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酢F澉庀碌奶ㄋ芗乓丫翘ㄍ遄畲蟮拿裼笠导牛孪教ㄍ逅芙汗镜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古人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专长都大不相同。虽然自己天生就不如人,但是只要用心来学,终究可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世界著名的“塑料大王”王永庆通过自己刻苦耐劳的打拼,终究到达自我顶峰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好的环境和条件;只要不怕苦;“一勤天下无难事”;任何不可能的事,都将变成可能。
王永庆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么,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四个字——“吃苦耐劳”。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占据了周围大部分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若专门搞零售吧,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买米。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具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人们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多有不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在提高大米质量的同时,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人们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没有时间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他还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如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他米店每天要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是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
王永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单独卖米,他并不满足,为了减少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增加利润,保证质量,他增添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五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最后的结果是:紧邻的那家碾米厂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王永庆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来在经营台塑企业时得心应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面对。取得成功,成名之后,王永庆深有体会地说:“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忽犯错了,必须进行理性分析,以作为下次处事的参考与借鉴,这样便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锐减了一半。”
后来,曾经有一位学生向在台大演讲的王永庆请教:“您能否告诉我,从您的一生成功路程来看,到底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呢?”王永庆答:“我负责地告诉你,年轻人,我用一生的勤奋就是为了证明我的运气比别人好!”
《蛇吞象》 天道酬勤《蛇吞象》 肯吃苦才能赚大钱
第十七式 肯吃苦才能赚大钱
[邱继宝]领导飞跃集团,从用当鞋匠挣来的积蓄以及贷款300元起步,历经15年的发展,使之成长为资产1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民营跨国企业集团。“飞跃”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对国内传统缝纫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开发的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他本人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补鞋匠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许多成功者的背后都包含着艰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吃苦耐劳也是成功秘诀。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这是因为苦吃惯了,便不再把吃苦当苦,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飞跃集团的创始人邱继宝今天的鲜花和荣誉身后,一路洒下的就是超出常人几倍的热血、眼泪和汗水。
1977年邱继宝初中毕业只读了三天高中就不得不辍学。为了生计,他背上补鞋的小箱子,含泪告别父母,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几年的补鞋岁月,邱继宝走过最繁华的城市,也走过最偏僻的乡村。遥远的东北三省,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始终不会忘记在大雪飞扬、北风呼啸的冬天,他一边呵着冻僵的手,一边认真地给人补鞋的情景。因为严寒,其他的鞋匠纷纷收拾工具回家“猫冬”,而在他看来则是挣钱的好机会。每次补完鞋后,他还要跪下来,仔细地用冻得发紫的手把客人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正是他这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邱继宝带着补鞋的积蓄回到了家乡浙江。一到家乡,他就闻到了改革的气息。他贷了300元款,租下了大队的三间旧房,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生产喷雾器零件。
自己没有技术,就到上海去请师傅。师傅请来后,邱继宝把新房腾出来给上海师傅住,他和新婚妻子打地铺;井里水留起来给师傅用,自己到河里挑水喝。四年后,一个小作坊似的工厂很快走出了萌芽期,渐趋成熟。在这关键时刻,邱继宝毅然作出决定——转产缝纫机零件。这就是如今闻名海内外的飞跃集团的前身。
邱继宝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终于生产出了很好的产品,可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就等于死路一条。于是他决定向省外扩展,这时候正好赶上广州开贸易交流会。于是这位热血汉子,带着满腔的热情,背着自己厂里生产的拷边机,赶到外商云集的广交会上。由于他是个体经营者又来自不知名的小厂,就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他没有机会和资格参加这场会议,于是陷入了困难的境地。这时候他在焦急之余,围着会场转了好几个圈,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墙内的下水道,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刚进墙便被保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不但被罚了50元钱,还被罚站了半个小时。他看着那些往来于广交会的人,在充满了羡慕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泪水。他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模样来。
在被赶出广交会几天后,邱继宝并没有气馁,他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认输的干劲,又辗转来到深圳罗湖口岸。从潮水般的回港人流中,他拉住一位面相忠厚的香港人,掏出500元钱请他代买一本香港电话号码簿,靠着这本电话簿,邱继宝找出了全香港所有经营缝纫机的店铺,然后逐个给老板们寄产品的样本、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接到了第一笔从香港来的几千美元的订单。那一刻,他泪如雨下。
