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19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九卷)  2003/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9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遇第二佛」,正显佛兴五段里面的第二段,「睹相获益」:
  【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
  这一句是见相,见相就开悟了,他获得这个利益就开悟了。不但见相能开悟,闻名也能开悟,听到名号能开悟,嗅香亦能开悟,鼻闻到香味,舌尝味,身接触,六根接触六境统统都能开悟。那是什么境界?六根互用的境界,这《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可是法界虚空界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刹土众生根性不相同,凡是根性相同的,他会聚会在一起,这就是物以类聚的道理。我们娑婆世界六根不能互用,哪个根最利?文殊菩萨为我们拣选,耳根最利。我们听比看还容易觉悟,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音声。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六根里头,耳根最利,所以跟我们这一方众生缘就深了。果然我们这个世界「家家观世音」,观世音的知名度高过一切诸佛菩萨。什么原因?跟我们有同样的根性,耳根最利。
  我们今天看到『大威光童子』,他是眼根最利,眼根利,你看,『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他就明了、就开悟了。这些地方说实在话明显,但是它也很微细,我们学佛不能不懂。像最近日本的科学家研究水的结晶,他们在仪器里面发现,没有仪器看不到。要用高倍的显微镜,快速的摄像设备,看到了;虽然看到,没觉悟!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听到这个现象,有几分的悟入,佛法里面常讲少分。少分的悟入,那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平常大乘佛法薰修培养的善根。所以我们听到这个事情,看到这个图片,我们有几分的悟入。
  可是我们展开这段经文,跟大威光童子相比,大威光是太子,童子也是菩萨,对菩萨的尊称。你看我们称善财童子、文殊童子、普贤童子,文殊、普贤都现童男身;「童」是讲他天真,没有染污,取这个意思。「见相」就是得无量无边殊胜利益的原因,那个无量无边殊胜利益就是我们一般讲大彻大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慢慢学,只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我深深相信,我们的六根逐渐逐渐聪明了。不但眼见你能够开悟,耳听、鼻嗅、舌尝、身触、意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有悟处,这样子菩提道上进步就快速了。修因就是你要有心,你要有愿,你没有这个心愿,这不行。下面有十句,这十句是别说他得什么样的利益。见到佛,佛示现成正等觉,他见到了,得什么样的利益?你看第一个:
  【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他所得的利益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没法子说,所以佛给我们介绍,通常略举十种,这是讲第一种。第一种『念佛三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念佛三昧者,菩萨之父,故首明之」,把它摆在第一句。「乃至十地,不离念佛」。这就说了,在示现里头看到了,他怎么成佛的?我们想想,佛在大乘经教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凡夫成佛这是法,这是一法,「从心想生」,我们就明白了。你念佛,你想佛,果报就成等正觉;你念菩萨,果报就是菩萨。这才知道,让我们才真正的明白过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跟佛在经上讲的原理原则相应,念佛成佛。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八十经》里面称德云,《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梵文原本是一个本子,翻译的人翻的不一样,德就是吉祥,吉祥就是德。吉祥云比丘他修什么法门?他修念佛法门!念哪一尊佛?跟诸位说,念阿弥陀佛。你看看五十三参,他所示现的意思很深!
  善财童子去参访,遇到吉祥云比丘是在别峰,这是住在山上修行,是在另外一个山峰,这是什么意思?特别法门!吉祥云比丘住的道场代表一般法门,但是他在别峰念佛。他用什么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念佛,他是用经行,站著,他不坐,也不卧;日夜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睡觉,只有经行跟站著可以,所以这个法门叫「佛立三昧」。这个三昧不好修,一般是以九十天为一个修行的学程,九十天!我们讲三个月,三个月不睡觉,三个月不坐下来。所以,他可以经行,可以站著,可以拜佛。这是吉祥云比丘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容易摄心!
