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式商道 >

第13章

中国式商道-第13章

小说: 中国式商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公正,又坚决,不给人留下口实,也不给人留下幻想,不管是谁,必须服从,这就是老板的英雄本色。


不要想当跷脚老板


  很多人一出道就想当老板,而且是跷脚老板,以为投一点资就可以潇潇洒洒进入剥削阶级。
  殊不知当老板很苦,尤其是创业之初,你所付出的劳动量远远超过任何一位员工,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由血汗凝结而成的,大多数人要具有能当老板的基本财力,必须一手一脚奋斗多年。
  就算是有特别的运气或背景使你意外暴发,要想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经营使这些财富增值,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管理好企业,自己首先必须是行家,而要成为行家,必须得亲自去干,在实践中学习。一个国产的MBA,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月薪也就是几千元,而发工资给他的老板,可能只是高中毕业,却早已是家资千万甚至更多。没什么不公平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事实上大多数老板选择的项目都是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一个厨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饭店经理,但让他去开个文物店或者办个纺织厂可能就很难。没有做过的事难免陌生,陌生就做不好,更谈不上做得精。
  无论你是不是行家,很多事情都是必须亲自打理的。一个公司,老板在和老板不在,完全是两回事。老板站在职员身后,至少他不敢当面用公司的电脑,上QQ聊天。老板如果不能经常过问公司的管理,哪怕一些细节注意不到,问题都会越积越多。
  效益就是来自于严格管理,而严格管理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认真而刻苦的老板。
  你不仅要吃苦在前,生意还得亲自去做。生意上的大忌是隔袋买猫、隔山买牛,这一个“隔”字就是问题的根源,凡是你不能亲自了解,亲自控制的事,最终都会出乱子。
  也许有人会想,只要有钱,请一个能干的经理人,自己就可以卸鞍了。
  且不说要达到能请得起经理人的境地,而且是能让你放心的德才兼备的经理人,你的钱就已经不是一点点,你就已经亲自奋斗了多年,劳累惯了,猛不丁让你闲下来,你心里可能会是空荡荡的。何况老板和经理人之间,也是一对矛盾,也有冲突和斗争,遇到凶险的经理人,闹不好连窝都给你掀了。没有经理人,老板睡不好,有了经理人,老板睡不着。
  想当跷脚老板的人,有这个想法本身,就说明他是从来没有当过老板的。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老板无论大小,都不可能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等着别人给你送钱。
  发财是一件苦差事,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血汗。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多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他找到了赚钱的方法,有了赚钱的素质。这时候的他,哪怕这一桶金全部失去,不复存在了,也可以重新找回来。
  正因为老板亲自在做,亲自走过了发财的每一个阶段,这种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哪怕他也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比一个穷人还穷,但只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会富的。
  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的人,想一步登天,首先在观念上就不能适应。
  不要想当跷脚老板,不劳而获的事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也很辛苦,要成功地剥削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


资本说了算


  当年王志东掌管新浪的时候,在网民眼中,新浪基本上就是王志东的新浪了,他后来被踢出局,好多人以为新浪的天都要塌了。结果天还是那片天,新浪还是那个新浪,倒是王志东自己没了下文,到现在,若不是老网民恐怕都有点想不起他了。
  其实,王志东也就不过是个打工仔,只要是打工的,不管是叫总经理还是CEO,都只不过是企业运作中的一个职位,这个职位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比别的职位更靠近资本,财富给它镀了一层金边,而这层金边在媒体的炒作下很容易就被发胀了。
  从古到今,谁投资谁就是老板,在决策的问题上从来就是资本说了算。
  但资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本的构成也很复杂,有金融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渠道资本等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权力也可以成为资本。不同的资本有不同的作用,当知识(技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关键作用时,知识资本就有绝对的发言权;当资金是企业的核心因素时,谁掌握着财权,谁就是大哥。
  所以,王志东们也不是想踢就踢的,得条件成熟,能踢的时候才踢。
  企业的决策权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参与各方斗争的结果,技术人员如若轻易把核心技术贡献出来,企业借助它上了台阶,必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更深入地经营它,这时候经营者的作用更大,技术人员若没有更新的技术可以让企业依赖,自己就只能靠边站。
  技术需要积累,真正的创造发明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企业有了钱,就可以利用很多人的智慧,经营很多人的创造发明。企业家做的是组织很多人的工作,技术人员做的是挖掘自身的工作,自身一个人是不可能战胜很多人的,所以具体的某一个技术人员,注定都将被淘汰,他的技术只是企业前进道路上的驿站,技术资本并没有得到有效增值。
  据说可口可乐的核心配方至今仍密封着,这个配方比起当今许多高科技成果来说要简单得多,一旦公之于众,大家都能掌握,但他就是不说。
  这也是一种意识,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就是保住资本的价值。但如果每个有技术的人都这样想,那就只有自己当老板。人人当老板,则人人都只是小老板,何况技术还有可能变得落后,一钱不值。合作才能干大事,而合作的效率取决于制度,制度才是使各种资本合理配置的关键。


