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寂寞喧嚣 >

第2章

寂寞喧嚣-第2章

小说: 寂寞喧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亲戚带他来到了少林,我给他讲了一些浅显的道理,开了一点嵩山上的中草药,让他回去了,后来他打来电话,说自己感觉好点儿了,我便对他讲:从前村里有一个文盲,人家出去打工,一年还能赚一万呢,家里楼都盖起来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你说你又年轻,又有很高的学历,要是精神好一点,还愁啥找不到好工作呢?精神放松点就会好……结果,不长时间,他又打来电话,说自己现在就在少林寺,病好了,来谢我来了,哈哈……其实,心病还需心医,这个道理谁都懂,我不过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一些人,便被人传得神了。印松法师淡淡地说:这么多年的出家生活,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生老病死这些事情的出现都是自然之道,了解了这一点,心态反倒平静多了。    
    后来法师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他说,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居士。她老人家刚刚去世,享年93岁。老人家走的时候非常安祥,是微笑着离开的,脸上泛着神圣的光芒,似乎奔着极乐世界去了。这让我感到另一种意义上的心安,是一种大安,一种和谐。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印松法师早在1982年便到南京栖霞山读了佛学院,是省宗教局推荐的,而且是这个著名佛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在全国僧侣中,印松法师也算得上是“老三届”了。    
    20年来,少林寺从一个破败的小庙发展成了今天举世闻名的道场,身为首座的印松法师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自己不肯说,他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少林寺有今天,和方丈非凡的视野有关,和他的英明决断有关,而我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方丈对印松法师尊敬有加,有一次在方丈面前提到印松法师,方丈说:“他是一个可以交心的老友,一个老黄牛一样勤恳的人。这些年来,寺院中大大小小的事他操了不少心,多次带团出访进行友好交流,多次代表寺院出席一些重要会议,个人修为很高是名符其实的一代高僧。”


第一部分第3节 释永乾:家庭脉系

    释永乾:一个出家人为何那么看重家庭脉系    
    俗名常丙乾,1946年生于河南临汝县    
    采访时间:2002年2月8日中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永乾禅房    
    少林寺堂主永乾法师的禅房不时有些小和尚出入,那些小和尚经过法师跟前时总要很恭敬地施礼,然后便忙着搬搬抬抬的。    
    法师说,快过年了,山上也会忙一些,这不,弟子们正帮我打扫呢。    
    这里怎么过年?也很热闹吗?    
    是啊,过年可热闹呢,不光是我们这些常住僧过,在外游历的僧人也会尽量赶回来与大家团聚,八方信众也能来不少,说起来这寺里过年和你们在家过也没太大差别。我们也搞联欢会,也包饺子,大年初一也互相拜年,特别是方丈那里就更热闹了,差不多四点钟就有人起来给他拜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您能给具体讲讲吗?    
    永乾法师点点头,说开了: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春节活动也就从此开始了。这天凌晨的早课佛事之前,要在释迦牟尼的佛龛前颈献六种干鲜瓜果,作为供品。早课佛事除一切照旧之外,还要加上“浴佛”一项礼仪。“浴佛”是象征性地用汤为佛冰浴。这项礼仪包含两种含意。一是纪念佛祖成道,为佛祖塑像清除一下俗尘;一是让佛祖干干净净过春节。早课佛事之后,就是同俗家一样吃“八宝饭”,也叫“腊八粥”。吃过腊八粥,当家和尚就开始安排办年货事宜,为了把需要之物准备齐全,便根据每个僧徒的能耐,进行一次通盘分工。    
