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2-花间一壶酒!-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越厚,前提本身太脆弱,道理还是那句话,劲全白使了。学生越说越来劲儿。
胡说八道,你还有没有良心,老师更生气。
话要这么讲,就没劲了。发展的问题往哪儿摆?况且,牛马如果会说话,他们也会讨公道:谁养活谁呀咱们来看一看,凭什么喂我几把草,种出的粮食全归人。过去,我们说工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但轮到讲剩余价值,您怎么又不承认他们是牛马了呢?您不就说,牛马是牛马,人是人。奴隶是人,工人是人。牛马不是,机器不是。人有人道理,牛不懂,马不知。谁让这些家伙光吃草,不说话,鼻子底下白长个嘴。这样的标准,是人道标准,不是经济学标准。在资本家眼里,什么都是生产要素,对不起。
谁投资谁受益,老板下蛋是硬道理。
如今的学生都比老师聪明。
五、启蒙思想的大猿猴
卢梭是“天赋人权”说的鼻祖。他的《社会契约论》是以18世纪流行的“自然人”说为基础。他所谓的“人是生而自由的”,是启蒙思潮的理想之辞。所谓“自然人”,不过是一种幻想的大猿猴,意思是原始状态下的人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但可惜的是,历史上的人从来都不是这样,从来如此的只是,他们“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语,紧接在上“人是生而自由的”后)。
伏尔泰说,卢梭的书是反人类的书,读了,就想四肢着地爬着走。
罗素说,希特勒是来自卢梭(相反,罗斯福和丘吉尔是出于洛克)。
然而,这却是《人权宣言》所谓“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基础。
人是生而自由还是生而不自由?说起这个话题,有件事值得回忆。
50年代,“西马”思想异端是以讨论人性异化的形式而展开(可追溯到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即以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形式而展开(下面所说的马克思的两部早期著作是发表于二次大战前,战后才广为人知)。用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用早期马克思反对晚期马克思,这在当时是顺理成章。它的传入中国主要是60年代,基本上是在能够接触到灰皮书的少数人里有影响。“文革”中,我去拜访杨一之先生(黑格尔《逻辑学》的译者)。他跟我说,周扬迷上了人性异化学说,把它写进著名反修报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但毛泽东不喜欢,特意删改周的话,加上他的话。“文革”后,很多人认为,他们饱受皮肉之苦和精神之苦,都是因为抹杀人性,不讲人道主义。出于对“文革”的反动,王若水又旧话重提(他特别提到周的上述报告),遭到胡乔木的批判(立论酷似毛泽东的修改)。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启蒙,其中就有大猿猴的影子。
平心而论,大猿猴虽有鼓舞人心之效,却毫无原典依据。50年代以来,“西马”异端喜欢强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人性异化,说这本书才是代表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和本义。这有当时的需要:资本主义有异化,社会主义难道没有?其意不在原典。当时,我读过原典,仔仔细细读过。马克思终其一生,老讲异化,但从来不讲人道主义。这不但和王若水的说法有很大出入,而且与胡乔木的说法(让讲人道主义,不让讲异化)也完全相反。马克思的历史观是非道德主义。阿尔都塞的话不一定都对,但他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人道主义”,那是千真万确。《手稿》带有费尔巴哈的影响,确确实实是被《德意志意识形态》否定,这不是苏共(当然是前苏共了)的恶意捏造。《形态》是批施蒂纳。施蒂纳以他叫“唯一者”的纯粹个人批费尔巴哈的“抽象人”,用“存在”对抗“本质”,是无政府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先声。这类批判对马克思刺激很深。从1845年起,他虽主张“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是用整体概念的人反对纯粹个人,同情贫苦工人阶级的立场也没有变(这是唯一可以让人联想到人道主义的地方),但起码在理论上,他是放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事实上,从《形态》起,他就再也不讲“人性异化”。按他本人或恩格斯的说法,《形态》才是代表他们后来的一贯说法(阿尔都塞反对用早期马克思反对晚期马克思也是尊重历史)。
