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今天,雅虎公司已有将近2000人,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杨致远创业的关键不是决定能不能赚钱,而是决定愿意不愿意接受一种失败的考验。做他们这一行,只有万分之一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在硅谷这个地方,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失败这个现实。很多人都有才能,有好主意,但下不了决心,只有杨致远把博士学位放在一旁去冒这个风险,这都归功于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
《蛇吞象》 全身心地投入《蛇吞象》 从细节做起
第七十式 从细节做起
[迈克·戴尔]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建者。1984年,18岁的迈克·戴尔白手起家,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计算机公司。之后短短8年时间,这家公司一跃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迈克·戴尔不仅在技术方面绝对是一个奇才,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懂得如何把技术转化成为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而且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未来的工业标准,即“纪律、速度和效率”。戴尔本人已经拥有资产近300亿美元,被誉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人群的首富。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认真做好每个细节,博大却不期而至。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一些细节。
回顾戴尔的创业史,我们不难看出,一贯从细节做起、打破常规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1965年,迈克·戴尔出生在美国休斯敦,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父母希望小戴尔以后能成为一名医生。但现实并没有朝着父母想要的方向发展。中学三年级时,戴尔开始迷上了电脑,他喜欢把他那台Apple拆散,又重新装上。与此同时,一种经商的本能也在他内心蠢蠢欲动。
1983年,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进入了得克萨斯大学,成了一名医学预科生。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很想大干一场。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IBM的PC电脑,开始做起了二手商。戴尔的生意非常成功。下课后,他宿舍门口总是排满了来买他装的电脑的人。由于他丰富的电脑知识和敬业精神,他组装的电脑质量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同样一台电脑,IBM当时卖3000美元,他只卖几百美元。因为IBM电脑最后售价中的2/3让中间商、代理商给赚走了。后来,戴尔回忆说:“由于批发商的高价与用户得到的服务有差距,这给我做直销创造了机会。”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戴尔在组装、升级电脑方面已是名声远扬,并屡屡获得合约。从这件事上,这个虽然年轻但已经有好几年市场经验的人看到了商机,针对传统销售组织的不足之处,戴尔开始自己的事业: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去除零售商的利润剥削,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从而改进电脑的销售过程。
这个想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尝试过。而年轻的戴尔发现了,他要开始这个伟大的冒险尝试。
戴尔凭着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经营起个人电脑生意,“戴尔电脑”成为第一家根据顾客个人需求组装电脑的公司,而且不经过批量销售电脑的经销商控制系统,直接接触最终用户。后来,他干脆辍学干起了销售计算机这一行。
智慧来源于专注,细节隐藏着天机,成功就像神话一般,戴尔攀升的速度几乎比火箭还快。1986年,戴尔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1987年3月,才22岁的戴尔就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就此在美国商界脱颖而出。
1996年,戴尔看到了互联网的兴起,又产生了打破常规的设想。戴尔公司开通了与传统销售模式不同的、通过互联网直销计算机的业务,客户可在网上直接订购该公司的产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戴尔显得豁达而从容。戴尔认为自己的销售模式是十几年修炼的结果。对未来,戴尔更是胸有成竹:“我们能为用户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有能力更快捷地为跨国公司服务。因为对每一个订单,公司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遍布全球的工厂交付给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使用互联网来降低销售成本方面,我们更是领先一步。”
由于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销售成本大大降低,销售时间也明显缩短。不久戴尔公司的PC机销售量达到全美国第一。1999年,戴尔公司的股票比1990年发行时增值26。9%,收益超过可口可乐公司与微软公司。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500强中惟一连续三年销售额与利润增幅均大于40%的企业。
戴尔被赞誉为华尔街的赚钱机器,业绩斐然。然而,有的人认为他华而不实,只是一个找对了时机和方向,靠运气走红的暴发户,因为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先锋。
从一开始,戴尔公司的迅速崛起就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它依靠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并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实际上,戴尔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种非议和潮流所包围,但是戴尔却不为潮流所动,而是抓住市场新苗头,预测市场变化,引导新的需求,正所谓取人之弃,独得其利。
人们把戴尔誉为“IT业直销鼻祖”,把“戴尔直销模式”看成是继“福特流水线”之后的另一场产业革命。经济学家甚至把低成本网上直销战胜对手的现象用“戴尔”这个词来概括。他们告诫企业家:小心,别被对方“戴尔”了,你要想办法去“戴尔”别人!
