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成都:耍家的天堂-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阴阳相隔时年仅26岁;十多年来,他另一兄弟经营的怡都酒廊在成都颇具名气,另有风情;他十几二十年没联络过的朋友、同学,竞在酒吧昏暗的灯光下相逢相认,仿佛神启;那年那月的那个晚上,那个酒吧打工的女学生端酒给他,从此端掉了他三十年的单身生活。这些体验强烈和深刻,冥冥之中牵引着他。 杨路说,在酒吧,他总是期待某种讲不清的理想状态的来临。 杨路,文化公司总经理,42岁
第六章 喝到四季花儿红阿伦故事:“只预约浪漫,不出售爱情”
阿伦本名张洪黔,贵州人。1994年,阿伦自费到新加坡留学。1998年,阿伦在成都创办外贸公司,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个行业做久了就会腻”,阿伦先后涉足广告、装饰、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但将多年前的SINGLEBAR策划案变为现实,是他最大的愿望。 2000年,阿伦自己的酒吧——阿伦故事在双楠小区开业。他首创了“信箱传情”,并随后升级为“电话交友”,开创了成都酒吧交友的先河:每个桌上都设有一部电话和座位地形图,泡吧者完全可以自助交友,除拨通电话开聊,还可以通过BBS进行贸易、职场、商务交友。不少外企甚至将这个可以桌对桌与陌生人电话聊天的咖啡酒廊,作为员工进行电话陌生拜访的培训基地。 阿伦故事不久后火爆异常,每天都有很多客人因找不到位子失望而归。2002年,第二家阿伦故事诞生在科华北路。同时,阿伦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谁说淑女不泡吧》、《要艳遇不要艳遇》、《我是良民请爱我》、在互联网上流传。“只预约浪漫,不出售爱情”广为人知。 与阿伦故事运作方式相似,也提供交友机会的酒吧还有单身情吧。其对象为25…45岁的单身男女,可以通过情吧女主人引荐或鸿雁传书的方式结识心仪的朋友,可以亲身体验定期举行的户外运动,还可在墙上的单身驿站发贴邀伴同游。 贴士: 阿伦故事地址:成都市双楠小区双元街107号 电话:028…85550978 单身情吧地址:高升桥东路2号罗马假日广场A2…311 电话:028…85108817
第七章 榜样的力量为老顽童车辐画像
郭沫若、李劼人、车耀先等人在成都经常欢宴游乐,在李劼人的“小雅”,在车耀先的“努力餐”,在枕江楼……如今物逝人非。不过代有耍家出,且不说当年名记车辐、木匠诗人流沙河这些名流,就是身边这些平凡人物,也有着让人艳羡的耍家生活。 在成都,提起“车辐”,上了一定岁数的文化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车辐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老头,是“不可救药的老顽童”。吴祖光称他是“成都的士地爷”。因为他善吃、爱吃,一本《川菜杂谈》受到众多老饕和追捧,女作家何洁赠他一个封号“监斋菩萨”。魏明伦说:“北京老活宝是黄宗江,四川老活宝是车辐。” 熟悉车老的人都知道,他能写、能编、能演、能唱、能冲壳子、并且屡屡妙语联珠。据说有次车辐在北京饭店陈若曦的房间侃起张大千,连话剧大师曹禺都听得出神,到了该回家的钟点,还要请车辐到他家去继续侃。(杨帆) 纵观车辐一生,写,吃,玩,唱,四字可以概括完毕。倒起说吧。唱,除了扬琴,他还会唱川戏,快活时放几腔,还听得。玩,一是游山玩水,二是跳川剧中的《边鱼上水舞》,三是高台跳水,皆能超乎常人,玩得心跳。近年老迈,跳舞跳水不可能了,唯山水之游玩,念念不忘,坐在轮椅上还想出夔门,看上海,耍南京,约我明年同去。吃,到老还馋。其言曰:“除了钉子,都能嚼。”夫妻肺片双份吃光,轮椅推上街,还要买两个蛋卷冰淇淋,边行边吃。一夜拙荆去他家,回来说:“看电视机睡着了,手上还拿着半边桃酥,醒来再吃。”我观其人,应是天上星宿下凡,游戏人间,还要饱享太太贤惠儿女孝顺次之福,令人羡慕。最后是写,写了一生,轮椅上还天天写信。拿太太的话说:“我就是不会写,除写以外,哪样都比他强,还绷啥名人嘛。”(流沙河) 车辐善吃,懂吃,且身经各种场面,广交九流三教,从前时与达官贵人同席,复广识士夫名流,与张大千、谢无量、李劼人先生游。三先生皆食家,车辐与之共食,且得其精研饮食文化之精义;又和引车卖浆者流,贩夫走卒之辈同饮食,深知穷有穷的吃法之道。于是,车辐之美食,兼得士大夫之上流品位与下层社会之苦食。更有一层,成都菜馆的名厨,他没有不识者,常共研讨,得厨师之精妙,又能从饮食之学理而论列之。……他是真正的美食家。(唐振常)
