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20章

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第20章

小说: 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值春季正月,大地已渐渐解冻。风吹在脸上,已有了些许暖意,人们迎来了灭秦后的第一个春天。    
    几个使者走在去彭城的路上。二十多天后,一行人见到了怀王。当着怀王的面,使者打开了项王的信,只见上面写明,各诸侯王尊崇楚王,以他为天下至尊,因为从今后,尊称他为义帝。自古以来,古代贤明的帝王都是辖地千里,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地带。所以,众人愿把义帝恭送到江南,占据上风,以长沙郡的郴县为都。    
    怀王听罢,不露声色地接过书信。他心中明白,这完全是项羽一人所为,是孤立他,驾空他,贬谪他。项羽对他的态度是再鲜明不过了。    
    二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项羽身边一片繁忙。    
    送走了义帝怀王,他项羽就是天下至尊,所以他要坐分天下。十六这一天,是个良辰吉日。张灯结彩之中,项羽把天下英雄都召集在他身旁。彩旗猎猎,分封仪式开始了,英雄们侍立两旁。怀王为天下至尊,为义帝,都郴县。    
    自己为西楚霸王,都彭城。管辖原魏国和楚国的几个郡。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两地,建都南郑——关于刘邦的分封,项羽和范增经过了仔细斟酌。范增以为,巴、蜀二郡道路艰险,原先都是流放者的居住地,应让刘邦到那里去。这样,既不会背上违背约定的罪名,又暗中辖住了刘邦。项羽当时宣布:巴郡、蜀郡也算关中的土地。如此,刘邦成了一个被控制者。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地区,建都废丘。    
    另外,司马欣、申阳、张耳、英布等均被封为各地之王。分封完毕,众人欢呼雀跃,齐声高呼“项王!项王!”    
    项王心中快乐,昂视众人。此时,他初步尝试到了称王天下的威风。天上的云更白了,阳光更亮了。有人悄悄劝项王道:“张耳、陈余对赵国,功劳大小不分上下。如今大王封张耳为王,陈余却名在王外,不可。”    
    项羽最讨厌有人对他指手画脚,但今天还在兴头上,他没有一点不快,略想了想,道:“说得有理!陈余不正在南皮么?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    
    劝者听了,不敢再说。但是心中道:“这准要留下隐患。张耳有封有号,陈余只有三个县,并无封号,成么?”    
    沛公很快得到了音讯,他顿时怒从心中起,火向胆边生:“项羽那厮,竟敢违背怀王盟约!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要与他拼个你死我活!”    
    “我先和那项羽拼了再说!”樊哙拔出剑来,就要奔出去。周勃、灌婴等也都咬牙切齿,要和项羽拼个鱼死网破。    
    “大王三思!大王三思!”萧何拦住沛公,又劝众人:“切勿鲁莽,大王正在气头上,你们如此蠢蠢欲动,只能乱中添乱。”    
    “大王,切听我一言。巴蜀虽然地势险要,充满艰险,但总要求生,不至于马上送命。大王胸怀天下,大志尚未如愿,能半途放弃么?”    
    “项羽已君临天下,分封诸王,连义帝都被他赶走了,局势已定,我还能怎样呢?”    
    沛公虽消了点气,但仍然怒火满腔,没好气地对萧何道。“大王,那秦王江山一统多年不也亡了么?何况刚称王的项羽呢?”萧何似乎话中有话。沛公不由得注视着他。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项王杀了韩王(2)

