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86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了,所以前面叫「大威光太子」,这个地方称「大威光菩萨」了。见佛闻法得益,得的益就是悟入,悟入佛的境界。像这些地方我们读了、听了,真的有很深的感触,我们读经有没有像大威光一样能悟入?过去我讲《四十华严》,我有很深的感慨。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参访的时候善知识开示,为他讲经说法,他听了之后都能悟入。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学习的东西,把他自己的程度就往上提升一层。吉祥云比丘,圆教初住菩萨,他去参访,吉祥云所证得的他也契入了,他自己就是初住菩萨。再参访第二位善知识,海云菩萨代表二住,他自己就证得二住。参访妙住比丘,他就证得三住。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他就成佛了。功夫真得力,光阴没有空过!再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进步?进步不能说没有,非常微薄、非常缓慢,烦恼习气依旧现行。
  今天有同学拿个资料给我,是科学家现在发现「水」,我们饮的水,善心对待它的时候,在显微镜之下,这水的结晶非常美;如果发脾气、心里很不高兴、愤怒,这个水的结晶很难看。这个讯息我上次在日本访问的时候有人告诉过我,也拿了一些资料给我看,科学家发现的。水如是,哪一样东西不如是!我们对於花草树木以欢喜心、善心去看待它,它特别美,愈看愈美。它随著你心在变,你会欣赏,它把所有的本事都亮出来给你看;「人同此心,物同此理」,万物无不如是。为什么不用真诚心、清净平等心,正觉慈悲心来对待天地万物?诸佛菩萨这样对待,所以这个世界美好。我们看到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此地看到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的殊胜圆满的世界,这些实在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佛在经上,特别是《华严》里面讲,花草树木都有神。我们在杂神众里看到水有水神,海有海神,河有河神。连取一杯水,这杯水都随著你的心在变化。心不能不善、不能不好!真诚、善心、好心,果报是自己享受,不是别人。同样是一杯水,我倒给你一杯、倒给我一杯,我们两个人喝的感受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水对我们待遇不一样。在壶里头是一样的,倒在杯子里头不一样。这个道理你能懂吗?
  所以我们以真诚、善心对人,我相信对方那个人全身细胞都产生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磁场,在佛法讲是「佛光照触」,我们这个磁场就是经上讲的佛光。我的这个至善、真诚的磁场照著你,你整个身心起变化。我在讲席里头曾经跟诸位说过,我初学的时候喜欢见章嘉大师。只要我有时间我会去看他,即使一句话不说,我坐在他的客厅,磁场不一样!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坐在佛堂里面,面对著佛菩萨的形像,我们以真诚恭敬礼拜赞叹。那个形像里头每个分子起变化,他有感应,这个道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看一杯水如此,就可以联想到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用什么心态对他,他用什么样的回报给我们。
  希望我们深明此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随顺性德。性德在哪里?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不要紧,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就是性德,所以他说他是「普集」,这个话讲的有道理。他没有说是他自己的著作,是他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这么说法,普集。普集的是什么?性德。这是非常非常谦虚恭敬,因为什么?自己的性德跟一切诸佛的性德是一不是二,不说自己的,说一切诸佛的,谦虚恭敬,这就是大德!没有一丝毫傲慢在里头,我们应当要学习。大威光现在成菩萨了,他是接受佛光照触,他感动、他觉悟了;听到佛讲经说法,他证果、他入境界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即获』,即刻他就获得;「获」是自己得到,得到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佛过去世是做菩萨,菩萨之前也是凡夫。无量劫的修行,我们常讲积功累德,所以说「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一切诸佛的教诲是「法海」,「光明」是真实智慧。我们读了有什么样的感想?是不是应当效法大威光菩萨!他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榜样。
  这一句是总说,世尊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下面有十一句别说,这十一句统统都是讲的胜云佛宿世所集的法海光明,每一句的意思都无有穷尽,现在我们看别说的第一句:
  【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
