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宋 作者: 阿越 >

第134章

新宋 作者: 阿越-第134章

小说: 新宋 作者: 阿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脸色稍霁,又问道:“岁币呢?难不成朕还要给他们岁币?”
  “战争未打完之前,自然不给。打完之后,给与不给,其权在我。”
  “如此则差强人意。军事改革,朕以为刻不容缓!”
  ********
  熙宁八年七月。赵顼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开始推行军事改革。
  “整个大宋的军事体系,将由六个机构领导:枢密院、兵部、三衙、卫尉寺、军器监、太仆寺。所有机构,都要受御史台与门下后省监督。六个机构各有职掌——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亦是皇帝陛下之最高军事参议机构。兵部的职掌,包括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的补选和升调转迁;征募兵员、士兵的迁补,退役;驿传,后勤军资等等。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掌全国之禁军,平时主要职责是督导各军训练、建议奖惩官兵、提出装备建议。卫尉寺掌监军、军法诸事宜,它可以监视、调查军中一切叛乱、违法行为,审理军事案件。军器监掌研究、生产军器。太仆寺专掌马政……”
  王韶坐在滕椅上,听长子王厚说着军事改革的内容,突然冷笑道:“这次郭逵要受重用了吧?”身为枢密副使,却只能做军事改革的看客,王韶心里十分不满。但是皇帝的决心如此之大……
  ********
  附:枢密院、兵部、三衙主要机构设置枢密院知枢密院事 一人 正二品 位在左右仆射后(其资深望重者则称枢密使。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同时只能有一人)
  掌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得列席政事堂会议同知院事 若干 从二品 (其资深者称枢密副使,其资浅者称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 掌副枢密院事属官:
  都承旨 一人 正五品上 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用士人,文武参用。(保留原名,各房主官则不再称承旨官,改称知事)
  副都承旨 一至二人 从五品上各司、各房知事 一人 正六品上 掌各房事务各司、各房同知事 若干(随各房事务要繁而定) 从六品上检详官 二人 正七品上
  为慎政官员计议官 四人 正八品上 为慎政官员编修官 若干,正八品下
  宋制本不入衔,兹现,编修官之职掌,为专门编修如《武经总要》等军事书籍,以及颁布之军政令,条例等等……
  ……(余不详叙)
  属司:
  仅列枢院所属之较重要司、房,于宋制多有增减沿海制置使司 掌沿海防务,海军军政北面房 掌临辽国诸路之防务、军政河西房 掌临西夏诸路之防务、军政在京房
  掌京师诸路之防务、军政,兼理四川广西房 掌沿交趾、大理诸路之防务、军政东南房掌其余东南诸路之防务、军政编修所 编修官所居……
  审官司
  掌武职人事,兵籍与士兵,至六品武官,权归兵部武选司,枢密院备案而已;六品以上至三品以下之武职任命、迁补,则由枢密院建议,政事堂最后决定;三品以上之武官任命,由皇帝决定。凡六品以上武职之考绩,磨堪,请假等等,皆归枢密院审官司。
  职方馆 掌地图测绘,军机档案等,同时亦为对外情报机构检阅司 掌督察三衙训练,发布演习命令等侍卫司 掌侍卫事务知杂房 掌诸杂事……
  独立属司枢密会议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政事堂(枢使列席)最终决策。决策之前,枢密会议提供战和攻守之建议,交皇帝、政事堂参考;决策之后,枢密会议决定作战之方案建议,供皇帝决策。
  枢密会议之成员,由枢密使、副,三品以上功勋武官,元老重臣,三衙都指挥使等组成。
  武经阁
  废枢密学士等称呼,建武经阁。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侍读、修撰等职名。为储材之所,凡三品以上武官,无实任且未退役者,从三品拜武经阁待制;正三品拜直学士;从二品拜侍读学士;正二品拜学士;从一品拜大学士。凡侍讲、侍读、修撰,为三品以下武官之加衔。待制以上,入阁则拜,出阁实任即去职。
  兵部(以文官为主)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从三品;
  属官:
  郎中 各司各一人,正五品下;
  员外郎 各司各一人,从六品下;
  主事 若干,随司而设,从七品下……
  属司:
  武选司 掌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补选和升调转迁等等人事,及武举事宜。
  兵籍司 掌士兵征募、迁补、退役、抚恤等人事(含民兵、厢军、蕃军、土军诸兵籍事)
  职方司 掌国内地图之测绘,烽侯,督察城隍要寨之修筑等事,同时为对内之情报机构。各军、营皆有掌地图测绘之军官,随军测绘地图,上报职方司以及枢院职方馆。
  驿传司 掌传驿之事。
  库部司 掌军资料账。凡各军所需军资,报三衙审核批准,由库部司复核发出。军器监则为纯粹之研发生产机构。
  讲武学堂 山长例由兵部侍郎兼,设在京师。培训军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废武学)
