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⑻韭何嗤酢J∧甓拢质狗唷⒅懿餮嗤蹒海⒒首咏ㄎ嗤酢!按保詈钔豕>荨妒贰〖恰贰ⅰ逗菏椤芳窃兀叩哿辏庑窒参酢F吣辏庾尤缫狻>拍辏缫忉阃酢≌裕厥粽浴J荒辏衷浦锌ざ恐枚ㄏ蹇ぃ远ㄏ濉⒀忝拧⒋⑻目ぶ么》庾雍恪O骄吃枷嗟苯窈颖蔽鞅辈浚轿髦胁俊⑽鞑恳约澳诿晒藕犹椎厍俊6冀簦」实卦诮裆轿魈形髂稀!5〕“常山”,山名,本名恒山,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 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6〕“大行”,山脉名,亦作“太行”。在今 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山西、河南边境黄河沿 岸。“行”,音 h2ng。〔7〕“河”,即黄河。“济”,古四渎之一。或作“泲”。据
《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县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 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 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至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8〕 “阿”,音ē。县名,即东阿。治所在今山东东阿西南。“甄”,县名。治所在今山东 鄄城县北旧城镇。〔9〕“齐”,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山东中部、北部及胶东 地区,都临淄,故地在今淄博市东临淄镇。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六年,以 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赵”,诸侯王国名。 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邯郸、邢台、沙河等市县和隆尧、永年二县西部地区,都邯郸,故
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四年封张耳为赵王,同年张 耳死。五年,立耳子敖为赵王。九年,废张氏,徙代王刘如意王赵,兼有代地。〔10〕 “陈”,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11〕“九疑”,山名,即九疑山,“疑”,或作 “嶷”,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12〕“江”,即长江。“淮”,即淮水。 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北部入海。“谷”,即谷水。古获水 下游流经今安徽砀山县北,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自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徐 州市入泗水。“泗”,即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东蒙山,西流至今兖州等县,折南经济 宁市南鲁镇及鱼台县东,转东南经江苏沛县东,又南至徐州市东北循淤黄河东南流至清 江市西南,注入淮河。〔13〕“会稽”,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省中部绍兴、嵊县、诸暨、 东阳间。“会”,音 guì。〔14〕“梁”,诸侯王国。据《史记》、《汉书》记载,汉 五年(公元前二○二年)高帝许以“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春正月下令曰: “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十一年夏,“梁王彭 越谋反,废迁蜀,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刘恢之梁国领东、砀二郡及魏故地。辖 境相当今河南开封以东,永城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以南,和安徽砀山、亳县等地区。 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楚”,诸侯王国。《汉书?高帝纪》记载,汉五年 春,下令曰:“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史记?荆燕世家》 记载,汉六年春,“废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立刘贾以为荆王,王淮东五 十二城;高祖弟刘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辖境相当今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淮河 北岸一带地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淮南”,诸侯王国。据《史记?黥布列传》 记载,“汉五年,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史 记?淮南王传》记载,“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 地,凡四郡”。又据《汉书?五行志》,知刘长都寿春。辖境均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巢 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县以西地区。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长沙”,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五年??诏曰:‘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 番君芮为长沙王。’”辖境约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 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15〕“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此处似 专指匈奴。“越”,古族名。秦汉以前即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 又有“百越”之称。此处似专指南越。〔16〕“三河”,汉人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 为“三河”。河东,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 以南地区。河内,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 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河南,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 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东郡”, 郡名。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郓城、 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津县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封、濮阳、 滑县以南地区。“颍川”,郡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登丰、 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区。“南阳”,郡名。治所 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 应山、郧县间地区。〔17〕“江陵”,古县名。故治在今湖北江陵荆州镇。“蜀”,郡 名。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北川、彭县、洪雅以西, 峨边、石棉以北,邛崃山、大渡河以东,以及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康定以南、冕宁以北 地区。〔18〕“云中”,郡名。治所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相当今内蒙 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陇西”,郡名。 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 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19〕“内史”,古政区名。秦汉时,
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 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
〔1〕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
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
〔2〕
大者叛逆,小者不轨
〔3〕
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故齐分为七,
〔5〕
〔6〕
〔7〕
〔8〕
〔4〕赵分为六,
梁分为五,
〔9〕
淮南分三,
〔10〕
及天子支庶子为王,
王子支庶为侯,百
有余焉。吴楚时,
前后诸侯或以適削地,
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
