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兴文明的君主?至于人人六百石,更是痴人说梦。李斯朗声大笑道:“先生等毕竟不知秦王何许人也!秦王若非超迈古今之君,李斯何敢如此铺排哉!”
及至王书颁行,博士学宫立署开张,博士们人人高车骏马日日进出六进大宅,这些饱学之士始而人人惊愕,继而唏嘘感奋,顿时对秦王生发出了山东流言之外的一番认同一番赞叹。年余之期,博士宫呈现出一片蓬勃奋发气象,人人孜孜伏案,日日论战会商,活生生回到了当年稷下学宫的勤奋勃发。李斯给博士们的职事是:通览近三千年之所有典籍,锤炼新天下之可行典章;凡有疑难,一体会商,信则存信,疑则存疑,务必求其精要以供君前决断。
诸事摆布妥当,李斯又给自己遴选出六名精干书吏,两名书吏专司联结廷尉府所属各方事务,四名书吏襄助自己的书房劳作。李斯立下的法度,旬日一出户,以一日一夜之时,巡视各方事务并决断积压待决文卷,其余时日,任何官吏不见。从此,李斯一头埋进了书房,开始了毕生最为奋发的书案生涯,没日没夜地写着画着转悠着思忖着……
“廷尉大人,别来无恙!”
“君上?……”
大步踏进李斯书房的嬴政,笑吟吟刚诙谐一句,却陡然停住了脚步。闻声抬头的李斯显然还沉浸在迷惘的思绪里,目光深邃飘移,看秦王如影影绰绰一团云雾,一时竟忘记了站起身来。片刻之间,嬴政也似乎忘记了李斯,内心的震撼在扫过书房的惊讶目光中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这是一间宽阔如同大厅的书房,书架图板交错林立,各种规格不一的长大竹简挂满了书架、石柱与一切可见的空间。各种书案连绵回旋,堆满了展开的卷宗与羊皮书,即或是连绵书案之间的曲曲折折的甬道,也间或参差不齐地码放着一座座卷宗小山。厚厚的红毡地面之上,铺开着种种图表简册,有的尚未干透,墨迹还隐隐泛着水光。中央则是六张连排大案,案案文卷如山,身旁地面也是同样的文卷如山,李斯的身影埋没其中,若无声响根本就不见踪迹……然则,最让嬴政怦然心动的,还是那无数竹简图板上扑面而来的满当当的大字。李斯写字,原本便有一种令人无法言说却又能真切感知的神韵,苍劲如铁勒银钩,秀美如山川画卷,工肃如法度森严,每每令不善书字的嬴政惊叹不已。如今,这些大字层层叠叠比肩而立,在墙在柱在地如沟壑纵横如平野苍茫,遥遥看去直如万仞山川之长风鼓荡林海,离离蔚蔚浩浩荡荡气象万千地弥漫出一种无法描摹的意境,使这狭小的书房变得广阔而又深远,恍如群山巍峨海潮激荡……
“大哉!嬴政今日始知华夏文字之美也!”
“臣见过君上!”李斯这才完全清醒,从书山字海中小心翼翼地绕将过来。
“廷尉辛劳如此,我心何堪矣!”嬴政深深一躬。
“臣不敢当。”李斯连忙扶住了秦王,“君上勤政不息,臣焉敢不竭尽全力。”
“倏忽两年,先生老矣……”嬴政打量着李斯,有些哽咽了。
“老则老矣,臣精神也!”
此时的李斯,灰白的须发杂乱无章地散披在肩头,匆忙戴上的玉冠还歪在头顶,一身麻布棉袍空荡荡皱巴巴地挂在精瘦的身架上,一双皮靴趿拉得几乎露出了踝骨;眼窝发青,脸上隐隐可见难以擦拭干净的斑斑墨迹。整个人邋遢得活似一个穷途末路又放荡不羁的市井布衣,若非在廷尉府这间书房,若非苍白的脸上泛着烁烁红光,若非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荡漾出明亮智慧的光芒,只怕谁也认不出这是素来整洁利落且讲究颇多的李斯了。饶是如此,嬴政一丝也笑不出来,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真诚的钦敬与感动,骤然之间对李斯有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认知。
“先生,郊野踏青一番,松松神!”
