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宋 作者: 阿越 >

第153章

新宋 作者: 阿越-第153章

小说: 新宋 作者: 阿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来,难得有宗室下嫁武人,这一对天作之合的婚配,让整个开封府都津津乐道。自石越在赵顼面前推荐狄氏兄弟之后,狄咏就一直负责皇帝的宿卫安全,亲贵无比,因此他与清河郡主的婚事,虽有梓儿打理,石越却也不敢当真怠慢了,纵在百忙之中,还是要亲自过问礼物的准备。
  不料主仆二人按绺徐行,刚出琼林苑,便见一骑人马从后面追上,还一面大呼小叫道:“石越,石越……”
  当时天下除了皇帝之外,无人敢当面直呼石越之名,朝中大臣,便是吕惠卿、蔡确、安惇,在皇帝面前称“石越”则可,若当石越之面这么称呼,却也没有这个道理。因此石越与侍剑听到这呼唤,不用细想,心里便已在苦笑。二人停下马来等候,没多时那人便已赶上,果然便是柔嘉县主赵云鸾。
  柔嘉虽未成年,但也快有十五岁,按宋代的规矩,再过两年,便可嫁人。虽然未必不可以稍晚几岁,却终究是应当讲讲忌讳嫌疑了。哪料得她纵性妄为的脾气不仅没改,反倒是变本加厉了。此时更是一身男装,头发用一条白色丝带束起,倒似个俊逸美男子。
  石越见她近了,苦笑道:“县主,不知有何吩咐?”
  “我想去看看你夫人,可不可以?”柔嘉横了他一眼,撇着嘴说道。侍剑捂着嘴窃笑,不料柔嘉已是一鞭子抽下,啐道:“也就是石越惯出你这种书僮来。”侍剑也是经过明师指点的人,哪里便能让他抽着,一拉缰绳,轻轻避开这一鞭,笑道:“请县主恕罪。”
  柔嘉却不去理他,只看着石越,问道:“让不让?”
  石越在马上微微欠身,道:“县主言重了。只是下官还有点事情,不会马上回府。”
  “无妨,我反正没事可做,便陪你走走。”柔嘉翘着嘴巴说道。
  石越不由暗暗叫苦,他早已知道,只要被柔嘉缠上,便如狗皮膏药一般,难以揭下。但是若要带着她到处逛,万一被人看见,未免会朝野哗然。正在为难,忽然侍剑笑道:“公子,朱仙镇离汴京亦不近,若不赶快,只恐到时已经天黑了。”
  他连忙应道:“我知道了。”一面向柔嘉笑道:“县主,我却要去朱仙镇,要明日方回。县主同行,不甚方便。”
  柔嘉冷冷的看了侍剑一眼,冷笑道:“少闹这种玄虚。朱仙镇我不敢去么?陈桥驿我也去了。”说罢夹了一下马腹,催马前行,一面高声说道:“走罢。你若敢跑了,我便将石府闹得鸡犬不宁。”
  石越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跟上。只是人马始终和柔嘉保持五十米的距离。
  如此一路前行,进了万胜门,便见两旁商贾密集,把大道都占了不少,叫卖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通行甚是不便。三人不得己下了马来,牵马徐行,柔嘉走到石越身边,皱眉道:“皇兄下过几次诏书,不许这些商贾在御道做生意,竟是管不住。也不知道开封府做什么的?”
  石越笑道:“当年太宗皇帝想扩建皇宫,万事都已准备好了,只因皇宫附近的百姓不肯搬迁,十分反过,太宗皇帝便决定放弃扩建。我与皇上说了此事,皇上圣明,便决定不再管此事。这须怪不得开封府不尽心。朝廷须尽量体惜百姓,才是正道。”
  “原来是你从中做祟。”柔嘉怒视石越,她却懒得去管那些大道理,直欲把今日通行不畅的罪责加在石越身上。
  石越一见她神色,心中一惊,慌忙说道:“非也,非也。昔日也曾下过诏书禁止,却屡禁不绝。这须怪不得我。”
  柔嘉却不依不挠,依然怒目瞪视,道:“我可不管。似这般走,要走到何年何月才成?总之便是你的错。谁让你去面君也不肯带仪仗,朝中大臣,谁像你这般不成体统?”