  现代人业障深重,一天不睡觉他就受不了。三个月不睡,那不是简单事情,能不能做到?能!问题你必须要克服自己的业障,你想到「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会疲倦?是你到那个时候,心里面念头就起来了「我需要休息,不休息受不了」,妄念在作祟。如果没有这个念头,没这个念头没事。像饮食也是,饮食习惯了,一天吃三餐,到时候不吃觉得饿了。如果你要是养成一个习惯,我一天吃一餐,早晨、晚上的时候一点事都没有,就是念头!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一天吃一餐,我跟他学,我也一天吃一餐,没事!正常。我一餐吃了五年。以后在台北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韩馆长一定要我吃三餐。她说你要吃一餐,我们不敢供养你,万一你营养不足,身体生了病,我们承担不了。这是外缘,所以我就恢复三餐,但是三餐是一餐的量。我过去吃一餐的时候,中午这一餐吃三碗饭、吃四碗饭。那时候普通一般都是这样的,吃三餐,每一餐都是吃三、四碗,年轻的时候。所以韩馆长要求我吃三餐,我就把一餐分成三次吃,每一餐吃一碗饭,一直到现在。你看我东西吃得很少,不吃零食。吃得很简单,吃得很少,健康!
  饮食,我们从这个地方也体悟一点道理,这个道理我曾经跟李老师报告过,那是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向他老人家报告。我所体会到的,人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的运动要靠能量来推动它。像汽车,汽车一定要汽油推动它,没有汽油的话,车就不会动;加油就是给汽车吃饭。我们这个身体是机器,一定要能源来推动它,这个能源是饮食。可是每个人饭量不一样,那就是每一个机器性能不相同,有耗油的,有省油的。用车大家很习惯,耗油的车常常加油,省油的车加一次可以跑两三天。身体,每个人身体也不相同,有特别消耗能量的,那你就得常常补充。一天三餐还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他要不吃他挨饿,他受不了。
  能源消耗到哪里?我们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五,可能还以上,消耗在妄想,与劳心劳力不相干。劳心劳力的人只要他心地清净,他的思想、他的工作能够专一,能够有秩序,消耗能量不多。我在台中观察李老师十年,他的工作量是我们一般人的五倍,一天忙到晚。外面客人要跟他见面,要一个星期之前预约,他排时间。不是一个星期以前预约的,他没有时间来见你,他的时间都是排好的。可是他一天吃一餐,而且这一餐吃得很少;我虽然也吃一餐,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所以当年在台中,生活费用,李老师一天两块钱就够了,我一天要三块钱,两块钱没有办法。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他只要六十块钱,我比他要多吃一些。这就是说明,我的心没有他清净。在事上讲,我的工作量没有他那么多,这是与清净心有关系,我悟出这个道理来。妄想分别执著多,你的能源补充就要多。所以这是一个事实真相,不能勉强。自己妄念很多,那你必须要由饮食来维持,否则的话你会生病,你受不了。不可以充好看,那你自己吃亏,那是自欺欺人;要充面子,充好看,这个错了,这个用心就错了。老老实实,诚诚恳恳,我的妄念确实少了,需要量少了,那你饮食减少是正确的。
  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还是归到心里面起心动念。念头要纯要正,不能有邪念,念头愈少愈好。所以,我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听广播、不看电视,大概有三、四十年了。从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之后,我这都离开了,离开之后,这个心就清净多了,社会上许许多多这些讯息我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讯息都是同学们他们看到的时候,偶尔告诉我的,但是他一告诉我,我就知道,我就明了。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一接触就明了。他跟我说,我明了的比他要深、比他要广。这些都是利益!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学到这些理论原则,怎样落实在自己生活上。
  这第一句跟我们讲「念佛」重要。佛是什么?佛是觉,觉而不迷,念佛就是念觉,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如果你著了佛的相,你虽然念佛,你念佛不觉,还是迷惑颠倒。那样念佛也能得一点利益,什么利益?阿赖耶里头落谢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力量很薄弱,不起作用。念阿弥陀佛,你要明了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无量光、无量寿。光是表空间,寿是表时间,无量光寿就是无量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你要觉而不迷,这叫念佛!这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太难了,太不容易!这个意思实实在在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彭际清居士讲得好,这不是普通人,《净土圣贤录》里头有他,我们能肯定这佛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现在念的《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这个话讲得非常有道理!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里面讲的什么?无量光寿,无量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觉而不迷,这叫真正念佛。
  「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受用。从念佛这个地方得到正常的受用。正常受用是什么标准?以法性为标准,也就是说,一切受用与法性相应。法性是什么?这个难懂!我们不能讲太深,太深没意义。佛法最要紧的是契机,机是什么?我们自己的根性。我们的程度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根性,学了马上就管用。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为地球上这些众生讲经说法,教化这些人,他用的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我们就晓得戒定慧三学就是法性,法性落实在我们这个根性上就是戒定慧,我们所有一切受用不离戒定慧。不离戒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矩是规矩,就是戒律;随心所欲,跟戒律完全相应。在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戒律的根本,所以不落实怎么行?落实就是「三昧」。怎么落实的?念佛落实的。佛如是,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看看就是戒定慧。他一点不勉强,他完全出於自然,自自然然的跟戒定慧相应,与法性相应、与性德相应,这是成佛之道。你要想成佛,不能不在这上下功夫,你要非常认真努力学习。
  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乃至十地,不离念佛」,这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十地是从初地到等觉,实际上他是十一个位次,初地到十地,十个位次,加上等觉,十一个位次。这十一个位次他们修什么?修念佛法门。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直接修成佛之道,跟其他法门不一样;其他法门是渐修,这个法门是专修、是顿超。有缘的众生,这个众生很不可思议,他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他居然也修念佛法门。你们细心去思惟观察,他选择修行的法门居然跟十地菩萨一样。十地菩萨修这个法门,他也修这个法门,除这个之外,他哪一样也比不上菩萨。但是要修成就了,跟十地菩萨无二无别,不可思议!
