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炼丹作金的实验手段更加多样化,有些甚至达到相当精巧严密的程度。除了常用的加热法(炼、制伏、点、煅、养、炙、熔、煎等)和升华法(飞、升等)外,还有溶解法(淋、浇、渍等)、蒸馏法(抽汞法)、密封法、研磨法等多种实验方法。此外,炼丹、炼金的实验设备已逐步改良,从两汉时所用的简陋的土釜、土鼎、竹筒、陶罐等发展到设计专用的铁质、铜质等金属器具;实验设备也有所分工,种类齐全。在丹房里,加热设备有丹灶、丹炉,起反应的装置有丹鼎、丹釜、丹合、神室、铝质的石榴罐等;还出现了一些特制的金丹实验用具如华池、水海等。
第四,外丹黄白术的实验范围、领域大为拓展,所使用的药物品种大大增加。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崛起和兴盛(8)
过去炼丹原料几乎全用金石类矿物性药,唐代开始参用植物性和动物性药物与无机物共炼。随着炼丹炼金所涉及的单质和化合物品种的剧增,而丹家为了保密,多喜用隐名、异名,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现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混乱,便于丹家能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唐代梅彪为此特撰《石药尔雅》一书。关于写作此书的目的,梅彪自序云:
夫尔雅者,古人以训释难寻之作也。……余西蜀江源人也,少好道艺,性攻丹术。自弱至于知命穷究经方,曾览数百家论功者如同指掌,用药皆是隐名,就隐名之中又有多本。若不备见,犹画饼梦桃,遇其经方与不遇无别。《石药尔雅序》,《道藏》第19册,第61页。
梅彪作为一名炼丹家对丹经中的隐名和异名之多,使得旁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深有感触。故苦心收罗历代丹经的药物名称进行训释,“附六家之口诀,众石之异名,象尔雅词句,凡六篇,勒为一卷。令疑迷者寻之稍易,习业者诵之不难。”《石药尔雅序》,《道藏》第19册,第61页。
据《石药尔雅》记载,唐代外丹黄白术用于炼丹、炼金的药物名目繁多,多达一百五十种以上。除了常用的金石类药物如玄黄花、铅黄、锡精、铅精、水银、水银霜、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硇砂、曾青、空青、磁石、阳起石、胡粉、白玉、白青、石绿、石胆、云母、消石、朴硝、滑石、紫石英、矾石、方解石、牡蛎、金、银、输石、铅白、戎盐、卤碱等等外,还有乌头、附子、桑汁、桑木、狗尿、牛乳汁、水牛脂、羊脂、猪脂、竹根、松根、松脂、五茄皮、茯苓、天门冬、蜂子密、小儿尿等动物性与植物性药物。而且随着金丹家对矿物性药物毒性的逐步认识,在炼丹原料中,植物性和动物性药物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不仅如此,唐代炼丹家炼制的各种仙丹、药金的数量激剧增多,制备方法也更加复杂。另据《石药尔雅》记载“诸法可营造丹名”,计有:太一金丹、太一玉粉丹、太一金膏丹、太一小还丹、还魂驻魂丹、召魂丹、太乙玉液丹、华阳玉液丹、华浆太一龙胎丹、太一三史丹、光明利日丹、热紫粉丹、黄丹、小神丹、安期先丹、太一定火丹、真人蒸成丹、硫黄液丹、裴君辟祭丹、无忌丹、主君鸡子丹、东方朔银丹、石汤赤鸟丹、冷紫粉丹、太一小玉粉丹、太一小金英丹、韩众漆丹、雄黄紫油丹、刘君凤驻年丹、五岳真人小还丹、紫游丹、太一赤车使者八神精精起死人仙丹、太一一味硇砂丹、太一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丹、四神丹、艮雪丹、八石丹、八神丹、流(硫)黄丹、龙珠丹、龙虎母、龙雀丹、五灵丹、紫盖丹、三奇丹、朝霜丹、时后丹、凌霄丹、羡门丹、日成丹、容成丹、七变丹、太黄丹、褁血丹、月丹、酒丹、枣丹、蜜丹、乳丹、椒丹、太一琅丹、杏金丹、紫金小还丹、石脑丹、赤石脂丹、红槿丹、紫霜丹、石胆丹、紫盖丹等七十种仙丹;在《释诸丹中有别名异号》中则载有召魂丹、无忌丹、紫游丹、四神丹、艮雪丹、五岳真人小还丹、太一小还丹、太一硫磺丹、八石丹、龙珠丹、还魂驻魂丹、八神丹、华阳玉浆丹、太一赤车使者八神精起死人丹、太一小玉粉丹、太一小金英丹、太一金液华丹、太一一味雄黄丹、太一八景四蕊游玉珠生神丹、太和龙胎丹、太一三使丹、五灵丹、玉石丹、太一一味硇砂丹等二十四种;在《论诸大仙丹有名无法者》中记载有黄帝九鼎丹、太仙开霞丹、紫青仙童丹、太和龙胎丹、张真人灵飞丹、太一八景丹、马明生白天升天丹等二十八种;在《显诸经记中所造药物名目》中开列了造紫河车为转宁王金苟子法、五石蒲枢法、安静虚无法、造五色盐法、造五色铜法、造五色铅金法、造三十六水法、造金粉法、造银粉法、造铁粉法、造金膏法、造银膏法、造铅白法、造玄黄法等一百余种金丹术炼制方法的名目。从以上《石药尔雅》所记载的名目繁多的各种丹名、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唐代外丹黄白术发展的盛况。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崛起和兴盛(9)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10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郊唐?王府遗址中发掘出了一批唐代的炼丹、炼金器物,其中就有唐代道教金丹家用过的四个银制石镏罐,并有丹砂七千多克,金屑七百八十七克,这是我国首次出土的外丹黄白术文物,为我们了解唐代道教外丹黄白术发展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参见《文物》,1972年第6期。
