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 作者:夏君 方子 >

第6章

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 作者:夏君 方子-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仔为何如此耐心地宣传《江湖》?其一,《江湖》是由自己的公司投拍,其二,此片的导演黄精甫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华仔向来愿意把钱花在扶持新人上面。

    2005年,刘德华本人的影片《再说一次我爱你》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很有可能成为他近年来第一部赢利的电影,因为和以前相比,他审慎和学乖了许多。作为老板,刘德华已经赔了15年,现在看来,他终于明白了怎样做老板,赔钱的日子就要打住了。

    《再说一次我爱你》是刘德华自组新电影公司FocusFilm(映艺)的“第一炮”,是一部爱情悲剧。据说刘德华为了组建这个公司,甚至拉了自己的父亲一起投资。

    很久以来,刘德华一直想拍一部爱情悲剧,但无奈找不到投资者,这次拍《爱》剧,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公司负责,也算是了了自己一个多年的心愿。对这部电影,刘德华自己很有信心。他说:“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是否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有没有不同的方向时,他爽朗地回答:“有。哈哈。这次是学乖了。其实《再说一次我爱你》未开拍,我们已经赚了。一早已经得到世界各地的片商支持,卖片反应很热烈,说实话是早回本了才开拍。而其余FocusFilm投资的六部高清电影也是同一样,我们也不是计算是不是要赚很多钱,才去投资,才去走,而是不要蚀本便成。这是我现在当老板的最低要求,这个要求达到的话,便可以继续。我觉得很简单,只要不蚀本,我们可以一直拍下去。”

    同时,在回答记者关于“商业性”电影如何定位时,他说:“在我的立场,《再说一次我爱你》已经不是一部很“商业”的电影。在我的心目中,我不理什么所谓的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只要是“好”电影便是好作品,不论是商业还是艺术。但你让我选,我还是比较喜欢大家定位的“商业”电影,因为这比较接近大众,而且辛辛苦苦拍一部电影,我当然是希望(大家)也会看,而不只是一部很艺术,艺术到只有少数人懂得欣赏的东西。而且再艺术的电影,也有商业上的计算,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老板会投资到一部零回报,不赚钱的艺术电影吧?”假如我们仅仅看到刘德华组建的天幕公司,不是亏本就是打官司,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票房上看,天幕拍摄的大部分电影是没怎么赚钱,但是,它为一些新导演、演员在艺术上寻求发展和对电影方面的探索,却是功不可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里作专门介绍。

    从起初为回避黑社会的纠缠,到拍一些自己想拍的电影,再到为香港电影发展之路的探索、为新导演演员的“搭桥铺路”,天幕公司一路走来,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亏蚀的失落,但是,天幕公司从挂牌至今,刘德华都不后悔,因为,作为演员,他付出了无数的精力和汗水,换来了事业的成功;作为老板,他用十多年的亏本经营交付学费,探讨并实践着自己当初投资拍电影的心愿:做自己想做的;拍自己喜欢的!无论是“天幕”还是“FocusFilm”(映艺),公司名字改了,刘德华创办公司的初衷没有变。不止没有变,随着刘德华个人素养的不断提高,这“初衷”,亦逐渐上升为一种境界。

    6。再见,“刘德华”

    “我的目标是一直演戏到五六十岁,所以我一定要求变。”

    “研究刘德华的其中一个理性模型,便是把他的演出生涯和香港电影发展排列比读,由于他的多产、他的明星魅力,以及和主流电影类型的密切关系,不少论者都不难同意他多年以来一直是本地电影票房保证的影星之一。说刘德华与香港电影同呼吸,不是作为一个香港电影发展兴衰的解释来接纳,而是作为一个论述的参考,提供一个观念的游戏平台。”著名影评人朗天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走入低迷,很多大明星都没有拍什么片子,或者去了美国。刘德华却一直不离不弃。那段时间,因为刘德华的存在,给了香港电影界人士精神上的安慰。

    然而,仅仅“安慰”是不够的,必须闯出一条新路,让港片逆境重生。

    这种愿望使刘德华对自己曾经千篇一律的江湖形象越来越不满意,更不甘心跟着逐渐步入衰弱的香港电影业一起完蛋,于是,刘德华决心跟过去的“刘德华”说再见。

    其实,刘德华早在他加入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时候,就对自己将要走的这条路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考,他总在心里想,自己是要当一个很红、有很多Fans的偶像,还是当一个有很好演技的演员?现在看来,他选择了后者。

    影评人朗天这样分析:“对应香港影业逐渐走下坡路,加上刘德华的年纪渐长,深情烂仔的故事开始出现了‘夕阳无限好’的慨叹。于是,《龙在江湖》(1998)、《赌侠1999》(1998)的刘德华在消失的边缘留下最潇洒的姿态;相比于《赌城大亨》的意气风发,《龙在边缘》的飞龙已经面对末路降临的气息。”

