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种种金刚山幢住。】
这是说依住。
【金刚宝光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莲华眼。】
世界的名号,『种种出生』。我们从世界的形状,从世界的依住,从这个世界上空的庄严,都有「金刚」这两个字。金刚在大乘佛法里面,总是代表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像中国人最熟知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简称为《金刚经》。从这些地方让我们去体会,这个世界「种种出生」,再看后面有『纯一清净』,这是法身菩萨居住修行的道场,世界是道场。种种出生不能做一般解释,这个种种出生是种种智慧出生,称性的智慧,这就好比是金刚。金刚是比喻,无能毁坏。金刚有坚固的意思、有光明的意思、有锋利的意思,种种出生当然与这三个意思都相应,真实智慧。
学佛,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要有真实智慧,金刚般若才能够应付得了这个五浊恶世。在浊恶的环境当中,能够保全不会被染污,不受浊恶环境的影响,确确实实要坚固的信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清净就是坚定的信心,信自、信他。信自是摆在第一位,自己要没有信心,佛菩萨加持不上,帮不上忙;自己有信心,佛菩萨就能加持。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信、愿、行,第一个是讲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要相信。大乘了义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来成佛,这个信心比什么都可贵,这个信心是真正之宝,金刚宝!从这个信心里面,建立我这一生有往生西方净土之分,我们从这里建立信心。
第二我们「信他」,他不是别人,他是佛。信佛不容易!我过去跟同学们说过多次,我在台中求学,出家受了戒,再回去看李老师,见面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你要信佛!老师指著我,对我说。那个时候学佛九年,出家两年,教佛学院讲经也有两年,老师叫我信佛。真正信佛的人,不多!老师给我说出,多少出家人到老死都不信佛。当时我听这一句话,听不懂,我们有疑惑。这个神情老师看出来,给我解释: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佛教你,你没有做到,不信!这我才恍然明了,我想想那是真的,多少老和尚到老死,你看佛教我们放下,他还是放不下;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他贪瞋痴没断,还带著走了。从这个地方,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佛。
一定要把佛所说的话真正听懂了,佛的话是经典。这些言语是从自性自自然然透露出来的,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加一点意思在里面,那是凡夫。凡夫有意思在里头,诸佛菩萨没有,他没有意思,他那个里面是真实的金刚般若智慧。我们凡夫问题就出在这里,把自己本性本具的金刚般若智慧转变成「意思」。你说糟不糟糕?转变成世智辩聪,真实智慧失掉了。世智辨聪就是带著有意思,我们常讲你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意思。只要有意思,你就晓得他是六道凡夫,他不是圣人。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断掉,你就证阿罗汉果。所以佛说阿罗汉才可以相信自己,为什么?他没有意思,正觉!有意思是不觉,有意思是无明,那个意思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三大类的烦恼,从妄想生分别、生执著。有意思就是无明,意思断了,那就明了。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地方著眼,建立清净的信心。
所以《金刚经》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智慧比喻做光明,金刚比喻做锋利,它能破一切法,一切法不能破它。坚固、锋利,我们想想这个比喻。如何把自己本有的金刚般若开发出来?哪一个学佛的人不想?天天在想,般若没有现前,烦恼现前了。这是什么原因?想是妄想,妄想是烦恼。那要怎么想?要把妄想放下。理上讲没错,事上讲,难!我很想放下,它偏偏就是放不下。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想放下,总是放不下。我想不只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也都很想放下,那为什么放不下?总而言之,习气太深了、太重了。习气怎么来的?无量劫薰习来的。生生世世,我们都是被烦恼薰习。纵然遇到佛菩萨,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的老毛病还是常常犯,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大病。
佛菩萨非常慈悲,知道我们烦恼习气非常严重,教我们一个特别的方法,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简单、容易、稳当,效果无比的殊胜;肯信的人不多,这个不是讲社会大众,是讲我们学佛的同学,念佛的同学。那一句佛号为什么没有念好?没有真正相信。如果真的相信,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什么样的问题都解决了。念头才起,不要去问这个念头善、恶,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叫会念!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这一个法子,只要起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绝对不容许心里有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是什么?是杂念。你心自然平了,六根接触外头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一切的染污,这是念佛三昧,《楞严经》上讲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讲如来果地上师子奋迅大定。
