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

第45章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45章

小说: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的问题。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路径?这取决于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正确认识。人之为“人”,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个体的存在,而且是在宇宙联系中的生命存在。如果我们仅仅从人的个体层面来思考养生问题,那么就必然导致方法的狭隘性。省思道教医学的基本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其富于启迪性的理念。道教医家深明其宇宙性的理则,把人的健康与疾病放在宇宙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来加以考察,从而引申出顺应天地自然的养生医疗原则,这在当今看来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道教医家在分析疾病成因时也充分注意到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干扰信号的作用,认为社会要是病了,作为个体的“人”也难于真正获得健康。“治人”与“治世”两者必须兼顾。务实求存,注重现世人生与自然社会的“治理”,出世而不离世是道教教义思想的特色之一。从早期汉代的《太平经》到清代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道教治世思想从早期救世说演进为“即身以治世”的医世说,其所内蕴的丰富理身治世“道理”,认为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天 …地…人综合治理; 将治国与治身结合起来,主张身国同治,有其现代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参见盖建民:“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1期。其中包含着广义的环境治理意蕴。而所谓“环境”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治理社会之病,可以看作对“丑恶”现象的清理,例如扫除那些违背社会美好道德的行为,这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说也是有启发性的。事实上,一个社会如果精神文明程度高,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公民的共同追求,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人体内在的气血也就可以避免许多精神干扰。复次,还应该看到的是,道教医家所使用的“祝由”之术,让人宣导情绪,通过反省以往的道德过错而放下包袱,这种做法尽管具有一定的神秘因素,但其中所包含的“做心地功夫”的性命修行在今天依然有现实价值。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不注意道德修养也会导致身心失衡,引发疾病;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应通过道德来滋养身心。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称作“道德养生治病术”。美好的道德既可治病又可养生,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教医学强调理身与治心、养生与治国相统一,其理论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与挖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其二,以微观上分析,道教医学的具体医学养生方术中也蕴涵着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成份,要重新认识和估价。例如道门十分珍惜人体中的咽液,历来有液不远唾之说《抱朴子内篇》卷十三《极言》云:“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5页。。道书载有许多咽液养生法:    
    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嗽漏咽液,亦无数,须臾,不宁之疴自即除也,当时亦当觉体中宽软也。《真诰·协昌期第一》,《道藏》第20册,第538页。凡守一者,身神常安,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嗽漏醴泉,满口咽之。讫又如前,咽液无数,觉宁乃止,止而未宁,重复为亡。须臾之间,不宁之疴,即应廓散,自然除也。当时有效,觉体中宽软都平,便以逍遥复常。《云笈七签》卷四十七《秘要诀法· 反舌塞喉法》,《道藏》第22册,第335页。    
    人体口腔中的唾液为道教养生家所重,过去无法做出解释。近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唾液中不仅仅只是含有淀粉的消化酶,仅起到消化、洗刷口腔这样单纯的功能。科学家从动物受伤后不断用舌头舔伤口加快愈合一事中受到启发,经实验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二种细胞生长因子。一种是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另一种是能对人体表皮细胞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这就为揭开了道教咽液之术的养生保健之谜打开了通道。所以,道教养生家历来主张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有极深刻的养生保健思想。下面我们以道教服食术为案例,对此加以深入分析说明。    
    道教养生术包括内修与外养。服食就是其外养的重要内容。服食,又称“服饵”,主要是选用矿物、植物,也有少量动物类药和食物,经过一定的加工、配伍、炮制成丹药或方剂,以内服为主要摄入途径,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轻身益气、延年度世乃至“长生不死”的目的。因此,服食同房中术一样属于医学养生术的范畴。    
    服食肇端于战国时期的方士,它是在神仙家的神仙信仰和“服食成仙”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术。据《列仙传》记载,早期方士除了服食一些矿物药外,还多喜食草木药,例如,赤松子舆“啖百草花”,师门“食桃李葩”,务光服“兰韭根”,鹿皮公“食芝草”等等。    
    随着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道教不仅吸收了神仙、黄老思想,有关服饵之术也被纳入道教养生体系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养生家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道教修炼贵在爱精、保气和全神。房中术的目的在于爱精、宝精、固精,导引行气在保气,服食药饵则是综合性的,既可以治病,又可固精、保气、全神。因此,葛洪等道教养生家非常重视服食之术,主张在导引行气、房中保精和采阴补阳的基础上,做到“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然后服金丹以定无穷”。应当看到,道教金丹家把炼制和服饵金丹视作欲致神仙的最高途径,必然提高服食这术在道教方术体系中的地位,金丹术本身也就成为驱动服食之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随着道教的昌盛和金丹术的发展,道教服食养生术在唐代发展达到了高峰。有唐一代,上至皇帝、文武大臣,下至一般文人学士、市井百姓都对服食之术趋之若鹜,服食成为一种社会时尚风气。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3)

