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

第52章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52章

小说: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部分: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农道合修”的道门隐士(3)

    金元之际兴起的新道派大道教,又称真大道,创教人为沧州乐陵人刘德仁,号无忧子。刘德仁于金熙宗皇统二年遇高人授以《道德经》要诀,开始传播大道教。从刘德仁为大道教所立的九条教规内容来看,大道教以“农道合修”为基本教规。这九条教规分别是:一、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除邪淫,守清净;四、远势利,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毋事博弈,毋习盗窃;六、毋饮酒茹荤,衣物去足,毋为骄盈;七、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毋侍强粱,谦尊而光;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刘德仁所立的这些教戒,除了强调要忠君尽孝、不色、不淫、不杀、不饮酒、以清静无为为宗外,还特别强调“不务化缘,日用衣食,自力耕桑” 《大道教延祥观碑》,陈垣等:《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822页。现存许多金石碑刻也记载了大道教“农道合修”的特点,《重修隆阳宫碑》:“真大道祖师无忧子之阐教门也,衣取以蔽形,不尚华美,目不贪于色也。祈祷不假钟鼓之音,耳不贪于声也。饮食绝弃荤,口不贪于味也。治生以耕耘蚕织为业,四体不贪于安逸也。纤毫不乞于人。” 《重修隆阳宫碑》,陈垣等:《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823页。大道教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希成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重修隆阳宫过程时“运石启地,剪荆棘而构屋筑垣,载枣殖桑而垦田野,载离寒暑,已成其趣。”《重修隆阳宫碑》,陈垣等:《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823页。大道教以农道合修为立教之本,主张力耕自养,悯贫救苦,这种教风在金元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极为困苦的年代颇有号召力,正如元代吴澄所撰《天宝宫碑》所云:“吾教之兴,自金人得中土时,有刘祖师,避俗出家,绝去嗜欲,摒弃酒肉,勤力耕种,自给衣食,耐艰难辛苦,朴俭慈悯,志在利物,戒行严洁,一时翕然宗之。”《天宝宫碑》,陈垣等:《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828页。百姓纷纷入教,教门兴盛一时。    
    道教之所以形成农道合修的传统,综上所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第一,道教教义以“ 贵生重生”、“生为第一”为显著特点,生命的存在必须有足够的食物保障。所以从逻辑上分析,道教“重生”必然“贵农”。第二,道门奉行“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教戒,主张“我耕我食,我蚕我衣”丁祯彦、李似珍点校:《化书》卷六《俭化· 悭号》,中华书局1996年标点本,第64页。。以力耕自养、利物济世为修行规范,这一宗教伦理对于密切道教与农学的关系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处于扩大教团组织的需要,因为宗教的发展与宗教自身的寺院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随着道教宫观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出家入道的道众数量猛增,维持宫观日常生活的开销也增大,单靠乞食化缘已难以为续。而力耕自养、农道合修则一方面可以解决道众的生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农桑之业来扩大宫观经济实力,为道教实现济世度人的宗教关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巩固发展教团组织提供恒久动力,即所谓“创立观院,垦田兴农,以为永久之基。”《创立兴国观记》,陈垣等:《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705页。《重阳全真集》卷1 有《善友问耕种助道》诗,说:“世间凡冗莫相于,清静精研礼念初。慧照时时频剔拔,心田日日细耕锄。增添福炷油休绝,剿剪烦苛草尽除。登莹苗丰功行满,登苗携去献毗卢。”《道藏》第25册,第694页。第四,道教信徒多来自农家子弟,自幼对农桑之业耳熟能详,具备农道合修的基础和条件。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农道合修的传统在道门中一脉相承,至今在一些宫观中仍有余韵,以至一些道门中人在农学领域还颇有研究和建树。其中全真子陈甫的农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农学史有着重要地位。


第七部分: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成体系的农学思想(1)