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 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11〕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
〔12〕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注释】〔1〕“疏”,疏远。〔2〕“忕”,音 shì。习惯。〔3〕“推恩”,施 恩惠于他人。〔4〕“齐分为七”,高帝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子肥为齐王,有临 淄、济北、博阳、城阳、胶东、胶西、琅邪七郡。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琅 邪郡归汉,其余六郡分置七国:齐、淄川、胶东、胶西、城阳、济北、济南。〔5〕“赵 分为六”,指景帝二年至中元五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至前一四五年),在故赵地先后建 立的六王国:广川、河间、中山、清河、常山、赵。〔6〕“梁分为五”,《史记?孝 景本纪》云:中六年四月,梁孝王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 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7〕“淮南分三”,《史记》、《汉书?淮 南王传》云: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其地:阜 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以故淮南四郡分为三国。〔8〕 “支庶”,宗族旁出支派。〔9〕“吴楚时”,指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吴楚 七国之乱时。〔10〕“適”,音 zh8。罚罪。〔11〕“蕃辅”,屏藩与辅佐。“蕃”, 通“藩”。〔12〕“阸塞”,险要之地。阸、音 8,同厄。
〔1〕
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
本。
【注释】〔1〕“太初”,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
公元前 206 205
高祖元年 二 三
楚 都彭城。'1'
齐 都临淄。'2'
荆 都吴。'3'
淮南 都寿春。'4'
燕 都蓟。'5'
赵 都邯郸。'6'
梁 都淮阳。'7'
淮阳 都陈。'8'
代 十一月,初王韩信元年。都马邑。'9' 二
长沙
203 202
201 200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193
192 191 190 189 188
187
186
185 184 183
182
181
180
179
178 177
176
175 174
173 172 171 170
169 168
167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2 151
150 149
148
147 146
145 144
。
。
143 142 141 140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33 132 131 130
。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22
121
120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二 三 四
十二 十三 十四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哀王安世元年。即戴王贺元年。安世子
'130' 二 三
六 七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七 八 九
四 五 六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十五 十六 十七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十一 十二 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九 来朝。 十 十一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十一 十二 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来朝。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来朝。
【注释】〔1〕“彭城”,故址在今江苏徐州市。本书《纪》、《传》皆言楚王韩
信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史记志疑》云:“楚王韩信都下邳,《纪》、《传》 甚明,此言彭城,误。盖信废改封刘交,始都彭城耳。”〔2〕“临淄”,故址在今山 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3〕“吴”,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4〕“寿春”,故址在今 安徽寿县。《史记志疑》云:“英布初为九江王,继为淮南王,皆都于六,《纪》、《传》 甚明,而此独言都寿春,误。盖以后之王淮南者都寿春,而没其始都之地也。”〔5〕 “蓟”,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6〕“邯郸”,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7〕“淮阳”, 故址在今河南淮阳县。《史记志疑》云:“梁王彭越都定陶,此云淮阳,误。而《史诠》 谓当作‘睢阳’,亦误。盖至孝文子梁孝王武始徙都睢阳耳。”〔8〕“陈”,故址在 今河南淮阳县境。〔9〕“马邑”,故址在今山西朔县。《史记志疑》云:“韩王信未 尝更封代王,此《表》失列韩国,与代共在一格,故妄以韩为代耳。当改‘代’作‘韩’。
又信都阳翟,后乃徙马邑,已辨其误于《月表》中。”〔10〕“信”,即齐王韩信。汉 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在楚汉战 争中,刘邦屡用其策,战功卓著,后被刘邦封为齐王。汉四年(公元前二○三年)汉王 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详见本书《淮阴侯列传》。〔11〕“英布”,汉初诸侯王。六县
(今安徽六安东北)人,曾坐法黥面,故又称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属项羽。在 楚汉战争中归属刘邦,并从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汉四年(公元前二
○三年)七月,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封英布为淮南王。详见本书《黥布列传》。
《史记志疑》云:“‘十月’乃‘七月’之误。”甚是。〔12〕“张耳”,汉初诸侯王。 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秦朝末年他与陈余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为丞相。 项羽分封诸王时他被封为常山王。后又投奔刘邦,又改立为赵王。汉四年(公元前二○ 三年)十一月,以故秦之邯郸、巨鹿、常山三郡封张耳为赵王。详见本书《张耳陈余列 传》、《汉书?高帝纪》。〔13〕“齐王信徙为楚王”,此《表》及本书《淮阴侯列传》 皆云徙信为楚王在汉五年(公元前二○二年)正月,《史记志疑》云:“《汉书?高帝 纪》汉六年十月,人告信反,十二月执信废之。《史?本纪》以告反亦书于十二月,已 属误端,而此又书反废于五年,尤误。”〔14〕“卢绾”,汉初诸侯王。丰(今属江苏) 人。秦末随刘邦起义于沛(今江苏沛县),入汉中,为将军。后从刘邦破燕王臧荼。后 被封为燕王。本书《韩信卢绾列传》云汉五年(公元前二○二年)八月封卢绾为燕王。
《史记志疑》云:“封绾在后九月,非九月也。《月表》、《将相表》、《汉异姓表》 甚明。此及《汉书?高帝纪》言九月,与《绾传》言八月,同误。”〔15〕“彭越”, 汉初诸侯王。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率兵归属刘邦, 屡建战功。后又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后被封为梁王。事详《汉书?韩 彭英卢吴传》。〔16〕“吴芮”,汉初诸侯王。初为秦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令,被 称为番君。秦末率越人起兵,并派部将梅鋗领兵从刘邦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被封为衡 山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事详《汉书?韩彭英卢吴传》。〔17〕“交”,即刘 交。高祖之弟。本书《楚元王世家》云:“汉六年,立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 三十六县。”〔18〕“肥”,即刘肥。高祖之子。《汉书?高帝纪》载:汉六年(公元 前二○一年)春正月壬子,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七十三县立子肥为 齐王。《史记志疑》云:“《汉书?纪》《表》作‘正月壬子’,是也。此作‘甲子’, 误。”〔19〕“刘贾”,本书《荆燕世家》云:汉六年(公元前二○一年)春,“废楚 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世家》又云: “荆王刘贾者,诸刘,不知其何属初起时。”《汉书?荆燕吴传》云:“荆王刘贾,高 祖从父兄也。”师古注:“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20〕 “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