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与帝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煳拢盟杂傻氐鞫仁褂谩U饷匆焕矗煳抡娴南嘈耪湃辶耍偌由险湃逡辉偕媳泶切唬底约翰慌浞馔酰蘖ΦH沃惺榱畹闹拔瘢弥煳露加行└卸T谥煳碌绷嘶实酆螅哉湃寮庸俳簦馑和酰盟刈龊幽弦!
朱温晚年时,最大的对手就是李克用父子,因此,朱温对一批曾与李克用有过关系的人也不放心,张全义就是他要杀掉的目标之一。张全义采取的自救措施还是献忠心,把洛阳的财力以及自己的家财全都拿出来,支持朱温对李克用的战争,这才使朱温稍稍气平。后来,张全义又派自己的妻子去宫中为自己说情,这才打动了朱温。朱温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了张全义的女儿做媳妇,表示对他的信任和好感。
经过反复的战争,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终于打败了后梁,于923年建立了后唐政权。李存勖早就知道张全义多年替朱温置办军需品,十分恼恨,想把他全家杀掉。张全义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准备上了千匹好马,送给李存勖的刘皇后,请她帮忙说话,自己又上表请罪,表示愿意替他治理洛阳,李存勖觉得他还有用,就赦免了他。
后来,张全义又表忠心,李存勖的许多活动的必需品都由他圆满地置备起来,弄得李存勖十分高兴。他这种善于体贴巴结的习惯竟然打动了刘皇后,要求拜他为义父。就这样,李存勖仍让他做了河南尹,还任他为中书令,封他为齐王不久还做了李存勖的岳父,由此,张全义又在新朝站稳了脚跟。
后唐庄宗李存勖精于战争,却疏荒于政务,更不善治国,他只知重用武夫和名门土族出身的人,不知重用文人和有才能的庶族出身的人,因而很快衰败下去。在李存勖的晚年,他的养子李嗣源的势力逐渐变得很大,大有取代李存勖之势。恰在此时,节度使赵在礼在魏州发动叛乱,张全义为了巴结李嗣源,就极力推荐他去平定魏州之乱。张全义的用意是很明确的,李嗣源一旦领兵出征,就会得到两条好处,一是树立威信,二是手握重兵,对将来篡夺帝位是很有利的。如果李嗣源真的当了皇帝,自己岂不又成了新朝的大功臣?但没想到李嗣源到了魏州,并未与赵在礼开仗,而是与之联手,共同进攻李存勖。这一下可把张全义这个推荐人吓坏了,恐怕李存勖杀掉他,日夜忧惧,连饭也吃不下去。没地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张全义在官场上就像一根随便摆动的墙头草,风向那边吹,他就向那边倒,来来回回,左右晃动。见风使舵是他的本事,含辱忍垢也是他的长处,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利益”为第一要义的,这就对于他的生存状态的性质有了根本性的否定,也就是说,他为了能够为官,为了得到皇帝给他的权力,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什么样的屈辱都可以忍受,在他的身上根本不能找到“人格”二字。是的,要是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不要了,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高毬与宋徽宗:总得有点真“本事”
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必须善于识别时机并把握住时机外,拥有真本事也显得格外重要。只有那些拥有真本事而又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并在以后的历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北宋哲宗即位之后,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东京开封府有个破落户高毬,胸无点墨,更不知仁义礼智为何物,但能踢一脚好球,所以东京人都管他叫高毬。后来有人状告他诱导少年犯罪。高毬被开封府打了20大棍,驱逐出境。3年过后遇赦,高毬回到东京,经人介绍,几经辗转进入驸马府。驸马王晋卿一见高毬,就有故交之感,高兴得很,便要高毬做自己的亲随。从此高毬在驸马府随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一天,王晋卿打发高毬往端王府中送玉制玩器。那端王姓赵名佶,神宗之子,哲宗之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虽是个花花公子,但琴棋书画,吹弹歌舞,倒也十分精通;踢球走马更是爱不释手。
当高毬被领进端王宫中时,正赶上端王赵佶在庭院里同小太监们踢球。高毬不敢冒失,便在人群里观看。也是高毬合该发迹,时运到来。只见那个球腾空而起,端王没有接着,直落到高毬身边。
高毬勇从胆边生,顿时使出个鸳鸯拐,把球踢给了端王。端王大喜,便问道:“你是什么人?”
高毬走上前跪下禀报自己是王都尉的亲随,特受命来向大王进献玉器的。端王收下玉器,便问高毬:“你原来会踢球?你叫什么名字?”
高毬拱手跪禀说道:“小人叫高毬,胡乱能踢得几脚。”
端王说:“好!你上场来踢着玩会儿吧。”
高毬拜谢说:“小人是何等样人,敢在大王面前献丑。”
端王说:“这里就是‘齐云社’,名字叫做‘天下圆’,不分尊卑贵贱,踢几脚何妨?”
高毬再次拜道:“怎敢!”