    “如今局势是项羽几倍于我,兵强气盛,我们去拼,无异于去白白送死。人死了,一切不都完了,大王甘心么?”沛公此时已徐徐落座。    
    “当初,汤王、武王都曾事奉过暴君,一个是夏桀,一个是商纣。他们屈而不伸,无非是因时机未到。大王如到了蜀地,能蓄时待势,克己为民,总有一天会回到关中,获取天下,大王难道没有这个自信么?”    
    萧何采用的是激将法。说毕,他看了看张良,张良会意:“萧何所言极是。且我等尚未上路,分封之事也是项羽一人说了算,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    
    “有何高见么?”    
    “项伯之言项羽十分尊重,如果能让项伯进言,让项羽加封汉中之地,就更好了。”    
    “项伯如何会听我言?”沛公问。    
    “自古道:有钱能使鬼推磨。那项伯纵然是项羽叔父,也不会不重名利二字。大王如果厚赂项伯,定可成事。”    
    沛公想,张良深谋远虑,凡事机智果断又料事如神,听他的不会有错。项伯收到沛公派人送去的金银珠宝,心中暗道:“项羽分封天下,给哪个少一点多一点没多大妨碍,分给沛公多一点,不过给别人少一点罢了,有何不可为的?”    
    凭着叔侄之情,项伯为沛公说情。项羽想到沛公一路共行,也委实不易,竟答应了,在巴、蜀之外加封汉中郡。    
    沛公内心稍稍平衡了一些,仿佛平白拣了一个汉中郡。想到这一切都是张良之计所得,不由得内心感激不已,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珠二斗。    
    张良想到自鸿门宴以来的桩桩件件,暗叹项伯对自己情深义重:“我虽救他一命,却敌不过他救沛公一生。为了这份友情,项伯付出的太多了,说不定还有项氏家族。我不能亏待于他,把沛公赐我的珍宝金银都送与他,也抵不过一份深情厚谊。”当即带着珍宝送给了项伯,项伯推辞不掉,只好全部收下。四月初,草长莺飞,万物郁郁葱葱。各路侯王结束了庆贺活动,开始各自就国就位。汉王刘邦收拾停当,准备起程前往封国。一些仰慕汉王的将士暗中找到他,要共同去。汉王自然高兴,心想:“我前时一些爱民之举没有白费。”陆陆续续,他前后收编了几万人马——这些人都来自其他诸侯部下。    
    走到褒中,已是傍晚时分,汉王依旧令人安营扎寨,生火做饭,让众人休息一夜。    
    夜深人静之时,张良悄然来到汉王帐中,汉王不知何意,连忙请他上坐,张良沉吟一会,道:“臣要与汉王告别了,明日就走。”    
    “这是为什么?难道本王有亏待之处?”汉王大惊失色,立即坐直了身子。    
    “汉王多心了。臣与汉王情同手足,心灵相通,哪能说到这个!常言道:叶落归根,张良本是韩人,虽汉王待我情深似海,我也应回归韩王身边。如今韩王初封,势单力孤,我应尽一份辅佐之力,不得不告别汉王。”    
    汉王面呈戚然之状,半晌才说:“既如此,我也不强行留你,只是你我相处日久,我又多是依仗于你,这叫我……”    
    张良连忙阻止汉王:“大王切勿如此这般夸赞,一切功绩,全在大王英明及诸位将领机智忠心。”他转向各将领道:“今后诸位定要竭心尽力效劳汉王,汉王不会亏待诸位的。人生一世,追随汉王这等忠厚仁义之主,也不算虚度了。”    
    众将领也是依依不舍,各叙别情,直到夜半时分方才一一散去。第二天早晨,汉王亲自把张良送上东归路。临别时,张良乘着一个空隙匆匆对汉王耳语几句。汉王听后,一个劲儿点头示意。至此,汉王才明白,张良是专程送他到此地。    
    张良渐行渐远;汉王依然伫立凝望,直到张良的身影消失在东方的山路之中。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项王杀了韩王(3)