“不能。”从来没有拒绝过秦王任何安排的李斯,第一次几乎想也没想便说出了两个字,瞬息之间似乎又觉不妥,歉然一笑道,“臣正欲请见君上,许多事得立即着手了。”
“好!这就说!”嬴政立即将方才的话忘干净了。
“这里太……”
“这里最好,先生只说。小高子!给先生弄一案吃喝来,要热!”
站在门厅廊下的赵高遥遥答应一声,腾腾腾飞步去了。李斯揉了揉潮湿的眼睛,二话不说,一拱手领着秦王穿过了两条甬道,来到了一方仅容两人站立的丈余高的帷幕前。哗啦一声,李斯拉开了帷幕,赫然显出一方高大的板墙,熟悉的苍劲大字扑面而来——
定国图治十大事略
一 典章诸事:君号 国运 朝仪 礼法 服饰 文书制式等
二 国制诸事:天下治式 官制更新 律法一统等
三 文教诸事:同文字 定雅言 废诗书 立法教等
四 通国诸事:连接驰道 开辟直道 同一车轨等
五 统器诸事:同一度量衡三器 各立校正之具等
六 水利诸事:掘六国堤防 通天下河渠 行农田水法等
七 定边诸事:南百越 西羌胡 北匈奴 通连六国长城等
八 息兵诸事:收天下兵器 去天下私兵 除天下之盗等
九 安邦诸事:根除复辟 六国之王 六国王族 六国世族等
十 社稷诸事:堕六国王城 除六国宗庙 安圣贤后裔等
良久默然,嬴政一拍掌高声道:“举纲张目,大开茅塞也!”李斯笑道:“君上,此乃庙堂历年共识,臣归总整理而已。臣已草成上书一卷,供君上决断。”嬴政接过李斯捧起的沉甸甸一大卷简册,颇具意味地笑了:“十大方面,大事千数百余,件件破天之荒,先生不觉难亦哉?”李斯淡淡一笑道:“君上,此中尚未包括目下该当立即着手的几件大事。”嬴政道:“当务之急,也是开手之事,说。”正在此时,门厅传来赵高独特的声音:“禀报君上,饭食业已备好,敢问食案安在何处?”嬴政一挥手笑道:“好!廷尉先咥饱再说。如此书房,显是不能吃饭了。”李斯一拱手道:“君上若不责臣村气,臣在廊下咥了。”嬴政大笑:“如此村气好啊!风和日丽,正当廊下与先生痛饮一番。小高子,廊下列案。”
片刻间,两大食案在宽绰的廊下安好。赵高已经将嬴政着意带来的一车王酒悉数搬在了阶下码放整齐,案上两坛业已开口,两大铜爵也已经斟满,整个庭院立即弥漫出一片浓郁的酒香。君臣两人落座,嬴政笑道:“来时我已咥饱了。先生劳累空腹,先咥饱再饮酒,不拘礼仪,来,大锅盔!”李斯接过了嬴政夹在自己盘中的热腾腾厚锅盔,眼中泪光闪烁,一句话也没说便开始狼吞虎咽。嬴政不忍直面端详,将目光转到庭院去了,直到李斯叮当放下玉筷,嬴政这才转过身来。两人对饮了三大爵,李斯便说起了开手三件大事:封赏功臣将士、抚慰老秦民众、安定天下人心。嬴政连连拍案,欣然认可。
末了,李斯又说起了博士学宫,说时势已到火候,当将博士学宫改为国府之下的独立官署,不再由廷尉府下辖。嬴政问,博士中可有真才实学之士?李斯说:“君上若求商君那般治世大才,学宫尚无入眼之人。然若就目下所需看,这般饱学之士却是历来秦国所缺,文明创制不可或缺,其中,不乏当年稷下学宫几位名士。”李斯一口气念出了一大串名字:周青臣、淳于越、叔孙通、鲍白令之、伏胜、羊子、黄疵、正先、桂贞、沈遂、李克、侯生、卢生、高堂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①。李斯还在数着念,嬴政摇摇手笑道:“有用便好,我只怕此等饱学儒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斯说:“至少目下是有用的,博士们也很为秦王一天下感佩不止。”嬴政又是摇摇手道:“廷尉只说,博士学宫以何人掌事?甚个名头?”李斯道:“周青臣理事治学俱佳,可为掌事,名头,似可称作仆射。”嬴政大笑拍案道:“好!仆也,射也,皆领事之名也,便是仆射了。”
