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搅铺逑档牟煌荒芮叭ゾ鸵剑环挚饩驮诟浇行┕俦匆蛭至ナ艄叵档牟煌荒芫徒烊。艟蛹佑驼就獾ノ恢荒�
望油兴叹
等现象。这种
条块分割、各自为供
的后勤保障体制,明显不符合未来战争节奏快、强度高、消耗大,对后勤保障要求高的特点,严重掣肘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发挥,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积极推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探索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保障有力的新路子。1988…1998年,我军在海南地区和济南、沈阳战区,开展了以
代供、代医、代修
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型划区保障试点。这次试点,共调整1400多个单位的保障关系,仅油料每年就节约近万吨、经费2000多万元。官兵就医,从成百上千公里,一下子缩短到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大大方便了部队,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时效性。试点表明,只有从体制上突破,才能真正发挥联勤的保障效能。2000年1月,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开始实行。
2004年,中央军委决定在济南战区进行试点,实施以
联勤机构三军合编、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
为主要内容的大联勤改革。济南战区联勤机关按规定比例配备军兵种干部,实现三军合编,增强了组织一体化保障能力。战区内总部和军兵种的6类16个实体移交联勤系统,实现了统管共用,优化了保障资源配置,增强了联勤综合支援保障能力。试点期间,济南战区联勤保障部门调整保障接口1200多个,建立起了平战结合、服务战区的后勤保障新模式。2007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三军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8月,在中俄
和平使命-2005
演习中,我军首次在
大联勤
体制下实行三军一体化联合保障。大联勤试点,成功接受了中俄两军交替保障、陆海空三军交叉保障的检验,并为今后在更广的范围内实施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积累了有益经验。
大联勤保障体制,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联勤部迅速启动了三军联勤应急保障预案:一架架穿云破雾的大型运输机、直升机,一列列高速行驶的专列,一支支摩托化开进的车队,将人员、物资及时准确、源源不断地运抵救灾一线;数万平方公里的救灾区域内,野战兵站、野战医院、医疗救护所、临时加油站、军粮供应站在废墟上、在危楼旁快速建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三军联勤保障网络,为各部队出色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在军费紧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我军后勤建设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方针,不断推进住房、医疗、工资、军人社会保险和生活保障等方面改革,加强物资、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调整战备物资储备的布局和结构。1998年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近年来,部队公务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伙食费和基层干部岗位津贴标准大幅提高,官兵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调整改革军队工资制度,对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起到重要作用;组织换发新式军服,受到全军官兵的一致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映。
今天,传统的、线性的军队后勤保障,正在被立体保障所代替,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成效已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精简了机构,裁减了人员,节约了经费,提高了效率,
方便、快捷、综合
的大联勤保障体制,大大增强了综合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伴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深,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
你为我用,我为你用
;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资源共享的特征越来越凸显,
不为所有,但求所用
。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成为许多国家促进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始终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要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指导思想,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搞好军队后勤保障。进入新时期,我们党又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事业,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建设现代化国防;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应互相兼容、互相促进,通用性较强的军事设施实行军民合用。为此,军队先后向地方开放101个机场,开放和腾让29个军港码头、300多条铁路专用线、90多条通信线路、1000多个仓库。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加快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前景广阔。我们党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鲜明地提出,要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这是总结我国长期以来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验得出的新结论。
军民融合
,是对军民结合思想的新发展和升华。这一思想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局并且符合时代特征,将相对独立的国防发展体系和经济发展体系融合起来,利用丰厚的经济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效益,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真正做到无缝链接,融为一体。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要战略抉择,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道路。
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我国积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军民融合硕果累累。
一批民用高新技术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军事装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神舟
系列飞船的顺利升空和
嫦娥
计划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领域取得了新的进步。
北斗
导航系统的正常运转,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系统,打破了国外卫星定位系统的垄断局面。这些成果都是我国数以万计军地科研工作者联合攻关的结晶,是我国重大项目科研走
军民结合
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有些民用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取得了奇特效果。例如,一种采用喷涂聚脲技术的神奇液体可以将泡沫板变得像钢板一样坚硬,能够承受坦克的碾压,不仅在架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可以迅速平整损毁路面,用在舰艇上可以抗腐、密闭、防渗漏,而喷涂这种液体每平方米的成本只要160元。07式军装及配套服饰,绝大部分由地方企业生产。
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和引进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2000年以来,全军先后与116所地方高校签订依托培养协议,在校国防生达到3万多人,10多万学子携笔从戎,在各个专业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与国家教育部联合实施
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
,每年选送1600名紧缺专业技术干部到地方重点高校攻读研究生。各部队依托武器装备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培训技术骨干,年度培训总量超过5000人次。根据
不为所有、但求所用
的原则,充分吸纳社会优质人才为军队服务。目前,全军作战部队已预编地方有关行业预备役军官6000多名。仅2006年,全军就聘用6000余名非现役文职人员,成为我军建设一支新的生力军。
为改变军队办社会包袱越背越重、摊子越铺越大的状况,大力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对军队的各种保障机构,根据
骨干在军,主体在民
的原则,按照与战斗力生成的关系实行分类型保障。凡是与战斗力生成有直接关系、军事性强的保障职能,基本上由军队自身保障力量承担;对于那些通用性强、军事特色不鲜明的保障任务,则充分利用地方力量保障。由此,军队在饮食服务保障、通用物资储备、住房设施建设、公务用车、非公务电话、人才培养、文化事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大踏步走上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军后勤保障方式的重大改革,是继建立大联勤体制后我军后勤保障的又一重大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永远不变的军魂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30年的时光,从经济特区崛起到国门全方位打开,从商品经济的繁荣到市场经济的建立,虽然在物质条件上军队一度与迅速繁华富裕的社会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但由于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时期中国军人以
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茬茬老兵走了,一批批新兵来了,人民军队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变。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根本建军原则,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早在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毛泽东就指出: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强调: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我军的全部历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粉碎
四人帮
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上下开展了揭批
四人帮
的斗争。为了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清除他们的流毒和影响,1978年4月,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是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政治工作全局性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务和方法,强调
政治工作过去是我军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我军的生命线
。会议讨论修改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并经党中央批准颁布实施。邓小平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就如何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提出许多重要思想,成为对全党和全军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队政治工作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先后组织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教育,坚决服从大局、拥护和支持改革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教育,等等;针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的
一切向钱看
,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的思想倾向,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适应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文化学习、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选拔培养军队干部;提出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革命军人,确立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为保持军队的高度稳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1987年1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对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优良传统、主要内容、方针原则和基本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提出了
两个服务、四个保证
的指导思想。《决定》的颁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军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军队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使我军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军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对我军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提出了
思想政治建设
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任务,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明确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1991年1月,中央军委颁布新修订的《政治工作条例》。1992年又作出决定,在全军深入开展
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
教育。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的影响,确保广大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全军部队坚持不懈地狠抓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教育,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狠抓部队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加强对高中级干部的教育管理,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颁发实施《军人道德规范》,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高科技知识武装工作,等等。
为回顾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1999年7月,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由中共中央转发全党。《决定》根据我军建设面临的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明确提出了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集中回答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决定》不仅对加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跨世纪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胡锦涛强调,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最根本的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大力弘扬我军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的优良传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全军把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