    到了腊月二十三,晚课佛事一毕,全寺僧众齐集西寮房,举行“普茶”仪规。“普茶”就好像俗人召开茶话会或联欢会一样,大家一边吃着干鲜水果负责置办年货的僧人,一边当着大众向当家和尚“报账”,报告自己负责的年货项目置办情况。有才艺的僧人这一天也会给大伙儿献上点绝活儿,助助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连三天进行大扫除。大扫除先从每座佛殿的佛塞内扫起,一直扫到寺院四周。从腊月二十七起,就开始准备佛前供果和春节膳食,以及写贴对联等。年三十早晨,从作佛事开始,基本上一天到晚全寺钟、磬法器齐鸣,各殿均有专人把一碗碗供品高举过头到佛前。大雄宝殿内上大供,其余殿堂都上小供。大供二十大碗,小供六个小碗。这都是象征性的让佛祖、菩萨、罗汉同全寺僧徒一道欢度新春佳节。上供之后,住持和尚率领全寺僧众,逐一在一尊尊佛像前烧香叩头,进行这种佛事活动名曰“普佛”。    
    除夕之夜,要吃“辞岁钱串”。也就是面条拌饺子,有点儿像馄饨。晚课之后,要行“辞岁礼”,也就是弟子要向师父和长辈、长者磕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同辈和同龄人之间要互相合十问好。    
    到了春节那天,寺院钟鼓齐鸣,还要鸣放鞭炮。大家互相拜年,可热闹呢!这天早晨还要吃“晨饺”,然后,在八点多钟大伙儿都集合在大雄宝殿,诵读佛经。还要先后到各殿佛像前进行佛事和念诵,这我们叫做“普供”。    
    永乾法师在讲述的时候,语调一直缓缓的,脸上泛着新年的喜气。“马上就过年了,你们在山上应该好好体验体验,能来这里过年是缘份呀。”    
    无意间看到了摆在永乾法师禅房桌子上的一幅小国画,画面非常美观。茂密的山林,清清的溪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    
    永乾法师说,这幅画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宋代画师考试,拟了这么个题,许多人画了高山、密林和寺院一角了事,惟有一人画了上述画面,拔得头筹。    
    听说您来少林很早,没自来水的时候您也担过水吧?    
    是啊!这一晃我来山上出家有24年了,早些年,寺院没有自来水,我就去离寺院5里地外的山溪间担水。实际上,我和少林寺的缘份还不止24年,应该更上溯十几个年头儿。我很小的时候就来帮寺院中干活了,种地、担水、磨豆腐、……啥活儿都干。一开始,行正大师总要每月给点钱,不多,大概十块钱吧,但是我一次都没要,因为他们的老钱来的不容易,还有那么的事情要做,我不需要钱。我觉得自己帮他们做事是应该的,他们都是大智慧的人,一生向善,我觉得能为他们做事,是一种缘分。后来,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地信仰了佛教,自然而然的留在了少林。”     
    他说话时的语气淡淡的,似乎这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便如云烟一般淡去,不着痕迹。但是谈到信仰,他突然变得无比肃穆。他说,信仰比生命本身还重要,没有了信仰,人就相当于没有了精神和灵魂,是很可怕的事情。佛教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它会让人心安,会触动你的灵魂。我们佛家和你们俗世是一样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求一个心安,即便你做的事情再小,只要你觉得和自己的能力相称,便是好的,老佛爷不会怪你的,也不会亏了你的。    
    他曾代表寺院出访过日本、新加坡、泰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皆讲经说法。这样的经历让永乾法师很是心安,他觉得,自己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僧人也能够为这个社会上更多的人做事,实在是让人欣慰的。    
    他的禅房中有一处非常独特——一幅中堂,上面画着很庄严的图案,中间是一些人名,每个名字下面都用箭头划出来新的分支,很像家谱。他饶有兴致地向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家族脉系,但是不全面,这是以前请一个读书人帮着写的,字写得不好看,挂在那里看着不舒服。他说他好想再找人给中心写一下,好了却自己的心愿。    
    出家人为什么把家族脉系看得这么重?    
    出家人上报四重恩,不能忘本。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祖宗血脉,他们给了我肉身,才使我得以寻觅到今生之法身……


