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

第13章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第13章

小说: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当年的南侨机工在运输途中合影  不管昨天还是今天,1000多名留在中国大陆的南侨机工们领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受之无愧的。  能领到990元的9位老人应该是幸运的,很多南侨机工在贫困之中走完了人生的道路。这里所指的“贫困”,是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也就是说,在这以前的很多年里,南侨机工们精神上不光荣、物质上不富裕,有很多人甚至处在捉襟见肘的境地。因此,在长达几十年里,他们才四处申请,希望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改观。甚至很多南侨机工的子女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认为自己的父母当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回国参战是一件非常荣耀和体面的事情。他们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羡慕那些抗战胜利后回南洋各国的人们,认为自己生不逢时,长辈当年错走一步棋。而且,确实是在几十年中,在海外的南洋华侨们资助了在中国大陆的侨胞亲属们,甚至,南侨机工在几十年中的数次纪念回国参加抗战的会议都是海外邀请、海外出资、海外声援、海外办理的。


最后的南侨机工南侨机工中的花木兰(1)(图)

新加坡华侨热烈欢送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抗战期间,正当祖国处于最危急的生死存亡关头,3000多名南洋华侨毅然抛弃海外安逸舒适的生活,奔赴祖国烽火弥漫的抗日战场,在华侨史上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中,竟然有女扮男装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李月美便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历史人物。  李月美已于“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被迫害致死。  李月美,又名李月眉,1918年生于马来亚宾城一个华侨家庭,如果活到今天,她应该是85岁的老人。李月美原籍广州台山,父亲李荣基是一位华侨商人,为人豪爽正直。母亲梁凤蝉,善良贤惠。李月美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成绩优异。  七七事变的枪声,宣告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亦震惊了海外华侨的心。战争初开,日寇咄咄逼人,长驱直入,祖国的锦绣江山大片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难,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忧心如焚。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上街卖花,抵制日货。她们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募捐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1938年底广州沦陷,香港通道被阻,积存在港的大批军火,除部分改由安南运入广西外,大部分移往仰光,准备由刚建成的滇缅公路运入云南。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奇缺,因此,云南运输处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求援。陈先生急祖国之所急,立即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发出通告,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南洋广大华侨青年闻风而动,踊跃报名参加,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李月美被爱国热潮所鼓舞,也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却被拒绝,原因是不招收女机工。怎么办呢?难道女人就报国无门吗?李月美心里不服气。她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历史故事,自古就有女扮男装上战场的巾帼英雄,千古流芳,难道不正值得后人效法吗?她终于以一个中华铁血男儿的身份,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到了苦难深重的祖国。李月美没有把回国的事告诉家人。为了祖国的亿万人民不受倭寇凌辱,不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苦,李月美将自己豁了出来,顾不得儿女情长,横下一条心,悄悄离开家门,踏上抗日救国征途。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经过几天几夜的海上颠簸,在安南上岸,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陆上颠簸,乘火车到达祖国大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受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李月美既有男子的粗犷,又有女子的精明;既有男子的豪爽,又有女子的细心,因此,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都没有让同伴怀疑到“他”是个女子。李月美在感情深处,更以一个女性的全部温柔,表现在她所进行的救死扶伤的行动中。战场抢救伤病员,运输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到处都有她的嗓音。在红十字会里,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女扮男装!  1940年某日,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脑部震荡。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  星马报界曾以“当代花木兰”为题,详细地将李月美的事迹加以报道。  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为彰其爱国精神,特题“巾帼英雄”四个大字,赠李月美作永久纪念。这面红绸锦旗,李月美一直珍藏在身边,视为至宝(可惜在1966年红卫兵“大破四旧”狂潮中被抄家,至今下落不明)。


最后的南侨机工南侨机工中的花木兰(2)(图)

