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 >

第8章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第8章

小说: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太自由些。俞平伯氏能融旧诗的音节入白话,如《凄然》;又能利用旧诗
里的情境表现新意,如《小劫》;写景也以清新著,如《孤山听雨》。《呓
语》中有说理浑融之作;《乐谱中之一行》颇作超脱想。《忆》是有趣的尝
试,童心的探求,时而一中,教人欢喜赞叹。
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
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①。这时期新诗做到了“告白”
的一步。《尝试集》的《应该》最有影响,可是一半的趣味怕在文字的缴绕
上。康白情氏《窗外》却好。但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
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漠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
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
人氏却嫌味儿淡些。
③ 《新青年》五卷六号《人的文学》。
④ 《尝试集》四版《梦与诗跋》。
⑤ 《诗歌》(在日本出版)创刊号。
⑥ 余冠英《论新诗》(清华大学毕业论文)。
① 一九二二年五月及六月《晨报副刊》。
② 《冬夜草儿评论》。
① 钱钟书“On Old Chinese Poetry”The China Critic,Vol。Vl,No。50。
周启明氏民十翻译了日本的短歌和徘句②。说这种体裁适于写一地的景
色,一时的情调,是真实简炼的诗③。到处作者甚众。但只剩了短小的形式:
不能把捉那刹那的感觉,也不讲字句的经济,只图容易,失了那曲包的馀味。
周氏自己的翻译,实在是创作;别的只能举《论小诗》里两三个例,和何植
三氏《农家的草紫》一小部分。也在那一年,冰心女士发表了《繁星》④,第
二年又出了《春水》,她自己说是读泰戈尔而有作;一半也是衔接着那以诗
说理的风气。民十二宗白华氏的《流云》小诗也是如此。这是所谓哲理诗,
小诗的又一派。两派也都是外国影响,不过来自东方罢了。《流云》出后,
小诗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
白采的《羸疾者的爱》一首长诗⑤,是这一路诗的押阵大将。他不靠复沓
来维持它的结构,却用了一个故事的形式。是取巧的地方,也是聪明的地方。
虽然没有持续的想象,虽然没有奇丽的比喻,但那质朴,那单纯,教它有力
量。只可惜他那“优生”的理在诗里出现,还嫌太早,一般社会总看得淡淡
的远远的,与自己水米无干似的。他读了尼采的翻译,多少受了他一点影响。
和小诗运动差不多同时①,一支异军突起于日本留学界中,这便是郭沫若
氏。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
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
出来的”。他说:
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
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底欢乐底源泉,陶醉的美酿,
慰安的天国②。
“诗是写出来的”一句话,后来让许多人误解了,生出许多恶果来;但于郭
氏是无损的。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
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③。中国缺乏冥想诗。诗人
虽然多是人本主义者,却没有去摸索人生根本问题的。而对于自然,起初是
不懂得理会;渐渐懂得了,又只是观山玩水,写入诗只当背景用④。看自然作
神,作朋友,郭氏诗是第一回。至于动的和反抗的精神,在静的忍耐的文明
里,不用说更是没有过的。不过这些也都是外国影响。——有人说浪漫主义
与感伤主义是创造社的特色,郭氏的诗正是一个代表。

十五年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② 《小说月报》十二卷五号。
③ 《论小诗》。
④ 《晨报副刊》。
⑤ 一九二五年四月出版。
① 《女神》,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
② 以上分见《三叶集》四五、一三三、一七、六、七各面。
③ 《创造周报》四号。
④ 一九二二年五月及六月《晨报副刊》。
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他们要“创格”,要发见“新格式与
新音节”①。闻一多氏的理论最为详明,他主张“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主张“音尺”,重音,韵脚②。他说诗该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指章句。他们真研究,真实验;
每周有诗会,或讨论,或诵读。梁实秋氏说,“这是第一次一伙人聚集起来
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③。虽然只出了十一号,留下的影响却很大——那时
大家都作格律诗;有些从前极不顾形式的,也上起规矩来了。“方块诗”“豆
腐干块”等等名字,可看出这时期的风气。
新诗形式运动的观念,刘半农氏早就有。他那时主张:一、“破坏旧韵,
重造新韵”,二、“增多诗体”。“增多诗体”又分自造,输入他种诗体,
有韵诗外别增无韵诗三项,后来的局势恰如他所想。“重造新韵”主张以北
