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靠岸后,洋人把叶澄衷带到自己的公司,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做五金生意,叶澄衷答应了。
从此,叶澄衷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并很快在商业中崭露头角,一步一步登上了“五金大王”的位子。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问心无愧,你的生意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越做越大。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勤奋是一生的资本(1)
浙商商道:
道由天定,事在人为。
不工作就像有病一样,生命就好像没有被激活。
浙商自白:
浙江人勤劳务实,是全国人民的楷模,其活力和后劲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经济学家钟朋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奋总是一个人必需的品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金钱。一切成就都需要通过勤奋去获得。
有些人并不认为浙商的成功是勤奋所得,他们认为,只不过浙商抓住了好的市场机遇,只是他们“运气”好罢了。在经商创业过程中,机遇尽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勤奋。一个勤奋的人才能够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去思考,在别人休闲的时候去工作,在别人无视机遇降临的时候及时抓住机遇。
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所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就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他还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8到9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样就可以比别人赢少许。面对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这更加重要。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也许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的精神,浙商才取得令人目眩的成就。
事实上,就算是想买彩票中奖,你也至少得去买一张彩票,如果光坐在家里想象自己能够中奖,那恐怕是不太现实的。可见,幸运和机遇总是以智慧和勤奋为基础的。
在一次促销会上,美国一家大公司的销售经理向大家传授了一个销售冠军的经验。他请大家看看自己的座位下面有什么东西。
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下发现了钱,有一分、两分、一角的硬币,也有一元、二元的钞票。
有些人捡了一枚硬币,也有些人捡了许多硬币。
这时,这位销售经理对大家说:“我只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只有勤奋的人才能赚到比他人更多的钱。”
由此可见,勤奋是一生的资本,它可以让你在没有资本的时候,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干劲去获得第一桶金,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许多人都希望工作能够轻轻松松,不要付出太多的辛劳。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的。作为普通的人,如果你的家境并不好,如果你的能力并不强,再加上你的智力并不十分出色,你要成功也许就只有勤劳来支持了。
李嘉诚曾经这样说过:“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李嘉诚还解释道:“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全都不用怕,只要勤奋工作,白手起家,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许多浙商在刚经商、创业的时候,都是一穷二白的,他们没有学历、没有资金,但是,他们深深地懂得唯有勤奋是成功的第一资本。于是,一群希望获得成功的浙江人带着他们的梦想背井离乡,到全国各地去做一些常人不愿意做的小买卖,诸如弹棉花、修鞋子、卖纽扣等。这些被其他人看不起的小行当,在浙江人看来,都是成功的途径,只要自己付出勤奋、付出心血。事实证明,浙江人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些从事被人看不起的小行当的浙江人,接下来都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这些小买卖、小行当也变成了全国有名的企业。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兼CEO马云是个地道的杭州人。
1995年4月,马云从教师岗位辞职,借了2 000美元,开办了“中国黄页”(China Pages),成为中国第一批网际网路公司之一。
1997年年底,马云北上和外经贸部合作开发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马云通过自己的演讲筹集了50万元人民币,以B2B为模式的阿里巴巴网站宣告成立。
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当时,资金极度短缺。马云曾经对员工说:“在未来12个月,我们不能放松,一口气都不能松。我们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说,我们要准备打36个月的仗,3年以内我们咬紧牙关、没有工资也要坚持。我们拼三年,这条船也要给我冲出去,冲到纳斯达克。如果三年内挫败了,那我们放弃。今天,我要求大家的是,我们把36个月变为18个月。”当时的马云刚刚做完阑尾炎的手术。
一位阿里巴巴的元老级员工回忆道:“我们当时是500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住在离湖畔花园五分钟路的距离,我当时住在南都花园,房租好像是600块钱,三个人一起租的。因为没钱,有时候出去打车,碰到出租车,我们通常会拦8块钱的夏利,如果看到一辆富康,和夏利很像的,上了车,就很懊悔。所以也就是这个经历,让我们最后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以后,懂得怎么样去节约,没有像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乱烧钱。”
为了得到他人的投资,马云经常到处游说,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在创办阿里巴巴不到七个月的时候,马云就用6分钟的时间赢得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风险投资商软银公司的总裁孙正义的两千万美元投资。
事后,马云描述:“我跟孙正义的那次谈判,我觉得这6分钟真的是蛮有意思的。6分钟内不可能讲,我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还你钱,明天要上市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假的,不可能的事情。
“我是很自然地讲出,我想做一个世界级的公司,我坚信中国的前景会非常美好。我坚信我们的团队会不断壮大,我很自然地跟人家讲出了我心里的想法。所以孙正义听了以后,也不知道是听傻了,还是我们心有共鸣。
“这6分钟以内还说了好几个NO呢,孙正义一开始报出来的价格,就被我们‘NO’掉了。当时我们的CFO蔡崇信坐在那边,我朝我们的CFO看了看,CFO朝我看了看,然后他说NO,这个NO全世界很少。”
正是凭着不懈的努力,马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勤奋是一生的资本(2)
尽管阿里巴巴的创业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马云一直勤奋地工作着。他是这样鼓励自己的:“大家都倒下了,我站着就是胜利;如果大家都卧着,我跪着就是胜利。”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走出了创业的冬天,迎来了喜人的春天。目前,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以B2B为模式的网站之一。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马云并没有把它归功于自己的聪明。他说,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后来,马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的:“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马云的成功也正体现了浙商身上具有的勤奋的精神。梦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付出多少,做了多少,只有付出勤奋,付出汗水,成功才会走近你。