左图:1939年;女扮男装的李月美右图:1940年;李月美在南侨机工车队改当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回国抗战的李月美姐弟与幸存的南侨机工战友们,怀着无比快乐的心情热烈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为表彰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特颁发了奖状,文为:“华侨机工李月美,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其载,备致勤劳,应予嘉奖……”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也发给荣誉证明书,内容是:“兹证明:李月美于抗战期间,由南洋回国,在公路运输服务,颇著勤劳……”  李月美永远不会忘记,1954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缅甸侨团介绍她是当年女扮男装回国抗日的“花木兰”时,周总理连连称赞:“巾帼英雄!”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到祖国读书吧!”  “文化大革命”浩劫一开始,李月美就被划为“资本家”成分,再加上“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帽子,开始被勒令下田劳动改造。海外经济来源断绝之后,李月美一家生活发生困难,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阶段,挣工分所得却填不饱肚子。为此,李月美写了一封信向周总理反映情况。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接到处于困境中的一位缅甸归侨的来信后,亲笔回信指示要加以解决。接到总理复信的李月美,这位一向具有男子汉坚毅性格的巾帼英雄,泪水湿透了枕巾。  可是,造反派气势汹汹闯入住宅抄家了,连周总理亲笔的信也不例外。而穿着西南运输处南侨机工制服的照片,却又作为“坏人”的罪证。迫害一步步升级。开始搞戴高帽游街示众了,每天强迫李月美敲锣游斗。所到之处,人们拳打脚踢,小将们高兴时随时揪着头发来回折腾。不多久,李月美的身体垮下来了,瘦得皮包骨头,再也经不起长期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残酷的折磨,她时常昏倒过去,李月美再也受不了,决心以一腔热血,为祖国人民也为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做最后一次轰轰烈烈的抗争!  1968年8月28日深夜,经过数月的政治喧嚣,疲惫了的批斗者和挨斗者已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一个刚烈的女子,以最后的母爱环视睡熟中的八个子女,然后转身到隔壁窗口,朝着黑暗中的迷惑星光,举起一把镰刀,朝左右双手的动脉管猛割。殷红的血液流淌着,在一片血光中,她用滴血的双手捧着镰刀,把脖子对着镰刀猛扑,鲜血染红了镰刀和土地,她如此壮烈地、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对“文化大革命”暴行进行最后一次反抗和示威!  她,就是这位1939年女扮男装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李月美。  李月美死得真壮烈,死得像个不屈不挠的烈女英雄!  李月美壮烈牺牲了,她没有死在日寇的枪林弹雨之下,她没有死在异国他乡,她死在号称“最最革命”的人手里,她死在魂牵梦绕的故国家乡,她热情如火地从异国他乡归来,没有想到得到的是如此归宿。这是一个无限执著的爱国“巾帼英雄”的悲剧!  (此段文字转引、编录于林少川先生所著《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


最后的南侨机工91岁的南侨机工翁家贵(图)