    这是不是刘德华下决心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的重要原因?跟“刘德华”说再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他付出了超级努力。他专心一意地走出去,放下架式,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去寻求各种不同的“刘德华”。这种180度的转弯和突破,等于为他自己的演艺生涯杀开一条血路,让意志和智慧都在此中经受考验。《暗战》、《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全职杀手》、《无间道》、《大只佬》、《天下无贼》……此后,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从前的刘德华。

    对于刘德华的转型,导演杜琪峰曾有评价:“我觉得他的转变是在拍《暗战》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商量过好不好用不同于以往的演法去演绎,他答应去尝试,其实他付出了很多,才能冲破这一关。我觉得那次以后,他已经少了以往那种很‘刘德华’的演法。开始着重Character(性格)。以前你怎样看他都是刘德华,近年他的电影层面广了。”

    的确,他扮演的不再是纯情和英雄,做忠做奸,扮肥扮瘦,放下“刘德华”,换来一片天。

    《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中,他仅穿底裤,在夜雨中被奚落、挣扎;《暗战》中,他把有限的人生乐趣放在虚假中演绎;《孤男寡女》让观众在影片中寻到开心;《大只佬》则使他完全彻底地抛开了自己……

    这是刘德华在向自己演艺生涯的一个阶段说再见;这是刘德华从江湖英雄走向反英雄的一个成功过渡。

    然而,1999年的时候,刘德华突然接拍了一部《爱情梦幻号》。这部电影与他和“刘德华”说再见的愿望似乎有悖,给人一种他又有点迷失方向的感觉。

    刘德华自己也曾认为,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他有过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如实回答道:“我没有觉得我的电影不好,那些电影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会觉得它难看。我已经尽力了,我不能把它变好,但那是我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前我也说过,这么多年,我只有一部电影不能原谅我自己,就是《爱情梦幻号》,那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是惟一我纯粹为钱拍的电影(1200万港币)。”

    提到1995年的《烈火战车》,1998年的《黑金》,还有上面说到的1999年的《爱情梦幻号》时,刘德华不否认那是自己演艺生涯中最困难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摸索,在犹豫……“很难受,那是最迷惑的,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之前常常演流氓,演黑帮,大家觉得,你就适合演黑帮,演流氓。但我希望告诉大家刘德华不仅仅只会演这样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拍一些比较有内涵的电影,但没有一部卖座,就又觉得,我是不是只适合在流氓黑帮的戏路上发展,就又回过头来拍这样的类型片。”

    一个演员在转型时期,难免没有惶惑,难免不会犹豫。有过一些摇摆这很正常,反之倒是不正常了。因为一直以来,香港人都认为刘德华就是拍江湖片的,大家对刘德华在演技方面的认知程度向来就不高。要想扭转港人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刘德华的江湖英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来一个如此大的转变,怎不会……最终,刘德华挺过来了。对他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毕竟是一个大突破,有大的突破才可能有大的成功。如果自己都不给自己机会,怎么可能赢得大家的认同?经过不断的超级努力,到了《无间道》,他的反英雄角色已被得到普遍的首肯,他成为演绎反英雄的成功典范。

    在一部电影中,演员表演成功与否,导演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刘德华所合作过的众多导演中,有三位导演最能与之擦出灵感的火花。那就是王晶、杜琪峰、刘伟强。

    之所以能够擦出灵感的火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拍《暗战》前,大家几乎忘记了杜琪峰曾经与刘德华有过合作,双方的信任尚未建立。甚至到了拍《天若有情》的时候,这种状况还未扭转。

    当时,片中共有5首歌,已经是大歌星的刘德华要求演唱其中的一首,却遭来杜琪峰的反对。杜导演认为,刘德华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这样才会更有成绩。其实,演唱一首片中曲,对刘德华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根本不会影响到影片的拍摄。刘德华虽然胸有成竹,杜琪峰却持怀疑态度。杜琪峰认为刘德华的演技是精彩的,不要去迁就别人,不要改。但刘德华自己却觉得,几个演员在一起,若不迁就别人,做出来的怎么会好看呢?杜琪峰还说刘德华,和郑秀文时是一套,和梁朝伟时是一套,就是没有刘德华的那一套。而刘德华自己了解自己,以前还是有“刘德华”的,因为不想要那个“刘德华”,所以才不要了。因此,两人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疙瘩。后来,两人通过促膝谈心,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刘德华对他敞开思想,希望能和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你信任我,我信任你,惟有如此,才能出好的作品。这以后,两人之间亲如兄弟,合作的影片也越来越有光彩。近几年,杜琪峰的改变很大,刘德华觉得,现在才认识杜琪峰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前那么别扭的阶段了。