  石越哪敢再讲大道理,只得苦笑道:“回到府上,再给县主赔罪。只须走出这段,在前面拐个弯,便没这许多人了。”
  柔嘉哼了一声,正欲说话,忽见四五骑人马从万胜门那边飞奔而来。马蹄过处,吓得行人纷纷躲避,许多人和担子、摊子都被冲倒,顿时街上乱成一团。柔嘉一怔之下,忘记躲闪,便见马上之人一鞭挥来,吓得石越顿时脸色煞白。好在侍剑见机快,已闪身冲出,一把抓住鞭子,猛一用力,竟将马上之人给扯下马来。柔嘉回过神来,更是怒火中烧,也不管那人是谁,执起马鞭,便向那落马之人没头没脑狠抽过去。那人从狂奔的马上被拉下来摔到青石地板的地上,已将一只腿骨摔断,这时又被柔嘉一顿狠抽,顿时鬼哭狼嚎的大叫起来,声音却甚是奇怪。
  另几个骑者见同伴落马,被人虐打,又惊又怒,一个个纵身下马,抽出佩刀,便围了上来。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则在马上弯弓搭箭,瞄准石越。
  侍剑见势不妙,连忙拔出佩剑,一把拉开柔嘉,用剑抵住落地之人的喉咙,怒声喝道:“休得妄动!”
  那些人投鼠忌器,连忙止住脚步,却仍然虎视眈眈。
  石越这时才看清那几个骑者,除了马上一人是汉人装扮外,其余几人,却都是夷人打扮。但却绝非辽、夏、吐蕃之人,看模样,倒像是大理国的,又或是大宋境内的蛮夷部落。石越素知这些人不知律法,动辄杀人,这时才暗暗后悔没有带护卫。只是又奇怪这些人如此敢在汴京如此横行。
  柔嘉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她见这些人竟如此无礼,不由厉声喝道:“你们是哪来的蛮子,敢如此大胆?”
  她一开口,众人顿时便知她是个女子,眼中都有诧异之色。那马上之人冷冷的说道:“你们放开我的同伴,我便饶过你们。”
  石越见此情形,便知余下众人,是以马上之人为首。他怕柔嘉多言,反激怒众人,连忙上前一步,抓住柔嘉的小手,拉到自己身后,一面从容问道:“你们是何人?怎敢在御街上如此横行无忌?”柔嘉略一挣扎,忽然满脸通红,不再动弹。
  “你却管不着。只须放了我同伴,便井水不犯河水。”马上之人的语气,甚是高傲。
  “我如何能相信你?现时你首领在我手上,你自然投鼠忌器。若我放了他,你若毁约,我悔之无及。”石越此时早已看清为侍剑所制之人,衣着绵缎,与余人不同,身份必然不同寻常。
  马上之人眼中露过一丝诧异之色,道:“他不是我的首领。”
  石越听出他话中之意,淡淡一笑,道:“便不是你的首领,亦是他们几人的首领。”
  那人沉默一会,却不回答,反问道:“你欲如何方可信我?”
  “你放下弓箭,我等去开封府理论。”
  那人脸上忽然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道:“你的打扮,非福即贵,我等在汴京人生地不熟,开封府定然帮你,我岂能上此恶当?”
  ※ ※ ※
  很抱歉的来纠正一下,现在出版社那边确定签售两次,确定具体时间分别是:地点:中关村图书大厦一楼大厅“左岸公社”
  时间:2005年11月26日下午4点30分-6点
  地点: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楼东门时间:2005年11月27日上午10点30分-12点
  若诸君有暇,欢迎捧场。
  ※ ※ ※
  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十点半,西单图书城 阿越签名售书
  欢迎北京的书友去捧场
  第三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四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五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六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七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八节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九节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十节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五集 安抚陕西
  第一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二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三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四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五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六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七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八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九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十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六集 哲夫成城
  第一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第二章 'V'
  本章节为VIP内容,请点击本连接阅读
  新宋(鲜网实体书版)第一集 声名鹊起
  楔子
  历史是可以改变的吗?
  历史中存在过无数的偶然,偶然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偶然将历史定格于今日的模样……
  如果,命运突然改变了其中的一个偶然,我们曾经熟知的历史,将走向何方?
  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西元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站在了一千年前的土地上,时间是北宋的熙宁二年,距离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还有二十六年。
  这是中华文明造极的盛世,但盛世中的北宋,已经将一只脚迈入了深渊──百年来政治与军事的积弊,异族铁骑侵略的威胁……
  政治家王安石,正在主导着一场试图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变革,那些曾在历史中闪过耀眼光芒的星宿们: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已经开始了他们激烈的交锋与碰撞……
  千年时光积累的智慧经验,最终只与千年前的古老文明温和的碰撞。
  碰撞中,一个野心家,开始着手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他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建大学、办报纸、炼钢铁、造火器……石越在这个时代,播下了文化启蒙与产业革命的种子,他企图以此来影响历史的进程,但对于结果,他也只有无限的茫然……
  偶然的机遇,是否最终会改变历史原来的进程呢?
  ※ ※ ※
  八百二十九份殿试试卷,堆成高高的一叠,放在崇政殿的御案上。
  赵顼坐在御椅上,手执朱笔,亲自检阅试卷,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主持殿试。
  宋朝的第六代皇帝,此时不过二十二岁,身上还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稚嫩。
  殿试的考官们,屏声侍立在殿中。
  “陛下,殿试的第一名,臣等商议,取的是上官均,第二名,是叶祖洽……原来的省元陆佃,取在第五……”殿试编排官苏轼,欠身禀道。
  皇帝“嗯”了一声,随手抽出几份试卷,信口问道:“石越呢?他有没有参加这一科的考试?”