端王三番五次地要他上场,高毬禁不住他的执意要求,便只好叩头谢罪进入球场。才踢了几下,端王就不住地喝彩起来。
高毬见状,愈发精神抖擞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奉承端王。只见那球在高毬的脚上、膝上、腹上、胸上、肩上、臀上、背上、头上,高起低落,上下
翻飞,不离左右,就像是用胶粘在他身上一样。端王看得如痴如醉,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当晚,端王留高毬在宫里歇宿,次日请来王都尉饮宴。席上,端王说:“这高毬脚下功夫过人,我想要他来做亲随。”王都尉同意,端王欢喜,执杯相谢。从此,高毬吃住在端王宫中,给端王做伴,形影不离。
未及两个月,哲宗驾崩,端王即位,他就是徽宗。徽宗一心要抬举高毬,所以那高毬不到半年功夫就官至殿帅府太尉。高毬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便把自己的名字删去毛旁,添作立人,变成“高俅”了。
高俅借助脚下功夫平步青云,官至禁军统帅,无人望其项背。高俅飞黄腾达的故事,在官场学上是有一定价值的。它告诉人们,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必须善于识别时机并把握住时机外,拥有真本事也显得格外重要。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不走运,似乎运交华盖,却不知机遇在人们面前是平等的。只有那些拥有真本事而又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并在以后的历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蔡京与宋徽宗:命运的稻草捏在自己手中(1)
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对于为政者而言,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无论在宦海、还是在商海,或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站在前排,主动一点,将命运的稻草紧紧地捏在自己手中,这样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很多。
对于为政者而言,牢牢掌握时势发展的主动权,是权力运用中的重要环节。
上可以进,下可以退,进与守的转换在于自己,也就是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朝宰相蔡京的发迹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传说蔡京小时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在学馆里,他不但跟随先生熟读经书,而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蔡京24岁时,和弟弟蔡卞一起来到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结果,蔡京、蔡卞兄弟中了同榜进士,蔡京的名次比弟弟靠前,为甲科第九名,兄弟俩甲及第,真是春风得意,高兴无比。
按宋朝的规定,对进士授官,官职低一点的可授县尉、主簿,高一点的可授县令。蔡京被派往钱塘(今浙江钱塘)任县尉,随后升为起居郎。
蔡京官拜起居郎不久,朝廷便命他到辽国出使。对于这次小试牛刀的差遣,蔡京不但没辱使命,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朝之后,旗开得胜的蔡京就被拜为中书舍人。
在朝廷中,蔡京的字是写的最好的,这也给他带来了升迁的机会,很快便被拜为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就在蔡京青云直上的时候,赏识他的宋神宗死了,其子赵煦即位,这就是宋哲宗。由于哲宗即位时还不到10岁,宋神宗之母高氏便以太皇太后 的身份垂帘听政。高氏反对变法,所以她垂帘听政之后,立即重新启用守旧派大臣,任命过旧派领袖司马光为宰相,并把神宗时期的变法派纷纷逐出朝廷。变法派的失势,使蔡京不免惊慌起来,唯恐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高官厚禄化为乌有,于是不失时机地摇身一变,又成了守旧派。
司马光上台之后,要求在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重新实行原来的差役法。当时,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都认为不可能实现。但蔡京认为这是他讨守旧派欢心的一次好机会,岂能放过?于是蔡京不遗余力地在开封府境内推行差役法,将新法中的募役法全部废除,并亲自到政事堂对司马光说:“在下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全部实行差役法。”
司马光听后,非常高兴地称赞蔡京说:“如果人人都像你那样奉法而行,那天下的事情有什么办不成的呢?”司马光的夸奖使蔡京受宠若惊,心中满以为这下可以保住自己从变法派那里得到的高官厚禄了。但好景不长,台院,谏院便弹劾蔡京说:“蔡京心术不端,想破坏差役法,应当罢黜。”就这样,蔡京被排斥出中央政府,出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这是蔡京入仕以来,第一次尝到贬官的苦涩滋味,心中怏怏不乐。到成德军不久,又接到朝廷改派他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知州的命令。不得已,蔡京又出发赴瀛州赴任。