第七章 榜样的力量李树人:“一息尚存,犹思美食”
李树人,堪称成都饕客中的领军人物,哪个餐厅新开张,哪个饭馆推出新菜品,总会邀他前去品尝,每日的餐饭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此抢手是因为他那张嘴,不仅会品尝,还能总结——对餐饮给予一种文化的诠释。尽管李老没开过餐馆,也不是厨艺大师,从事的工作又与餐饮毫不沾边,但他会品,会悟。常言道,“阅千宴而后识菜,操千食而后晓味”,李老的嘴上功夫或许就是这样炼成的。 李老自幼家境殷实,尝过不少美味佳肴。即便是在被打成右派的岁月里,他靠着回味美食捱过艰难时日。“我是学文学的,品尝美食时,不仅仅是看它的色香味形,还要研究里边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李老所言极是。现当代文学艺术大师郭沫若、李劼人、张大千等,无不眷恋美食。当美食被提到文化的高度,就卓显韵味。“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难忘风雨潇潇夜,出水江麟手自烹”、“百花潭上千秋水,万里桥头一酒楼”……不仅有韵,且有境。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有激情的老人,已逾古稀之年,仍甘愿放弃一杯清茶半日悠闲,从早到晚奔波劳碌,和大家共襄创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的盛世新举。我承认,我闲不下来,因为年老的躯壳中,始终有一种梦想般美好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追求,对美食的痴迷。”李老坦露心声。 李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他喜欢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不像跟老年人在一起,谈的尽是前列腺、风湿性关节炎之类沮丧话题。李老胃口好,每天晚上临睡前他有两件必修课:吃饭和洗澡。他是一个风趣的人,心里有无数有趣的故事,他自己高兴的同时,也让别人高兴。
第七章 榜样的力量徐金华:“耍茶”的文化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在四川新津县古香古色的“泰华阁”,目睹了徐公茶主徐金华及家的的“亲情茶事”表演。 中国传统的雕花建筑,配以温馨典雅的环境,把人带入一种浓郁的饮茶氛围。悠悠的《碧潭飘雪》、《徐公茶赞》乐曲缓缓奏响,徐公身着浅灰色长衫,白色袖口挽一个“龙抬头”式样,满头的银丝和宽阔的前额泛着光亮,两道浓密的眉毛下面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让人体会得出主人的雍雅风度和对茶文化事业的执着精神。 徐公端坐在一张铺着金黄色桌布的条桌前,桌面整齐地摆放着小巧精致的沏茶用具,身后壁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西岭雪山图》,出自徐公小女儿徐蓓之手。徐公大女儿徐瑶,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她身穿水绿色旗袍,上面镶有数十朵洁白的茉莉花,带着甜甜的笑容,手捧托盘,娴雅地走到徐公身旁。这场“亲情茶事”由徐公任主泡,徐瑶任副泡。在“第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徐家四口一齐登台作亲情茶事表演备受欢迎,且传为美谈。今天夫人姚定瑛很忙,小徐蓓又远在北京,茶事表演便作了简化。