在《形态》第一章,即《费尔巴哈》章中,他明确说,把整个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马克思不是人道主义者,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喜欢讲异化,经常讲,到处讲,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他后来的说法,不是人性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即由商品世界体现的头足倒置,物与人,主与客,关系完全是反过来的。其典型表达是《资本论》第一章第四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在这一节的最后,他引用莎士比亚《无事烦恼》中的话作为结尾:
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
《花间一壶酒》 大梦初醒硬道理和软道理(3)
六、小熊和狐狸
有个童话故事,道理很深刻。
两个小熊,只有一块饼,不知如何是好。狐狸说,好办好办。他把饼一掰两半,左边一块大,右边一块小,吃亏的小熊不干。狐狸说,好办好办,再分。左边啃一口,不均。右边啃一口,也不均。一口一口又一口,直到剩下两小块,再也分不出大小。于是,两个小熊皆大欢喜,觉得狐狸才是公平的化身。
我想,幸亏小熊分的是面饼,都要,不妨多烙几张。可如果碰上金银珠宝大钻石,怎么办?总不能砸烂捣碎,一人一个碎渣儿。驴可伙着使,老婆不能轮着睡。所以,经济学家讲了,狐狸拿大头,小熊拿小头,这是我们的惟一选择。
发展创造稀缺。
稀缺的存在,是瓜分的困境。
吃剩下的,永远是小熊的命。
七、富人的碗是穷人的锅
发展的前提是积累。积累的道理,是有了锅里才有碗里,过去叫“先公后私”。
“公家”就是官家,“公田”就是官田,古书都这么讲。“私田”是从“公田”分割。私有化,自古以来就是“化公为私”。现在的理解,只是“大公”化“大私”,“大私”管“小私”。通俗地讲,就是拿富人的碗当穷人的锅(图三)。
司马迁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史记·货殖列传》)。然而,灿烂辉煌的良渚文化就是立足于此。精美的玉器从哪里来?大遮山下,横着防洪长堤。长堤下面,是一大片一大片人工堆筑的高台,土方量大得惊人,开车都要走半天。四五千年前,第一批富起来的良渚人就住在这片高台上,穷人才“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圈地和驱民力作,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发展的前提。
90年代初,电话初装费,高达5;000元(人民币),换成美元,是美国的100倍,而工资收入反之,交钱还不给安,必须等半年,绝对是官营的垄断暴利。
现在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早已“化公为私”,但照样是暴利滚滚,“大公无私”的精神比当年更强。
“天大旱,人大干,脱了裤子大干”,老农民,学大寨,挑水上山,一悠三颤。可惜的是,两大桶水浇在龟裂的土地上,好像撒了一泡尿。哪怕毛毛雨,普降甘霖得多少水?太笨太笨,经济学家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紧着“刀刃”,才是道理。
八、阶级教育回头看
小时候,到处都是阶级教育。
例一,郭沫若说,万恶的奴隶社会,商代和西周,奴隶的命太贱,西周铜器※鼎的铭文讲了,五个奴隶才值“匹马束丝”。
案:西周时期,贵族见面要互赠礼物,如玉器、马匹和丝绸(有点像藏族送哈达)。马匹,特别是“大白马”,是非常贵重的礼物。现在,瓦斯爆炸,矿工死在井下,一条命,只赔几千块或几万块。空难车祸多一点,也不过几十万。但一匹跑马,英国、香港用来赌钱的跑马,阿拉伯的,吉尔吉斯的,百万英镑也不算啥。
例二,“文革”前,颐和园,排云殿,慈禧的画像,指甲很长,讲解员滔滔不绝,大家看一看,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有多腐朽。咱们不妨算一笔帐。西太后一顿饭,折合银两,等于多少多少(忘了)银子,足足相当普通劳动人民多少多少人(忘了)吃一年的粮食。
案:今天,这样的饭不新鲜。有人说,慈禧太后的饭,不能这么算。太后是天下衣食所出,现在的饭,将来的饭,维持再生产,继续大发展,都得从这儿出。军饷官俸大小事,什么不用钱,扣了这个,扣了那个,剩下再多,也不够天下的人分,每个农民,不用多,一人一口,就不得了。她不吃谁吃?吃得再多,也只是个零头。
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的道理,过去不明白。
九、美国太破,中国太阔
1989年,头回上美国,觉得美国太破,除了市中心(down town)是个楼丛,外面是一马平川,房子都很矮,和电影给我的印象完全不同。而且走哪儿,全都一模一样,简单而实用。后来,回到中国,印象相反,豪华酒店、娱乐场所,金碧辉煌,好像美国的赌场,阔得很(现在比那阵儿更阔)。招牌也冠以帝、王、豪、霸,一股子横劲儿。
于是,有个到过美国的小孩说,呕,原来如此,看来美国还有待发展。
但小朋友,你要知道,美国这么破,却是靠世界资源的1/6来过活,而它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20还不到,他们该往哪儿发展?(数字是听朋友讲,没有查)
中国的破,很容易看破。美国的阔,要慢慢琢磨。别的不说,光是它的普通设施,比如厕所,比如厕所里的手纸,比如公共建筑的每一扇门(无论左右开,还是前后开,都可自动关上),绝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所有,到处都如此。那个平均水平,得值多少钱?真是海了去。
