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映龅谝弧!贝舜ξ疵餮栽映龅谝唬蝗缡臀佑玫诙龋缮舷赂《
〔8〕“丝”,《禹贡》作“枲”。“纻”,纻麻。〔9〕“纤絮”,细的丝绵。
华阳黑水惟梁州:〔1〕汶、嶓既蓺,〔2〕沱、涔既道,〔3〕蔡、蒙旅平,
〔4〕和夷叄ā!5〕其土青骊。〔6〕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 镂、砮、磬,〔7〕熊、罴、狐、狸织皮。〔8〕西倾因桓是来。〔9〕浮于潜,〔10〕
逾于沔,〔11〕入于渭,〔12〕乱于河。〔13〕
【注释】〔1〕“华阳”,华山之南。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为三州分界点,其 东边是豫州,北边是雍州,南边是梁州。“黑水”,此处是作为梁州边界的一条水。有 关黑水的问题太多,而被附会为此水的不下十条,计在西北的有伊吾、肃州等处六七条, 在四川及西南的有丽水、西洱河等七八条。下文“道九川”中的黑水西起甘陇,流经西 南,注入南海,实际上并无这样一条水,《禹贡》作者受《山海经》、《天问》等神话 影响采入,但必是秦开巴蜀通西南夷后知有横断山脉诸水的反映。若找一条作为梁州西 南边界而入于南海之水,自惟有澜沧江或怒江可当之。宋以来学者则论定是诸葛亮度泸 之泸水,因泸之义为黑(汉时滇池县亦有黑水祠)。其实黑水究属何水,是颇难论定的。 “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以南迄于黑水是梁州。此州由全境地势高、多山梁而得名。 州境大抵包括渭水以南的陕甘两省境,南及四川全境,以及滇黔等省古西南夷居住地 区。东面北段以雒水以南至竹溪的豫、鄂西界与豫州分界,东面南段以竹溪以南的鄂、 湘西界与荆州分界,北面以华山向西沿秦岭山脉与雍州分界,西面、南面边界不明确, 当以当时所约略知道的边疆少数民族所及之境为境,所以能南及滇池一带。〔2〕“汶”,
《禹贡》古文作“崏”,通行本作“岷”,王逸注作“汶”。由于“汶”古读重唇,与 “岷”同声并同古韵十三部,所以同音通用。下文“道九川”说“汶山道江”,指汶山 为江水之源。据《汉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今四川松潘县),岷水所出,是《禹贡》 即以此岷水为长江上源。薛季宣谓岷、洮以南蜀西之山皆可称岷,则是指岷山山脉。 “嶓”,音 b#,即嶓冢山。下文“道九川”叙明为汉水上游漾水所出,而《汉志》嶓冢 在陇西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境),说为西汉水(即嘉陵江)所出,而所载漾水发源之氐 道(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不云有嶓冢,显然与《禹贡》不合。依《禹贡》之意,嶓冢自 当在汉水源头,则原来氐道之山应称嶓冢。据地形图,西县嶓冢即蜿蜒为氐道嶓冢,故
《水经?漾水注》说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并云:“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 水。”但其地属雍州非梁州,而后世氐道漾水又不至沮县连汉水,汉水遂只有略阳以东 的留坝、宁强南北二源,则嶓冢自当在此,乃能属梁州。北魏正始中析沔阳(今陕西勉 县)置嶓冢县,《魏书?地形志》华阳郡嶓冢县云:“有嶓冢山,汉水出焉。”这是汉 水源头有此山见于记载之始。(以后嶓冢县名迭变,至明清两代名宁羌,即今宁强。) 唐时《通典》并载今天水、宁强(唐名金牛县)两嶓冢山。而天水之嶓冢属雍州,故清 以来学者皆主宁强之嶓冢,为其在梁州,今亦只能用宁强嶓冢说。