    在道教信仰的驱使下,不少隐士道人在通往成仙的路上,孜孜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创制了大量服食方剂。他们在长期寻找和服食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药物,积累了丰富的食养、食治经验。历代都有许多关于服食内容的典籍,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有“服食法”、“服食方”专论,宋代著名道教学者张君房所辑的《云笈七》卷七四至卷七八《方药》中则系统记载了道教服食的药饵方剂及服法,对道教服食术作了总结。    
    道教服食术所服饵之物,以来源来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草木类植物,一类是金石类矿物。在葛洪《抱朴子·内篇》中,“金丹”、“仙药”和“黄白”三章均论及了服食之术,载有上百种服食药物,其中植物药有茯苓、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白术、枸杞、胡麻、甘菊、松脂等;矿物药有丹砂、曾青、雄黄、雌黄、云母、玉、银等。且认为上药延命,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又曰,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6页。显然,在这两类药物中,葛洪为代表的金丹家更看重金石类药物及用五金八石等为原料炼制出来的丹药。我们知道,以汞、铅、硫等为基本成分烧炼出来的丹药分“点化”与“服食” 两种,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能作点化贱金属铜铁为贵金属金银之用,有剧毒,不能服食。需继续再炼,方可成为能“服食”的丹药。关于道教金丹术本书已有专论,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道教服食家尤其是一些金丹家特别垂青于金石类药物,热衷于服食金液还丹大药,但他们也认识到草木药具有祛病养性延命的作用,诸如“椒姜御湿,菖蒲益聪,巨胜延年,威喜辟兵”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6页。。因此,道教服食家还大量地直接服食草木类药物及其创制的各种长寿方剂,其目的在于补精益气、调利脏腑、疏通经络,以求祛疾除病和延年益寿。这部分内容占了道教服食术的相当大部分。    
    道教服食家用于服食的各种药物和方剂名目繁多,难尽其数。主要有:    
    其一,五芝。服食家把芝类药分为五种,称五芝。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中就说:“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之,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石芝有 “石象芝”、“七明九光芝”、、“玉脂芝”、“石蜜芝”、“石桂芝”、“石中黄子”、 “石硫黄芝”等一百二十种矿物类物质。    
    关于“七明九光芝”,《抱朴子·内篇》云: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水之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碗,不过径尺以还,有茎蒂连缀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余步内,夜皆望见其光。… …捣服方寸匕,入口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8页。据近人分析,七明九光芝可能由含有丰富磷质的火山熔岩冷却而成,故形状奇特,且可夜光。道人不明此理,便认为是仙药。〓〓    
    关于“玉脂芝”,《抱朴子·内篇》云:    
    又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已上,则凝而成芝,有似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得而末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一升,得一千岁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8页。    
    据研究,玉脂芝实为地壳深入的岩浆流出地面后的凝结物。    
    木芝有“木威喜芝”、“千岁之栝木”、“飞节芝”、“樊桃芝”、“参成芝”、“木渠芝 ”、“建木芝”等等。据《抱朴子·内篇》云:    
    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0 页。    
    草芝则有“独摇芝”、“牛角芝”、“龙仙芝”、“麻母芝”、“白符芝”、“朱草芝”、 “五德芝”等一百二十种。    
    其中关于“独摇芝”,《抱朴子·内篇》云:    
    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如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0页。    
    肉芝有“万岁蟾蜍”、“千岁蝙蝠”、“千岁灵龟”、“千岁燕”等。据《抱朴子·内篇》所云:    
    ……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千岁蝙蝠,色白如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1页。菌芝也有“车马芝”、“人芝”、“金菌芝”等一百二十种。据《抱朴子·内篇》云:    
    菌芝,或生深山之中,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之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人形,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十种,自有图也。皆当禹步往采取之,刻以骨刀,阴干末服方寸匕,令人升仙。中者数千岁,下者千岁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4)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还对芝草药物的采集时间、方法和禁忌作了阐述:    
    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日,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也。又采芝及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具有强心、安神和健胃的作用,是一种极好的滋养强壮药物,具有一定的延年益寿作用。但道教服服食之士往往将其绝对化和神秘化,认为服食了灵芝草药就可以长生升仙,这是虚妄之言,不足为信。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道教服食之士所热衷的这种服食灵芝以求升仙之术,客观上却加深了人们对各种灵芝草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例如,《正统道藏》正一部中就收录有《太上灵宝芝草品》一文,这是一篇专论各种灵芝草的品种特征和鉴别方法的道经,文中对服食之士经常服食的一百二十七种灵芝草的产地、形状和药效逐一作了介绍,图文并茂,在本草学方面有较高科学价值。    
    其二,云母也是道教服食家常服的仙药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云母被列为上品,谓能“ 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根据颜色差异把云母分为云英、云珠、云液、云沙、磷石等不同品种。    
    又云母有五种,而人多不能分别也,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可知耳。正尔于阴地视之,不见其杂色也。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纯白名磷石,可以四时长服之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葛洪在《仙药》卷中还进一步谈到服食云母的各种具体方法,即“服五云法”:    
    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以为水,或以露于铁器中,以玄水熬之为水,或以硝石合于筒中埋之为水,或以蜜搜为酪,或以秋露渍之百日,韦囊 延以为粉,或以无巅草樗血合饵之,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缺,可役使鬼神,入火不烧,入水不濡,践棘而不伤肤,与仙人相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3页。此外,朱砂、雄黄、雌黄、玉(玉屑、玉醴)、金(金屑、金浆)、五石散、乳石(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也是道教服食家常常服食的矿物类药物。    
    朱砂、雄黄、雌黄不仅用作炼制丹药,而且也被服食之士用于直接服食。其服食方法有多种:    
    雄黄……饵服之法:或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