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之风云路-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士安赶紧道:“行了!行了!那些话我不听,你留着晚上去讲。”说完找何本志商量事情去了。
入党和当支部副书记的事,林海没有什么准备。
大队支部大会前天才通过了他们三人的入党申请,没想到公社党委昨天就批准了。而且党章规定的入党年龄是满十八周岁。林海前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硬等到了十八岁那年的“七一”才入党。可是在这里,大队公社竟没有谁提出自己和王晓燕的年龄问题。
难道在农村虚岁也当周岁算?
当然林海绝不会傻到自己去提这个事。
林海赶紧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王晓燕和许亮。俩人听了都十分高兴,后天许亮要到平阳,正好连着丰收的事一起给家里报喜。父母们也一定会跟着高兴。
晚上的党员干部会上,王士安宣布了公社党委的决定。所有人都向林海他们报以热烈而真诚的掌声。林海三人也分别表了态。
接下来何本志又宣布了大队党支部的决定,任命许亮为副业队副队长,原来的大队助理职务仍不变,继续参与大队工作。
虽然入了党,但许亮听到林海和王晓燕都有了新职务以后,心里还是有些不快。可在何本志宣布大队决定后,许亮不禁为前面自己的想法感到了羞愧。人家林海根本就没有忘记自己这个同学,也没有忽视自己的作用。
“以后不要再想这些事了。安心干事情,前途的事就交给林海去操心好了。”这是许亮最后的想法。
第三十一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光明大队缴完了全年的公粮任务,留足了社员的口粮后,还大幅度的超额超卖了余粮。每户社员家都暂时先拿到了大部分的售粮款,最少的都有一百多元,其余的待年底和副业收入一并结算。副业队的每个人也都先拿到了五十元的预支收入。
还不是全部的收入,就比往年全年的收入高了一截,时间也提前了两个多月,大家的高兴劲就别提了。
当人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林海又抛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这就是种植温室蔬菜。
冬季种菜,人们想都没有敢想过。可林海做的事哪一件又是别人想过的?何况林海拿出的计划让人看起来确实有可行之处。
林海计划利用种双季稻的那二十亩地,等晚稻已收割完后就用木架和玻璃建起一批可拆卸的温室。同时采取提前育苗后移栽的办法,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影响晚稻种植的基础上,有近六个月的种菜时间。如果抓紧一些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就可以收获第一批青菜了。要是买到城里和一些厂矿机关,估计可比平常的价格高二三十倍,等于建了一个聚宝盆。而且猪圈里有得是肥料,根本不用操心土地的肥力问题。
大队干部们听林海一说,首先反应的不是温室能不能种菜,而是要花多少钱,花不花得起的问题。
林海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木料到山里去砍,只花人工钱就行了。玻璃郝政委那里已经批下来了,两万五千平米玻璃的处理价只要两千五百元,绝大部分是可以用的。大队有几个土木匠和泥瓦匠,搭建温室时以他们为主,抽一批人配合。再买一些加温管道和工具。这样如果不算人工钱的话,估计有四千块钱以内就拿下来了。而这些东西都可以循环使用,明年的投入就不要几个钱了。何况玻璃还多出不少。
要是一个月以前,林海说出的钱数绝对会把大家吓一跟头。但现在大队的副业收入和应提留的钱已经有七千多了,而且大头还在后面。现在大家对林海都有一种盲目的崇信,一听有这样便宜的事哪有不愿意干的。于是当即板一拍便分头行动去了。
而林海把主意一出,大的办法一拿,就再没有自己什么事了,每天到处去找活干。大队干部们对此早已习惯了,没什么要紧事也不找他了。
王晓燕这时才明白了去部队仓库时林海为什么盯住那批玻璃打主意。原来那时他就有了计划,还一直瞒着自己,一定要找机会惩罚他。不过好像每次惩罚最后吃亏的都是自己。
十一月初,县委书记庄永华又来到了光明大队。因为地委决定要在光明大队召开现场会,时间是二十号,人数为五百人。庄永华主要是为落实会议准备而来的,另外也想和林海深谈一次。
召开这么大规模的现场会,可见宋汉杰推广“两社一大”的决心之大。但会议的准备就是不算那些文字材料,也是相当麻烦的。这方面何本志就插不上话了,代表光明大队出面的主要是林海。
而县里庄永华带来的几个人虽然比较精干,但也不是很有经验,特别是对具体的情况不熟,几次话都说不到点上。绕来绕去主角反倒成了林海。
林海在王晓燕的协助下,把会务安排分成了几个部分来再来逐一往里面装内容。
主会场就设在大队部门前的空地再占用一下道路就基本够了,只是凳子,保温桶,会场周边及路边的横幅,标语,彩旗,扩音设备等需要另行。再搭建几个临时厕所。
参观项目有大队文化室,宣传栏,社员家庭,农田,温室,鱼塘,养猪场。再加上大队和小学的宣传队表演的节目。
参观路线是来宾首先直接到军工厂参观养猪场,然后回头再参观其它项目。来一批就带走一批,以免造成拥挤。最后再集中到主会场。