〔3〕“沱、涔既道”, 已见前 39 页注〔4〕,惟此处“既”字未改为“已”。〔4〕“蔡”,山名,旧注不知 其所在,宋儒三四家始以为在雅州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县),谓诸葛亮征蛮至此而梦周 公,更名周公山。清人胡渭则以为可能即峨嵋山。确址不详,总之为四川省境内一山。 “蒙”,山名,一般皆以为在今四川雅安、名山、芦山三县之间。“旅平”,旧误释“旅” 为祭山之礼,王引之《经义述闻》云:“《禹贡》不纪祭山川之事??旅,道也。‘蔡 蒙旅平’者,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下文“已旅”、“刊旅”亦同。〔5〕 “和夷”, 和水(《说文》作“涐水”,今大渡河)以南的西南夷。〔6〕“青骊”,《禹贡》作 “青黎”。骊、黎,皆黑色。《中国土壤地理》以为是无石灰性冲积土。据《中国土壤 图》则四川绝大部分为紫色土,成都平原及沿江流域为水稻土各种紫泥田、青泥田,秦 岭以南则大都为黄棕壤、棕壤。此处显然指四川青泥田等土壤。〔7〕“璆”,音 qi*,
《禹贡》作“镠”。《尔雅?释器》:“黄金谓之■,其美者谓之镠。”郭璞《注》云: “镠即紫磨金。”(《水经注》:“俗谓上金为紫磨金。”)上文“金三品”之金,是 古人对铜的称呼,此处璆、镠则指黄金。旧注因璆字从玉,误释为玉名。由左思《蜀都 赋》盛称“金沙银砾”及《后汉书》谓“益州金银之所出”,又《华阳国志》、《通典》、
《元和志》等所载,知金是梁州特产(金沙江即由产金得名)。“镂”,音 l^u,《说 文》:“刚铁,可以刻镂。”据《梦溪笔谈》,刚铁似即钢。〔8〕“罴”,音 p0,躯 体很大的一种熊,也称人熊。“狸”,比狐小,也称野猫。“织皮”,各种野兽的皮和 它的毛织物。据颜师古《汉书注》和苏轼《书传》,诸兽皮制为裘,诸兽毛织为罽(音 j@)。《说文》:“■,西胡毡布也。”如今日西藏之氆氇。是罽为兽毛粗织成的织物, 因而称为“织”,制裘的就称为“皮”。〔9〕“西倾”,山名,《汉志》作“西顷”, 在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西,又名■台山、西强山,洮水出其东北,桓水出其 东南,即青海湖东南羌人所称的罗插普喇山,在今青海省东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
(旧释此为雍州山,大可不必如此拘泥。其地在渭水一线之南,依《禹贡》所叙自可列 为梁州之山。)“桓”,水名,《汉志》及《水经注》称为白水,即今白龙江。出今甘 肃岷县西南迭部之西,东南经舟曲、武都至广元南的昭化境入嘉陵江。“西倾因桓是来” 一句与上文“和夷”句同叙少数民族。错简在此,应移“和夷”句下,“其土”句上。 现原文暂不动,译文移正。〔10〕“潜”,《夏本纪》将《禹贡》“潜”皆改为“涔”, 独此处未改(或谓后人改回)。潜水,指与汉水相通的一条水,此处当 指当时运输上 便利的一条汉水的支流或支津。〔11〕“逾”,按《禹贡》文例,凡两水不相通而须经 陆路者用“逾”字。此处潜、沔相通,而沔、渭不通,故金履祥《书经注》以为,此处 两句是“入于沔、逾于渭”之误,其说是。“沔”,音 mi3n,水名。据《汉志》武都县
