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稚露危乱浴∥饔烧俟卫怼!123〕“康王钊”,周成王太子。本书《周本纪》云:“成王将崩,
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 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 信临之,作《顾命》(《尚书》中的一篇,以司马迁之说,作于周成王、周康王之际, 为成王遗嘱)。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124〕“刑错四十余年”,“刑错”,把 刑罚搁置起来而不用。一般用来形容社会清明,无人触犯法禁。《竹书纪年》云:“成、 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本书《周本纪》也有相同记载。〔125〕“鲁 公伯禽”,亦称禽父,周公旦长子。鲁之封始自伯禽,周公旦东征获胜,周成王把殷民 六族和旧奄国地分封给伯禽,建立了鲁国。〔126〕“丁公吕伋”,本书《齐太公世家》 载:“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127〕“女防”,或作“女妨”,恶来 之子。〔128〕“熊乂”,熊绎之子。“乂”,音 y@,本书《楚世家》作“艾”,二字 古通。〔129〕“微仲”,微子启之弟,名衍。〔130〕“康伯”,卫康叔之子,《世本》 云康伯名髠。〔131〕“申公”,陈胡公满之子,名犀侯。〔132〕“蔡仲”,蔡叔度之 子,名胡,周公举为鲁卿士,鲁国大治。于是周公言于周成王,后封蔡仲于蔡。〔133〕 “昭王瑕”,康王子。本书《周本纪》云:“康王卒,子昭王瑕立。”〔134〕“南巡 不返”,此指昭王南伐荆楚事。昭王伐荆楚有两次。《初学记》卷七引《竹书纪年》云: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此为第一次伐荆楚。同书卷七又引《竹书 纪年》云:“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又《太平御览》卷八 七四引《竹书纪年》云:“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此 为第二次伐荆楚。第二次伐荆楚时,《帝王世纪》云昭王溺死汉水,而本书《周本纪》 云“卒于江(即今长江)上”。前说与《竹书纪年》相合,较为可信。〔135〕“不赴, 讳之”,本书《周本纪》云:“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 卒不赴,讳之也。”“不赴”,不把死的消息通报各诸侯,即不发讣告。“讳之”,昭 王溺死,周人以为是耻辱之事,所以有意隐讳。〔136〕“考公”,鲁公伯禽之子,名 酋,在位四年。〔137〕“乙公”,名得,齐丁公之子。〔138〕“武侯”,晋侯燮之子, 名宁族,《世本》作“曼期”,谯周作“曼旗”。〔139〕“旁皋”,女防之子。〔140〕 “熊黮”,熊乂之子。本书《楚世家》作“熊?”,古本或作“熊亶”。“?”、“亶” 二字同。“黮”与“?”、“亶”,皆音 d3n。〔141〕“宋公”,微仲之子,名稽。死 后没有谥号、故径称“宋公”。〔142〕“孝伯”,卫康伯之子。本书《卫康叔世家》 讹作“考伯”。〔143〕“相公”,陈申公之弟,名皋羊。〔144〕“蔡伯”,蔡仲之子, 名荒。〔145〕“太伯”,曹叔振铎之子,名脾。〔146〕“穆王满”,昭王子。本书《周 本纪》云:昭王卒,“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时,年岁已有五十。〔147〕 “《甫刑》”,即《吕刑》,为《尚书》中的一篇。穆王以甫侯为相、当时诸侯不和睦, 甫侯建议穆王制定国家刑律,于是有《甫刑》之作。全篇记载了周天子对法度重要性的 看法,说明了刑律的条目和处理案件的方法,并提出运用刑律时要谨慎从事。〔148〕 “荒服不至”,据《国语?周语上》和本书《周本纪》,古代统治者以王畿为中心,按 地域远近分成许多“服”(“服”为职守之义),王畿之内叫甸服,王畿之外叫侯服, 侯服之外叫宾服,宾服之外叫要服,要服之外叫荒服。《尚书?禹贡》五服则称甸服、 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荒服之地,距王畿最远,为戎狄所居。按规定,属荒服的以 王者之礼事奉天子。终世朝见一次天子。周穆王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谏阻,认为犬戎 没有违背荒服之礼。穆王不从,出兵征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从此,荒服者 不再朝见天子,犬戎与周产生矛盾,后来竟成为周的主要威胁。事见《国语?周语上》、 本书《周本纪》。〔149〕“炀公”,名熙,古本《史记》或作“怡”,在位六年。“炀”, 音 y4ng。〔150〕“癸公”,《世本》作“庮公”,名慈母,齐乙公之子。〔151〕“成 侯”,晋武侯之子,名服人。〔152〕“大几”,旁皋之子,或作“太几”,“大”、
“太”二字古通。〔153〕“熊胜”,熊黮之子。〔154〕“丁公”,宋公稽之子,名申。
〔155〕“嗣伯”,卫孝伯之子。〔156〕“孝公”,陈申公之子,名奕。〔157〕“宫 侯”,蔡伯之子。〔158〕“仲君”,曹太伯之子,名平。〔159〕“恭王伊扈”,穆王 子,本书《周本纪》作“共王繄扈”,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作“伊扈”。〔160〕 “幽公”,鲁炀公之子,名宰,《世本》名圉,在位十四年。〔161〕“哀公”,名不 辰,《世本》作“不臣”,齐癸公之子。〔162〕“厉侯”,晋成侯之子,名福,《世 本》作“辐”。〔163〕“大骆”,大几之子。“骆”,或作“雒”,二字古通。〔164〕 “熊炀”,熊胜之弟。“炀”,本书《楚世家》作“杨”。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古 今人表》作“锡”,乃“钖”字之讹。〔165〕“湣公”,宋丁公之子,名共。〔166〕 “疌伯”,卫嗣伯之子。