身临其境,让人看出徐公一家把现代与古典、品饮与亲情相结合,向茶友展示出的一幅美妙的“亲情茶事”礼仪图。 伴着悠扬的歌声,徐公开始了他的沏茶表演。只见他轻轻地揭开茶碗盖,在第只茶碗里掺水、洗碗、温杯。接着习惯地用左手拿着勺子向每只茶碗里放小半勺茶叶,然后起身执壶掺水。先掺了小半碗发茶叶,盖上半分钟,然后起身执壶认真地嗅嗅,看茶叶的香气是否飘溢了出来。当他再次起身掺满每个茶碗时,整个沏茶过程便完成了。 据说,传统的中国茶道表演程序要复杂得多,徐公的“亲情茶事”不拘泥于某种格局和仪式,但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讲究。作为徐公家庭茶道演示、泡茶礼仪程式,不重形式,而重精神。重茶情更重亲情,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茶的泡法,感受茶、友情、特别是亲情。正是这样,徐公一家用自己精心窨制的茶叶,用四川的盖碗茶茶具,以及全家对客人的特殊礼节,赋予茶事活动一种文化意蕴,一种亲情色彩,一种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伦之乐的传统。有人这样写道:“举家劳作,殚精竭虑,寒暑不辍,极品出焉……伉俪因茶而爱尤笃,父女由艺而情倍亲。” 这时,徐瑶端起沏好的盖碗茶托盘,依然带着甜甜的笑容,缓缓走到台下。优美的歌声在室内回荡着,她轻轻地把托盘里的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点头用手示意,敬请品尝。揭开茶盖,那沁人心胸的茶香立即飘散出来,让茶友们好生欢喜,啧啧称赞。看看茶碗,碗底犹如一泓碧潭,水面飘浮着几片白雪似的茉莉花瓣。细细地啜上一口,茉莉花与毛尖茶的清香回味悠长。 此刻徐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想,徐公一家对茶文化的热爱,对茶文化的理解,离不开一个情字,因为徐公有夫人和女儿的爱与支持。(格桑梅朵) 链接: 徐金华,人称徐公,茶文化名人。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尤钟茶艺、茶道及茶文化研究。窨制的“徐公茶”、“碧潭飘雪”被评为四川花茶佳茗;茶论撰著颇丰。 徐公的家庭茶文化,与文化结下了广泛的茶缘,他们家组织创作了《徐公茶赞》、《碧潭飘雪》等歌曲,收藏名家茶诗、茶联对、茶画、茶印、茶谜,并推出“亲情茶事”向世人进行演示。闲暇时,全家人围桌品茶、谈茶、论茶和研讨茶文化。年年酷暑盛夏,茉莉飘香,茶事繁忙,全家人都在为窨制茉莉花茶而忙碌。并经常参加国内国际茶事活动和茶文化学术研讨会。 许多文化人对徐公,对这个茶文化之家,对碧潭飘雪,多有题咏。李树人先生写道: 不识徐公不识茶,羡君茗苑展风华。 诗成我愧无佳句,羞对碧潭数雪花。
第七章 榜样的力量听娜娜讲:花生米王子的故事
最近有什么好耍的?没有,最近这方面相当冷清,很不活跃。我看看手机短信,这些都是些老段子了,有一两条新段子也没什么意思,没有超出以前的水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过度采伐造成枯竭,二是我们见得太多的段子,不太容易激动了。 算了,我还是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关于花生米王子的故事。 花生米王子其实也是有名有姓的,但真实姓名很少有人晓得,但是在玉林-中华园一带的酒吧,只要一提花生米王子,几乎所有吧员和大多数酒客都认识。 他的名字是有来历的。他喜欢泡酒吧,一周好几次,玉林和附近的所有稍有名气的酒吧,他都是熟客。但他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到一个地方,先要一碟花生米,一杯冰水,说是等人。喝着喝着,酒吧的人多起来了,以下就存在着两种分支情节的可能: 一是他遇到熟人了,于是热情地凑过去,“咦,你也来了?”对方肯定会说,“是啊是啊,来来来,拼在一起,拼在一起。”好,他就过去拼在一起。喝得很高兴。但他会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说:“嗯,不好意思,我还有点事,先走了。”