大势至菩萨,会!他老人家一点都不吝法,把他自己修学的方法向一切众生宣布,那就是《楞严经》里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他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叫「都摄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知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心像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干干净净,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镜子染不染污?不染污。不照的时候,它不染污;正在照的时候,也不染污。我们想想这里头的道理,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一丝毫不染污叫三昧。真正念佛人!我们烦恼习气很重,起心动念就是染污,就是受外头影响,所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你能够收摄,「都摄」就是把它收回来,不是把外面境界收回来,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收回来。收不回来,没有法子,这个时候怎么办?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这个摄在这一句佛号里头。起心动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处事待人接物只用一个真心。对方懂不懂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去计较,计较就是妄心,真心就没有了;决定没有计较,决定没有分别。
今天修行比过去确确实实要困难十倍、百倍都不止,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为什么?在一个世纪以前,一百年以前,在中国,儿童都还能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百年之前。老人讲、长辈讲、老师讲,社会大众纵然作奸犯科的人,他脑子里头也有仁义道德,教化众生比较容易;换句话说,他有根在。这一百年当中,把这个根拔掉,逐渐逐渐消失了。在最近半个世纪,五十年,根没有了。换句话说,我们以真心诚意对人,别人以恶心恶意对我,这个就难了。五十年前,就是这个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那个时候,这些大德们、长者们教化众生以善心善意对人,人家也不是真心真意对你,但是程度轻。虽然心里不以为然,表面上还维持一个良好的态度,阳奉阴违!现在没有了,立刻就给颜色给你看,你能受得了受不了?从前是表面上敷衍你,现在连表面都没有了。众生难度,刚强难化,到现在我们完全看到了。说老实话,五十年前这个刚强难化不明显,确实刚强难化,但他表面上给你敷衍;现在连表面都没有了,立刻就反驳你。甚至於不立刻的时候,马上出了门就反驳你,你就晓得多难。
换句话说,你要有多么深厚的修养,你不会被境界所转。这是什么?这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你不会怪他。为什么?他的习气烦恼是非常非常重,生活的环境又不好,天天在接受污染,严重的污染。从小到大,没有人跟他讲过圣贤的道理,也没有人做出样子给他看,他怎么会懂!所以我们晓得,他那种心态、那种反抗,正常的。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话我们要记住,这些人「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教他。佛最后劝我们,不要去责怪他,要同情他,要怜悯他,要以慈悲待他,要以相当长的时间感化他。换句话说,我们要有很长的时间忍耐,这个忍耐里头还要充满智慧,还要有善巧方便,感化他。
自己没有定功(这个定功是三昧),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处今天的社会很辛苦,哪来的乐!但是如果你真的得三昧,真的智慧开解了,你在这个五浊恶世里头一样快乐,跟在极乐世界没有两样。这个就是佛法的殊胜,这一点实在讲就是方东美先生最初把佛法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没有得到这样法喜,我们没有学会!一部《楞严经》讲什么?就是讲三昧。全经讲了三桩事情,奢摩他、三摩、禅那,这都是梵语,都是讲的定功。「奢摩他」的意思,偏重在止;「三摩」偏重在观;「禅那」是止观平等。全部《楞严》就讲这三桩事情,统统是讲的大定。「止」,是止息我们的妄念,妄念止住了,分别执著当然就没有了。所以「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看破,你当然不会起心动念。禅那是看破、放下平等;看破里头有放下,放下里面有看破,看破、放下融合成一体,禅那。中国大乘禅宗里面所修学的。
我们念佛是不是修这个法门?是的,一点都没有错。放下万缘是止,提起这一句佛号是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止,净念相继是观。所以,念佛怎么不是禅!有人说念佛不是禅,错了,念佛是禅。佛在《大集经》上说念佛是上上禅,这是佛讲的。问题你要会念。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才起,立刻把它止住,不要再起了,「阿弥陀佛」,就照住了;照住久了,提升就照见;照见就破无明,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叫照破。自性般若没有现前的时候,你照住,照住是得定,定里头没有开慧。念佛,方向、目标还是在明心见性,只是跟禅宗用的方法不一样,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下下根人都能修的。宗门用观心、用参话头,那个下下根人没法子。念佛这个方法好,金刚般若智慧!所以我们今天真正要用功,在哪里?起心动念之处。
