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武艺二书 >

第10章

武艺二书-第10章

小说: 武艺二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种佯攻的心境
  三种佯攻的方法也是三种观察的方法:“刺”、“戳”和“故意袭击”。当你不能判断对手将有什么举动,可以使用这三种佯攻的方法来了解敌人的意图。
  问题的关键在于明察敌人的意图。当敌人处于严密的防守状态时,你就可以采用这三种观察的方法,灵活隐蔽地运用各种手段,诱使敌人从手上泄露出心中的想法,用这种方法来赢得胜利。
  利用心态的变化
  刻意向防守之敌展示心中的各种念头,借以察觉敌人内心的变化。你可以利用这种心态的变化取胜。
  双观法
  当你用各种策略,来洞察防守中敌人的动向,应该不视而视——似乎没有在看,而实际上却是在观察。不能有一点疏忽,眼神不要只集中于某一点,要快速移动眼睛流观四周。
  有一句俳句这样说,“只偷眼一瞥,蜻蜒逃离了伯劳的利喙”。蜻蜒因为偷瞥到了伯劳,所以及时逃走了。你可以在迅速而隐秘的一窥中,准确地察知对手的动向。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保持注意力的连续集中。
  在“能乐”中,这称为“双观法”,它的意思是看,看见,然后把眼神移到一边。它的意思也就是不要把视线固定于某一点。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用刀杀死一个人其实不难做到,没有人是不可战胜的。
  假如敌人用刀砍你,力图置你于死地,你要注意寻找一个敌人不能触及的空间。你可以待在这个安全的区域里,任凭敌人攻击。即使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以为一定会打中你,你仍会安全无虞。
  如果敌人一刀出手,而没有命中目标,那么,这一刀就叫“死”刀;你就可以乘机格挡开它,并打出致胜一击。这样一来,敌人就丧失了主动,你就可以抢在敌人之前,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一旦决斗开始,你要做的就是不让敌人有机会举起他的手。如果战斗已经开始,你还在想该做什么,就一定会被敌人的下一刀击倒。
  如果有一丝疏忽,你就会失败。如果你的注意力停留在刚刚发出的招式上,你的主动就会立刻化为乌有。当你刺出一刀时,不要把心停留在它上面,不要去考虑这一刀是否有效,你要做的只是再三地出手,反复地进攻,绝对不给敌人抬头的机会。
  胜利,只取决于一击。


三种“节拍”


  三种“节拍”
  “节拍”之一是指和敌人同时进攻;“节拍”之二是指抢先逼近敌人,在其举刀之际发起进攻;“节拍”之三是指等敌人的刀落下之后,再发起进攻。
  合拍为劣,异拍为优。如果你让自己卷入了敌人的节拍,就会被敌人所控制。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和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这样,敌人的招式对你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无论攻守,不要让敌人摸清你的节奏,这样,他就无法判断你的想法和行动。不管何种情形,一种节拍,如果很容易被人掌握,跟进,就不是好的节拍。
  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当敌人用大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小节拍;当敌人用小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大节拍。用刀也是如此,你的用刀节奏,要和敌人不一致。如果能把敌人带进你的节奏之中,敌人的刀就容易对付了。
  例如,一个专业的歌手,他能自如地把握停顿的间歇,不会陷入固定的模式;而一个平庸的鼓手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让一个平庸的鼓手和一个专业歌手合作,或者是让一个平庸的歌手和一个专业鼓手合作,那么,无论是唱歌还是打鼓,都会难以进行。使用类似的策略,使敌人难以进攻,就称为“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如果一个平庸的乐手,却试图流利地控制一段宏伟的乐章,或者是一个平庸的鼓手,却试图要轻轻敲打一段柔和的节奏,都是做不到的。同样,如果一个专业歌手轻柔地哼唱着,一个平庸的鼓手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控制不了时机的把握。
  一个老练的猎鸟者,会拿手中之杆,向鸟儿轻轻摇动,目的是为了能扎住鸟儿。而鸟儿,就像被竹杆轻摇的节奏所催眠,虽然拼命拍打翅膀想逃脱,却逃脱不了,终于被抓住了。
  采取与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保持和敌人不一致的节拍,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而不用顾虑敌人会扰乱你的防守。这种心态也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体验到。