(今甘肃成县西)所载,知沔水即是以漾水为源的汉水。又据《汉志》武都郡沮县(今 陕西勉县西)及《说文》“沔”字,知沔水亦名沮水。《禹贡班义述》以为沔水原以出 自氐道的漾水为源,而发源于东狼谷的沮水至沮县来注。后来出自氐道之漾水流绝,遂 以沮水为源,《说文》遂谓沔水出东狼谷。而沔水由此亦称沮水,《说文》遂亦谓沮水 至沙羡(今汉口)入江。沔水与汉水实为一水的异名,并非旧释所谓上段为沔水,下段 为汉水。故上游之地有沔阳(今勉县)、汉中、汉阴等,下游之地亦有沔阳、汉阳、汉 口等。到末段入江夏郡(今安陆以南之鄂东)则另称为夏水。〔12〕“渭”,水名,出 今甘肃渭源县西南鸟鼠山,东经陇西、甘谷、天水诸县入陕西省境,自宝鸡横贯全省, 东至潼关北之风陵渡入河。〔13〕“乱于河”,《尔雅?释水》:“正绝流为乱。”郭 璞注:“直横渡也。”就是正面横渡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2〕泾属渭汭。〔3〕漆、沮既从,〔4〕 沣水所同。〔5〕荆、岐已旅,〔6〕终南、敦物至于鸟鼠。〔7〕原隰叄ǎ8〕 至于都野。〔9〕三危既度,〔10〕三苗大序。〔11〕其土黄壤。〔12〕田上上, 赋中下。贡璆、琳、琅!13〕浮于积石,〔14〕至于龙门西河,〔15〕会于 渭汭。〔16〕织皮,昆仑、析支、渠搜,〔17〕西戎即序。〔18〕
【注释】〔1〕“黑水”,见前梁州注,这里为雍州西界。郑玄引《地说》云:“三 危山,黑水出其南。”《括地志》则似据杜林、杜预之说,以三危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 三十里。今敦煌东南有三危山,其西南之水为党河,或可当作此黑水。古文献中作为黑 水而地在西北者,尚有伊吾(哈密)、肃州(酒泉)、张掖三处之河与青海大通河等。 据《禹贡》原文意,雍梁二州俱以黑水为西界。亦有释为雍梁二州之分界线者,此诸处
都难合此义。“黑水西河惟雍州”,西边的黑水和东边的西河之间是雍州。此州由秦都 于雍得名。州境包括今秦岭以北的陕西境和甘肃、宁夏全境及青海的一部分。其东以黄 河与冀州分界,东南以河雒间豫陕边界与豫州分界,南以秦岭与梁州分界,西与北大抵 止于沙漠。因《禹贡》末句说九州东尽于海,西迄于流沙,古文献中流沙在敦煌西,显 见古人印象中在敦煌的黑水以西是沙漠。再据《禹贡》末句说“朔南暨”,就是说北方、 南方以能到达的地方为止境,自然其北境也以沙漠不毛之地为境。《汉志》张掖郡居延 县(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北)有云:“古文以为流沙。”由于其地有巴丹吉林沙 漠,正在雍州之北。 〔2〕“弱水既西”,这是《禹贡》中唯一西流之水,原亦《山海 经》神话中出于昆仑之水。《说文》作溺水,则是实有而为《山海经》所取材的水,发 源于今甘肃山丹县焉支山西麓、穷石之东,西北流至张掖,合来自祁连山西南之羌谷水 后,亦称张掖河。继向西北流经今高台县,过合黎山西南,亦称合黎水。经合黎峡口折 而向北流,经酒泉东的金塔县东北,过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即所谓“入于流沙”,最后 东北入于居延海。〔3〕“泾”,水名,发源于今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之东麓笄头山(一 名崆峒山),东南流经甘肃平凉、泾川,历陕西长武、泾县,沿途受多水来注(包括被 认为是泾水北源之水),至泾阳县南入渭水,是《上林赋》及《关中记》所说“关中八 川”中唯一在渭北之水。“属”,相连属。因泾水入渭,故说它连属于渭。“渭汭”, 汭有下列诸解:水北、水之隈曲、水曲流、水中洲、水相入,等等。《左传》中有汉汭、 渭汭、滑汭、雒汭、夏汭等地,大抵皆两水相入处,其处必有隈曲,遂称为汭。而渭汭、 雒汭等适在该水之北,遂有水北之释。当以两水相会而成之隈曲处为正解。此渭汭即泾 水入渭的隈曲处。〔4〕“漆、沮”,二水名,合流后成为一水名。关于漆沮的说法非 常纷歧,有泾水之西的漆沮,又有泾水之东的漆沮。此处按所叙顺序,是泾东之漆沮。 此漆沮复有不同五六说。大抵此一漆水当出今铜川东北境,南流至耀县,与出今黄陵县 北而南经宜君、铜川来的沮水会合,乃称漆沮水,即今石川河,再南经富平东南、临潼 东北以入渭水。