  这是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智即是体,光明语用,所照境殊」,「境」是境界,所照的境界不一样。所以《疏》分十一句,这十一句每一句都是『智光明』,「智光明」就是总说里面的「法海光明」。第一句,别说的第一句,都有个小标题,这是清凉加的。这第一句「深定智明」,因为这一句里头有『三昧』,「三昧」是定。清凉这一句里面注得很多,注得非常的丰富,我们要细心的来学习。
  他说「一切法聚,略有三义」,这是简略的说,讲这个经里面『一切法聚』。这三种,第一个是「正定等三」。我们常讲法,法可以分为三大类,都是讲总的纲领原则,这叫「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等」就是后面讲的邪定、不定。一切法可以分为这三大类。第二个说法「善恶等三」,也能分为这样三类,一切法有善法、有恶法、有非善非恶称作无记法;一切法也能这样把它分三类。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说法?跟诸位说,讲「善恶等三」,凡夫。六道里面的凡夫,有善,三善道;有恶,三恶道;还有非善非恶,称为无记,那个不感果报。这个三类!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不出这三大类。
  前面讲「正定等三」是讲修行人。哪些是属於正定?正定是证果的圣人。在佛法里面讲阿罗汉以上,阿罗汉得九次第定,这定是正定;不会退转,超越六道轮回了,这叫正定,证果了。阿罗汉以上辟支佛、菩萨,我们讲九法界最上面这三个法界是「正定聚」。第二种「邪定聚」,邪定聚是指什么人?六道里面的四禅八定,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叫邪定?他出不了三界六道。定功有一定的时限,时间到了这个定功失掉,失掉之后他又要轮回、又要堕落。所以那个定叫邪定,不能叫正定,它不是证果。
  第三种修行人是定功不到家,「不定聚」。是不错,修行花了不少时间、不少精力,没有得定。是哪些人?这里头包括的人多了,最上等的是欲界天。我们知道这佛在经上常说,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天是空居天,他不住在地上。这四层天都是修定,但是所修的定没有得大定,佛法一般叫它做「未到定」。用这个名词不太好懂,我们让大家好懂,我们把话变一变,「不及格的定功」。像学校念书你考试不及格,不是没有分数,还是有分数,那个分数不及格。如果分数定到六十分及格,他是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不及格,叫未到定。如果及格,至少是初禅天,他得到禅定。佛在经论上对於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初禅天,色界第一层。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色、无色界天人「见思十使」(这是讲烦恼,十个烦恼),瞋恚他伏住,这个决定不起。这是佛家普通的常识,真正得定功的人,得最浅的定,初禅,没有瞋恚心;但是他瞋恚烦恼并没有断,定功伏住了。不管遇到什么忤逆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他不会动瞋恚心。
  如果是个修禅定的人,或者是个修行的人,小小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我们可以说肯定是凡夫。他将来果报在哪里?大部分是恶道。如果他修了大福德,他可能变成八部鬼神,变成阿修罗、罗刹一类的,不入正道;正道我们通常讲正神,福德正神,没他的分,他是邪神。杂神、邪神那是修有大福德的,如果没有大福德,三途去了。所以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头,时时提醒我们要断贪瞋痴。贪瞋痴里头尤其是瞋恚,「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最容易障道的,最容易把你殊胜的法缘破坏。
  结罪,尤其要有智慧来观察。一个人发心做一桩好事,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是辅助正法久住,这是殊胜的功德。如果他做的时候不著相,三轮体空,并没有丝毫为自己,那是属於功德;夹杂著自己一点名利、好处在里面,这是福德。当然一桩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成功的,尤其是个大的事业,要动用许许多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譬如像造《大藏经》,现在叫翻印,我们印《大藏经》这是个好事情,当然这要许许多多的因缘。如果当中有人嫉妒障碍,把你这个事情破坏了,让你这个事情做不成功。他起了个恶念,为什么?於他没有利益,他在这里头得不到好处,得不到利益,他得想方法来破坏你。这个结罪绝对不是发心要印经的这个人,於他没有事情。结罪跟什么人结罪?跟佛法结罪;佛法经典在这个世间流通的量减少了,从这个地方结罪。从一切众生边结罪,为什么?众生如果有这么多藏经,一定有不少人有缘分遇到,现在这个经印不成功,把那些有缘接触到这个经典的人的缘断掉了,从这儿结罪。发心印《大藏经》,布施《大藏经》的人对他一丝毫损害都没有。即使没有印成,他发的心是真心、是真愿,他的功德还是圆满的,没有一点点损害。这是事实真相,可惜世间人完全不懂。世间人是对某几个人心里不高兴来障碍,没有想到那个罪是对佛法、是对众生;他没有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他决定不做。他本来只是想障碍他不高兴的人,哪里晓得他心目当中不高兴的人一丝毫的损失都没有,你说冤不冤枉!这就是愚痴、无知。