。外丹黄白术之所以在隋唐时期发展达到了高峰,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首先,从外丹黄白术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来看,外丹黄白术经过几百年的持续发展,经过几十代金丹家苦苦探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材料,为外丹黄白术的隆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的经济繁荣为外丹黄白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因为“合此金液九丹,既当用钱,又宜入名山,绝人事,故能为之者少”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84页。。从事外丹黄白术活动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的,其经济负担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例如,隋炀帝杨广为了使道士合炼金丹:
初,嵩高道士潘诞自言三百岁,为帝合炼金丹。帝为之作嵩阳观,华屋数百间,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给使,位视三品,常役数千人,所费巨万。云金丹应用石胆、石髓,发石工凿嵩高大石,深百尺者数十处,凡六年,丹不成《资治通鉴》卷一八一。
为炼丹而大起道观,役使几千人,前后达六年之外,花费巨万,非有权贵和富贾支持不可。
再次,道教在政治上得势,唐朝帝王对外丹黄白术的推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唐朝皇室姓李,为了提高其门弟,神化其统治,遂附托老子李聃为其先祖。唐太宗就诏称:“朕之本系出于柱史”,自命为道教祖师老子的后裔,到了唐高宗时,就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而李唐王朝的历届皇帝几乎都以道教为国教,热衷于道教金丹术。及至唐玄宗时,更加实行崇道抑佛政策。天宝三年,加封老子“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再次加封为“大圣高上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且还下旨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玄元皇帝庙。另外还册封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太师,册贞白(陶弘景)为太保,确认道士为宗亲,下诏搜集天下道经,纂修成藏。唐王朝的以上种种崇道政策无疑对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使得道教外丹黄白术在唐朝盛极一时。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分化与持续发展
随着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兴盛,唐代服食金丹大药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由于道教金丹家炼丹、炼金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含有大量汞、铅、硫、砷的五金八石《诸家神品丹法》卷三卷四引唐肃宗乾元年纂《孙真人丹经》内五金八石章,谓五金即朱砂、雄黄、雌黄、硫黄、白上黄(一作水银),八石即曾青、空青、石胆、砒霜、硇砂、白盐、白矾、马牙硝,皆可成宝,大多可饵服成仙。,这些含有雄黄或雌黄的药剂在加热的丹鼎中可被逐渐氧化成砒霜,故金丹家所炼成的金丹大药中都含有剧毒的砒霜,长期服用此等仙丹必然会中毒身死。所以在唐代,上自皇室下至一般大臣、道士因服食而暴死的不计其数。据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九“唐诸帝多饵丹药”条记载,唐王朝先后有五、六位皇帝即太宗、宪宗(一说宪宗为内官所弑)、穆宗、敬宗、武宗、宣宗都是因为服食了道士所炼丹药中毒而亡的。其中唐太宗是服了梵僧的延年药而病殁。一般大臣如殿中侍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刑部侍郎李建、东川节度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等人,皆服食致死。其中有一人名叫李抱真的,自认为获得了秦皇汉武所得不到的仙丹,一口气服了金丹多达两万粒,结果腹硬而死。唐代服食丹药的风气甚浓,成为一种时尚,也影响了大批文人雅士。宋李季可在《松窗百说》中谓唐太学博士李干受方士柳贲药,服之下血死。宋朱弁《曲洧旧闻》引苏东坡语:“白乐天作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丹欲成而炉败。”而白居易(白乐天)在他的一首诗《思旧》中写道:“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崔玄亮)夸药力,终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这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文人学士热衷于服饵金丹仙药的情形,揭露了由此带来的恶果。在这样的情形下,金丹术便不断招致社会舆论的诟病,道教金丹术本身也开始了分化,逐渐形成了内丹与外丹两大派系。
唐末五代宋初,鉴于外丹术的历史教训,内丹术渐渐引起道士的兴趣和重视,出现了以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崔希范、陈抟为代表的一批内丹术家。而外丹术在宋元仍有一定的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金丹著作,如宋代《修炼大丹要旨》、吴NFDB9的《丹房须知》、佚名的《感气十六转金丹》、《金华冲碧丹经秘旨》问世。吴NFDB9,南宋道士,号高盖山人、自然子。所著《丹房须知》专讲炼丹作金的注意事项及设备用法,书中还附有可贵的形象插图,是研究道教金丹术的重要文献。在宋代,外丹术特别是黄白术(炼金术)仍有较大市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汀州王捷……尝以药金献上(宋真宗)以助国费。赠岭南节度使。世谓之烧金先生”。