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1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戒律跟释迦牟尼佛的行就不一样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游化世间,这个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前面的偈颂我们读过,「悉往广大刹土中」,不是住在一个地方。游化在世间,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不相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言语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释迦牟尼佛统统能适应,都能够随喜,欢喜赞叹。跟一切众生相处那么样的融洽、那样的和乐,释迦牟尼佛所在之处都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我们得学这个本事!
  我们走到某个地方人家讨厌我们,这不是佛弟子,这肯定是六道里头三恶道的凡夫,才会让人讨厌;人天两道都会受到人的尊重欢喜,受到人的欢迎。要常常在这些地方想,我们才懂得在哪里学、学些什么。常常反省:我学到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这个重要。这是业用的第二种。第三句,就是第三种业用:
  【种种华香,处处盈满。】
  花,我看看它后面有没有讲果?没有,没有说果。没有说果,我们就把花和果连在一起说。花是因,果是报。我们在世间事业的因与果,『处处盈满』。花之香,果之香,「处处盈满」。这一句是讲你事业的影响,影响的面很大。就像世尊当年到处说经讲道,说经讲道就是教学、上课。跟这些群众们教学、上课,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事业上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问题,这是大问题。世尊有圆满的智慧,教得好!让这些疑难杂症都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你看看每一部经的结束,这些听众都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个教学的效果多好!教学的成绩多么殊胜!声誉自自然然一个传一个,我们中国人讲的口碑。声誉传播,远方之人虽然没有接触到释迦牟尼佛,听说了;『华香』就是听说,没有见到花,闻到香。
  听说,当然就生起仰慕的心,生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的心,所以学生确实不远千里而来。诸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千里的距离是非常遥远,没有交通工具,都是步行走路。你要走一千里路,一千里路大概要走多久?我年轻的时候走路,一千里路至少要走十五天到二十天,才能到佛讲经教学的处所,到这个地方来求学。你就能看到他好学的心真诚。凡是见释迦牟尼佛的,释迦牟尼佛没有不认真教导他。在中国有孔子,在印度有世尊,他们都是欢喜教人,学不厌,教不倦。学不厌还是教人,给一般大众做模范、做榜样。学问这一门,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有这种说法。佛法讲三世,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然后我们才能体会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无始无终的时间,佛为我们表现的学不厌、教不倦。
  大圣人示现在这个世间,多半都是从事於社会义务教育工作。你要想他为什么取这个行业?他为什么不搞别的行业?这个行业收的效果丰盛、快速、稳当,何以说呢?这个行业「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都会欢喜接受。为什么?你跟他没有冲突,你对他只有利而没有害,所以他欢喜接受。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纷争,谚语里头有所谓「同行相嫉」,它有嫉妒障碍,唯独教学这一行没有嫉妒障碍的。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教学这一行也有嫉妒障碍。谁?还是同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同行里面修学不到家,他的烦恼习气没有断。什么烦恼习气?贪瞋痴慢。只要贪瞋痴慢没有断,他就有嫉妒。譬如教学,你教得比他好,他心里就很难过。你的学校比他大,你的学生比他多,他心里就很难过,他就得想方法来障碍,这是肯定的!所以我说修行不到家,功夫不到家。
  如果贪瞋痴慢断了,什么人?阿罗汉。阿罗汉以上,给诸位说,就没有嫉妒、没有障碍。所以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那也是「众宝树林次第行列」之一,十方诸佛嫉不嫉妒他、障不障碍他?没有!我们在经上看到,你看释迦牟尼佛就晓得,释迦牟尼佛不但不嫉妒,不但不障碍,反而赞叹,劝他自己的学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功夫到家了!我讲这个「到家」的水平不高,只是断贪瞋痴慢;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断了,你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第一个阶段毕业了。如果我们讲像现在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小学毕业了,嫉妒心没有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常常讲的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统统断掉了,在佛法里头是小学毕业。你肯定对於教学比你好的人,你欢喜赞叹。
