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146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是介绍世界种,『香水海』里面有『世界种』,这个世界种叫『法界行』,这个字念去声,做为动词用,这是法界的行动,佛在此地教化众生。『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地广义的来说,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位都可以说是菩萨地;狭义的说,菩萨地是十地菩萨;也可以说,初住菩萨就有地位了,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菩萨的地位。但是我们看这么大的世界,不可能全是法身菩萨,这里面一定还有九法界的众生,不可能完全是纯一清净的。所以此地的菩萨地应当包含十信位的菩萨,像前面诸刹种一样,这个才能够讲得通。还是以『音声』为教体。世界种所持也有二十层佛刹。我们从最下方看起,现在请看第一段: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净光照耀。】
  这个名称非常好。
  【形如珠贯。】
  说这个世界的形状,就是这个大星系的形状。
  【依一切宝色珠璎海住。】
  这里面都是说的表法的义趣,叫依住。
  【菩萨珠髻光明摩尼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最胜功德光。】
  从世界的名称我们就知道,这是法身菩萨的报土。『净光照耀』,这里头没有染污。九法界都染,六道染污重,严重,四圣法界染污轻;十法界里面愈往上去染污愈轻,愈往下愈严重,最严重的是地狱。出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这才是真正的净土。这个地方当然是「净光照耀」,所以后面有『纯一清净』,我们就晓得菩萨净土。在这一大段经文,我们看到不少菩萨净土,我们非常仰慕。尤其是生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浊恶到极处,事事都不顺心。仔细观察,在这个世界除了真正修道人,修行确实有功夫的人,少数,占的比例极其少数;我们中国古人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我想不为过。其他的绝大多数人,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
  我们再仔细观察,现在这个世界多少人生活在麻醉之中。他为什么这么作法?不是没有道理!他活在这个世间不仅是没有安全感,他觉得活在这个世间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怎么过日子?吸毒、酗酒,让自己的神经麻木,真的叫混一天算一天。我们想想这种日子多么痛苦,在今天社会是普遍的现象。所以犯罪、自杀哪一天没有?我们要知道,这就是浊恶到了极处。如何挽救?现在首先要救自己,刚才说过了,只有修道;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超越六道,至少要超越欲界,才能得少分的清凉自在。超越欲界你就不能不断欲,把五欲六尘放下,这个世间的浊恶不再会影响你了,你在这个地方超越了。
  超越的方法很多,大乘法里面讲的八万四千法门,这是超越的方法;可是有些方法对我们来说有相当的难度。这个世界净光照耀,我们著重在「净」字。在所有法门里面,这个系列确实比较容易,那就是修清净心。净土是修清净心,比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尤其净宗,我们选择的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习惯,这是我们不能不努力、不能不认真去干,养成习惯,努力向「净念相继」这个目标去精进。当然在初学的时候会常常中断,不要怕,这是烦恼习气,说得不好听的话,这是业障。业障可以消除,烦恼习气可以能把它化解,只要精神意志集中,真正能够放下万缘,知道身心世界一切都是假的。常常记住祖师大德的教诲,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一切万事万物,我们生不带来,死也不带去。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决定不要挂在心上。我们日常生活会不会有欠缺?那看你的福报,你命里有福报,你就永远不会欠缺,到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自然有人布施供养,这个布施供养是广义的。如果命里头没有,换句话说,求也求不到,所以福不能不修。