平音为标准,由长于北平语者造一新谱④。后来也有赵元任氏作了《国音新诗
韵》。出版时是十二年十一月,正赶上新诗就是中衰的时候,又书中举例,
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幽默;所以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分韵颇妥贴,论轻
音字也好,应用起来倒很方便的。
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的,是陆志韦氏。他的《渡河》
问世在十二年七月。他相信长短句是最能表情的作诗的利器;他主张舍平仄
而取抑扬,主张“有节奏的自由诗”和“无韵体”。那时《国音新诗韵》还
没出,他根据王璞氏的《京音字汇》,将北平音并为二十三韵①。这种努力其
实值得钦敬,他的诗也别有一种清淡风味;但也许时候不好吧,却被人忽略
过去。
《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
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领导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
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②;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
者的影响③。《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新诗人用
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
更为严谨;他作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锼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
些。但他的诗不失其为情诗。另一面他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
唯一的爱国诗人。
但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
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
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
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的音调多近羯鼓铙
钹,很少提琴洞箭等抑扬缠绵的风趣①,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
① 《诗刊?弁言》。
② 《诗镌》七号,又《诗刊》创刊号梁实秋文。音尺即节,二字的为二音尺,三字的为三音尺。闻主张每
诗各行音尺数目,应求一律。
③ 《诗刊》创刊号。
④ 《新青年》三卷三号。
① 以上均见《渡河?自序》。
② 均见《猛虎集》序文。
③ 均见《猛虎集》序文。
① 《西滢闲话》三四二——三四三面。
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
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②。但这完全是新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
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作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
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③。梁实
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④。这
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要创造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⑤。
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留法的李金发氏又是一支异军;他民九就作诗,但《微雨》出版已经是
十四年十一月。“导言”里说不顾全诗的体裁,“苟能表现一切”;他要表
现的是“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⑥。讲究用比喻,有“诗怪”
之称⑦;但不将那些比喻放在明白的间架里。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
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
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这就
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许多人抱怨看
不懂,许多人却在模仿着。他的诗不缺乏想象力,但不知是创造新语言的心
太切,还是母舌太生疏,句法过分欧化,教人像读着翻译;又夹杂着些文言
里的叹词语助词,更加不像——虽然也可以说是自由诗体制。他也译了许多
诗。
后期创造社三个诗人,也是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但王独清氏所作,还
是拜伦式的雨果式的为多;就是他自认为仿象征派的诗,也似乎豪胜于幽,
显胜于晦。穆木天氏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音节也颇求整齐,却不致力于表
现色彩感。冯乃超氏利用铿锵的音节,得到催眠一般的力量,歌咏的是颓废、