  所以造作一切恶业的根是什么?根是痴,愚痴,他要有智慧绝对不会造这个罪业。即使是我的冤家、仇人,他要做一桩好事,这个好事是利益社会的,是帮助正法的。他是我的仇敌,我什么态度?我要赞叹、我要随喜,因为他这种善心、这种善行挡不住的!我赞叹、随喜,他得利益我也分上一分跟他是平等的,随喜功德是平等功德。如果我有力量,我还出一点力量帮他的忙,这是有智慧的人、明白人。明白人造的善业,只有糊涂人才做错事情,造恶业,果报完全不相同,天壤之别,那个「因」都在一念之间。所以修行没有成就的人,没有成就的原因,就是不定聚的原因,总是烦恼习气太重、业障太重。外面的缘不好,外缘里面最重要的是人事,名利、五欲在诱惑他。内有烦恼习气,外有这些恶缘在诱惑,里应外合他怎么不造业!造业的因缘如是。
  「正定」的,好!肯定结善果,全心全力依照正法修行。「邪定」的也不错,也能得果报,他的因不正,佛法里面讲的「正」最低限度是要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叫正;不能超越六道轮回都叫邪定。所以修世间的四禅八定,他也是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在专修,他才能得到,所以他有成就。他成就人天福报,这不了义的、不究竟的;在六道里面小成就,佛法里面讲「小果」,人天小果,讲五乘佛法的时候讲到。「不定聚」的时候,无论他修的是正定、邪定,功夫都不得力,都没有成就,总是被烦恼障碍住,被外缘破坏了。我们不能不懂。
  世法里面讲善、恶、无记,这个好懂。中国古圣先贤讲得很多,儒家讲、道家讲,「种善因,得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古德告诉我们,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造作恶业,造作不善业,但是他所受的是好的果报。好像在这一生当中他没有受到恶的果报,生活很富裕,地位也很高,他造种种不善,这什么原因?佛在经上常讲,他过去生中积的福大,虽然造作恶业,恶业折福,折是什么?打折扣,已经折了很多,他还有余福。十分的福报,因为造作一切恶业,就算是折掉八成,他还有两成;他的两成福报比一般人还是要殊胜,这么个原因。
  另外有一种现象,这个人一生好人,心好、行也好,但是一生贫穷,甚至於短命,或者遭到意外灾害。我们一般人看到:你看好人,好人没有好报,因果报应是假的!你看错了。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因果通三世,他这一生所受的果,是前生种的因不善。但是这一生心善、行善已经改善很多了,改善很多还敌不过他的余恶,所以他还是要受恶报。佛这个道理讲得透彻!儒家也讲,但是我们听了之后,总觉得还有一点勉强,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透彻。儒怎么讲?一个人无恶不作,还是做大官、享大福,儒说这是「祖宗余力」,就是祖宗的福太厚了,享他祖宗的福。一个人心善、行善最后没有善报,他的果报非常不好,儒家讲是他祖宗造的罪业造得太多了。所以他的后人虽然心善、行善,还是没有办法敌他祖宗的罪过。儒这样讲法,总算是说出一个道理出来了,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令人心服口服。
  这是说的两种,「一切法聚」有这两种,第三种「总收一切不出有为无为二种法聚」,这个意思讲得深,比前面讲的都深。前面「正定等三」是一般修行人,这个地方讲到有为、无为,这是说到大乘的修行人,比一般修行人高了。总说这一切法不外无为、有为。你看相宗《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的。菩萨为了对初学的学习方便起见,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归纳为一百类,好教!而实际上他这个归纳方法是从弥勒菩萨来的。弥勒菩萨有著作,《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著的。《瑜伽师地论》里面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法太多,对初学很不方便,就像教童蒙,太多了,分量太多,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一百,叫百法。他这个小册子叫《百法明门论》。百法里面实在讲就是两大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有为法里头分为四类(这都是大类),无为法一类,总共是五大类,所以称五法。
  有为法里面第一类「心法」,心法讲了八个,这是一般同学都知道的八识,也叫八心王。凡夫的心不定,为什么原因?他有八个,不是一心,八心。第二类「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就是心理作用,心理起用这非常非常复杂。他把它归纳五十一法,叫五十一个心所法。你看,总共一百法,心所有法就占五十一个。我们讲起心动念,太复杂了!第三种叫「色法」,色法十一法,这是讲物质。五根、六尘加起来十一法,物质。前面心跟心所,后面讲「心不相应行法」,也是属於心法,这个「心」是心理,它不属於心,但是它跟心有关系。不属於心,也不属於色,但是它跟心跟色有关系,是心、心所、色法这三个变现出来的一个副产品。我们现在人叫它什么?叫它做「抽象的观念」,百法里头的「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概念;所以它不是心,它也不是心所,它也不是色,但是与这三个都脱不了关系,这有二十四种。这合起来总共九十四法,「有为法」,有为就是有造作、有生有灭。后面有六个叫「无为法」。所以你要是把一切万法总收起来,不出这两大类,有为、无为这两大类,所以为「二种法聚」。
  「二位相收」,再把这个两位合起来,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一味性现」,为什么?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不出自性,「故云平等」。平等从这个地方说的,从「能生」说的。在八识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