第一部分第4节 释圣智:只回答三个问题

    释圣智:他就回答三个问题,便下逐客令    
    释圣智俗名及生年不肯相告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0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客堂    
    圣智法师在寺院中的职务是知客,是寺院接待外来宾客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见到他时已经接近中午了,他在客堂端坐,微闭二目,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威仪,让人油然生出肃穆的感觉来,我们凑上去,递给他名片,表明来意。    
    他端详着名片,半晌不语,后来淡淡地说,聊什么?出家人有什么好聊的,我们又不是什么明星,让你们这些记者追着。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所言置地有声,竟让我们颇有些尴尬。我们连忙解释说,我们也不是什么娱记,不喜欢追星,只是想让多了解少林僧人的生活,才不远千里赶来。    
    法师点点头。不语。    
    客堂香炉散发出浓浓的香气,和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僧人坐在一起,我们只好放弃来时的初衷,静静地坐着,看着客堂中人来人往。    
    大约一柱香的时间,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你们这么久还不走,我就回答3个问题吧。    
    我们见到的僧人以永字辈的、延字辈居多,要不就是更小的恒字辈的,圣字究竟是个什么渊源呢?    
    我这圣字辈是和方丈平辈的,我们属于佛家的堂兄弟。然后,他就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宗派的事情——禅宗佛门,自公元527年达摩祖师首创后,二传于慧可,三传于僧璨,四传于道信,五传于弘忍,六传于慧能祖师。六祖慧能的弟子有43人,著名于后世的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等。神会虽得衣钵、法器,于唐开元12年(公元724年)正月十五日,在滑台发动了南顿北渐大论战,弘扬了南宗顿法(即顿悟之法)宗旨,但他的法脉到唐代末就中断了,只剩下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两门法嗣,后又分成为五宗七派。曹洞、临济两宗在其中。圣字辈属于临济宗的辈份,而永、延、恒都属于曹洞宗。您能告诉我您的过去吗?    
    过去的事情提它干什么呢?知道了我原来叫什么又有什么用呢?知道我以前结没结过婚又有什么用呢?一切当年是过去了,就让他沉睡吧。有些俗世中人爱问我一个问题,你这出家人够奇怪的,居然放弃红尘之美。我说,我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也在滚滚红尘中,只是我们想的问题不同,做的事业有别。有一种说法,人出生以后,就是来接受各种苦难的,很多对佛教的理解是这样的,您觉得呢?    
    这是懦夫之言!他睁开了眼睛,说,好多人在信仰宗教的时候抱着一种心态,是“伏罪”心,认为自己前生做错或是今生做错了事情,希望得到佛祖或是其他神明的谅解,来减轻罪责,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改过自新的人,这种人不是纯粹的信仰者。另一种是普渡众生的人,为解救或帮助别人而生存,“笑对人生”。遇到了困难的事,从不望而却步,而是笑着面对,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随缘。就像你到了峨眉山,是要尝尝三江水泡的竹叶青,要不,岂不是白去了?    
    你既然认为自己也在红尘中,为什么不能和我们这些红尘中人愉快地交谈?    
    他没有回答,恢复了起初的神态。似乎不愿意多看我们这两个俗人一眼。    
    旁边的小沙弥走过来,说,施主,请回吧,法师已经回答了您3个问题。现在马上要开饭了。    
    这是逐客令。    
    我们只得起身告退,临出门时,我们很客气地向他道别,并说,法师,我们今天谈的就当是一种前奏吧,希望有机会去您的禅房继续谈。    
    他双手合十送我们,然后淡淡地说,什么是前奏?什么是尾声?何为始?何为终?我们刚才其实已经进行了很不错的精神交流:您希望得到我的故事,我没能告诉您,但是我把我领悟出的东西告诉您了,这还不够吗?    
    剩下的是我们无语。    
    那次见面之后,我们不甘心,便想再找他一次,可是,总也碰不到他。后来有别的僧人介绍说,圣智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淡淡的,只怕再找到也还是不会说什么。有人讲到他在少林寺的位置:方丈的得力助手,目前全权负责少林寺慈善基金会的事宜。他曾经闭关修练过多年,也曾经去有名的佛学院读过书,并多次代表寺院外出。


第一部分第5节 释永福:没有故事的故事

    释永福:没有故事的故事    
    俗名杨新会,1965年生河南登封迎河村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2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藏经阁前    
    见到永福法师那天天气非常好,太阳早早出来了,照在大殿上,格外耀眼。我们老远就看见他,弯腰整理着什么,青色的僧衣昭示着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的平淡心情。    
    我们说要采访他,他一愣,我有什么值得采访的?    
    讲讲你的故事吧。    
    我真的没什么故事,他说,我不像有些师父们与外界交往很多,我从来到少林寺就是这个样子,快20年了,天天如此。    
    我们不走,非听他讲不可,他笑了笑,便娓娓道来——    
    很多游客也会问我为何出家,问我有无什么故事,我每次都会说,确实没有。其实,僧人并不像世人所想像的,要有一大堆故事和传奇,信仰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秘密。如果我非要说我是家庭所迫或者是婚姻受挫或者是杀人放火无处藏身或者是别的什么,那么您一定会很高兴吗?如果是那样,我现在就编故事,为了让您高兴。可是,我想这根本不会让您高兴的,所以我为什么非要把一个有故事的不真实的自己给你呢?有些事就是一个“缘”字,不必搞那么清楚。    
    永福法师指着正前方藏经阁的匾额,那是赵朴老手书的三个大字。他问我,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吗?我说,藏字少了几笔。他说,是的,你知道赵朴老为什么要这样写吗?我摇头。他说,这藏经阁原来藏的宝贝经书可多了,有12大柜,计5480卷,初祖达摩面壁影石、拳谱、木刻《少林寺志》版本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可惜毁于1928年石友三的一把大火,唉!作孽呀!所以后来寺院请赵朴老提藏经阁时,老人难遣悲愤同时也为了警示后人,便故意少写了几笔,意思是说,你们少林的藏经阁是藏不住经的!这让我们这些后来者不敢有丝毫懈怠。    
    永福法师是藏经阁的藏主,能够做到其位一定有深入经藏的大修为。而他竟对此也表示否认,他说,佛经浩瀚,岂是随便可以学到大修为的?几年前,他毕业于南京佛学院,可是,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太少,因为佛法无边,实在太深奥了。如果说佛法是大海,他只了解了一滴海水而已。    
    这个比喻足以证明他的知识不低,他那种智慧的寂静也足以证明他的世界中有着许多不同凡响的地方,只是不肯说出。    
    讲讲在南京佛学院的学习生活?    
    没什么,和在少林寺差不多,早晨上早课,晚上上晚课,其他时间学习经典以及一些哲学、宗教的教材。但是,集中的学习和研究会让一个人的信仰更明确,佛法说的确实有道理,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人置身其中,从而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在家中一样可以过,一样可以追求精神,为什么非要来到寺院中呢?    
    他微微一笑,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