但是随着外丹黄白术的不断失败,道教金丹术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托名郑思远著的《真元妙道要略》说道:“余窃闻见学人不遇明师,误认类秽,错修铅汞,损命破家,其数不可备举”。南宋末年文人俞琰在《炉火鉴戒录》一书中,列举了《梦溪笔谈》、《尚书故实》等书中所谈及的各种药金后痛斥道:“果皆有之乎?曰:幻也。何谓幻,诡怪妄诞也。”他援引了徐卿《涉世录》中的一段话:“破布衣裳破衣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君还果有烧银术,何不烧银自养身?”对那些吹嘘可以“点石成金”的炼金家大加嘲讽。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一些曾经积极从事过金丹术活动的道士,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改变道教的金丹术方向。有的便由强调炼制、服饵还丹大药等外来仙药以求长生的外丹转向聚精炼气养神的内丹。内丹术在发展我国传统气功学、养生学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它在宋元发展颇盛,明清时仍传衍不绝,至今仍有一定价值,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的生理炼丹术”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第728页。,认为这是一个异常有趣的课题,值得研究。与此同时,有的道教金丹家则转向只求治病、不求长生的制药方面,他们利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技能积极从事医用丹药的炼制工作。医用丹药在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外科方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发展了中医用药的宝库。
作为外丹黄白术的道教金丹术,虽然其所宣称的目标一时难以达到,但金丹道士本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宋元明清内丹术盛行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道士奉行“内外丹合修”的修道思想方法参见盖建民《金丹派南宗内外丹合修思想方法探微》,《香港暨华南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3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屡败屡试,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外丹烧炼活动,而且还陆续刊行过一些金丹著作,如《庚辛玉册》、《造化钳NFDE8》、《乾坤秘韫》、《黄白镜》等等。甚至到了民国初年,民间依然还有道门人士在从事外丹黄白术活动。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哲学思想基础(1)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是金丹家们从事炼制金液、还丹等神仙大药和烧炼黄白制造廉价金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据。道教金丹家在长期的炼丹、炼金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阴阳五行学说等道家哲学思想为统摄,以万物自然嬗变等金丹思想为核心,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死为目标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具体说来,道教外丹黄白术理论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思想和经验方法构成。最高层次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道论、天人观、宇宙论、阴阳五行说等为基础;其次是中间层次的,由万物自然嬗变论、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以及物质自然进化与人工调控论为核心的三大金丹思想构成;第三层次是道教外丹黄白术的一些具体经验总结、操作方法、步骤等。
外丹黄白术是道教的一种主要修炼方术,是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道教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也就构成了道教金丹术理论的“硬核”。
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关于道论、天人观、宇宙论,本书其它章节里已略有涉及。为了使金丹理论基础得以说明,本节拟对“道”这一范畴再作进一步探讨,对其基本意义略作概括。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实体,一般说来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二是道乃宇宙万物的创使者;三是道乃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或“法则”。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1,第16页。道教金丹家之所以能不畏艰辛、孜孜不倦地进行金丹实践,其目的就在于获得那种“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最终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阴阳五行说即中国古代阴阳说与五行说的合流,在道教哲学思想体系中是被“道”统辖下的二级理论。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