    与王晶、刘伟强的合作基本上也是这样。

    王晶是刘德华众多部江湖片的导演。说到王晶,刘德华对他又是一番感受,他认为,王晶是让自己感到最有自信的一个导演。因为在当时,没有哪一个演员一年能拍到那么多的戏。王晶挖掘出了刘德华的潜力,让人们有“刘德华是不可缺少”的认同。这使刘德华感觉到自己在电影界的重要。刘德华觉得,王晶是自己的一只脚,没有他,自己会跌倒。虽然王晶拍的都是商业片,但还是有他自己的学问的,至于王晶的不被看好,刘德华认为或许是理论上有点欠缺的原因。

    刘伟强拍“古惑仔”系列第一部时,就曾力邀刘德华担纲。但是,刘德华已经对江湖片不感兴趣,就推掉了。那以后,刘伟强一直想寻求与刘德华合作的机会。

    刘德华曾拿刘伟强与杜琪峰作过一个比较,他说:“刘伟强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杜琪峰不需要,只需要完整的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完整的剧本,刘伟强在现场雕刻角色的能力要比杜琪峰低,但从生意的角度看,刘伟强的层次可能较高,他在资金控制方面,比杜琪峰做得完善,从艺术角度评分,杜琪峰的分数要高些,但没有人可以完美,如果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了。”

    刘德华对以上三位导演的点评,真可谓中肯客观。

    中国内地有一种说法:张艺谋看中了谁,谁就要走红了。这话虽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从一系列现实来看,似乎不无道理。巩俐、章子怡、董洁……大导演捧出大明星,大明星亦使导演的名气更大。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刘德华和以上几位导演(包括王家卫等)的合作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之,在不断寻求转型与突破的过程中,刘德华把一个又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他在步入中年之际的越来越大的可塑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成功地跟原先的“刘德华”说了再见。现在看来,那段曾经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于一身的深情烂仔形象,还没有他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7。演绎经典

    “……以前的刘德华都慢慢改掉了,好像是《人在江湖》的时候,表情、走路的样子都改了,《无间道》也没有了以前刘德华的样子。忽然一天杜琪峰对我说,《暗战》你演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你演那个,我想你演回10年前的刘德华。我找不到10年前的刘德华。……”

    截止到2005年底,刘德华拍摄的电影总数已达123部,这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虽然,这123部电影的质量有优有劣,有平庸之作,也有一些属于刘德华个人表演上的不足,但是,作为一个在影、视、歌三方面都留有不少精品的演员,他的勤奋,他的多能是人所佩服的。包括对他的演技持批评态度,甚至是对他不屑一顾的人。

    刘德华的多产、多能,还有他健康的公众形象,使他成为了香港娱乐圈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名字也早已随着他的电影、歌碟传入内地,以至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难怪有些碟店主人为了方便购(租)碟人的需要,特意将刘德华的100多部电影按照拍摄年份的顺序张贴在店里,供人购买(选租)。由此可见,刘德华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纵观刘德华的100多部电影,尽管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也不乏大放光彩的经典之作。在此推出受到观众和影界人士普遍赞赏的18部,作一个简单介绍:一、《旺角卡门》有人评论,这是一部由年轻的刘德华、年轻的张学友、年轻的张曼玉、年轻的王家卫构成的年轻的电影。

    旺角是香港的一个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比较热闹杂乱的地方。把旺角与交响乐曲卡门连在一起,是不是暗示此地的“江湖险恶”?旺角的一个角落有个小混混,他的生活没有目标,整天吃了玩玩了睡,混一天是一天,似乎要一直混到生命的末日。然而,他却是一个名叫“乌蝇”的人的“老大”。每当这个“乌蝇”惹了祸,“老大”就会充满侠义豪情地去为他出气。

    刘德华演的就是这个“老大”。

    在片中,刘德华演的这个老大可没有一手遮天的本事,兜里没钱手下没人,有的只是两个字:情义。为了情义,他抛开儿女情长,与“乌蝇”共入虎穴。那身魄力,那双厉眼,令对方胆寒。后来,当他遇到了由张曼玉扮演的“表妹”时,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有了反省,不想再趟“江湖”浑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最终,他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

    这样一个平凡仗义的“老大”,刘德华演来轻松自然。他把“老大”对生活的无所谓与内心情感的无言展示,刻画得恰到好处,令人信服。那个时候的刘德华还略显青涩,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忘不了的是刘德华在影片中的“帅”。一袭黑衣,一副墨镜,一张被打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