蔡京自从任瀛州知州以后,日子有了转机。闲暇之时,蔡京一边写字作画,一边琢磨进身的机会。在瀛州,蔡京只字不提变法之事,别人如果敢谈起“变法”二字,他便大加斥责,甚至于陷害。时间一长,守旧派中的一些大臣认为蔡京可以任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但对于蔡京是否可用,守旧派内部意见不一。在范祖禹的竭力反对下,蔡京的成都知府一职随即被免去,改任江淮荆浙发运使。蔡京听说是范祖禹坏了他的好事,心中十分怨恨。此后,蔡京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始终受守旧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宋哲宗即位后8年,太皇太后高氏死去,哲宗亲政。由于哲宗年幼即位,守旧派都看高氏的脸色行事,把小皇帝哲宗根本不放在眼里。有时甚至连宋哲宗说话,守旧派大臣也置之不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哲宗越来越不满守旧派大臣目中无君的傲慢态度。高氏一死,守旧派失去了靠山。宋哲宗便把那些对自己不恭敬顺从的守旧派大臣一一逐出朝廷,把原来遭受排挤的变法派召回朝廷,并表示要“绍述先圣(即宋神宗)”,恢复变法,因而改元“绍圣”。蔡京由于在熙宁变法时投靠变法派,后来又屡受守旧派的排斥,自然也在被召之列,回朝后位列翰林学士之列。
蔡京自从初任县尉以来,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投机钻营,练就了一套欺下媚上的本领,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钻营老手。虽然蔡京已身居翰林学士,但他仍不满足,又想捞个副宰相当当。知枢密院事曾布对蔡京嫉妒不已,非常害怕他官居自己之上,便乘机上奏哲宗说:“蔡卞已经是副宰相了,兄弟不可以同升。”于是,宋哲宗便拜蔡京为北门承旨,仍兼任翰林学士等职。
蔡京对曾布的做法非常憎恨,但他并不放弃要做副相的野心,乘机发挥自己能写善画的特长,将其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按宋朝惯例,翰林学士要给皇帝、皇后等人献词,蔡京为了献媚于哲宗与皇后,特意撰写了四首,其中一句深得哲宗欣赏,那就是:“三十六宫人第一,玉楼深处梦熊罴。”蔡京知道后非常高兴,又画了两个扇面,作为凉扇进献给哲宗和皇后。宋哲宗夸奖蔡京说:“蔡爱卿书法,天下第一。”这句话,使蔡京兴奋得彻夜不眠,以为自己升官的机会又要到了。
但是,蔡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弄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台、谏两院大臣便借此弹劾蔡京,吓得蔡京提心吊胆。由于蔡京曾对后宫给过好处,这时,遇有危难,后宫自然不能不理,在皇帝面前,对蔡京多有美誉,因此宋哲宗并没有罢黜蔡京,使这位钻营老手又侥幸成了漏网之鱼。从此,蔡京在朝廷之中地位日益巩固,他对权力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其奸诈狡猾的本性也逐渐原形毕露。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蔡京与宋徽宗:命运的稻草捏在自己手中(2)
哲宗亲政刚刚6年就病死。由于哲宗无子,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又出现了分歧,经过一番强烈的争吵后,以皇太后向氏为首的守旧派占了上风,拥立端王为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宋徽宗。
皇太后向氏是个守旧派,政治野心很大。宋徽宗即位之后,向氏模仿太皇太后高氏的做法,和宋徽宗一起处理朝中政事。在向氏的要求之下,宋徽宗召回了一批被贬官的守旧派大臣,让他们担任要职,并任命守派大臣韩琦之子韩忠彦为门下侍郎,不久把他升为右相。在韩忠彦的活动之下,司马光、刘挚等人都恢复了官爵,守旧派势力又开始得势。
守旧派的再次抬头,对于蔡京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由于他曾依附变法派,徽宗即位不久,就把他从翰林学士降为端明殿学士和龙图阁学士,这仅是两个虚衔,一点实权也没有。不久,宋徽宗又下诏,让蔡京以端明殿学士身份,出任太原(今山西太原)知府。这时,皇太后向氏发下话来,说:“让蔡京修完国史,再行赴任。”蔡京虽然暂时留在了京城,但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尽。谏官陈瓘乘机弹劾蔡京,说他与内侍太监来往密切,徽宗大怒,贬蔡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
蔡京被逐出京城不久,朝中形势发生了变化,皇太后向氏归政,宋徽宗全面亲政。宋徽宗为了调和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便任命韩忠彦为左相,并将拥戴自己即位的曾布拜为右相,两派并用,并且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表示要大正至公,消除朋党之争,平息两派之间的互相打击报复。实际上,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积怨已深,根本不可能调和。就在曾布任右相不久,便和韩忠彦产生了权力之争。曾布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便又向宋徽宗建议“绍述先圣”,鼓动宋徽宗排斥守旧派。蔡京闻知朝中形势的变化,心中窃喜,觉得自己回朝有望了。
蔡京为了能够重返朝廷,竭力讨好奉玄宗之命来江南搜集民间书画和奇巧之物的宦官童贯,每当童贯来到杭州,便陪他日夜玩乐,并将自己画的屏风、扇面和写的条幅奉送给童贯,让他献给徽宗。童贯对蔡京的字画非常欣赏,便每天派使者送一幅到京城,并附上一些吹捧之词,使得宋徽宗龙颜大悦,对蔡京赞赏不已。蔡京为了进一步取得宋徽宗的欢心,便投其所好日夜不停地书写、作画,真可谓用心良苦。
就在蔡京巴结童贯,以字画讨取宋徽宗欢心的时候,朝廷中的权力之争日益激烈。曾布为了打击韩忠彦,想让蔡京入朝,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当时恰逢宋哲宗的皇后为了排遣空虚寂寞,一时竟迷恋上道士作法。于是,太常博士范致虚把自己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