    一、陈NFDD6《农学》的道教色彩    
    今人余英时先生在其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专门就“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问题作了论述,指出“全真道与新禅宗也有不同之处,它的入世倾向自始便比较显著。因此,它对一般社会伦理的影响也比禅宗来得直接显著。” 余英时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112页。余氏还分析了中国宗教伦理入世转向对明清商人精神培育的积极意义。余氏的论述有力批驳了德国学者韦伯对中国宗教伦理的错误观点,极有启发性。笔者以为,金元时期的新道教,其入世苦修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密切道教与中国传统科技的关系也有重要作用,不但促进了道教医学的发展关于金元新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参阅盖建民著《道教医学》有关章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月版。,而且对于传统农学思想的进步也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以《陈NFDD6农书》为个案,深入分析道教对传统农学思想发展的贡献。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是以“农业立国”,农学十分发达,农、医、天、算号称中国古代四大学科。历代编撰的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农书种类繁多,据《中国农学书录》统计,我国古代农书,包括现存和已佚的,总计三百七十六种之多王毓湖:《中国农学书录》,中华书局1957年版。。宋元时期是我国农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所出农书多达一百三十三种之多,其中宋代道教学者陈NFDD6所撰《农书》,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鲁明善的《农桑衣食辑要》等四部综合性农书,是我国传统农学中的四部传世佳作。尤其是陈NFDD6《农书》乃我国第一部对农业进行系统讨论的农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学体系的发展。    
    陈NFDD6,《宋史》无传。关于其生平行状,目前只能从其所著《农书》及其序、跋中略知梗概。    
    现存陈NFDD6《农书》有多个版本,计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知不足斋本》等。《四库全书题要》云:“《农书》三卷系影宋抄本。……首有自序佚其前二页,末有洪兴祖后序及NFDD6自跋。”《四库全书》第730册,第69页。《四库全书》本陈NFDD6自序缺前二页,似不完整。已故农学家万国鼎先生曾对陈NFDD6《农书》进行校勘、标点和注释,著有《陈NFDD6农书校注》一书,其内容除了正文三卷、陈NFDD6自序(完整无缺)、洪兴祖后序、陈NFDD6自跋外,还收录陈NFDD6后序、新安汪纲跋,版本质量较为完善。    
    陈NFDD6又作陈NFDD6,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陈NFDD6自序》,万国鼎校注:《陈NFDD6农书校注》,农业出版社1965年版,第22页,以下所引该书仅注页码。又号“如是庵全真子”,《陈NFDD6跋》,第65页。“全真子”是典型的道士道号。金代始创的全真道,其教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全真”二字,其寓有“真性”保全,或使“精气神”三全,或强调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双全等教义思想。由此可见陈NFDD6是一名全真道士。关于其生平,其同时代人丹阳洪兴祖后序称:    
    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如见其人,如指诸掌。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其尤精者易也。平生读书,不救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绍兴己巳,自西山来访予于仪真,时年七十四,出所著《农书》三卷,曰,此吾闲中事业,不足拈出,然使沮溺耦耕之徒见之,必有忻然相契处。《洪兴祖后序》,第63页。洪兴祖称陈NFDD6绍兴己巳即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年已七十四岁,故可断定陈NFDD6生子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陈NFDD6卒年不详,但据“陈NFDD6跋”称“此书成于绍兴十九年”,此跋作于成书后五年,故又可推定陈NFDD6享年当在八旬以上。陈NFDD6的里贯也难以详考,根据陈NFDD6自序中“西山隐居全真子”、“NFDD6躬耕西山”来分析,西山乃陈NFDD6隐居自耕自足之地。今查《古今地名大辞典》,西山可能是指杨州西山或太湖洞庭西山,这两处均在江苏境内。另据陈NFDD6在《农书》写成后,曾送给时任真州(即江苏仪征郡)知州洪兴祖,洪兴祖后序又称陈NFDD6“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断定陈NFDD6隐居地不只西山一处。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陈NFDD6乃南宋时期云游于江苏一带的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二、 陈NFDD6《农书》的农学思想特点    
    纵观陈NFDD6《农书》,其独到的农学思想有以下几点:    
    1善于总结农耕经验,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陈NFDD6身为道门中人,信奉“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传统,所至之处皆种药治圃以自给,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他认为“民之大事在农”,《陈NFDD6后序》,第61页。农桑之业乃“生民之本” 关系到持家治国安邦。他严厉批评了士大夫耻以农学的无知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多忽焉而不复知,或知焉而不复论,或论焉而不复实。” 《陈NFDD6自序》,第21页。陈NFDD6自己则不然,一生读书,不求仁进,乐于隐居耕读。《农书》三卷是他在长期躬耕经验基础上撰写的,正如他序中所表白的那样:“NFDD6躬耕西山,心知其故,撰为《农书》三卷,区分篇目,条陈NFDD6别而论次之。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敢著其说以示人。”《陈NFDD6自序》,第22页。也就是说,《农书》所总结的农桑耕作技术经验都是陈NFDD6本人亲自实践过的,确实“可信可用” 才加以总结并笔之于书,其内容“固非腾口空言,夸张盗名”《陈NFDD6 自序》,第22页。,也非“迂疎不适用”的虚论,而是“实有补于来世” 。基于这一认识,陈NFDD6对一些于农事无补的如葛洪神仙论“皆在所不取也”。《陈NFDD6自序》,第22页。这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对于一个以道士自命的人来说实属不易。