留意节拍


  留意节拍
  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如果不能把握音乐的节拍,都无法进行。在兵法中也要有把握节拍的感觉。明察敌人的举动,看他如何运剑,察知他心中所思,这种心态和一个人在唱歌和跳舞时掌握音乐节拍的心态是一样的。当你了解了敌人的作风、行动和方式,你就可以灵活机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技巧1
  1.伴以剑击;
  2.每边三寸,正或反;
  3.迅速潜行;
  4.眼凝视对方上段肘部;
  5.刀打圆,用一只眼观察左右;
  6.估计三步的余地。
  上述六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很难完全用文字揭示。
  当你使用这些技巧,为出招做准备,不断变换你的策略,而敌人仍然按兵不动,坚取守势;然后,当你潜行到一刀的范围里,正好滑到敌人面前,他就无法再踌躇,必定转入攻势;接着,你就诱使敌人先采取主动,在其出手之际,将其击倒。
  无论如何,如果敌人不先劈杀,你就不能获胜。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测算敌人攻击不到的安全范围,即使敌人向你劈杀,你也不会被击倒。如果真正练好了这一步,你就不怕滑到敌人面前,让他先行攻击,然后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这是在一个人采取主动进攻之前必做的一步。
  技巧2
  1.主要事项,包括最初的攻击,这一技巧必须通过
  口传;
  2.无论攻守,都必须维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3.短刀之一腕余地;
  4.当身体取攻势时,剑必须取守势,这是无论攻守
  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上述各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用文字不可能表述清楚。
  


聆听风声和水声


  聆听风声和水声
  如何让敌人先采取主动来获胜,如何以战术策略的运用做基础,发挥各种基本招式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战略的转换,这都是兵法所要讲述的东西。
  交战之前,你必须假设敌人采取了攻势,要积极防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之心。重要的是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不把敌人视为处于进攻状态来防守,那么,一旦决斗开始,在受到敌人猛烈攻击的瞬间,你平时所学的一切,都不能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旦格斗开始,重要的是你必须让你的思想、身体和脚都处于进攻状态,而让你的手处于防守状态。你要密切注意一切可能的变化,也就是要做到“巨细无遗”。如果你不能冷静地观察周围形势,你所学的剑术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至于说“聆听水声和风声”,是指把进攻之心,掩藏在平静的外表下。风本身并没有声音,只有在撞到了东西的时候,它才会发出声音。风无声无息地从上空掠过,当它受到了某些东西的阻挡时,比如树林、竹林,就会发出可怕的咆哮。
  水本身也同样是没有声音的,但当它飞泻而下,撞击岩石,就会轰然作响。
  我们用风和水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关键之点在于外表保持镇定平静,内心却取进攻之意。表面冷静沉着,内心却高度戒备。
  如果身体、手、脚都处于仓促忙乱之中,是不可取的。“攻”、“守”应成对出现,一在内,一在外,而不能只取一种模式,这正如阴阳之交替。动即阳,静即阴。内为动时,外则取阴;内为阴时,外则为动。
  兵法中也是如此。在内心中,要充分调动精神,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外表却依然镇定沉着。内阳外阴,内动外静,这是依照大自然的模式而定的。
  进一步来说,在激烈争斗的外部环境中,如果你在积极进攻的同时,保持内心的镇静沉着,你的内心世界就不会受外在行动的影响,这样,你的行动就不会过于狂乱,失去控制。而如果内心和外在都同时忙碌的话,你就会变得狂躁不安,举止失措。攻和守,动和静,内外必须分择其一。
  内心要保持警觉,就像鸭子浮在水中,表面不动,底下却在划水。一旦这种行为成为自觉,就能做到内外交融,合而为一,了然无碍。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极意的世界。
  


论“病”


  论“病”
  所谓“病”就是指困扰自我的各种纷乱之念。考虑该如何取胜、如何用兵法、如何用学过的剑招、如何进攻、如何防守的心思都是“病”,而考虑该如何克服自我,如何去除这种种迷乱之心的念头,本身也是一种“病”。总而言之,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思滞止于任何事物上,就是“病”。既然这百病都为“心病”,我们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心灵,去除种种烦恼、忧虑,执著之念,忘却一切思想,达到心的绝对自由。
  论“去病”之初级及高级阶段
  以念去念,以执著去执著,这是“去病”的初级阶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刻意控制自己不去思考,去除种种纷乱之心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念”,想要克服种种“心病”,这也是思想之一。
  而且,尽管我们用了“病”这一字眼,它其实是指各种纷乱复杂的念头。想要“去病”的心思也是一种“念”。所以,这就是以念去念。当你去除了各种“念”,你就进入了“无念”的状态。当你用去念之想去除了心中的杂念之后,杂念和去念之想就都消失了。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一个楔子拔出另一个楔子。
  当你无法拔出一个楔子时,你可以钉入另二个楔子,这样,原来的楔子就会松动.就容易取出了。一旦第一个楔子被取出后,第二个楔子也随之而出。当“病”去除后,去病之念也就随之消失了。这就叫做“以念去念”。
  刻意“去病”的想法,本身也是一种执著,但是,如果你用这种执著来除去了“病”,执著也就消失了,这就叫“以执著去执著”。
  在去病的高级阶段,去病而无去病之念。想要“去病”本身就是一种“病”。即使有种种杂念,如果能对其不以为意,就是达到了“无念”的境界。
  存有“去病”之想,就意味心中还有“病”,所以,“病”根本就没有离开你的心。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如果带着执著之念,就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该如何理解这一点呢?“去病”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第一步,是要达到初级阶段,之后,当你逐渐把这种有意识的去病之念转换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时,你就进入了“去病”的高级阶段。此时,无需你再刻意地去除执著,执著自己就消失了。
  “病”就是执著。佛教认为执著是不可取的。没有执著之心的乞丐可以混迹于人世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自由自在,无所拘束,止于所当止。
  一个高手,如果没有去除对技巧的执著之念,就不能称为大师。尘土会附着于未经琢磨的宝石,但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即使是落在烂泥中,也无损它的光彩。养护心智,打磨你心灵的宝石,使它不受外物的沾染。对“病”不以为意,不必多虑,做你想做的事吧。
  