“疌”,音 ji6,本书《卫康叔世家》作“■”,二字通。《世 本》作“挚”。〔167〕“慎公”,陈孝公之子,名圉戎。〔168〕“厉侯”,蔡宫侯之 子。〔169〕“宫伯”,曹仲君之子,名侯。〔170〕“懿王坚”,共(恭)王子。“坚”, 本书《周本纪》作“囏”,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作“坚”。〔171〕“周道衰, 诗人作刺”,本书《周本纪》云:“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汉书?匈奴 传》亦云:“至穆王之孙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 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故。’‘岂不日戒,猃允孔棘。’”诗前二句是说没有室, 没有家,是因为猃允的缘故。后二句是说难道不要天天警戒,猃允之难太紧急了。这些 诗句出自《诗?小雅?采薇》。从《匈奴传》来看,班固是认为“诗人作刺”,即产生 于周穆王时代的《采薇》一诗。这本于《鲁诗》之说和《齐诗》之说。但《诗序》又认 为《采薇》是文王时期的作品。此诗诉说边防士兵出征思归,爱国恋家的苦闷,从内容 上很难断定它的创作时代。〔172〕“魏公”,本书《鲁周公世家》载:“幽公十四年, 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世本》“魏公”作“微公”,名弗其。“魏” 字古书或作“微”。魏公在位五十年。〔173〕“胡公”,名静,齐哀公之弟。胡公时 徙都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174〕“靖侯”,晋厉侯之子,名宜臼。〔175〕 “非子”,大骆之子,居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善养马畜,为周孝王养马,汧渭之 间(在今陕西扶风、眉县一带)。〔176〕“熊渠”,熊炀之子。楚至熊渠时势力得到 扩充,立其子为王。〔177〕“炀公”,宋湣公之弟,名熙。〔178〕“靖伯”,卫疌伯 之子。〔179〕“幽公”,陈慎公之子,名宁,在位二十三年。〔180〕“武侯”,蔡厉 侯之子。〔181〕“孝伯”,曹宫伯之子,名云。〔182〕“孝王方”,据本书《周本纪》、
《汉书?古今人表》,孝王名辟方,此脱“辟”字。〔183〕“懿王弟”,本书《周本 纪》云:“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汉书?古今人表》云:“孝王辟方, 共王弟。”是孝王为共王弟,这里说是“懿王弟”,不可信。〔184〕“厉公”,鲁魏 公之子,名擢,《世本》作“翟”,在位三十七年。〔185〕“献公弑胡公”,本书《齐 太公世家》载,齐哀公同母弟山怨恨胡公,率其党袭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都城徙 治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在位九年。〔186〕“秦侯”,非子之子, 在位十年。〔187〕“熊无康”,熊渠之子。〔188〕“厉公”,宋湣公之子,名鲋祀。
〔189〕“贞伯”,卫靖伯之子。《世本》作“箕伯”。〔190〕“釐公”,陈幽公之子, 名孝。〔191〕“夷伯”,曹孝伯之子,名喜。〔192〕“夷王燮”,懿王太子。本书《周 本纪》云:“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后汉书?西羌传》李贤注 引《竹书纪年》称“夷王衰弱,荒服不朝”。〔193〕“献公”,名具,在位三十二年。
〔194〕“武公”,齐献公之子,名寿,在位二十六年。〔195〕“公伯”,秦侯之子, 在位三年。〔196〕“熊鸷红”,熊渠之子,熊无康之弟。本书《楚世家》作“熊挚红”。
〔197〕“釐公”,宋厉公之子,名举。〔198〕“顷侯”,卫贞侯之子,在位十二年。
〔199〕“厉王胡”,夷王子。本书《周本纪》云:“夷王崩,子厉王胡立。”〔200〕
“恶闻过乱,出奔,遂死于彘”,厉王暴虐,奢侈傲慢,国都中人都骂他。厉王卿士召 穆公虎劝告说:“民众忍受不了你的政令了。”厉王怒,找到一个卫国巫师,让他察视 谤毁王的人,发现谤毁者就上告,厉王便杀掉他。这样一来,谤语很少了,诸侯也不再 来朝觐。在位的第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都城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以目 示意。厉王高兴起来,告诉召穆公虎说:“我能消弭谤言,使人们不敢说话。”召穆公 虎劝导厉王,要让民众畅所欲言,了解下情。厉王不听。国内的民众没有敢讲话的,过 了三年,一起发动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事见《国 语?周语上》、本书《周本纪》。这是周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据宣王时铜器《■ 簋》铭文,暴动人员有“邦人、正人、师氏人”。“邦人”即国人,“正人”即隶属于 工正的工匠,“师氏人”即军中士卒。“彘”,音 zh@,邑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201〕 “真公”,古本或作“慎公”,“真”与“慎”二字通。鲁献公之子,名濞,《世本》 作“挚”,在位三十年。〔202〕“秦仲”,公伯之子,在位二十三年。〔203〕“熊延”, 熊渠之子,熊鸷红之弟。〔204〕“釐侯”,卫顷侯之子,在位四十二年。〔205〕“共 和,二伯行政”,本书《周本纪》云:厉王逃亡彘后,“召公(指召穆公虎)、周公(指 周定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本《表》司马贞《索隐》云:“周、召二公共相 王室,故曰‘共和’。”《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云:“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 号曰‘共和’。”