戴尔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财产,同时也是Dell计算机公司的创办人,他让德州大学宿舍里的小小工作室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企业。毫无疑问,迈克·戴尔的成功都是源于他有一个小小的想像——消除中间商,改善送货方式,降低营业成本,做好客户服务,而不是靠新市场的建立。他以极大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并竭尽全力,这种精神决定了他事业的成功,他因此才能打破常规,预知未来的发展,成就非凡的事业!
《蛇吞象》 全身心地投入《蛇吞象》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第七十一式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张跃]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少数连续3次受邀并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的中国企业家之一。张跃1992年与其兄弟创办远大空调有限公司。1996年远大直燃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销量全球第一。远大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发展高科技的标志之一,在中国和欧美同行业中占有率最高。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内地100首富企业家排名中,张剑、张跃兄弟位列第25位。
凡事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并不是指单纯地追求工作业绩,它也不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存在。在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作中,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才智发挥出来,应用到孜孜追求的事业上,这样事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远大集团的总裁张跃就是一位凡事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他把“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看作公司的工作准则。他认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个细节做好了就会不断趋向完美的境界。
张跃出生在湖南长沙,从8岁到20岁,他都疯狂迷恋画画;而从19岁到24岁,他又狂热地喜爱文学。张跃从小就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就连写日记也要改上10遍,因此看到别人写信不用打草稿,他一直十分不解;在张跃当美术老师的时候,他也是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认真备课,认真对每个学生进行摸底后才做出严格的教学计划,尽管学校没有任何要求;之后在他为别人画广告赚钱的时候,他也是一定详细问清人家的打算,再把要求一一地写下来,而且也一定要打草稿。这些习惯是与生俱来的,他一直就是个非常严格的人。
他始终认为美术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他觉得大家有机会动动笔,拿一张纸,一枝笔就可以了,很简单。同时,美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善。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美术家,他在从事其他工作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尽善尽美。
1988年,也就是张跃辞去教师工作四年后,与刚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弟弟张剑一起创业。1989年,张跃兄弟的无压锅炉专利在国际上获奖。不久后,在湖南郴州注册了郴州温泉采暖设备厂,并将技术发明转让给了国内几家工厂,由此积累了他们事业的第一笔资金。
但是,张跃称他没有一次因为赚钱而狂热开心,因为远大不是因为某一笔订单而发家的。“如果创业是一场网球竞赛,金钱就像是你打网球时的计分牌。如果你只看计分牌而不注意球的话,你就会接不到球或者打到球却没有力度,那么你就不可能成功。对于创业的人来讲,这一点很重要。”
张跃十分注重经营过程中的细节。他认为企业必须建立制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里的事情都是连贯的,哪一件做不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无论这件事有多小!所以,制度一定要严格。这是张跃一向所坚信的企业发展理念。
1995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台运料汽车在厂区里面漏了油,吃中餐的时候,几百名员工路过那里都看见了一大滩油迹。后来张跃也看到了,马上火冒三丈,下令以这件事情作为公司的典型教材,召开全体管理人员会议来谈这个问题。张跃认为:如果哪一天发现在远大的路面上有一摊油,或者有一摊泥土没有人去打扫,而又恰巧被正在上下班的几百名员工看见了,这将比远大一台机器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还要严重!因为这会给员工留下一种印象:公司对质量要求不苛刻嘛!那么他在工作中间就可以随便一点,有意无意地可能就会多少犯一点错。试想,一千多个工人当中,七八百个工人都犯一点点错,这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意味着什么?如果在关键的时刻出这样的问题,整个企业就会被毁掉!所以必须严肃对待,也必须制订严格的制度。对这件事,人们至今仍然印象很深,因此类似的事情后来远大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张跃认为万事求源。“每一个过程,尤其是每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你都不能错。你可以进步晚一点,你可以丧失一些机会,但你不能错。这一点我很固执。”