  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军队建制组成由下至上为:伍、什、大什、都、指挥、营、军。最高常设建制单位为军。
  步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五都为一指挥共55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共30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骑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三都为一指挥共33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18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水军建制比照步军而定。
  炮兵、床子弩、抛石机等器械部队标准编制,一指挥共200人。
  按王安石置将法,一将人数为三千,即相当于步军一营的人数。每营为独立之布防单位。军虽然保留建制,但是承平时期,除边境地区诸军及水军之诸军有实际之意义外,内腹地区只做为行政机构而存在。每军下辖五营,有纯步兵军、纯骑兵军、马步混编军诸种。器械部队平时直隶殿前司,战时或演习时配备各军。
  熙宁八年,全国本有禁军568688人,分成1552个班/直/指挥。但是因为小说中王安石并未于熙宁七年进行裁汰,因此禁军人数仍比照治平年间之数,为66.3万人。其中马军人数,不低于12.6万。
  改制之后,全国禁军整编成54万~55万人。其中骑军约12万人;步军约37万~38万;水军约3~4万人;器械部队约1万6千人。
  殿前司所辖诸军:
  步军班直共14班/直,计7700人。
  旗号编制如下:
  御龙直(左右班2)
  御龙骨朵直2御龙弓箭直5御龙弩直5马军班直共36班/直,计11880人。
  旗号编制如下:
  殿前指挥使班(左右班2) 皆亲从带甲之士,武艺绝伦者内殿班(左右班4)
  皆武臣子弟有材勇者散员班(左右班12)皆州郡豪杰,并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入散员班金枪班(左右班2) 皆军中善用枪槊者殿前侍卫班11
  带甲8,不带甲3(旧东西班),皆烈士子弟散直班(左右班4) 皆州县官员幕府从人、登闻鼓院试武艺者钧容直班1
  皆军中晓音乐者以上40班/直,护卫禁中安全,出入警跸。
  另整编所辖马军为4军20营,计36000人以上。
  所辖步军为6军30营,计90000人以上。
  以上共马步10军50营,兵数12.6万以上,旧制殿前司诸军虽主要驻京师,然远至太原,亦有少量驻扎。今统一之,凡殿前司辖诸军,皆驻京师、西京附近,护卫京师安全。
  马军四军旗号编制为:
  捧日军 驻京师拱圣军 驻京师骁骑军 驻西京及京师附近骁胜军 驻京师北面诸镇(实为教导军,其军官阶级视普通骑军高半阶)
  步军六军旗号编制为:
  天武军第一军、第二军 驻京师宣武军第一军、第二军 驻京师(宣武第一军实为教导军,其军官阶级视普通步军高半阶)
  铁林军 驻西京及京师附近神射军 驻京师北面诸镇此外,器械部队皆隶殿前司,在京20指挥,在外60指挥,共16000人。
  器械部队皆以“神卫营”为号,共八营,一营隶十指挥。在京师为第一营(第一营实为教导营,军官阶级视其他神卫营高半阶)、第二营。
  水军亦皆隶殿前司。江河水军以“虎翼上军”为番号、海船水军以“虎翼军”为番号,初置时约3万~4万人。
  虎翼上军编制同步军,惟每军仅辖一营至三营不等,虎翼上军第一军驻京师,负责京师河防;第二军第一营在江宁,第二营在鄂州,负责长江江防。其余江河水军虽隶殿前司,实为教阅厢军。
  虎翼军编制另立一格,其建制以“船”为单位,约相当于都或指挥不等(因海船水军为初创,故熙宁八年虎翼军仅赐旗号,并未整齐编制)。虎翼第一军驻杭州;虎翼第二军驻广州;虎翼第三军在登州。
  殿前司总辖部队约为18万~19万。
  侍卫马军司所辖部队:
  马军40营,计兵员七万二千。
  其中编成30营编成6军,约5万4千人。
  龙卫军云骑军武骑军云翼军飞骑军威远军以上六军,主要分驻河北、陕西前线,不详列。另有十营,与步军混编成军,各有旗号。
  侍卫步军司所辖部队:
  步军92营,计兵员约27.6万。
  共20军。纯步军10军,马步混编军(一骑营四步营)10军。
  纯步军番号如下:
  武卫军2雄武军2雄略军3(第三军仅2营)
  振武军4马步混编军番号如下:
  飞虎军4神锐军6以上二十军九十营,驻扎河北诸路、京东、京西、府畿路者8军,即武卫军、雄武军、飞武军。调防驻扎秦凤、熙河、泾原、环庆等沿西夏诸路者,共10军,即振武军、神锐军。雄略军第一军五营分驻淮南东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雄略军第二军分驻福建路、广南东西路等处,雄略第三军驻四川诸路。
  三衙各有都指挥使(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从三品)一名。属官、属司略。
  第三章
  “郭逵出任兵部侍郎兼讲武学堂山长。”王厚淡淡的说道,“孩儿认为讲武学堂非常重要,这次军事改革,首要的事情,就是整编禁军。按照计划,将首先在京师创办讲武学堂,从禁军中选调从九品下至八品上的武官进入讲武学堂培训,训练阵法、纪律、号令、武艺等等,然后再由这些武官为基础,从各禁军中选调副都兵使至什长等,组成骁胜军与宣武军第一军、神卫营第一营……”
  “慢着!”王韶忽然坐直了身子,问道:“什么叫副都兵使?”