此皆以“共和”取义于周公、召公摄行天子事,实行贵族共和政治。 此说之外,“共和”另有一说。本书《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鲁连子》云:“共 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 事,号曰‘共和’元年。”司马贞《索隐》引《竹书纪年》云:“共伯和干王位。”《吕 氏春秋?开春》云:“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皆以“共和” 取义于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两说之中,人们多采纳后一种说法。〔206〕“熊勇”,熊 延之子,在位十年。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1〕“《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2〕今案诸 传记咸言有父,〔3〕父皆黄帝子也,〔4〕得无与《诗》谬乎?”
【注释】〔1〕“张夫子”,名长安,字幼君。汉元帝、成帝时人,与褚少孙师事 王式,为儒学经师。先为博士,后官至淮阳中尉。事详《汉书?儒林传》。“褚先生”, 名少孙,颍川(在今河南禹县)人,汉元帝、成帝时为博士,曾增补《史记》,《史记》 中标明“褚先生曰”的文字都是他的补作。另外他还有整篇的增补。“夫子”、“先生” 都是尊称。〔2〕“《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契”,音 xi8,为商的始祖。母 简狄,相传契辅助禹治水有功,舜以契为司徒,封于商地。《诗?商颂?玄鸟》说:“天 命玄鸟,降而生商。”意谓天命令玄鸟(即燕子)降下来而生了商。《诗》言契无父即 指此。《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 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与《玄鸟》所记相同。后稷为周的始祖。
《诗?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 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据此所载,姜嫄精心祭祀, 以祓除无子之不祥。她踏上了上帝脚迹的大拇指,就怀孕了,生下了周族的始祖后稷。
《鲁颂?閟宫》也记载说,“赫赫姜嫄”,“上帝是依”,“是生后稷”。后稷无父之 说即由此而来。〔3〕“案”,考察。〔4〕“黄帝子”,相传契与后稷皆帝喾之子,帝 喾是黄帝曾孙,契与后稷当是黄帝玄孙。此“子”是子孙之义。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
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 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 之契七十里,〔1〕后十余世至汤,〔2〕王天下。〔3〕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 故益封之百里,〔4〕其后世且千岁,〔5〕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6〕
‘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 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7〕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8〕姓之曰子氏。〔9〕 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10〕天命玄鸟,〔11〕 降而生商”。商者质,〔12〕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 稷母为姜嫄,〔13〕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 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14〕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 覆席食之。〔15〕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16〕尧知其贤才,立 以为大农,〔17〕姓之曰姬氏。〔18〕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
〔19〕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20〕‘昔者尧命契为子氏,〔21〕
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22〕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23〕明天瑞也。
〔24〕太伯之吴,〔25〕遂生源也。’〔26〕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 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27〕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 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28〕夫 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注释】〔1〕“封之契七十里”,指商地,商在今河南商丘南。〔2〕“后十余 世至汤”,据本书《殷本纪》,从契卒后,经过了昭明、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