管最大的事和最小的事


  国家领导人除了要会见外国元首,检阅三军仪仗队以外,还要经常到老百姓家里,揭开锅盖看一看,里面蒸的是窝窝头还是馒头。
  老板也是一样,为了体现你心里装着整个企业,你必须关注最大的事和最小的事。大至签署文件、会见领导、争取资金和项目,小到食堂今天吃什么,花坛的花为什么少了一朵……这样一来,工人们不敢偷懒了,他真的以为你日理万机,事无巨细,连花坛的花少了一朵都看得出来,还有什么逃得过你的眼睛?何况你还关心着他碗里的菜味道是不是咸了点,顿时就觉得,你真是他的亲人。
  其实,一个企业最大量的工作是那些中间环节,是日复一日的、琐碎枯燥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用不着老板亲自去做,所以他有时间去管最大的事和最小的事。
  老板只管最大的事和最小的事,前者是为了把握企业的方向,尽到一个船长的职责;后者则是一种姿态,表示你的存在而已。
  铁腕管理
  历史上许多暴君其实是有所作为的,秦始皇横征暴敛,害得多少个孟姜女泪飞如雨,但客观上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一段千古长城。历史上的盛世王朝,几乎都是铁腕统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君主,无一不是强硬凶悍的,没有人能让他们屈服。
  有的国君作为个人来说,仁善睿智,多才多艺,不失为一个好人,但作为国君却很可能是个庸君。为君的标准和为人的标准不同,后者可以独善其身,前者却要统治天下。由于责任太重大,利害太直接,往往只能不择手段,把一般人的善恶标准抛在一旁。
  成功的生意人往往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良心和金钱、理智和感情的矛盾中,就能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一个企业因为老板的善良软弱而不能实行严格的管理,最终导致效益低下甚至倒闭,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他自己血本无归,也害得更多的人失去饭碗,好心反而办了坏事。这样的老板为人再好也无济于事。
  既然市场如战场,企业的管理也就应该和军队一样严格。但事实上许多企业空有严格的制度条款,而未能付诸实际,关键就在于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魄力。只有当你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那种闲散的空气正在窒息宝贵的活力,过分宽松只能使纪律涣散,士气低下,你才会像将军训练士兵一样,运用铁的手段进行铁的管理。将军并不是人人可当的,他也许有很多缺点,但一定是个硬汉。


亲兄弟明算账


  有个老故事,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很穷,一次房东与他签订租契时,房东写道: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卢布。克雷洛夫看后,不但没提出异议,反而提笔在15000后又加上两个“0”,房东惊喜地喊道:“怎么?150万卢布!”克雷洛夫不动声色地回答:“反正我也赔不起。”
  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人轻易许诺,一定是缺少诚信的。如果把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遇到困难。
  对克雷洛夫那样的穷人来说,一万和一百万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他不在乎你的合同写多写少。一个不切实际的标准,是没有探讨价值的。一个人如果完全不和你计较合同的条件,那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履约的打算。
  所以最怕遇到那种绝口不提钱,只与你称兄道弟的人。他可以把胸口拍得叭叭山响,一口气给你许出十个诺来,于是你庆幸遇到了爽快人,毫不犹豫履行了自己那份义务。可是该他兑现了,除了没完没了的嘻嘻哈哈外,你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答复,当初的承诺等于废纸一张。你这才明白,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认真考虑过履约的问题,他压根就没当回事。
  轻诺寡信,一开始就和你讨价还价的人,往往才是诚实可靠的。因为他充分考虑到了合同每一条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考虑到了违约的后果。只有严肃认真对待承诺的人,才会去推敲它,修改它,这样经过充分协商认可的契约,才有履行的基础。
  诺言轻易出口,也就少了分量。一个人如果处处和你称兄道弟,过于和你亲热,往往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与人之间固然需要感情交流,但工作是严肃的,严肃的事情还是要严肃对待,不然一切就成了闹剧。