  “回禀陛下,臣等没有看到石越的名字。”
  “是吗?”皇帝的眼中,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是《论语正义》的其他几位作者,大部分都参加了这次会试,并且都取得了殿试资格。”
  “唐棣、李端敏、柴贵友、柴贵谊……”机灵的内侍,早已经从试卷中,替皇帝翻出这些人的试卷,恭恭敬敬地摆在皇帝面前。
  “怎么只有四份?”赵顼一面翻阅,一面问道:“还有一个桑充国呢?”
  “桑充国也没有参加大比。”参知政事王安石,硬生生地回道。
  他并非不了解皇帝的心情,整个汴京城,都在抢购一本由六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合著的新书──《论语正义》。
  书中的才学与见识,让饱学的王安石也为之惊讶、赞叹,更何况,是求才若渴、一心求治的年轻皇帝?
  但是,现在毕竟是殿试!
  八百多名精英士子,都在京师翘首等待皇帝宣布最后的名次,整个天下,都在注视这个荣耀的时刻,即便是皇帝,也没有任性的理由。
  赵顼察觉到了自己这位丞相的不悦。和他的祖先一样,他早就习惯了士大夫的矜持。
  年轻的皇帝,朝王安石微微颔首,摆出一本正经的神态,向苏轼问道:“这几个人,排在几甲?”
  “陛下,都在五甲。”
  “那么,全部升入四甲,赐进士出身吧。”皇帝说完后,目视同平章事陈升之,笑道:“宰相给朕读读叶祖洽的策论。”
  “是。”陈升之小心地捧起一份试卷,用带着福建口音的官话,高声读道:“祖宗多因循苟且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
  赵顼静静倾听,待陈升之抑扬顿挫地读完,忍不住夸赞道:“这个人很有见识,文章花团锦簇。最难得的是,能够体会朕变法图强的用心。
  “这个叶祖洽的见识,朕以为在上官均之上,朕决定取他为状元。”
  “陛下!”苏轼大步出列,高声反对道:“臣以为不可,叶祖洽诋毁祖宗,怎么可以做状元?!”
  赵顼一怔,下意识地将目光转向王安石。
  王安石缓缓出列,从容说道:“陛下,叶祖洽为状元并无不妥。
  “苏轼虽然才高,但是所学不正,且不得志,才会如此愤世嫉俗,其言实不可听。”
  苏轼万万不料,王安石会当面说出这样的重话,几乎气结,脸立刻涨得通红,正要辩护,赵顼已经说道:“朕意已决,便定叶祖洽状元!”
  “陛下英明!”一片顺从的祝颂声,淹没了苏轼的难堪。
  考官吕惠卿,不动声色地望了苏轼一眼,心中充满了得意之情,“识时务者为俊杰,皇上既然锐意革新,他取的状元,又岂能是抱残守缺之人?
  “我将叶祖洽选在第一,你偏偏要改成第二,活该受此羞辱。”
  赵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从他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来,席卷朝野的新、旧两党的斗争,已经刮到了这次的殿试之中。
  “等到集英殿唱名赐第的时候,朕定要亲眼看看《论语正义》的作者,究竟有多年轻!”皇帝的心中,又想起了与殿试完全无关的事情。
  第一章 雪日
  时间倒溯五个月。
  熙宁二年十月,如果用西元纪年的话,是一0六九年,距离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还有二十六年。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飘飘茫茫的大雪,给古老的开封城裹上了银装。
  来往于汴京城的人,都一无例外地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深达一尺的雪中艰难跋涉。
  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马车也已经不可通行了。
  号称“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汴京,因着黄河的结冰,便是连那汴河之上,也缺少了以往的热闹与喧嚣。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开封外城的士兵们,也变得非常懈怠。
  他们把兵器斜靠在城门的洞壁之上,不停地搓着双手,来回走动,咒骂这个倒楣的天气。
  偶尔有几个卖柴卖炭的农夫,挑着柴炭经过,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他们通过了。
  大宋建国一百多年,汴京城从未发生过什么乱子,在这承平的年代,更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守城的士卒们,只盼着能回去喝一口热酒,躲在火坑边美美地休息。
  但是,此时在汴京南城墙最西边的戴楼门下,士兵们却不得不勉强拿起冰冷的兵器,警惕地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
  白色光滑的奇异衣服,浅浅的平头,头上却没有戒疤,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真是个非僧非俗的怪人!
  穿着白色羽绒大衣的石越,望着这些目光中充满警惕的士兵,也开始不安起来,戴楼门前的行人,不过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