  福怎么修?福就是三种布施。「财布施」,你这一生物质受用不缺乏,再艰难的时候,你都会遇到善缘。记住!在在处处就布施恩德,布施绝不希求报答,这就是恩惠。自己身心清净,智慧增长,所以福至心灵。艰难困苦的时候,你过去曾经照顾人,果报一定有很多人来照顾你,要相信因果报应。「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你有智慧是理得心安。这宇宙人生的道理,顺境善缘的道理,逆境恶缘的道理,全都明了,你就会随遇而安,永远没有惊怖;不会惊慌,不会恐怖。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是平静的,这是真功夫,儒家讲的修养,佛法里面讲的道行。无畏布施,布施贫穷的人、苦难的人、有病的人,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决定不杀生,不杀生是无畏布施。在家居士在饮食方面,纵然不能够完全采取素食,肉食里面绝对不去买活的动物回来杀。从前李老师讲经常常教人,市场里面有很多杀现成的,你去买。佛教导我们吃三净肉,就是这个肉可以吃。「三净肉」:第一个,你没有看到杀;第二,你没有听到杀的声音;第三个,它不是为我杀的。这三条里头有一条,我们就不忍心吃。诸位要知道,不吃众生肉是有两个意思: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养慈悲心;第二个意思是不跟众生结冤仇,这么个道理。
  佛陀当年在世,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那个僧团相当大,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但是你要记住这叫常随众,经上常常提到。有没有不经常跟随释迦牟尼佛的,偶尔来参学的?在我们想一定有,人数不会少。像我们此地净宗学会、净宗学院,各地方来参学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他不是我们的常随众,临时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住一个星期,长的住三个月,很多。大概住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很多很多。在我们想世尊当年天天讲经说法,短期来参学的人一定不少,这些人每天都出去托钵,托钵的人很多;居住在那个地方城市乡村,这些出家人常常去托钵。到人家家里托钵不能够大喊大叫,那很没有礼貌。也不能敲人家门,你敲人家的门,人家讨厌你。那用什么方法通知他:我来托钵了?出家人都有锡杖,站在门口把锡杖摇一摇,里面人听到了,有出家人来托钵了,他自然开门送一点供养给你。如果你的锡杖在那里摇了三次,里面还没有人出来,就赶快走开,不要再给人添麻烦了。锡杖,托钵是最主要的用途。所以它是用几个环扣在一起的,摇的时候有声音,有锡锡的声音叫锡杖;锡是声音的意思。
  供养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佛法的慈悲,绝对不给斋主添麻烦。你们家里吃什么就供养什么,不必为出家人准备。如果一定要选择素食,这些人家不就麻烦了,每天还要准备素菜来供僧。因此出家人的饮食是随缘的。佛教我们不杀生,戒律里面没有教一定要素食,这个没有教,当时生活环境如是。素食是中国梁武帝提倡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也接受中国帝王的供养,大臣、大富长者们的供养,三净肉!我们知道梁武帝是南北朝时代的人,梁、唐、晋、汉、周,南朝。在这个以前,中国佛教不是素食,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
  今天在全世界,学佛人吃长素只有中国,其他国家都没有。所以,如果诸位到其他国家佛教去访问,你就不要见怪,你看到他们吃肉不要讶异;他看到我们素食不吃肉,他也觉得很奇怪!你们学佛怎么会是这样的?但是能够不吃肉当然好,尤其是现代的这些肉食,很可怕!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现在尤其家里头畜养的,猪、鸡都是养在笼子里头,从生下来一直到被杀都是关在笼子里头;换句话说,它一生一天自由都没有,生下来终身监禁。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样的心情?每天喂的饲料,饲料里头有化学药品促进它的发育,让它赶快长大,长大了好杀。我在台湾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台湾养的这些猪只,六个月就杀了卖了;养的鸡,六个星期就长得很肥很大了。这些猪、这些鸡投胎来的,什么业因?我们佛门讲还债!它欠的债,又是还债,又是还命,过去杀生多,欠债多,今天来偿债,可怜,真正可怜!我们明白了,不仅是不忍心吃众生肉,我们也怕得传染病,病从口入。比较好一点的,大概是海里面的水族比较好一点,河里面也还可以,池塘里面养的都靠不住。饮食一道在今天非常艰难,就是素食,蔬菜有大量的农药、化肥。所以从前李老师常讲,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很可怜,三餐服毒,哪里是饮食?是在服毒。
  我们移居到澳洲来,在饮食这一方面我们总算是安心了。为什么?我们自己种菜,我们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菜从菜园里面刚刚摘下来生吃也放心,这是这个地方土地面积大,我们居住的道场可以辟一块土地来做菜园。菜园里面所种的蔬菜,足足能够供应道场里的大众。这个地方农产品很丰富,一般来讲都能够符合卫生的标准,真的是现在地球上很希有的一块净土。我们在这里修净业,要认真努力,务必要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功夫成就了,确实净光照耀!