阴影、梦幻、仙乡。他诗中的色彩感是丰富的。
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
不是铿锵的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也有颜
色,但不像冯乃超氏那样浓。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姚蓬子氏也
属于这一派;他却用自由诗体制。在感觉的敏锐和情调的朦胧上,他有时超
过别的几个人。——从李金发氏到此,写的多一半是情诗。他们和《诗镌》
诸作者相同的是,都讲究用比喻,几乎当作诗的艺术的全部;不同的是,不
再歌咏人道主义了。
若要强立名目,这十年来的诗坛就不妨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
象征诗派。
1935 年8 月11 日,写毕于北平清华园。
附:编选凡例
② Harold Acton,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oetry Vol。XLVI,No。1。
③ 《诗刊》创刊号。
④ 《诗刊》创刊号。
⑤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晨报副刊》刘梦苇文。
⑥ 《美育杂志》二期黄参岛文。
⑦ 《美育杂志》二期黄参岛文。
一、本集所收,以抒情诗为主,也选叙事诗;拟作的歌谣不录。
二、新诗别集很多,搜集完全,颇为困难。本集所收三十三家,五十一
种(目另见,其中五种,诗文兼载),只是就所能见到的凭主观去取。这其
间自然免不了偏见,但总盼望取的是那些影响较广或情景较新的。其中也有
两家,是先在《诗》和《晨报诗镌》选了他们的诗,再去翻集子的。
三、所收别集,以其中的诗作于民国十七年以前的为准,不以集子出版
的时日为准。集子里若有十六年以后作品,不录。如集中的诗全没有年月,
而从序文或其他方面可以确知其作于十七年以前的,也加选录。像《集外集》
今年出,但那些诗中最早的,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五号上,是七年五月。
又《我的记忆》十八年出,但照杜衡氏《望舒草序》,这里面的诗有民国十
一年作的;而《我的记忆》一首作于十六年,足见其前各诗都是可选的。又
初版《志摩的诗》,从《现代评论》广告知道出版在十四年九月。又《银铃》,
十八年出,序中有“沉默已三年了”的话,因而推知那些诗作于十五六年的
时候。又《死水》,十七年出,照常理说,里面当然是十七年以前之作。又
《花一般的罪恶》,十七年五月出,其中既收《天堂与五月》(十六年)的
作品,而最后《花一般的罪恶》一首见于十七年一月五日出的《一般》(四
卷一号)上,当然也是十六年作的。
四、新诗总集收《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湖畔》、《雪朝》、
《春的歌集》、《星海》六种。《湖畔》以下三种是合集,非选本;《星海》
兼载各种文字。
五、期刊繁多,搜集更不易,只收《诗》和《晨报诗镌》。又因田汉氏
《江户之春》不可得,《少年中国》曾选集中的诗,故录二期。
六、作家以诗的时日为序。别集以第一集中所记最早的时日为准。不记
时日的,以作序时日为准。没有序或有序而无时日的,设法查考;无从查考
的,以集子出版时日为准。总集如《年选》、《诗选》、《星海》,选出的
作家有集子的以集子为准;但所录的诗若在前,当以诗为准。没有集子而诗
后记时日的,以所记为准;不记的以总集出版时日为准。又,从《湖畔》、
《雪朝》、《春的歌集》选出的作家,有集的用上例,无集的用别集例。《诗》
和《晨报诗镌》,用《年选》、《诗选》例。——田汉氏所作,以《江户之
春》出版年(民国十一年)为准。
七、作家序列,照上条,在同年同月内,以有日数的居前;在同年内,
以有月份的居前。诗的序列,照原集或原刊物。
八、诗话以引述为主;但所引述的大致是编者所能相信的,刊于导言之
后。
附言编选时承周启明先生惠借诗集多种,又承汪静之先生寄来《湖畔》
和《春的歌集》,赵家璧先生寄来《玄庐文存》和《分类白话诗选》,谨此
致谢!
选诗杂记
民国十年和叶圣陶同在杭州教书。有一晚,谈起新诗之盛,觉得该有人
出来选汰一下,印一本诗选,作一般年轻创作家的榜样。我们理想的人,是
周启明先生。那时新诗已有两种选本,一是《新诗选》,一是《分类白话诗
选》(一名《新诗五百首》),但我们都不知道。这回选诗,承赵家璧先生
觅寄,方才得见。这两种选本,大约只是杂凑而成,说不上“选”字;难怪
当时没人提及。十一年八月,北社的《新诗年选》出版,就像样得多了。书
中专选民八的诗;每篇注明出处,并时有评语按语。按语只署“编者”,评
语却有粟如、溟冷、愚庵三个名字。据胡适之先生评《草儿》文,愚庵当是
康白情先生(文中引康先生评他的诗“自具一种有以异乎人的美”,即《年
选》里愚庵评语)。
《年选》后有《一九一九年诗坛略纪》,署名“编者”,其中有云:
戊戌以来,文学革命的呼声渐起。至胡适登高一呼,四远响应,而新诗在文学上的正统
以立。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不是么?
又云:
最初自誓要作白话诗的是胡适,在一九一六年,当时还不成什么体裁。第一首散文诗而
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在一九一七年。继而周作人随刘复作散文诗之后而作
《小河》,新诗乃正式成立。最初登载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继
之。及到五四运动以后,新诗便风行于海内外的报章杂志了。
所记尚翔实。《月夜》见《新青年》四卷一号,诗云: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愚庵评“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但是我吟味不出。第三行也许说
自己的渺小,第四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