博客网创始人兼CEO方兴东认为浙商文化可能是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为什么会成功的答案之一。在问答《纽约时报》的记者问时,他说:“马云干的活,是互联网中最苦最累的活,这个B2B比B2C都还吃力。挨家挨户,蚂蚁雄兵,没有浙商文化的勤奋、执着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想象的。要知道,这些年,所谓的诸多B2B网站只有马云堪称硕果仅存。这不是没有背后理由的。”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一定要吃得起苦
浙商商道:
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
浙商自白:
人要想永远成功,在每一个阶段都很艰难,只是艰难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项青松
几乎所有的浙商都认为,“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每一个浙商,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善于吃苦的。浙江人能吃苦、善于吃苦的精神,已经得到全国人民的公认。
许多刚开始创业的浙商都非常善于吃苦,他们能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苦活,诸如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等,浙江人都抢着去干;别人不肯受的辛劳,诸如走南闯北、远走他乡,浙江人都乐意去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取财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政策刚刚放开,浙江人就外出打工、做生意,20年来,这些远离故乡的棉花郎、修鞋匠、钥匙大王等人,不仅挣到了血汗钱,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了经商的基本法则。当他们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当他们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人或回乡创业,或在异乡扎根发展,一个个成为了老板,走向了富裕。
许多不愿意吃苦的人都认为浙商的行为很不可思议,甚至有点看不起浙商。但是,许多年后,这些睡地板的浙商都成功了,小企业成了大公司,小资本成了大财富,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话在浙江商人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项青松出身于农民。项青松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因为从小种过地吃过苦,学了很多很多东西。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1992年的时候,我在试制卫星天线,那个时候室外气温有40多度,有员工就讲,老板你要不要出去?我说没关系,我觉得我现在比种地好得多了。我一直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做什么都不觉得苦。”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早年在胡庆余堂当学徒时也是吃尽了苦。
胡庆余堂创建于1874年,是胡雪岩创办的。冯根生的爷爷是胡庆余堂的第一代学徒,父亲是第二代学徒,冯根生是第三代学徒。
胡庆余堂的学徒要练的基本功很多,望、闻、问、切都要学,仅是中药“整炮”这一项,就得学习原料的挑选、整理、干燥、炒、炙、漂、煅、飞、洗、去毒以及遵古的配伍。而这些基本功的学习都要在三年内完成。冯根生是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除了学做生意,他还必须做一些杂活,诸如擦柜台、扫院子、给师傅打水盛饭等,因为,他没有了师弟。
谈起在胡庆余堂做学徒时所受的苦,冯根生说:“做学徒是很苦很苦的,学徒3年期间不准回家。平时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才能睡觉。早晨起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认两个小时中药。认药的数量是每天增加两种,一年720种;三年下来,就是2000多种,要知道它的产地,它的药性,比如是寒性、热性的,还是温性、凉性的。如此学下来,所有的中草药都在你的脑子里,这个药治什么病,配什么方就全知道了。早晨,认完中药,就开店门,擦柜台,什么活儿都要干,一直忙到晚上7点关门。然后再认药,直到晚上10点才能睡觉。
“其实睡也是睡不踏实的,因为药店是24小时接药方。如果店外有人敲门,学徒就先得下去,把灯点起来,迎门,然后再去把老师傅引下来。小时候常听老人讲鬼的故事,所以最怕的就是鬼,特别是阴森森的下雨天。胡庆余堂又是一个很大、很深的庭院,所以晚上一个小孩子从楼上下来感到很害怕。而且晚上的方子里有时候也需要用一些新鲜的、现做的药捻了来配方,比如治老人哮喘的中药,就要用一味‘竹沥汕’,是把竹子劈开以后,用火将其中的竹油沥出来,一滴一滴地沥,没有一两个小时是完不成的。如果掺点假,加点水,谁也不知道。这就要靠良心做事,靠诚信撑店。药配好后拿去,你刚刚睡下,可能又会有人敲门。记得有一个晚上,我起床6次。你算算看,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半夜再有五六次起床配药,学徒还有多少时间睡觉?可第二天还要照样工作,365天,没有一天休息的。”
实际上,身体上的苦并不算什么,许多浙商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这种心灵上的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是,浙商却能够默默忍受。在浙商心里,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他们可以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苦。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种吃苦的精神在浙商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率江西党政学习考察团在浙江考察时这样说道:“这里的企业都能积极进取,主动性很强,我们学习浙江的经验,主要是学习浙江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而这一点,也正是浙商区别于其他商人的独特之处。
有人认为,浙商这种肯吃苦的精神主要来源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浙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独特的山地文化决定了这里的人喜欢“独”而不喜欢“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思想占据了主流,浙商似乎缺少了优越性。但是,当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时,浙商的独立精神就迸发出来,这种能量使浙商身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特点,那就是肯吃苦与自强不息。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在挫折中磨炼自己(1)
浙商商道:
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浙江吉利公司厂歌歌词
浙商自白:
都说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它会使人变得坚强,也会使人成熟。由于自己身体残疾带来的挫折,使得我在做事情时总是追求完美。在许多事情上,我的想法都与众不同。我总是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我越来越自信。
——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兼沈阳温州商会副会长曾昌飚
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在困难与挫折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