  『佛号最胜功德光』。这几天我们在经文里面,多次的看到「功德」这个字样。智慧、功德、光常常见,常常见就是常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忘记修功积德。功是修行的功夫,是修学的功课,不能间断。为什么不能间断?毛病习气没有改掉,功夫怎么能间断?功夫才断,烦恼习气立刻就现行。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状况不是功德在薰修,就是烦恼习气在薰修,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警觉,所以功夫不能断。「最胜功德光」,无比的功德。不但祖师大德常说,一切诸佛都不例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是第一功德,再没有比这个殊胜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哪些人?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想想这是多么殊胜,无比希有的庄严。再看上面第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盖,佛号法自在慧。】
  我们这个世界有五盖,「五」是烦恼,财、色、名、食、睡五欲,把我们的心性、把我们的德能盖住,确实我们的性德一分一毫都透不出来,所以「盖」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个世界它也有用盖,但是它上面是妙,「妙盖」。这个妙是什么?当然是妙法。『佛号法自在慧』,所以我们就能够肯定,他这个妙盖必定是妙法。佛陀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得自在,自在也就是解脱。这个世界,我们想像当中,它不是纯一清净;这个世界里头像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有九法界、有六道。我们看世界名称,佛在此地教学的宗旨,能体会得到。世间一切众生谁不喜欢自在?可是偏偏得不到自在,什么原因?佛讲的,我们有五种盖覆把它盖住了。还有两种障,烦恼障、所知障,又有五种盖,你说多麻烦!如果能把这些障盖去掉,我们就恢复自由,就得自在。由此可知,四弘誓愿里面所教导的,「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不断怎么行?一定要断,不能不断烦恼。烦恼减少一分,你就得一分自在;减少十分,你就得十分自在,所以不自由、不自在是烦恼障盖住了。但是一般人迷醉在烦恼之中,他知道烦恼带来痛苦,他又不肯把烦恼离开,这样的人很多,说不定我们自己就是的,这是迷,这是不觉。再看下面第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师子座,佛号大龙渊。】
  「渊」是很深的,这个我们一般讲的都是讲的水,这底很深。「大龙渊」,我们就想到龙宫所在之处。佛的德号。世界的名号『宝庄严师子座』,「宝庄严」是说这个世界一切事物都与性德相应;这个世界里面所有的众生,他们的心行必然是远离烦恼习气,起心动念都能够随顺性德。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讲,这个世界众生聪明、有智慧,都能够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知道那是错误的,都能够随顺经论的教诲,这样说法大家好懂。经论里面所教导的,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言语文字,我们随顺,就是随顺性德。
  『佛号大龙渊』,渊是说它的深。比喻什么?比喻佛的智慧深、德行深。「龙」是畜生道里面的首领,许许多多都是佛菩萨示现的。龙善於变化,代表神通,代表权智。我们就知道这一尊佛在这个世界是以甚深的智慧德行,以无量的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这个世界就是佛的道场。世界的名字后头有「师子座」,师子座通常都是比喻佛菩萨讲经说法的宝座。现在人通常制作一个太师椅,那个椅子很大,一般大概是三尺见方。雕刻的有狮子,称为师子座。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到处给大家讲经说法,通常都是在野外树荫底下,找一点草铺个座,释迦牟尼佛坐在那边,那个座位就叫师子座,不一定要形式。现在你用木头雕一个狮子,雕一个师子座,坐在这个上面的人也不会说法、也不会教学,那不叫师子座。这个地方,这个世界就是如来的师子座,这个世界是如来教化众生的道场。
  「宝庄严师子座」,可见得佛在这个世界教化,有殊胜的成绩表现,我们看到之后生欢喜心。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这个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是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跟诸佛如来没什么两样,佛佛道同,但是此地的众生刚强难化,不想接受。有人接触到了,也点头,佛法是不错,是好,不愿意学。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了。佛的境界,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他说:那我太拘束了,动不动都犯戒,我还是不学!这样的人我遇到好几位,烦恼习气太重,转不过来。跟这个世界比,不一样,这个世界众生容易教化,所以「宝庄严」。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四层佛刹: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现金刚座,佛号升师子座莲华台。】
  从世界跟佛的德号,我们都能够觉察到,这个世界佛法的教学非常殊胜。也许有同学看到《华严经》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无量无边世界里头只有佛教,没有看到其他宗教?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不同宗教并存,为什么在这么大的宇宙里头所看到全是佛教?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能够发人深省。我们学佛,对於佛、菩萨要有广义的认知,那这些疑问统统都没有了。佛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大觉。菩萨这个名称是什么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要问,其他宗教里头的大圣大贤,他们是不是具足大智大觉?如果是大智大觉,那就是佛。他们各个宗教里面的领导人、传教师是不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如果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他是菩萨,这个问题就解答了。所以我们决定不能用狭义的思想、眼光来看佛法,尤其是看《华严》,《华严》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众生没有佛性!
  我在早年,确实很早了,慈光图书馆刚刚办大专讲座的时候,好像是在第四届,初期,暑假开了个班,学程四个星期,暑期班。参加的同学我记得有一百多人,那一届有六个研究生,大专学生里头有六个研究生,我也参加了这个班。李老师在这个班上担任两门功课:一门是佛学十四讲(佛学概要十四讲),这个教材是他老人家自己编的,给大家介绍什么是佛教;第二门功课是《佛说阿弥陀经》。其余还有四门功课,有四位老师来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