翁家贵    

  目前,南侨机工中只有两人还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对历史的回味、对现实的看法、对未来的预测。仅仅还有两人!他们就是91岁的翁家贵和92岁的杨保华。这两个人的健康状况非常之好,如果采访的话,还可以得到激动人心的效果。我多次采访翁家贵先生,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9月5日是最近的一次采访。  91岁的翁家贵喜欢唱歌,我每次采访他,他都慷慨陈词、引吭高歌。这次会面他底气十足地给我又唱了一首1939年的歌曲:  “抵御外侮、参加抗日最光荣!  枪口对外,我们是铁的队伍!  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  愿做自由人。  枪口对外齐走向前!  不打老百姓,不打自己人!”  我急忙把他的歌词记下来。但是,忘记问这首歌的名字。  翁家贵身体好,可能与他心胸开阔、天天锻炼身体有关。他现在每天休息的行军床,还是抗日战争时在华美国飞虎队飞行员使用过的。只不过,年代久远,行军床上的帆布已经更换过几次了。我对翁家贵先生说:“中国有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博物馆37家,大家都说征集文物困难,可您却每天睡在文物之上。如果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来征集这张美国飞虎队士兵使用过的床您给不给?如果美国的国家博物馆征集您的破床,您给不给?”  翁家贵说:“当年我们南洋华侨回国参加抗战用的尽是美国货,比方,美国的万国牌汽车、道奇牌汽车、雪佛兰汽车。我们运输的物资大部分是美国的炮弹、枪支,当然还有军装、药品和罐头、饼干。”翁家贵个子不高,身体粗壮,他笑着说:“要什么都给,生命都给了祖国,还有什么不能给的呢?但是,美国人会要这张65年前他们自己生产的破东西?”  翁家贵祖籍在海南岛,他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1939年,华人报纸刊登抗日的消息,从大陆来的歌舞团还在吉隆坡演出了话剧《雷雨》。当时就是驾驶员的翁家贵立即响应了陈嘉庚的号召,回国抗日!翁家贵的父亲母亲也支持他,翁家贵的父亲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们中华民族国难当头,你们去参战是无上光荣的。”  翁家贵说他当时就知道“滇缅公路条件艰苦”。  他是第五批回国参加抗战的南侨机工。第一批80人,第二批400人,第三批400人,第四批480人,第五批503人,直到第九批,回国抗战的华侨共3226人。他们是途经新加坡、越南河口到达昆明的。由于有南洋华侨的捐助,所以,翁家贵那时的收入有36块大洋。这在当时,比起一般的中国国民来,是非常可观的收入。翁家贵当时在十四大队,每个大队分4个中队。他们中队的任务是一人一车,行驶路线从云南的下关到畹町,再到昆明。运送的是外国援华的军用物资。由于侵华日军在1942年切断了滇缅公路,所以,南侨机工于1942年10月在遮放解散了。  侵华日军轰炸保山的时候,云南人民已经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下处于民不聊生的地步,那时,他在保山遇见了现在的夫人罗春塘。当时的罗春塘是16岁的花季少女,是保山女子中学的学生。在战乱的岁月,罗春塘的父母希望翁家贵赶快把罗春塘带走,走得越远越好。果然,罗春塘离开学校的第二天,侵华日军的飞机就空袭了保山,日本人的炸弹炸烂了保山女子中学,罗春塘的许多同窗都在空袭中不幸遇难。  翁家贵现在在昆明交通机械厂退休了,他虽然住在昆明官渡区,可是常常到保山他女儿家居住。翁家贵现在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6点起床,行走4公里走到太保山登山;下午看电视,看新闻,晚9点睡觉。翁家贵的退休金是990元,他非常满足原厂可以给他报销50%的医药费。翁家贵在2001年由马来西亚华侨出资,应邀参加了海外纪念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会议。  1989年5月,让翁家贵最为自豪的是,他参加了云南省政府在昆明为南侨机工立的纪念碑揭幕仪式。令人惊叹的是,到现在为止,翁家贵还可以背诵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的碑文。我1998年采访他时,他不但为我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还在纪念碑前背诵碑文,让我激动不已。这次,应我的要求,翁家贵又一次背诵了这惊心动魄的历史文字。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猖狂入侵,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全国同胞抗日怒潮汹涌澎湃,气壮山河。海外华侨敌忾同仇,义愤填膺,积极参加抗日,广泛开展义演、义卖、募物、捐款等救亡活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波澜壮阔,四海翻腾。  一九三九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三千多名热血奔腾的南洋华侨机工,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  当时,沿海港口均已沦陷,滇缅公路成为惟一的国际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赖此路输入。南侨机工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弥漫的战火,夜以继日地抢运军需辎重及兵员,组装、抢修车辆,培训驾驶、机修人员。滇缅公路沿途山高谷深,地势险恶,道路崎岖,设施简陋,加之敌机狂轰滥炸,路塌桥断,险象丛生。南侨机工沐雨栉风,披星戴月,历尽千难万险,确保了这条抗日生命线的畅通,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在执行任务中,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疫疠为国捐躯。在滇黔、滇川、广西、湖南公路以及印度阿萨姆邦丁江机场,南侨机工也担负抗日军事运输任务,勋劳卓著。他们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约有一千名南侨机工复员回到南洋;留在国内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半个世纪过去了,南侨机工的伟大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统一祖国而努力奋斗!  为了表彰南侨机工的光辉历史功绩,并激励来兹,特树丰碑,永志纪念。  云南省人民政府


最后的南侨机工92岁的南侨机工杨保华(1)(图)

杨保华在纪念碑前    

  杨保华是南侨机工云南联谊会的创始人、连任理事长,被云南侨界称为“国宝”。我1998年开始在南侨机工子女汤小梅的引领下采访了“国宝”杨保华先生。几次采访,都非常顺利,可惜,我不太听得懂杨保华先生的话。近几年来,南侨机工的历史重新得到公正的评价,他和联谊会同志们的工作更加忙碌了。每当海内外热心人士来访,人们就高兴地通报:又有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