第七部分: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成体系的农学思想(2)

    陈NFDD6总结农桑技术经验撰写农书之目的,在于“庶能推而广之,以行于此时而利后世”。《陈NFDD6自序》,第22页。陈NFDD6已意识到农书在指导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谓“虽然,农事备载方册,……其文散在六籍子史,广大浩博,未易伦类而究览也。坚士大夫固常熟复之矣,宜不待申明然后知。乃若农夫野叟,不能尽皆周知,则临事不能无错失。”《陈NFDD6后序》,第61页。农书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推广先进农耕技术,指导农事活动意义重大。所以当陈NFDD6看到所著《农书》在真州一带刊布流传过程中出现传刊讹误,心里十分不安和忧虑,“当时传者失真,首尾颠错,意义不贯者甚多。又为或人不晓旨趣,妄自删改,徒事章绘句,而理致乖越。”《陈NFDD6跋》,第65页。陈NFDD6认为他撰写农书的目的在于“晓农事之大,使人心喻志解”,《陈NFDD6跋》,第65页。指导天下之民务农以桑,但理乖义讹之书却会使人“仅惑其说”而误农坑农。五年后,陈NFDD6不顾八十高龄,毅然“取家副本,缮写成帙”,希望“以待当世君子,采取以献于上,然后锲版流布”,从而“使天下之民,咸究其利。”《陈NFDD6跋》,第65页。由此可见,陈NFDD6不仅懂得农耕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而且深深体会到农书在指导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他在撰写《农书》时,十分讲求农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第七部分: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前无古人的农学体系思想

    陈NFDD6《农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连同序、跋约一万二千多字,其篇幅在历代农书中可谓极其简约,但书中却建构了一个相当完整而有系统的农学体系。    
    卷上总论农场经营学与栽培,这是全书的重点内容,约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二;卷中“牛说” 叙述耕牛在农耕中的地位,从经营上看乃是卷上农耕内容的延续;卷下“蚕桑”论述养蚕收茧及桑树种植管理。陈NFDD6在撰写《农书》时打破了以往农书仅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各论的传统,尤其仅对不分主次轻重缓急罗列农耕生产技术知识,而是将农业生产视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故他认为《农书》应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农学理论知识体系。对此,他在自序及后序中反复予以强调:    
    NFDD6躬耕西山,心知其故,撰为《农书》三卷,区分篇目,条陈NFDD6别而论次之。《陈NFDD6自序》,第22页。故余纂述其源流,叙论其法式,诠次其先后,首尾贯穿,俾览者有条而易见,用者有序而易循,朝夕从事,有条不紊,积日累月,功有章程,不致因循苟简,倒置先后缓急之叙…… 《陈NFDD6后序》,第62页。陈NFDD6《农书》的谋篇布局也体现了他讲求农学体系完整性的思想。上卷是全书的中心和主体,分别以农业生产经营十二宜为篇名,依次展开论述。即“财力之宜篇第一”、“地势之宜篇第二”、“耕耨之宜篇第三”、“天时之宜篇第四”、“六种之宜篇第五”、“居处之宜篇第六”、“粪田之宜篇第七”、“薅耘之宜篇第八”、“节用之宜篇第九”、“稽功之宜篇第十”、“器用之宜篇第十一”、“念虑之宜篇第十二”,并附“祈报篇”和“善其根苗篇”于后,这十二宜所论述的内容,并非机械罗列,而是围绕着农业生产与经营这根主线,依照农事生产活动的目的、轻重缓急等规律,条分缕析,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农学理论体系。    
    首先,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丰产和赢利。要达到这一目标,经营者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劳动力投入。我国农业的一个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所谓“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财力之宜篇第一》,第23页。,若财力、劳力不足必然影响精耕细作。故陈NFDD6把财力之宜篇作为全书的首篇,开宗明义地指出:    
    凡从事于务者,皆当量力而为之,不可苟且,贪多务得,以致终无成遂也。《财力之宜篇第一》,第23页。    
    况稼穑在艰难之尤者,讵可不先度其财足以赡,力足以给,优游不迫,可以取必效,然后为之。《财力之宜篇第一》,第23页。    
    陈NFDD6在篇中反复强调农桑经营规模要与财力相称,“农之治田,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则丰穰可期也审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丰产获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