  现在有一些无知的同学,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他是什么样的用意,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不知道他什么意思。要知道这个动作造极重的罪业,不但你自己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你自己把这一生修念佛三昧的机缘错过了,你也贻误许许多多念佛人。这个要背因果责任!古人讲的「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耽误别人。你们现在反对这个本子,你贻误众生不是少数,多数!何必干这个傻事?这个本子的因缘,梅光羲老居士在他那一篇很长的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梅老的外甥,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传法的弟子黄念祖,黄念祖在这个经本后面有一篇跋文。你把这个序跟跋仔细去看看,你就明了。早年你要来问我,我会介绍你,你去请教黄老居士,可惜黄老居士在前几年往生,现在没人告诉你了,这两篇文章在。
  我们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梅光羲的学生,所以对这个会集本我们有法脉的因缘。梅老跟夏老是老朋友、老同参。会集的时候,第六品的会集,就是四十八愿,是三个人会集的;夏老、梅光羲居士,还有慧明老和尚,三个人用三个月的时间会集第六品。律航老法师,他也是夏莲居的学生,把这个本子带到台湾。我们这个本子是从这儿来的,律航法师带来的,送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序文,他老师写的,特别亲切。这个本子传到台中,台中就排版翻印。李老在台中讲一遍,那个时候他不到七十岁,六十多岁。你看他这个本子,这个经本注解是他自己注的,他自己分的段落,加上眉注,毛笔字,写的规规矩矩。我看到这个本子无量的欢喜!这个本子老师给我了,我现在还保存在手上。台中许许多多同学都不知道有这个本子,没见过。李老师往生的时候,我发心把这个本子印一万册,这个功德回向给老师。於是这个本子正式流通出来,每一个人看到都欢喜,因这个本子而得度的,这十几年来不少人!这些人都给我们做见证。
  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前年老林长陈光别居士就是听这个经往生的。他一天听八个小时,听了三、四年,反覆的听,万缘放下,一心念佛,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他就晓得哪一天走。他在一个纸上写了,好像是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家里人不知道什么意思,到那天他走了。才知道三个月之前,他知道他哪一天走,走得那么明白,走得那么自在。他在往生前两天,请我去给他做皈依,成为正式的三宝弟子。会集本成就的!我们亲眼看到的这个例子。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九千年许许多多众生要靠这个本子得度。《无量寿经》现在虽然有九种不同的本子,同时流通在这个世间,这个本子最殊胜。希望我们同学要有信心、要有智慧,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够听人云亦云,把自己这一生得度的机缘错过,那就太可惜了。不但太可惜,经上讲的太可怜,可怜悯者。所以我们看到《华严经》上「十地菩萨不离念佛」,我看到这句经文,感触是非常非常之深。
  娑婆世界众生有很多不认识字的,没有听过佛法的,不懂得经教的,居然也能老实念佛,临走的时候坐著走、站著走的。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教,他老实,他听话。谛老教他,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以后准有好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处,他就能够听老师的话。你看就这么简单。一天念到晚,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一点压力都没有。他念了三年多,真的念成功了,得念佛三昧,所以预知时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