  唐朝时候惠能大师初出山的时候,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跟他一接触就知道他比不上能大师。能大师那个时候是个居士,发心出家,他给他剃度。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剃度完之后,印宗拜能大师为师父,倒过头来做他的学生,这个给我们做榜样。这就是什么?印宗学佛到了家,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反过头来做榜样、做模范,我拜他做老师,我跟他学习;你想想看,印宗法师以前那些弟子们,不全部都重新拜老师了?印宗不是凡夫!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我觉得印宗法师是佛菩萨来示现的。他跟惠能至少是平齐的,很可能高过他,真的高过他。佛门里面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们是来唱戏,唱给我们看的。哪有嫉妒障碍?全心全力拥护。我今天还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我要遇到真善知识,我这个道场马上就供养他。我也要拜他为师,我要请他「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我在旁边做护法。我希望真正大善知识能早一天出现,我们也来唱一台戏。这是「种种华香,处处盈满」,意思很深很深。
  世尊,你看看影响到现在将近三千年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尊的法运总共是一万二千年,正法、像法、末法,这就是世尊他事业的影响,他所造的因与果,这是德香,影响的时间是一万二千年。「处处盈满」,这个「处处」是讲这个世界,就我们凡夫知见所能够达到的,我们讲这个地球,我们凡夫境界。如果是阿罗汉跟菩萨,他们的境界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知道世尊这个影响,面是整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有十亿个银河系。我以前以为只是一个银河系,黄老居士说不是的,这一个银河系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一个日月所绕的。我想想他说这个话有道理,我们这个太阳系确确实实是绕银河系在旋转,银河系的当中、中心才是佛经上讲的这个单位世界的须弥山。佛经上讲的须弥山,现在天文学上的名词叫黑洞。佛在经典上所讲的这些事相,它真正的用意是表法。所以他讲到事,我们要懂得佛说的理;他讲的相,我们要体会得佛讲的性。理事、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佛讲这桩事情,意思在那边,这是说话的艺术,古人喜欢。这里面的言语简单,其味无穷!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高度的艺术,究竟圆满的智慧。普通没有相当修养的人,达不到这个境界。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圣人孔老夫子,夫子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了。最近我听到许许多多地方兴起研究孔子的热潮,这是好事情!夫子留给我们的典籍不多,儒家的代表作,也可以说儒家精华之所在,是宋朝朱熹先生编的《四书》,儒家精华之所在!分量虽然不多,它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字字句句也是含无量义,「细读深思汝自知」。儒多讲纲领,多讲总持法门。世尊讲东西讲得详细、讲得明白,所以留下来的典籍非常丰富。儒跟佛合起来研究,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他们都是随顺性德,都是自性德能自然的流露。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记住,释迦、孔子性德的流露,就是我们自己性德的流露。他们明心见性了,我们的性德现在是被东西障碍住。哪个东西?佛跟孔子说的完全一样。佛说烦恼障、所知障,这两样东西把我们的性德障碍住。儒讲一个是欲、一个是知,这两样东西把性德障碍;欲就是烦恼障,知就是所知障。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没有交换过意见,没有书信往来过,你看看两个人所说的、所见的,真是古人所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儒家讲根本是格物致知;佛家讲的根本要断烦恼障,要破所知障。断烦恼障就是孔子讲的格物,破所知障就是孔子讲的致知。这两种障碍除掉,你的真心才能够现前。真心,在佛法叫菩提心;儒家讲诚意、正心,讲的是真心。佛家,你看看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跟儒讲的「诚意」是不是一个意思?佛讲的「深心」、「回向发愿心」是儒家讲的「正心」,这一点比较难懂,确实意思是相同。儒跟佛教学的基础、出发点完全一样。所以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建树,他的花果之香,我看看也是「处处盈满」,能够延续到二千五百多年,他那个花果好!我们要学习,要认真去效法。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底下这一句,第四句: 
  【其树复出微妙音声,说诸如来一切劫中所修大愿。】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这一句是「出音演法」,是事业的建树,业用的第四种。经文只说五桩事情,我们晓得这五桩事情是事业重要的纲领、原则,我们把这五句介绍之后,再跟诸位做一个总结。在这一句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句,「出庄严云」、「宝王照耀」、「华香盈满」,都是指事业的成就跟影响。它的德用都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觉悟,破迷开悟才能够离苦得乐。形象影响之外,更应当著重在教学。这一句完全说的是教学。在五句里面,如果我们用三分来讲,这一句是正宗分。 
  『出微妙音声』是说法。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看到了,无非说『诸如来』,『一切劫中』这是时间,从古往至今,还得包括未来,他们『所修大愿』大行。我们想想,世尊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内容是不是说这些?确实一点都不错,给我们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诸大声闻,他们在无量劫中所修的愿行。在《华严经》上,大愿大行的总纲目就是普贤十愿、文殊的十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中所修,都包括在这二十个纲目之中,就是连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不例外。如果嫌二十条太多,世尊确实是有智慧,二十条太多了,把二十条再浓缩成为十条,这个方便了。十条是什么?四弘誓愿、六波罗蜜,简化了。把普贤的十愿浓缩成为四愿,把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浓缩成六波罗蜜,大家好记。要是记不住,那你怎么修? 