饮食方面虽然地区要求自带干粮。但林海认为并没有说不让陆山县进行准备,该尽的地主之谊还是要的。庄永华同意林海的看法,让林海按自己的想法做安排,费用上县里来考虑。林海说到现场会时天气已冷了,那么午饭就要突出一个“热”字,以代表陆山人的一片热心。吃饭炒菜是不行了,一下来不及做那么多,建议在县委招待所做上两三千个大馅肉包子拿来,到吃饭时在附近十几户社员家同时一热,再把招待所的碗带几百个来,每人一碗鸡蛋汤。到时热腾腾的又包肚子,大家肯定会满意。
另外还要做好车辆疏导,安全保卫,医疗保障等会场外工作。
接着林海又对县,公社和大队应承担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分工。并规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间。
如果遇到雨天,会场转到军工厂礼堂,会议程序略作调整。虽然这个季节下雨的概率极小,但有备无患。
林海的一套方案下来,把看起来乱纷纷的事情一下就理得井井有序,谁该干什么也都清楚了,而且场面隆重又省钱。众人都拍案叫绝。
一直在旁边看着林海安排而不做声的庄永华和王士安也感叹万分。最后两人稍作了一下补充就把事情定下了。
只是跟庄永华来的几个人虽觉得林海的方案确实不错,但他一个大队的支部副书记连意见都不征求,就把当着两级书记的面把县和公社的工作都安排了。而且两个书记竟连半点不高兴的意思的没有。这也太牛了吧!他们心里还真有些不平。可当庄永华撇开众人钻进林海的小屋里二人单独谈话时,他们这点不平就转为羡慕了。
庄永华为上次来因为人都没有和林海多说话表示了歉意。并说:“我是宋书记一手提拔起来的,宋书记特别指示我对你的工作要支持,不要过分干涉,我本人也是这个意思。看来你真没有辜负宋书记的期望,也帮了我一个大忙。全地区公社以上的领导都来陆山开现场会,这是有史以来的头一回,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和促进。将来在地区里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林海道:“庄书记太可气了。既然宋书记把我安排的陆山来,就说明他充分信任你。没有你当初的明确态度,我们要取得现在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不存在谁帮谁的问题。不过只要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同时对庄书记的发展有利,我还是愿意尽力而为。”
庄永华道:“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谈谈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
林海道:“根据目前的政治形势,‘两社一大’这种做法在形式上就算是走到头了。但它的内涵很广,一方面要把它扎扎实实的推广开,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内容上有所创新。有些是我现在还在考虑,总之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庄永华道:“以你的年龄和你的才干,你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林海道:“我的计划是后年上大学去,这一点宋书记是亲口答应了的。到时候还希望庄书记多支持。”
庄永华道:“宋书记和我提过,我会支持你,可是到上大学还有一年多时间,在大队里你太屈才了,到县里来怎么样?”
林海道:“这不太好。一是你不好安排。二是我还有一些想法要落实,离农村远了就无法办了。如果到公社里还可以,这样我就考虑把面铺的再大一些。效果也会更好。”
庄永华道:“好,这件事我会考虑的。要给你加加担子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在现场会上你还要再做一个发言,重点讲一讲‘两社一大’活动所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宋书记和我的共同意见,你自己提前准备准备。”
庄永华走了以后,大队干部们又在一起开了个会,把会务工作进行了分工,由林海来负总责。
晚饭时王晓燕对林海说宣传队要在现场会上演出的话,还缺少一两个有分量的节目,可她想了半天也没有结果。问林海有什么办法没有?其实她也就是随口一说,文艺方面她可不指望林海什么。在学校时林海从来没有显示过半点文艺细胞。
看着王晓燕着急的样子,林海一心疼倒真想出了主意。他说道:“晓燕,我还真有一个办法,不过我先细想一下,等会让凡英替你看文化室,我们在你的屋子里练节目。保证让你满意。”
林海这个话说的有点太暧昧了。今天许亮不再,王晓燕以为他又想那个了。可这才几点钟啊!就这么迫不及待了。脸上一下就飞起了红晕。
林海其实是突然想起了前世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那首歌,把它拿到现场会上来唱,简直是太合适了,可以说就是光明大队社员们目前心声的写照。不过歌词他还需要回忆和修改一下。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林海关在自己房间里,没有多大一会就把歌词写完了。他先看着歌词吧歌哼了两遍,感觉还不错,于是就拿着歌词来到王晓燕的房间。
此时王晓燕正在屋里忐忑不安的等着林海。对林海十分了解的她现在也有些相信林海可能真的有招了,刚才可能是自己想左了,林海应该不会提出这么荒唐的事。看到林海拿着一张写了字的纸兴冲冲的进来后,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没错。
林海问道:“晓燕,我写了一首歌,但我只会唱,没有谱子。你会不会谱曲?”
