫同志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
第二,在对德战争初期,伏罗希洛夫同志被任命为西北方向总司令,主要任务是保卫列宁格勒。后来事实表明,伏罗希洛夫同志对被委托的工作不能胜任,不善于组织列宁格勒的防卫。伏罗希洛夫在列宁格勒的工作中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下令在民兵部队中选拔营级指挥官——这道命令已经根据大本营的指示被认为是一道会瓦解和削弱红军纪律的命令加以废除;组织列宁格勒的军事防御委员会,而他自己却不参加这个委员会——这道命令也被大本营作为不正确的有害的命令加以废除,因为列宁格勒的工人可以把伏罗希洛夫同志不加入防御委员会理解为他不相信列宁格勒的防御;醉心于建立装备很差(手枪、长矛、匕首等等)的工人大队,却忽略于组织列宁格勒的炮兵防御……由于以上原因,国防委员会不得不把伏罗希洛夫同志从列宁格勒召回……
第三,根据伏罗希洛夫同志的请求,他在2月作为大本营的代表被派往沃尔霍夫战线帮助战线指挥部工作并在那里呆了将近一个月。但是,伏罗希洛夫同志在沃尔霍夫战线的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联共(布)中央希望再给伏罗希洛夫同志一次利用自己在前线的工作经验的机会,建议伏罗希洛夫同志直接负责指挥沃尔霍夫战线。但是伏罗希洛夫对这个建议持否定态度,不愿意对沃尔霍夫战线承担责任,尽管这条战线现在对保卫列宁格勒有决定意义;他的借口是,沃尔霍夫战线是一条困难的战线,他不想在这件工作中弄得身败名裂。
根据上述情况,联共(布)中央决定:
第一,认为伏罗希洛夫同志未能完成委托他在前线担负的工作。
第二,派伏罗希洛夫同志去后方从事军事工作。
联共(布)中央书记
约·斯大林⑥
这个决定显然是斯大林的创作,因为它冷嘲热讽,尖酸刻薄。最高统帅没完没了地重复“伏罗希洛夫同志”,实际上是要说明过去的“第一元帅”毫不中用。但是伏罗希洛夫同志很幸运,他没有像库利克元帅那样被革职。伏罗希洛夫还在斯大林死后重新露面,并且在1953年当上了苏联的国家元首……
一般说来,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具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惩罚、严厉的工作作风。不过,对于伏罗希洛夫来说,这个决定看来还是公正的。
要是别人,那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在前线失利,报告作得不好,不仅会立即被撤职,而且会遭到逮捕以及最悲惨的后果。这里举两三个例子。
1943年2月22日,按照大本营的命令,西方方面军的第16集团军开始进攻:从苏希尼奇西南地区自北向布良斯克发动突击。但是敌人的防御很坚固,进攻受挫。在接到总参谋部2月27日的例行报告后,斯大林确信,该集团军实际上在原地踏步不动。斯大林未与任何人商量,也未进一步查明,便口授了大本营的第0045号命令,命令中说:
解除科涅夫上将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因其未能完成领导方面军的任务,调其到大本营来分配工作……⑦
有时情况比这还要糟。我们知道,科涅夫后来还有从最好的方面来表现自己的机会。许多人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送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科兹洛夫同志
……立即逮捕执行第44集团军司令员职务的达希乔夫少将并将其押送莫斯科。马上采取措施,对第44集团军的部队立即进行整顿,阻止敌人的继续进攻,保住费奥多西亚市……⑧
在干部问题上斯大林从不动摇。我已经指出,他的作风是不断调换司令员,对于这种调换,周围的人常常不大理解。他不知为什么认为,这种“王车易位”能够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对斯大林,自然,谁也不敢顶嘴。同一个科涅夫不久以前被撤职后又重新得到任命,可是又不知为了什么惹得最高统帅不愉快:
由于另有任用,解除科涅夫上将西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
约·斯大林
1943年6月23日⑨
科涅夫在战争中总共连续指挥过六个方面军……有时给人一种印象,对斯大林来说,战场好像棋盘,他喜欢经常挪动棋子。例如,叶廖缅科,斯大林有一个时期对他非常赏识,尽管常常骂他;他在战时指挥过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一新编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二新编方面军)、南方方面军(第二新编方面军)……;这位后来的元帅换过10个方面军,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斯大林喜欢叶廖缅科有信心。最高统帅记得,在1941年8月那些最困难的日子里他通过“博多机”召见他的情况。
斯大林:斯大林在电报机旁。您好!是否应该解散中部方面军,把第3集团军同第21集团军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第21集团军归您指挥?我所以征求您的意见,是因为叶弗列莫夫的工作不能使莫斯科满意……如果您能保证打垮古德里安这个坏蛋,那么我们可以再给您派几个空军团队和几个火箭弹连队。请您回答。
叶廖缅科:您好!我回答。关于解散中部方面军,我的意见是:由于我想打垮并且一定要打垮古德里安,需要牢固地保证南线……因此我请求把同第3集团军合并后的第21集团军交我指挥……至于古德里安这个坏蛋,我绝对保证努力把他打垮……紒紛矠
虽然叶廖缅科“绝对”没有打垮古德里安,但是这位军事首长的信心却给斯大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大林习惯于夜间工作,大本营里的工作秩序也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安排的。他开始工作不早于午间12时。但是研究问题几乎要到次日早晨4、5点(中间有休息——斯大林通常在白天稍睡一会儿)。总参谋部、人民委员会、党中央、所有其他国家机关和军事机关都不得不去适应最高统帅的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事情,一昼夜要向最高统帅报告两次各条战线的情况。总参谋长或他的一个副手,站在铺在桌子上的标有日内战况及其动向的地图旁边(有人曾建议把地图挂在墙上,斯大林不知为什么不喜欢)报告各条战线的情况。报告一般很简短。这时斯大林不慌不忙地在室内踱步,有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总参谋部在何处发现新的德国师团?”