平常心


  平常心
  有僧问南泉:“什么是道?”南泉回答:“平常心是道。”
  这则禅门公案包含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剑道,也适用于其他一切艺。“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这两句平平淡淡的问答,却体现了悟道的最高境界。达到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心中一切造作、是非、取舍、欲求等种种杂念也就一扫而空了。
  世间之事莫不如此,惟以平常心待之,才能达到人生的胜境。假设你正在搭弓射箭,如果你想着你是在射箭,你的箭就会变得不稳。同样,当你挥剑时,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挥刀,你的进攻就会不稳。当你写字时,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写字,你的笔就会不稳。即使是在弹琴时,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弹奏,琴声就会走调。如果弓箭手在射箭时,能达到“忘射”的境界,以“平常心”射箭,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自然而为,弓就会变得平稳了。用刀和骑马也是如此。你不是在“用刀”或“骑马”,你也不是在“写字”,不是在“演奏音乐”。若能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那么,一切都变得容易掌握了。
  不管你选择了什么为“道”,如果将其视为惟一重要之事而执著于此,就不是真正的“道”。惟有达到心中空无一物的境界,才是“悟道”。无论做什么,如果能以空明之心为之,一切都能轻而易举了。
  这和镜子照物的道理是一样的。由于镜子的反射是透明无形的,所以才能纤毫无差地反映出万物的影像。悟道之人,其心正如明镜,空明纯净,无思无想却能胜任一切。
  这就是“平常心”。能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人就称为名手。
  无论你要做什么,如果事先存有做此之想,而刻意为之,就不能达到心灵的和谐。也许有某一次你能做得很好,然后,当你为刚才的成功感到得意时,你就又会做不好了。或者是成功了两次,失败了一次。如果你为成功了两次而只失败了一次而沾沾自喜,你就会再次失败。正是因为存了追求成功之念,就不能一直成功。
  时时积功修习,勿存速成之心,无心而做,自然而为,渐入化境。到此时,你甚至不知自己为谁,身体、手、足虽动,心却丝毫不动。达到了这一境界,就再无失手之时,做十次则十次均能成功。
  即使做到了这一步,一旦心中略有挂碍,仍会失手。惟有无心,才能次次成功。无心并非一切无心,只是怀平常心而已。
  


恰似木人见花鸟


  恰似木人见花鸟
  庞居士诗颂中,有“恰似木人见花鸟”一句,说的是木人虽然看见了花鸟,心神却不会为花鸟所诱。
  木人本无心,所以自然能不受外界的诱惑,这是必然之理。但是,一个有心有情之人,怎样才能做到和木人一样呢?
  在这里,“木人”只是一种比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一个有血有肉、有识有想的人,当然不可能和木人完全一样,毕竟,人是不能变成竹子和木头的。但是,如果你能见花而无见花之念,你就达到了“木人”的境界。
  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以“平常心”体认清净本心。当你在射箭时,不要有意识地去想你是在射箭,换句话说,你是在以“平常心”射箭。
  平常心就是见万物而不起意。若弃平常心而代之以各种有意识之心,则形随境移,心逐境转,万物皆非本来面目,见山非山,见水非水。
  即使是像说话这样简单的事情,只要你以斩钉截铁的口吻来说,就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在佛学中,把“无住之心”看作是佛法的极至。


自由心


  自由心
  中峰明本大师曾说要“收放心”。这句话包含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当你让心离开时,它就会停留在它所去的地方。所以,第一个阶段是练习收心,如果每次都能把心收回来,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