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18章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物向人趋近的可靠根基。    
    11【答案要点】(1)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2)评价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把主体及其需要的尺度引进认识当中,它根据主体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    
    评价性认识属于观念性的认识活动,但它不同于一般的事实性的认识。如果说在事实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是获得对客体的本来面目的认识,那么,在评价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则是要获得对客体应然性的认识。    
    (3)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对主体本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主体为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称为客体,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12【答案要点】(1)价值选择。所谓价值选择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所做的应然选择。价值形成过程表明,价值是主体在实践中选择的结果。由于人的需要以及客观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们的价值选择也是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从而表现出价值取向,即价值观上的差异。人们的价值选择又不完全是主观任意的,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功利、情感、道德、审美等主观性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性因素,所以人的价值选择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选择必然是在众多的价值取向中保持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以引导价值选择的正确进行。    
    (2)价值实现。价值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它要通过价值的实现才得以完成,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价值观的确立到价值实践完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内在统一为基础,要求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对个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统一,增强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发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为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即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13【答案要点】(1)材料1认为有两个知识的来源,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2)材料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材料3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学而知之”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    
    (3)材料2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    
    (4)材料4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知——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    
    14【答案要点】(1)材料1、2、3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    
    (2)材料3和材料1、2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范围,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际上多数人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是真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5【答案要点】(1)材料1是唯心主义的知先行后观,材料2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观。材料3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行易知难观。    
    (2)材料2与3的相同之处都是“先行知后”观。不同之处在于:材料2是纯思辩的观点;材料3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发展史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解释知行学说。    
    (3)材料4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是毛泽东同志在其哲学著作《实践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两千多年来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争议进行了批判的总结和革命的改造,将其融合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6【答案要点】(1)材料1论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材料2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3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大脑加工厂”的加工制作。    
    17【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不同的。材料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材料2则认为,有用即真理,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其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这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的理论和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不一定是真理。    
    18【答案要点】(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19。【答案要点】(1)材料1中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狄德罗等虽肯定了作为实践形式之一的科学实验的能动作用,但他们只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肯定了科学实验这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形式的作用,并没有对实践概念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因此,他们的实践观是片面的。例如,费尔巴哈提到实践,认为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解决但他说的实践只是个人的生活实践,是饮食男女、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或是卑鄙的利己主义活动,他完全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2)王守仁和费希特的知行观把行归结为知,是反映客观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用客观存在的观念来克服理念的片面主观性;另一方面,是用实践的观点克服客观理念的片面性。前一方面属于观念的理性活动,后一方面属于观念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只不过是他虚构的“绝对观念”这种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3)材料3中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本性,认为必须在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实践。从历史来看,劳动实践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并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的方面,同时还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并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因此,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达到统一的基础。    
    20【答案要点】(1)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一种观点,看法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认识。故事中的主人,毫无根据的怀疑他人,把小孩当成小偷,要不是自己找到斧子,使原来所谓的证据化为乌有,他就可能就颠倒黑白、冤枉好人。    
    (2)感觉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在通过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它是对事物的片面的、外部的联系。而人们认识的任务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就要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故事中的主人,没有有意识的把自己对小孩的感觉进行分析,只是不断的强化只自己的感觉,没有上升到理性,所以在没有找到斧之前,就一直认为小孩象小偷。要是一开始他能够有意识的把自己对小孩的看法进行理性分析,也就不会出现这种乱怀疑的现象。    
    21【答案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的正确思想和科学知识正是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同外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轮扁根据自己制作车轮的实际经验,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真正原技巧是不能口耳相传的它只能靠直接的实践来获得。(2)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理论是前人总结的对客观事物认识,对此,我们一定要学,但要注意结合现实去学习理理论和前人的经验。轮扁重视实践是可取的,但他对前人的书持全完批判的态度则是不对,应对前人的成果采取批继承的科学态度。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1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1)从内容上看,社会经济结构的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但是这社会经济结构中,各种生产关系并不是起同样的作用的。在多种生产关系中必然有一种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正是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2)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其特殊的功能:    
    第一,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如果不通过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就只是可能的生产力。经济结构以一定的形式把人与物结合起来,是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基本前提。    
    第二,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    
    2生产力的特性    
    (1)生产力的本质决定了生产力的特征,即生产力具有:    
    第一,生产力具有属人性。    
    第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    
    第三,生产力具有社会性。    
    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2)根据在生产力系统中存在和作用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它的构成因素分为实体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实体性因素是指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渗透性因素是指科学技术、信息、教育、管理等,它们没有实物形态,是通过渗透在实体性因素中而发挥作用。    
    社会性因素是指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的因素,组织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高低。社会生产的发展,必须通过劳动时间的节约而得到实现,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社会,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消亡。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表明,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事物,控制一定的社会秩序,并且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其目的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2)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对外两类。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强制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服从并镇压其反抗,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其二,社会职能,即执行社会公共事物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即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国家的对外职能则是国家作为特定的社会主体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一方面组织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本国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国家的内外职能紧密相关。一般说来,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    
    4社会的观念结构和意识形态    
    (1)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和联结方式。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为经济结构服务。按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各有特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组成了社会观念结构的整体。    
    (2)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即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    
    社会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意识的诸形式,即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念和哲学思潮;二是科学,即非意识形态部分,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意识形式,称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其表现为: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