    怀着惆怅之情,汉王率众继续前行。大约有一里路光景,后面一阵喧嚷,队伍混乱起来,一员将领拨开众人,飞快赶到了汉王身边:    
    “报汉王,后面燃起了熊熊大火,有人把我们身后的栈道烧掉了!”    
    “知道了,继续前行!”    
    汉王连头也不回,只是督促众人前行。    
    又走了几里路,那个将领又赶上了汉王,怒气冲冲道:“汉王,在下已打探得知,这栈道乃是张良所烧。”    
    “知道了,只往前走便是。”汉王依然不动声色。左右的人一听忍不住了,纷纷叫骂起来:“张良火烧栈道,不是在断绝我们回来之道么,难道叫我等一去不回?”    
    “后路已断,我等何以再见父老乡亲?”    
    “张良是在替项羽打算么?”    
    “汉王对他那等宽厚,他竟然过河拆桥,太绝情了!”    
    “怎能对得起他和汉王相处一场?”汉王默然无语,只由着众人说去。    
    原来,这正是张良临行前对汉王耳语之事,是他为汉王将来计划的一条妙计。    
    项羽对汉王的种种戒备之心,没有人比张良更为明白了。本来,早在霸上时他就打算好要回到韩王身边。但是为了这条计策,他还是不动声色地送到这里。这烧栈道之举,有两个目的,一是给项羽看的,表示汉王自绝回路,并无东归之心,让他放下心来。二是给各国诸侯看的——汉王之地道路已绝,若想进犯是难上加难。    
    不管左右如何叫骂诅咒张良,汉王依然自若。回首与张良相随的桩桩件件,汉王内心充满了感激:生我者父母,助我者张良也!张良边行边烧,一直把汉王走过的栈道烧光,才向阳翟而行,去等待韩王回国。    
    此时韩王仍在项王身边,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诸侯一一归国,这里有几分别人所不知的缘由。    
    当初,项羽一路西行向关中进发时,韩王没有及时追随入关。当时,他势单力孤,没有什么力量,即便追随,也不能起到呼应的效果。但项王不管他什么原因,只记得他并未相随。虽然也分封了韩王。但是,他仍对此耿耿于怀,他召来韩王铁着脸道:“入关灭秦,你没什么功劳,分封天下应该没你的份。但念你是旧韩王,不能不封。然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韩王想:如果不封为韩王,我如何面对天下?又如何面对韩地百姓?又将来如何与项王相处?无论什么条件,我都得答应他。于是,他低首道:“请项王明示。”    
    “你必须召回张良,让他回到你身边助你。有了张良相助,韩国会很快兴旺起来,我才能放心把韩国交与你。”    
    韩王马上明白了:项王是想去掉汉王的一个左膀右臂,名义却打着为韩国的旗号。    
    “这个不难,我只要诏令张良则可。”    
    当韩王送信与张良,要他回到自己身边时,张良立即就应允了。只是提出,要送汉王一程,数日就会。韩王与汉王情义不薄,对这个请求自然没有话说。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项王杀了韩王(4)

    谁知张良到了阳翟之后,左等韩王不来,右等韩王还不来,不禁焦急起来,猜想项王那儿又出了什么变故。一切正如张良所料。    
    项王得知张良送汉王到褒中,心中大怒,责怨韩王放纵张良,不打算让他归国了。带着大批从秦宫掳来的金银珍宝及美女锦缎,项羽迤逦西行,直向彭城而去。随军而行的,还有手无缚鸡之力的韩王。    
    项王见秉性耿直的韩王成天不说话,新怒旧烦一齐涌上来,一到彭城就改封韩王为侯王了。    
    韩王内心更郁闷,如今复国无望,连自己的身份也不存在了。张良又不在身边,苦闷无处可诉,只好借酒浇愁,一天到晚喝得迷迷糊糊的。这一切都被项羽瞅在眼中,他越看越烦,越想越怒,最后忍无可忍,令人一刀把韩王杀了。    
    什么事情都是如此,一旦开了头,就会接二连三来到。    
    项王杀了韩王之后,同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刚刚平静下来的天下又出现了混乱。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齐、赵反叛了项羽(1)