“是否按照我上次的指示给霍津另外提供了‘道格拉斯’飞机以便运粮?”
“我曾指示,用炮火摧毁渡桥地区的扎维多沃河上的冰块。检查过没有?”
“还在昨天我就命令科涅夫在自己的战线上发动突击(当时科涅夫在指挥加里宁方面军。——本书作者注),以便吸引住战线其他地段的敌军。执行情况如何?您知道不知道?”
报告人处于难堪的境地。他的任务本来是报告各条战线的战役战略情况。幸好,他知道何处发现了新的德国兵团,知道暂时只能抽调18架“道格拉斯”飞机;关于扎维多沃河上的情况,这是个琐碎的具体问题,他一点也没有听说过。至于给科涅夫的命令,是的,这是斯大林1941年11月27日在罗加乔沃陷落后亲自给科涅夫下令要他对德军发动突击的。但是下令后只有几个小时,在实际上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命令吗?!报告人知道,突击还没有发动,正在准备,他只好说:
“请允许我弄清楚好吗?斯大林同志?”
“不知道,那……您知道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的眼色迅速发生变化,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正像朱可夫回忆的那样,这时“眼神变得严厉、阴沉。我知道,只有很少胆大的人能够经受住斯大林的愤怒并挡回这种打击”紒紜矠。他的眼珠开始发黄,谁也不知道,报告该如何结束。斯大林认为,向他作报告的人应当准备好回答任何问题。对他自己,他认为某些问题不知道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不允许他的下属这样无知。
第三部第九章 斯大林和大本营(3)
斯大林缺乏军事知识,总参谋部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感觉到了,他们曾企图用自己的知识来“修补”最高统帅的许多半通不通的指示。他周围的军事首长认为政治家在军事上不内行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我上面说过的原因,他们都不能直说。然而,同朱可夫多次见过面的苏联军事史学家巴甫连科证实,著名的元帅在他离开工作岗位后,曾说斯大林“过去是,至今仍然是一个文职人员”。
斯大林同意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提出的制定战略性战役计划的方法。起初他只是审查总参谋部的建议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后来根据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这时沙波什尼科夫已经离开总参谋部,当了伏罗希洛夫最高军事学院的院长,但他常被邀请到斯大林这里来参加会议),在总参谋部提出关于某一战役的意图的报告之后,对于总参谋部的这些建议,都同后方主管首长、各兵种司令员、国防人民委员部各总部部长、红军和海军的总政治部一起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收到所有关于保证一次战役的考虑、设想之后,沙波什尼科夫建议听一听参加战斗的方面军司令员的意见(口头或书面,视情况而定),只有在这之后,才能最后定下方案,决定实现它的方法。最高统帅起初对于是否必须做这样庞大而繁重的工作感到没有把握,他说这是“费时而陈旧的工作方法”。沙波什尼科夫(他所起的作为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和斯大林本人的导师的作用,在我看来,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耐心地解释说,这是绝对必须做的工作。当然,他补充说,一些战役可能需要准备几天,而另一些需要准备几个月。斯大林凭着他天生的实际的智慧懂得,沙波什尼科夫是正确的,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如果说不是束手无策,也是完全缺乏准备。但是斯大林很快制定了适合于自己的拟定战役计划的行动方针,这个方针既能保持主帅的崇高声望,又能在实际上不冒丧失自己威信的风险。对大本营档案材料进行的仔细分析证明,斯大林通常从两个角度来说明自己的主张。一是最一般的表态,例如像他在1942年1月大本营会议上做的那样:“必须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并把敌人赶回西方……”这个主张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它反映了苏联广大群众的情绪,但不包含具体的战略意图。它没有考虑我们“毫不喘息地追赶”敌人的可能性、敌人抵抗这种意图的能力,没有提出实现这一主张的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的意图,但不是一个统帅的意图。
另一个角度同校正、弄准确具体计划、意图和期限有关。但是,由于斯大林的这些意见带有归纳、概括、总结的性质,所以能够产生特别的印象。虽然整个计划——计划的内容、实现的序列、协同动作问题、物质技术保障问题、任务的深度——都经过总参谋部的全面加工,但是画面的最后“润色”则属于斯大林,这样他就往往被认为是整个计划的设计人。
至于1942年1月斯大林在大本营会议上所作的“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并把敌人赶回西方”这一具体指示,它的产物就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信”。这个文件既未从军事方面、也未从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应有的研究。其中只谈了一些关于必须使用突击群作战(德国人在战争初期就用过这种方法)和关于实施炮兵进攻的想法。向军事顾问所作的说明是,必须从“所谓的炮火准备”的实践转入炮兵进攻的实践。我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关于“炮兵进攻”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