在张跃眼中,企业整体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可以无限细分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动作上的,因此对每一个个体细节动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异常重要。制度化的好处是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这套标准化制度体系减小了在信息传播和命令执行过程中因随意性而造成的损耗和误差。对于远大这种极其强调系统稳定性的工业企业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应该是它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至少,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可以使员工在需要重复进行的工作中做到比以往不倒退。
同时,无论他们追求产品的定位,追求产品的品质,还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他们的要求都非常高。远大很少有粗糙的东西,一切都追求高性能、高品质、高境界。远大人特别喜欢一句话是“与其左顾右盼,不如向上求索”。他们经常会面临权衡和选择,这时候他们就选择向上,向最高追求。这么多年来,他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使公司长久稳健地发展。
远大集团在张跃精神的带领下,实现了以小搏大的跨越式的发展。使远大在相对落后的湖南省,造出了世界第一流的产品。现在远大集团没有贷款,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45亿美元,纳税超过1200万美元,有1400名员工,并且张跃成为大陆第一个拥有自己飞机的中国人。
《蛇吞象》 全身心地投入《蛇吞象》 以专注走向成功
第七十二式 以专注走向成功
乔马·奥利拉]1951年出生在芬兰。他34岁时进入诺基亚公司。1992年,41岁的奥利拉担任诺基亚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使诺基亚打入兴旺发展的移动电话业,同爱立信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一样跨入最大电信企业的行列。1998年,诺基亚公司在全球取得的市场份额最大,其创收也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诺基亚公司成为世界头号移动电话制造商。1998年公司股票猛升239%,达到每股118美元。他把诺基亚公司变成世界头号移动电话制造商。
任何时候专注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只有专注的企业才能成功,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存活但是很难成功。诺基亚公司的创始人乔马·奥利拉就是把诺基亚从多元化发展到单一化,依靠专注而走向成功的。
诺基亚公司的成功是乔马·奥利拉努力的结果。诺基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马·奥利拉有着绅士般的外表,但他是一个好走极端的人。前银行家乔马·奥利拉1951年出生在芬兰西部的塞纳约墓。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17岁时,奥利拉获得了在威尔士大西洋学院学习的奖学金。在赫尔辛基取得政治学学位后,他又去了伦敦经济学院,后来到花旗银行驻英国总部工作。34岁时奥利拉进入诺基亚公司。1992年41岁的奥利拉担任诺基亚公司首席执行官。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总认为,许多人已变得乐于安逸和自我满足,要挖掘他们的最大本能,即争取生存的本能,就需要对未知领域潜心研究或奋力投入。就任后,这位未经考验的首席执行官向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公司和爱立信公司发起挑战,将拥有133年历史的芬兰综合大企业——诺基亚公司的赌注压在移动电话上。在接踵而来的争斗中,奥利拉麾下的芬兰人战胜了自我。诺基亚公司行动迅速,重点突出,并注重产品设计。它从地位稳固的竞争者手中夺走了市场份额,脱颖而出,成为电信业赢利最大的企业。
诺基亚公司是1865年创立在赫尔辛基以北的一个工业小镇上。一百多年来;从事过造纸、物业、橡胶、机械、电缆等几乎所有产品。至今,谈起诺基亚的卫生纸和橡胶靴,芬兰的老人们仍津津乐道。到20世纪60年代,诺基亚开始涉足电子领域,收购了芬兰电缆公司,同时成立了电子部门研究无线电传输,为诺基亚奠定了通讯产业的基础。冷战期间,诺基亚在与东方集团的贸易中,收获匪浅,这也使诺基亚有资本对看好的通讯行业进行了持续的投资。
事实上,1991年以前的诺基亚充其量是一个地区性公司,市场主要集中在芬兰和东欧国家。通过1987~1988两年的疯狂收购,诺基亚此时已经是能够生产电视、电脑、电话、通讯设施、木材等种类繁杂的大型集团公司。而电视在当时诺基亚的营收组成中占了相当的份额。1990年,当亚洲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发酵,苏联宣告解体,一个庞大的统一购买市场消失,饱和的欧洲市场不能再为诺基亚规模化的产品带来订单的时候,诺基亚开始经历北欧漫漫长夜的“黑暗时刻”。
1992年乔马·奥利拉被任命为诺基亚首席执行官,他很善于把握时机,他曾富有远见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从此,诺基亚确立了发展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