  “这次变动,是从上到下的,所以非常之大。副都兵使,大约便是原来的副都头吧。”王厚笑着道:“武官废除了寄禄官,以散官品秩决定服色、俸禄、资历等……从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是二十九阶三十一个名目,大抵名称还是本朝旧制。而从九品外,又有准备使唤至守阙毅士十资。似爹爹,散阶便将定为镇国大将军。”
  “镇国大将军?”
  “是。天下武臣阶级,都全部改成新官名。从一品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为辅国大将军,从二品为镇国大将军。爹爹便是镇国大将军!”王厚一面说着,一面递过一张写满了字的纸给王韶。王韶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
  熙宁八年钦定武臣散阶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国大将军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正五品上定远将军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从八品上 御武校尉从八品下 御武副尉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未入流共十资:
  准备使唤 守阙准备使唤 听候差使 守阙听候差使 听候使唤守阙听候使唤 效士 守阙效士 毅士
  守阙毅士王厚看父亲看得认真,便又一面解释道:“这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散阶的名称没有任何变化,怀化大将军与归德将军依然只授给归顺诸蕃首领……”
  “这未入流十资又是怎么一回事?”王韶指着纸问道。
  “从守阙毅士到准备使唤,一共十资,士兵入伍第一年,就是守阙毅士。又特别规定,士兵入伍后,只须训练合格,不犯军纪军法,一年一迁。若有功劳、或考绩优等,还会按功绩加以晋级。每级薪俸各不相同。这本来也是军中旧法,用来鼓励士兵上进之心,不过这次却是规定得更加具体了。”王厚也是久在军中之人,于旧制本熟,因此说起军制改革来,也历历如数家珍。
  “这么说,士兵的役期是十年?”王韶却眯起眼睛,反问道。
  “是,十年役满,若还不能升到陪戎副尉,就要退役。兵部将另外颁布禁军士兵退役法例,或使其转入厢军、地方巡检部队,或者就直接发钱遣散回籍。另外,此次兵制改革,将暂时保持募兵法不变,禁军以后会采用两种招募方法,一是从厢军中挑选,一是直接向天下招募,士兵入伍后一年,所属部队若发现条件不合要求,将遣回原籍,处罚招募官员。看来这次皇上是打定了主意,要让禁军的士兵永远保持在三十岁以下的精壮青年。”
  “说来容易做来难呐,”王韶高深莫测的一笑,轻轻的说道,随后又将身子舒服的靠在椅背上,然后闭上眼睛,嘴里开始哼起不知名的小曲。
  王厚微微欠身,说道:“其实这兵制改革的谋主,实际上还是石越。是他建议皇上将卫尉寺变成一个监军、军法系统,军法官配到了大什一级,依孩儿之见,若果真能够成功,军中许多改革必然能够实现。因为卫尉寺若是完全独立的系统,如果有人招募不合格禁兵,他便要同时让军中武官与军法官都与他同流合污才能如意——这代价未免就太高了。”
  “这么说,你是相信郭逵能够成功?”王韶的眼睛却没有睁开,只是淡淡的问。
  “不。”王厚咬着嘴唇,缓缓说道:“孩儿是相信石越能成功。”
  “你又要劝我和石越合作?”王韶懒懒的问道。
  “爹爹,石越一样可以让您成就功勋!”
  “是吗?”王韶冷笑道:“我可不相信几个新机构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有清晰明确的奖惩制度,并且能够公正的执行,孩儿却认为是可能的。”王厚声音很轻,似乎怕因此冒犯了父亲,但脸上的神色却很平静。
  “谈何容易?”王韶依然没有睁开眼睛,懒懒的说道。
  “总要去做!”王厚的声音终于渐渐大了进来,“皇上亲自接见孩儿,以孩儿为骁胜军第一营都指挥使。讲武学堂第一期将召集禁军中副都兵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约一千人进行训练,半年之后,组织比武与演兵,淘汰近四百人,胜出的六百多人,将分别编入骁胜军、宣武军第一军,神卫军第一营为军官,组成教导军……”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