铁打的产品流水的营销


  十九世纪末,英国议会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颁布了一个条例,其中规定,所有外国进口的商品都必需标明产地。当时的情况是,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很多其它国家的商人,自然而然将英国货作为仿冒对象,再倾销到英国。所以英国议会此举,显然是为了大规模打假。
  结果德国的商品也只好标明“德国制造”了,这仿佛是对德国人的沉重打击。因为当时的德国还不发达,在英国人眼里只是个农村。
  可是,就是这群“乡巴佬”的产品,却出乎意料地受到欢迎,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优秀,很快“德国制造”成了英国市场上的名牌。英国议会的地方保护政策,反而推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真正优质的产品,是不需要浑水摸鱼的。在真正规范的市场,笑到最后的,只能是真正的质优者。
  产品本身的质量,才是竞争的核心。
  中国市场上出过不少所谓的超常规发展企业,他们的核爆炸,大多源于营销致胜。因为优质的产品必须实实在在地生产,没有实力不行,没有时日也不行。而营销策划,却可以很快搅出一堆壮观的泡沫,看上去声势浩大。当年靠广告狂轰滥炸的秦池酒之类,不可谓不风光也,只可惜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了。
  中国象棋中最要命的一着是“将”军,帅被别人“将”了,你就危在旦夕。看上去整盘棋热热闹闹,都是车马炮卒们的戏,实质上要害却是后方那个不动声色的帅,所以帅和左右两个士是轻易不动的,一旦动起来,就接近残局了。
  任何一个企业最热闹的都是业务部门,影视作品反映生意人的典型镜头也是洽谈业务,似乎生意人永远都是夹着个皮包,来去匆匆。书店里很多《生意经》之类,大多也是教导人如何营销,如何买卖。公司的实际运作中,销售人员的报酬也往往高于生产和后勤人员,甚至比管理人员更高,因为他们创造的效益有目共睹,是立杆见影的,体现为具体的容易量化的数字,他们的业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巨大。
  但一件产品能否推销出去,最最关键的不是业务员的巧舌如簧,而是产品本身是不是好。在一个封闭的畸形的市场中,渠道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当市场已经成熟,渠道已经通畅,产品的销量就要由它的内在质量决定了。
  业务能否源源不断洽谈回来,最最关键的是企业有没有能力完成好这些业务。业务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载体,所以稳扎在中央的大本营才是最关键的部分,这里是一切业务的消化处和诞生地。
  古人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一个企业过分重视业务员和推销术,而忽略了后方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就会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犹如下棋心中只有车马而无将帅一样,必将营盘动摇,内部空虚,棋路混乱。见子吃子,这样虽然也能吃几个棋,但终究有点慌不择路的感觉,整盘棋看起来,悬。


纠缠不是办法


  人性的弱点可以提供很多商机,比如当你并不需要一件东西时,如果有人上门推销,不管你是否愿意,他始终笑容可掬,喋喋不休,最后不管是因为你心被打动,还是不胜其烦,总之还是掏钱了事。
  于是有人就将这种纠缠战术写进营销策略,作为推销术的典范,让那些急于应聘的业务员,以为找到了生财之路。
  殊不知这正是营销的没落,如果一件商品必须如此辛苦才能让人接受,那至少说明它不是人们需要的东西,你笑得越努力,就越是对别人的强迫,而强迫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
  中国的媒体总爱批评洋快餐,斥之为洋垃圾。既然是垃圾,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别人总有别人的长处。
  美国强生玩具公司是美国幼儿玩具业中第二大制造商,它的玩具品种数以千计,玩具的质量有口皆碑,更令人羡慕的是,它的顾客群有很高的忠诚度。
  忠诚不是天生的,除了靠品质取胜外,从儿童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强生公司就带着玩具样品找上门来,征求意见,介绍产品,并与父母签约,按约每隔一个半月送上一个适合这个时期儿童玩的玩具,让玩具伴随儿童成长。随着儿童年龄不断增长,儿童对玩具兴趣也逐渐扩大,消费的玩具越来越多,推销人员仍然定期上门,这时,他已经成了孩子的朋友,他的产品也成了难以拒绝的需求。跟踪服务,服务到底,从眼前一直到长远,这就是强生的秘密。
  如果不提高商品的内在品质,不把它变成人们真正的需要,生意就会越做越吃力,再怎么纠缠也是白费力气。


把一件事做透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的是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又扔掉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可是换了你,又会怎样?
  猴子犯傻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包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