王晓燕没想到林海居然是写歌曲去了,满脑袋都是问号。但还是回答道:“我识谱还可以,谱曲就不行了,不过一般的歌就是没有谱子我听上几遍就会唱了。你把你的杰作唱出来我听听,可不要让我捂耳朵呦!”
王晓燕就是再怎么信任林海,也不敢相信他会写出什么好听的歌来,不过歌词倒有可能会不错。
林海调侃道:“那我就先唱了,不过你要坐稳了,不然摔出个好歹还得我抱你去医院。”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半空中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青山(那个)一片金色,十里哟画廊十里稻香,哎咳又嗬呀儿伊儿呦,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林海前世在KTW里练出来的嗓音充满了魅力。
林海刚唱了几句,王晓燕就已经完全石化了。
“这么美妙的歌,是他创作的?是他唱出来的?”即便是已被林海震惊了无数次的王晓燕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片刻后清醒过来的王晓燕一把从林海的手里夺过来那张纸,上面白纸黑字的歌词赫然在目。她一把抱住林海的脖子撒娇道:“林海,你什么时候写得歌?还有那些曲调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快的告诉我。求你了,快的说嘛!”
林海点了点自己的嘴唇示意着,王晓燕只好向上递上了香唇。林海大快朵颐后才道:“在稻子快收割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站在田边,看着成片的稻田和我们屋上的炊烟,一下就来了灵感,想了几天就写了出来了。”
王晓燕仍抱着林海道:“要说歌词是你写的我相信,可这曲子怎么可能呢?你是从那偷听来的吧?”
林海说:“我也不知的怎么回事,脑袋里经常会有些曲调冒出来,可过一阵又忘了。可能我有作曲家的天赋,只是没有遇到伯乐。要不以后我去上音乐学院算了,我作曲你来唱。这叫妇唱夫随。”
王晓燕一听林海把俩人比作夫妇,心里一阵高兴含着羞涩,也顾不得深究了,便急切的要林海教她把这首歌唱会。
这方面王晓燕确实有些天分,几遍下来就不需要林海再教了,只不过自己再练习一下就可以反过来当林海的老师了。她太满意这首歌了,拿到现场会上演唱绝对会轰动。一想还没有歌名,就问林海:“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林海道:“《就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三十二章 处处生机
现场会如期召开。
二十号的一早,各种大小车辆就源源不断的开始往光明大队驶来,都是各个县的县委书记亲自带队。有些远一些县的干部们,都是头一天晚上就到本县集中,早上四五点钟就乘车出发了。每个县就那么两台吉普车,大客车都是运输公司的,每天跑固定班次还嫌紧张。所以连县里的局长和公社的书记们都得挤在大卡车上。
虽然大车都盖着篷布,乘车的人都裹着大衣戴着棉帽手套,但等到了目的地下车时,一个个还是感到又冷又饿手脚麻木。
光明大队这边在服装厂范厂长的配合下早已做好了准备,人一到,一杯杯滚热的姜汤和每人几个煮鸡蛋就送了上来。
来开会的干部们见用不着喝凉水啃干粮,东西还没到嘴,心就先暖了。下车伊始就对光明大队充满了好感。
虽然连续一批批到的来宾很多,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接待工作显得忙而不乱,与会人员在胸前佩戴标志的会务人员引导下,很快就进入了既定的参观程序。
大家对如此新颖有序的会务安排都赞叹不已。当知道了这些会务人员大多都是由光明大队的年轻人临时充当的,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为了这个效果,王晓燕可是领着一帮年轻人练了好几天。
地委书记宋汉杰是九点钟到的。身披一件灰呢大衣的他,一下车就被众人簇拥上了,显得格外的瞩目。他边和围过来的人握手寒暄,一边眼睛四处扫视。然后抛开众人径直走到了最外边的林海面前,伸出手大声说道:“林海,我兑现承诺来了!”接着就把林海拉到了身边,要林海带他去各处参观。
原计划林海是负责协调,没有陪同参观的任务,宋汉杰这一吆喝这一下打乱了原来的安排。可这是地委书记的特权,也能体现领导的与众不同,林海也只得顺从。
不过林海还是先把公社党委书记王士安、大队党支部书记何本志等向宋汉杰等做了介绍,然后才带宋汉杰等地委领导和地区的一帮局长、处长、主任们,在庄永华、王士安、何本志的陪同下开始参观。
和宋汉杰一同来的有地区的一个副书记和两个副主任。细心的人都发现林海在讲解时没有只顾宋汉杰一人,而是一直在注意兼顾这三位领导,不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