再比如,美国的公园,大多都是空空荡荡的开放场所,供游人烧烤的炉架,用厚木板做成的桌椅板凳,一年四季,露天摆在那里,鱼在河里游,鸭在水中戏,松鼠满地跑,美国人都有车,下手很方便,换了咱们的老百姓,只要没人看,还不早就能拆能抱能搬的统统运回家,能飞能跑能游的全都下了肚子。
十、环球不能同此凉热
中国大地,“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淮南子·地形》),故百川东流于海,春夏秋冬刮转圈圈风:
风,甲地有高压槽,乙地有低压槽,才能刮起来。我国的季风是八面来风,古人叫“八风”,甲骨卜辞举其四,学者称为“四方风”。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其规律,数家称为“风角”。
水,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旧水利部,有人写对联,“文革”中的大字报有这么个对联,说解放后,它的工作成绩是“反平平反平平反反,扒堵堵扒堵堵扒扒”。河道摇头摆尾,这边淤了往那边流,那边淤了往这边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轮流转,全在不平等。
《花间一壶酒》 大梦初醒硬道理和软道理(4)
《人权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这话经不起推敲。
贫穷渴望富裕,富裕仰赖贫穷,人流、物流,财源滚滚,从穷流到富,从富流到穷,前提就是不平等。
爸爸和儿子搞平等,以老马、小马互称,自讨没趣(见王朔《我是你爸爸》)。社会上的交往,该仰脖撅肚就仰脖撅肚,该点头哈腰就点头哈腰,不然误解丛生。孔子早就说了,礼的精髓就在不平等,故有纲常伦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司马迁说“天尚不全”,汉代盖房子,屋顶少铺三块瓦,故意(《史记·龟策列传》)。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我想,就算地球成了富球,全球都跟美国一样,也得拉个穷球当垫背。或者另外找个星球,阔人乘鹤而去,此地空留穷人,也未可知。那时的宇宙也有穷富之分,穷球和富球,还是不一样。
毛泽东的词《念奴娇·昆仑》,气势豪放。他说“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愿望很好,也很浪漫,但叫环保学家看,非常危险,也根本办不到。
环球不能是一个温度,凉快的都跟昆仑山一样。
十一、公平是挤牙膏
为了发展,为了效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件事不难,但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共同富裕,那是谈何容易。富了之后,他们怎么才会想起,什么时候才会想起,还得分点匀点给别人,这可就难了。
一般说,那得富到妨碍赚钱、有损体面,白日见鬼、黑夜扪心,实在不好意思的地步。
历史学家说:
饥民劫富济贫吃大户,工会罢工停产搞谈判,黑老大金盆洗手,阔米商开棚施粥,非法加合法,强迫加自愿,税收调节,慈善事业,什么法子都用上,才有一点点让步。
这是我们听说过的。其他办法,好像还没有。
公平是挤牙膏,挤一点出一点,不挤不出。
十二、不患寡而患不均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大同是人类共通自古就有的理想,可惜成本太高。谁都说,公平分配,前提是“物质极大丰富”。然而,历史上的“均”,却无不以“寡”为前提。原始共产主义的背景是“寡”,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也是“寡”。发票证,我们都经历过,其中的奥妙,不用回到石器时代,我们全都明白。反之,有点钱就打破头,绝无均同之理。这是咱们文明人的习惯,几千年一贯制,从无例外。共同富裕的“富”,那都是富人玩剩下的。
人类通过富人攒钱,什么时候是个够,谁也不知道。1960年,有个爱尔兰科学家,叫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 1901…1971年),他给各国政治家算了笔账,全世界的财富有多少多少,人口有多少多少,科技水平有多高多高。他说,现在是时候了,足以让大家分享繁荣不受穷,坏就坏在穷兵黩武,所以世界级的大国领导(包括当时的我国领导),他给他们,每人寄上一本书:《没有战争的世界》,劝他们放下核武(当时,此书有内部读物,图书馆还查得到)。否则,大家同归于尽,他警告说。然而44年过去,地球照样滴溜溜转,没人听他老生常谈。
人类几千年,有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有层出不穷的历史事件,那都是少数富贵人家的事情,大多数人(特别是妇女)都没有历史,有也非常缓慢,令人有“一日三秋”之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却有不同的时间尺度。
十三、三种人
印度种姓,人分四等,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工商和农民),是体面人;不可接触者曰首陀罗(奴隶和贱民)。
中国也有四民,曰士(初为武士,后为文士)、农、工、商,奴隶不是民,巫的地位很低,和尚、道士,早先没有,后来有了,也比不上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