  从这些地方我们明白过来了,诸佛菩萨教化法界一切众生,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返妄归真而已!你要是迷惑颠倒,那就是九界众生、六道凡夫。你要反过头来,所谓回头是岸,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诸佛如来。你要能回得了头来,这个重要!从哪里回头?佛教给我们三个纲领。从迷惑回头,就觉悟了,觉而不迷;从邪知邪见回头,依正知正见,正而不邪;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净而不染。这是三皈依,这是一切诸佛、法身菩萨在虚空法界教化一切众生总的路线、总的纲领。我们能够把它掌握住,依教奉行,十方一切诸佛的妙法尽在其中。这个纲目你要是讲,那怎么能讲得尽?我们中文翻的《大藏经》,一部《大藏经》不就是讲这三个纲领吗?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觉是慧学,正是经学,净是律学,不就是经律论三藏吗?纲目虽然只有三条,内容太丰富了。 
  我们要问,我们如何能够落实?如何能够契入佛境界?契入佛境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返妄归真。我们如何能够契入真性的境界,不再违背性德,这叫真学佛。回过头来想想,无量劫中我们迷失了真性,错了!这一生因缘殊胜,遇到佛法,明白、觉悟了,我不想再迷惑。我要怎么办?我要怎么学?这是现实最重要的课题,我们不能够不明了,不能不清楚,就我们现前的阶段来说,我们才能够得受用,才能够得利益。现阶段这里头有事、有理,理太深了,我们先从事相上去观察。现代社会所有众生,我们只看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的一切众生在哪些地方他迷得最重,我们从哪里下手。现在我们仔细观察,包括我们自己本人,说实在的话,不知道自爱!我这个话说得就很亲切了。不知道自己到这个世间来,怎么来的?怎么会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来了,我应当要干些什么?
  怎样爱自己?什么是自己?我们不往深处说,我们说得很浅显,「爱自己的良心」,这个诸位好懂。如何能够保护自己的良心?如何自己能够充实自己的良心?如何能够扩展自己的良心?古大德常讲修行得「从根本修」,根本是良心。现在我们晓得很多人迷失了,问问自己,自己有没有迷失?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别人迷失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迷失不容易发现。看到别人迷失,我们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迷失?我们就得受用,我们就觉悟了。这几年来常常有人跟我说,他说:「法师!你要小心谨慎,有人想害你。」他说:我们都很著急。我笑笑安慰他。我说我知道。他说:你要提防。我说我不需要提防。你们不安,我心安。为什么?我一生没有做亏心事,我这一生没有辜负任何一个人,没有一桩事情是对不起人的,理得心安。我说别人纵然把我害死了,我也很感激他。他就很讶异,他说:为什么?我死了可以往上升,不会往下堕落,种善因得善果,这是肯定的。早一天死,不就早一天往生吗?他送我早一天往生,让我在这个世间少受一天苦,你说我能不感激他吗?我要防备干什么?那个防人之心也很苦,不必要。有那个心念还是贪生怕死,还是没有放下。我们放下,连生死都放下,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你说这个多自在、多舒畅! 
  学佛,特别是最近几年,境界比较好一点了。我修学的目标、方向纯净纯善,净跟善我有了,不纯。我现在的方向、目标是在「纯」上下功夫,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念念为众生想,没有为自己想。为自己想有利害得失,为众生想没有利害得失。为自己想有生死、有苦乐,为众生想没有生死苦乐。有缘,为众生服务,为社会大众工作;没有缘,那就如古人讲的「独善其身」。实际上,我还不是独,我跟大家一起修善积德。为什么说没有缘也跟大家在一起?没有缘,我在摄影棚,我在录相室,在这个小房子里面自行化他,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这个没有缘是我们没有缘见面,但是在萤光幕上是天天见面,从来没有间断。 
  佛法总是讲一个「缘」字。现在在澳洲,这个缘我看还挺殊胜的,我全心全力去做。如果没有缘,我是非常想闭关。闭关,我的关房里面就是摄影棚,我们还是可以从网际网路、从卫星传播跟大家见面。我这个闭关大概也要开风气之先,可以说是从前闭关,关房里头没有这个设备,可能我这个关房是第一个,里面有高科技的设备。我跟外面大众不再接触了,但是在网路上、在电视画面上跟诸位同修永远不会间断的。我们在一起学习如来的大经大论,也能够在网路、电视画面上为同学们解答问题。你们无论是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