纵然是帮助一切众生,为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起烦恼,感觉得很困难,什么原因?你没智慧,你三轮不空;也就是说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感觉得很苦,感觉得很难,感觉得样样行不通。好心待人,为什么别人恶意向我?你看看,人、我你没有放下。《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统统都著了相。你以轮回心干这一桩事情,很苦!你要以菩提心干这些事情,那就自在了。菩提心是什么?三轮体空,真的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个时候,那就跟六祖所说的「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不是真的不见,真的不见,你就变成白痴了;见如不见,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头痕迹都不著,不见!是这个意思。镜子照外面,见;镜子一丝毫没有染污,不见。见跟不见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就很难懂。说见,说不见,你懂得;说见跟不见是一不是二,你就不懂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见地,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你就会得自在;你也就不辛苦,你也就没有烦恼,你也没有压力了。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知道你的相貌转了,你的体质转了,你的生活环境统统都转。真正转境界是从心地,不是从外面。外面,那是转不过来的。外面是什么?外面是果。果哪能转?从因上转。因是什么?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从心想去转。
这个佛号叫『莲华眼』。我们要学著用「莲华眼」来看世间,清净不染。想想莲花的表法,十法界看得清清楚楚,决定没有丝毫染著。这样修行就对了,你会常生欢喜心。诸位要知道,欢喜是自性分泌出来的养分、营养,那是真正的补品,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生的。所以中国古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快乐!精神都来了。什么是喜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喜事!儒家讲的,它不是这个说法,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学」是跟圣人学,从圣人那里学到的,「习」是落实,在生活上、在对人对事对物统统都能够落实、都能做到,快乐无比!我们今天对於一切人事物,为什么这么样的难?勾心斗角。常常去想,他什么意思?他这个举止什么意思?他这个话里头什么意思?苦了,太苦了。要是佛菩萨听了、看了,笑笑,心里头没事。他有意思,我没有意思;他有烦恼,我快乐。我为什么要把他的意思、他的烦恼放在我的心上,染污了自性,染污了清净心。错了,大错特错!
与一切众生相处,持戒、守法很重要。他不持戒、他不守法,他希望别人持戒、守法。所以我们持戒守法,恶人看到也欢喜、也赞叹。为什么?对他利害没有妨碍,他放心。他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利益被你夺去了,他最怕这个。持戒、守法的人决定不会侵占别人的利益,这放心!他跟你相处,他跟你往来,他没有戒心,他真的很快乐;他跟别人相处,心里头都要设防,怕人欺骗他,怕人伤害他。我们对於善人恶人、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一丝毫伤害那个念头,这样与性德就相应。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喜见音,佛号生喜乐。】
我前面讲的这一番话,把这一段的意思也包括在其中了。『喜见音』,『生喜乐』,佛的德号「生喜乐」。大乘经教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真正的菩萨!如果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怎么能教导他?菩萨应化在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来教化众生的。教化众生,当然最重要的,众生欢欢喜喜接受教导。老师所希求的,就这么一桩事情。学生看到你就不欢喜,掉头而去,你怎么教他?我们要问:我应当用什么方法来对待一切众生?佛说得好,四摄法。你没有学会,你就没有法子。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包括声闻、缘觉,都知道用四摄法。用得非常巧妙,用得非常高明,一切众生都欢喜这个老师,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四摄法比什么都重要,能摄受一切众生。四摄法最重要的是没有私心,完全是利益他的心,绝对不附带利益自己的心,这是真心。附带一分一毫自利的心,就是「夹杂毫分不善」,你的效果就要打对折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幢。佛号一切智。】
『宝』,从事相上来看,经论上常讲的七宝庄严。「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世间所有的珍宝。七宝就是所有的珍宝,当然庄严,但是这真正的意思,性德才是宝。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道德是宝」,道家讲得很多,儒也说道德是宝。在佛法里面讲性德是宝,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世界的名称很好,可见得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有道德,当然有福报。
佛在这个地方教学,课程是『一切智』,佛的德号就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