    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却无论如何不愿迁往辽东,想回故地燕国,燕王藏荼自然不想再来个故国旧主,便自作主张把韩广杀掉了。    
    那臧荼之所以敢杀韩广,完全是因为他明白项羽对韩广不满,同时又侵害了他个人的利益。他胆敢对别王先斩后奏,就证明他胆大妄为。身为天下之王,此乃祸患,而非福分。此乱刚出不久,另一场纷乱又爆发了。齐、赵首先反叛了项羽。    
    话说汉王到达了南郑,立即着手完善自己的人员配置。    
    自从入关以来,他就打定了主意——拜萧何为丞相,所有的行政官吏,都由他来委派。从秦王那里拉来的典章簿籍,这时派上了大用场。成竹在胸,萧何干起来条理清晰,用不着汉王再操心了。樊哙、周勃、夏侯婴等皆为将。他们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日夜操练,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之中,已是两月有余。这时候,士卒们中间却升起了一种极不利于汉王的情绪。原来,汉王带人最先入关,士卒们心中已形成一种统一的思想——沛公要做关中王,他们将随沛公在关中生活。自古以来,关中生活富裕,又是古代圣贤之君的建都地,谁不留恋那儿?项羽分封沛公为汉王,让沛公到南郑建都,当时沛公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汉王一定会在近日内打回汉中的。许多诸侯的部下也追随而至,大都存有这个想法。    
    谁知到了南郑,汉王就忙得不亦乐乎,看那架式像是要下决心在南郑扎根了,哪里还有东归之意。离开故乡,到了这到处是叽哩哇啦外乡音的地方,土地潮湿,吃的都是水上产品,太不习惯了。一天天地过去,许多人思乡情切,斗志衰落下来。思乡之情能传染。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犹如瘟疫一般传遍了汉王军中。只要一闲下来,士卒们就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议论纷纷:    
    “汉王畏惧项王么?为什么不行动呢?”    
    “这样的蛮夷之地要呆多久?家乡的父老期待我们回去哩,这下倒好。”    
    “我想回家,越快越好。”    
    “在这个鬼地方,我迟早要憋死,不行!”有人开始偷偷逃走了。    
    ……一个,两个,数量一天天地增加。    
    消息不断传上来,汉王日夜苦思,却不知如何是好。    
    每天晚上,他都悄悄出宫,来到士卒中间。夜幕下,军营一片安宁。昏黄灯光点点闪亮,和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这时候,一阵阵凄婉的箫声吹来,悠悠地在空中飘荡。这是士卒们吹奏的思乡曲,几乎每夜都有人吹起。有时候,还能听到有粗犷的歌声和箫声——    
    “在那遥远的东方,    
    有一个小小的村庄,    
    那儿有我白发的爹娘,    
    有我流泪的婆娘……”    
    “唉——,他们哪里理解我内心的苦衷呢?”每当此时此刻,汉王都情不自禁地叹气。项羽背约,他不能不来到南郑。但是,没有一刻他不想着回家。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他没有大建宫殿和各种设施。在这里,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他要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则要想方设法寻求最佳的反攻计策。然而,理解他的人太少了。士卒们逃走的不少,有人建议他采取严惩之法,强行禁止,他没有采纳。是自己力量不足让士卒失望,怎么能要求每个士兵都高瞻远瞩呢?    
    一天早晨,他刚刚起身,就有人入宫来拜见他。他传令进来一看,原来是韩信,心中有些不快。这韩信乃是原韩国襄王之孙,颇有点自负。对这种出身贵族自命不凡的人,汉王内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厌烦。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齐、赵反叛了项羽(2)

    韩信并不在意汉王对他欢迎不欢迎,张口道:“项王分封各位诸侯,都是平旷肥沃之地,惟有大王在此偏远之所,这不明摆着是看不起大王么?我看这名义上是封赏,实则是贬谪,自来南郑已两月有余,将士们思归心切,群情激奋,渴望大王挥师东归。大王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