长史蒙毅大忙起来了。
秦王从廷尉府回到王城,立即将李斯的《定国图治十大事略》上书交给了他。秦王的决断很明确:立即誊刻分送各大官署,限各署大臣一月之内思谋诸事应对,四月末行大朝会议决。此前,蒙毅得做另一件大事:会同国正监之考功署,统录并确定文武百官、将士臣民、六国人士于一统天下之功绩,拟定封赏王书,筹划朝会大行封赏。这件事非同小可,既是激励秦国朝野的喜庆盛事,又是抚慰天下人士的安定民心长策。更要紧的是,这是一桩繁剧而缜密的事务,牵涉面之多几乎涉及所有臣民,尤其也包括了山东六国臣民,要在一月之内备细列出却是谈何容易!然则,年青的蒙毅没有丝毫的畏难之心,立即全副身心地扑了上去开始连轴转了。这便是那时的秦国,上下同心同欲,任事不避险难,劳作不畏艰辛,奋发惕厉而着意创新,质朴求实以能事为荣,孜孜不倦以公事为本,民风官风之清新之纯厚,对当时天下有着极大的魅力。秦统一六国而能使“民莫不虚心仰上”,与其说天下人对秦王膜拜,毋宁说天下人对秦所开创的国风民性的心悦诚服。
倏忽一月,蒙毅终于从考功署的密室中走了出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整整一车简册拉进了王城,在秦王书房摆成了又一座文卷大山。正沉浸在列国郡县地图下的嬴政看得又气又笑:“你这个蒙毅,教我一卷一卷翻么?”积起一脸夜色的蒙毅连忙道:“不不不,这是备王查阅细目,封赏事大,难保无人喊冤。”嬴政一挥手道:“纵有喊冤,过后再改也来得及,只不能慢!你只说,我听。”蒙毅立即拿起山顶一卷道:“这是归总大目,我先将分类禀报君上定夺。”一口气,蒙毅说了整整一个时辰。
依据秦国法度,蒙毅的功绩辑录有四大类若干细目:
其一,军功。又分为将军之功、军尉之功、士兵之功三目。
列位看官留意,秦国军功考定之法,远比后世朝代详明合理,说具有科学性亦不为过。其间根本,是士兵斩首之功、将尉战胜之功的区别。寻常只知秦军以斩首记功,也就是山东六国所说的“首功”。然则,这只是秦国军功的一大类。因为此类军功最能激励民众从军杀敌,为变法之要,且震撼天下,是故常被后人误解为秦国唯一的军功。实则,秦国军功制的目的在于激励将士杀敌,是以对种种战场之特殊情形,皆做了详细区分,既不至功劳被埋没,亦不至将尉士兵混同冒功。士兵军功之特异在于:陷队之士(敢死队)优待军功,十八人斩首五级,即人各赐爵一级;若战死,则允许家人承袭爵位。而大小将官的军功,则不以斩首记,而以胜败记。若将尉也以斩首记功,一则容易冒功,一则容易使将官忙于斩首而忽视号令职能。这种胜败之功,又以职务高低分为两个等次:什长(统十卒类似班长)以上,千夫长以下(统称军尉),皆以每战总体杀敌人数是否超过定数记功;千夫长之上的将军,则以攻占城池、杀敌人数、最终胜负等三方综合论功,尤以最终胜负为根本。《商君书?境内篇》提到了两种定数:百夫之旅,每战斩首三十三级以上者,百夫长等同士兵之斩首一级;将军统兵野战,每战斩首八千以上,并最终获胜者,该将军等同士兵之斩首一级。这种军功制,山东六国谓之“本赏”,意为以战胜为根本论军功。孤立地看,尚难以知其在当时的意义。而若与山东六国军功制对比,则立见高下。当时的山东六国,只有斩首之赏,而没有胜负本赏;也就是说,只要斩首,虽战败也有赏赐,没有斩首,虽胜亦不赏赐。显然,这是极不合理的。荀子在《议兵篇》评论秦国军功制说:“秦人……非斗无由也,功赏相长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三大类中,士兵之功、军尉之功,皆由上将军府会同考功署确定封赏等次,后报秦王以王书形式下达即可,不列入朝会封赏之列。所以,蒙毅所要完成的最大一宗是将军军功。若以万人两将军计之,则秦军六十万便有一百二十名将军,再加上国尉府与关塞系列的其余将军级的武职官员,至少当在两百余人。要将如此之多的将军军功准确无误地在一个月内辑录确定下来,诚为不易也。