和大家握别。因为是中途加入,提前离开,避开了埋单的两个时期,所以他几乎从不埋单。 二是没有遇到熟人。于是要一瓶酒,慢慢喝,喝到午夜,飘飘然回家去。加上烟一起,总共花费不到30块钱,很划算。 要是即没遇到熟人,又不想自己掏钱买酒,花生米王子就会和人赌飞镖。因为他长期在酒吧浸染,也许家里也有飞镖,总之技艺超群,输的机率很小。所以他喝的酒是自己的战利品。在对待自己的战利品上,花生米王子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节俭美德。他赢一打酒要存大半打在吧台,一般只喝一两瓶。 据估计,花生米王子在酒吧呆的时间可能比在家呆的时间还长。所以混成所有酒吧的熟人,但凡哪个酒吧有活动如周年庆之类,必定会把他请上。他也乐淘淘参加。 总而言之,花生米王子是酒客中节俭的典范。
第七章 榜样的力量杨冕:让成都好玩起来
在“蓝顶”,杨冕说,成都是一个好玩的地方。这在于一种氛围,成都本身有轻松的氛围,再加上人很善良,没有压力。而另一方面,每个个体有有追求享乐的本性,所以,很多成都人喜欢并且能够以轻松的方式挣钱。所以在成都,城市给人以轻松,人同样给予城市以轻松。 杨冕认为,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太多的商业目的和经济欲望,所以很轻松。他还说,自己玩乐方式很简单,不喜欢迪吧等热闹的场所,喜欢在圈子内“耍”,比如参加上海的派对,找个清静的地方住几天,或者徒步。他的圈子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 杨冕的作品都是模特,大嘴、高鼻梁、大眼睛,每个人都在追逐美丽,实际上是追逐不到的。现在美的标准国际化、西方化,很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都是外国人,这其实是对美的伤害。 杨冕关注房地产。他认为建筑是文化的硬件,而中国的城市是由小区组成的,而国外的城市没有小区,所有建筑都是围墙的,所有设施都是公用的。而中国,城市是分割的单元,都是私人的。比如苏州,其实是几个盐商和绸缎商的私家园林。 所以杨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城市的小区概念,“你生活在成都,就要让成都好玩起来!” 杨冕: 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7年毕业于中国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7年任教于中国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美术系至今。曾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天津、广州、昆明、苏州、瑞士、荷兰等城市和国家举办画展。 蓝顶: 周春芽、杨冕、郭伟、赵能智等四位画家,在月亮湾附近租了一千多平米的仓库,分割成四间,作为各自的画室。因为是仓库,空间很高。屋顶被漆成蓝色,所以叫蓝顶。杨冕工作单位是西南交大,家在凯莱蒂景,而更多的时候,是在蓝顶。
第八章 耍家成都实战手册自行车走街串巷一日游
成都的几种耍法 耍家们在成都玩乐中积累经验,经验就是财富,免得后来者走弯路,也许这些经验具有指导意义,也许只有参考价值。 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市旅游局曾联合向市民征集“新成都一日游”旅游线路方案,以下是获奖方案: (一)设计主题:自行车走街串巷一日游 设计者:晓娟 职业:行政主管 推荐理由:自行车自由、灵活、方便随意,不但可让游客饱览风景名胜,还可令游客深入到成都的大街小巷感受浓厚民风民俗。 上午:宽巷子—窄巷子—杜甫草堂 骑自行车来到成都目前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宽巷子、窄巷子。进宽巷子,出窄巷子,你会发现成都的老街赫然展现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