他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并开始逐步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决定凭借香港这个“窗口”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打开市场。于是,邱继宝背起缝纫机,远渡重洋开始了去他国推销的创业史。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后,“飞跃”终于昂然将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几年来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飞跃”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空前提高,每年都有10~25个新产品诞生,已经实现了产品由中低档向高档转变。技术改造后,“飞跃”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全自动高速平缝机和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已达140多个品种。不仅如此,“飞跃”应用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对国内传统缝纫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
“飞跃”飞起来了,但它的当家人邱继宝还是邱继宝。创业15年后的今天,他仍住在厂区库房的阁楼上。他的理由是:从家到办公室只有3分钟的路,这有利于工作。在邱继宝的家里和办公室,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除了一个硕大的地球仪、一个有卫星接收装置的电视机和他上班穿的“西装革履”外,几乎没有什么“奢侈品”。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就是一位拥有几亿元资产的企业的老总。
邱继宝很忙,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在外,他的时间表从早上7点一直安排到晚上10点。他说:商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的理想要变成现实,就须日夜兼程。
邱继宝在贫穷中生长,经历过屈辱,因此他理解员工的需求,也更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思想文化建设。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邱继宝支持党、工、团、妇先后办起活动室、体育文化中心、学习培训中心,还拨出专款解决困难员工婚丧嫁娶等费用不足的问题。目前,公司还实行了全员社会保险。
通过10多年坚韧不拔的努力,“飞跃”已经从一个为别人搞配套的小厂,跻身世界同行前列。目前,“飞跃”缝纫机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70%,开发的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0%的产品成功打入了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束了日本缝纫机单向出口中国的历史。
邱继宝说:多少年来,在很多外国人的印象中,中国的产品是“低档低价”的货色。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们改变了看法。我相信,再拼搏几年,“中国制造”一定能和世界一流画等号。这是中国人该有的志气,也是中国企业家该有的目标。
邱继宝成功了,他的成功经历告诉人们奋勇拼搏是发财致富、获取成功的最好秘诀,而这也是每一位渴望走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道是“苦尽甘来”,当一个人通过勤劳苦干,让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时,自然有各种发展机会降临。
“吃不了苦”是时下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总想找一个既轻松又能赚大钱的工作。结果往往是——好机会没有降临,宝贵的年华却虚度了。所以,对于刚出道的人来说,惟有以勤补拙,任劳任怨,迅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发展前途,就像幼鸟练飞一样,别嫌窝巢太小,经过勤练,把翅膀练硬了,自然海阔天高,任我翱翔。做生意赚大钱也是一个道理。
《蛇吞象》 天道酬勤《蛇吞象》 做事业的主宰者
第十八式 做事业的主宰者
[南存辉]1984年创办求精开关厂,1994年正式成立温州正泰集团。他把“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率全体正泰人以“振兴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品牌”的精神,致力于建立百年长盛不衰、不断创新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正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工业电器制造企业之一,经济实力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位。正泰集团2003年销售收入101亿元,稳居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销之冠。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事业主宰者的勤奋和积极开拓,那些妄想依靠上帝的垂青而功成名就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亿万富翁。正是对事业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成功者才得以在不断磨砺自我的历程中成长成熟。
很多时候,成功就是默默无闻的苦干,一切财富都源于勤奋,正是成功者们有拼搏的精神,踏踏实实地苦干,才创造了奇迹。正泰集团的总裁南存辉就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才使事业成功壮大的。
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从此,人们的视野里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13岁至16岁,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修了3年皮鞋。生活的苦难塑造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更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心。天资聪颖的他,没有放弃对社会的观察和思索。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阵低压电器创业潮。1984年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间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做的是最简单的低压电器开关。可谁知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35元。3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就从这35元的第一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创业的曙光。
很多富豪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20世纪80年代初,低压电器假冒伪劣成风,南存辉时刻不忘父亲经常给他讲的一句话:即使蜈蚣有千只脚,每次也只能走好一步路,做事要踏踏实实。南存辉没有跟风顺势捞钱,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勤奋的道路。
1984年7月,他又与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在喧闹的温州柳市镇上因陋就简办起了一个“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开始了他在电气事业里的艰难跋涉。由于当时的热继电器在柳市算是高技术了,他就选这个难啃的骨头,逆风而上,能否鹤立鸡群,南存辉心里实在没有底。但是他还是不惜血本,请来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当这些工程师来到求精开关厂时,他们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眼里,它比作坊还不如:什么设备都没有。好多工程师来了以后又回去了,因为这里连最基本的工作模具都没有。然而最终还是有几个工程师被南存辉的真诚所感动而留了下来。一位工程师曾试探地对南存辉说:“如果要发财,你不会比别人差。如果要创牌子,那你就要耐得住寂寞。”南存辉自己心里早有了杆秤:电器产品家家要用,质量好坏关系到用户生命。他的想法很简单:不能图财害命。
几年以后,柳市低压电器生产由于质量问题跌入低谷,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然而,“求精”的产品却由于质量可靠,在全国畅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