其二,政功。又分为建言之功、统事之功、民治之功三目。
所谓政功,即与军功相对的文官功绩。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彻底,体现在方方面面。以赏功制而言,以“奖励耕战”为轴心,臣民于国有功皆赏,文治之功更不能忽视。作为国家体制的基本一面,秦国政府官员也有爵位系列,与军功爵位是分中有合的两个系列:高端重合,常态两分。文官是十一级爵位,从低到高分别是:有秩吏、后子、君子、大夫、显大夫、客卿、上卿、公、关内侯、列侯、君,其最高三级,与军功爵重合。当然,从实际情形说,战国百余年前后定会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就功绩论,谋划之功主要是计从属官吏的襄助功绩,各种言官的建言功绩;统事之功,则多涉大臣,是计各署主官的为政功绩;民治之功,则多涉郡守县令及地方官吏之政绩。其间重合,自不待言。
政功殿前封赏不包括吏员。也就是说,吏的功绩不由秦王在朝会封赏,而由丞相府、国正监会同确定封赏等次,再报秦王以王书名义颁行。依秦国法度,君子(含君子在内)以下的三级为吏,俸禄大体在一百石上下至三百石上下。蒙毅所要做的,是辑录确定全部官员功绩。政功弹性极大,繁细多变远远甚于军功,录功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
其三,民功。又分为耕耘之功、商旅之功、百工之功三目。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民爵之实施已经深有根基,庶民对爵位的追求与尊崇也已经浓烈异常,蔚为风尚。以至后世学人指斥云:“秦……时不知德,唯爵是闻。故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②”秦国民功封赏大体有三种情形。其一,农人耕耘有成,多纳粟谷超过定数,即可记功,交纳功绩累计到定量,即可拜爵一级。此等定数究竟几多,史无可考了。然《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列的一则救灾拜爵记载,却大致可见端倪:“始皇四年,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其二,商旅、百工或以作为,或以金钱,或以财货,或以义举,但凡助国,俱可记功。功绩累积到定数,即可拜爵。秦王曾专门给商人寡妇清记功拜爵,还立了一座怀清台便是例证。其三,民众在特殊时期或服从法令或勇赴国难,亦可群体记功赐爵。譬如秦昭王时期发河内之民后援长平大战,便人人赐爵一级。史料多有记载的(马上将要开始)的天下移民迁徙,也多次各赐民爵一级。凡此等等,皆为民爵。
民爵之特异,在于国家不承担俸禄,而只彰其声誉荣耀与尊严。是故,民爵无论大小,皆以王命特书正式拜之,其声势礼仪往往比官员晋爵还来得隆重。为此,蒙毅得据郡县年报详加辑录,务使翔实准确。
其四,列国人士功。又分为善秦之功、义举之功两目。
秦自崛起东出,于邦交纵横与战场较量两方面皆极富策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