在秦开郑国渠后,漆沮水入郑渠,主流随郑渠东行至白水县境入洛水, 另分出一支随石川河入渭。至北宋时郑渠东段湮废,漆沮全水从石川河入渭。〔5〕“沣 水”,亦作“丰水”、“鄷水”。沣水源出今陕西户县南秦岭北麓,北经秦渡镇,至咸 阳市东南入渭。〔6〕“荆”,此雍州荆山,称为“北条荆山”,与荆州的“南条荆山” 非一。此在冯翊怀德(今陕西朝邑县)西南,汉时其下尚有荆渠,属北岭六盘山系桥山 山脉。(唐以后地理书误以为在陕西富平西南,胡渭已辨正。)“岐”,山名,与冀州 岐山非一。此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颜师古云:“其山两岐,俗呼箭括岭。”又名天 柱山、凤凰山。〔7〕“终南”,山名,在今西安市南五十里。古终南山东起今蓝田, 西迄周至。自秦襄公都于今陕西陇县,岍、岐两山之南的秦岭亦称终南,于是此山西起 秦陇,东达蓝田,绵亘八百里。亦称南山、中南山、周南山、地肺山、橘山、楚山、秦 山。汉人以武功以南(今眉县南)的太一山(其北部称太白山,为秦岭的最高峰)为终 南山,于是终南山又称太一山、太白山,实则终南山指秦岭的眉县至蓝田一段。至于全 部秦岭,西起甘肃天水,东迄河南陕县。西安市南五十里之终南山被认为是其主峰。“敦 物”,山名,即汉时武功县之垂山。山在今眉县东南,胡渭以为即太一山。其北部为太 白山,南部为武功山(又称敖山),总称为敦物山。(《金史?地理志》所载则在垂山 之东,不尽合。)宋程大昌据字义释为形容物产丰富而非山名。义虽新而证据不足,《禹 贡》所叙由终南、敦物二山至于鸟鼠山,文义甚明,放不改旧释。“敦”,《禹贡》作 “惇”,同音 d&n。“鸟鼠”,山名,渭水发源处,全称鸟鼠同穴山,又名青雀山,在 今甘肃渭县西南。但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荒野地区都有鸟鼠同穴现象,鸟多为雪 雀,偶有土百灵、角百灵、穗■或沙鹏;鼠多为黄鼠,偶有长尾黄鼠、鼠兔、高山旱獭 及鼬。汉时《尔雅》则说是鵌和鼵。历代文献和近代科学考察都证明实有此二物共栖之
事。〔8〕“原”,广平之地,如平原、原野。“隰”,音 x0,低下的湿地。“原隰”, 指田野。〔9〕“都野”,泽名,《禹贡》作“猪野”。《汉志》武威县(今甘肃民勤 县北)东北有休屠泽,古文以为即猪野泽。今其地东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有鱼 海子,又名白亭海,即是。此处当以都野为代表,指汉武威郡一带许多湖泽。自秦汉以 迄北魏,此地都称沃壤。〔10〕“三危”,山名,今敦煌县东南有三危山。“度”,为 今文。伪古文《禹贡》作“宅”,沿自古文,其义为居。此言三危山已可居。《括地志》 载三危俗名卑羽山,徐文靖据《西河旧事》谓俗名升雨山,“卑羽”字误。《后汉书》 则说三危山在金城郡河关县(今青海同仁县)西。此外还有下列诸地之说:在渭源鸟鼠 山西南,与岐山相连,或说与岷山相连;在积石山西南;在岷州卫塞外,古叠州;云南 丽江府北;云南大理府云龙州,等等。大抵三危山原亦从《山海经》、《天问》中来, 虽亦实有其山为神话之依据,然已颇飘渺,无法指实其处。如依较多的历史传说,总以 在较远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宜,故用敦煌之说。〔11〕“三苗大序”,《禹贡》作“三 苗丕叙”。“三苗”,古代民族名,被华夏族战败后迁到长江流域,据说一部分被逐到 西北,即《尧典》所说的“分北三苗”、“窜三苗于三危”。这是古代有名的一个历史 传说。“大序”,大为安定有序。参看下文“西戎即序”之注。〔12〕“黄壤”,《中 国土壤地理》释为淡栗钙土。《中国土壤图》所载,渭水流域为/ 土,泾水流域多黑垆 土,陕西境内其他地区大都为绵土,东部龙门附近及西部宝鸡、天水一带为褐土,青海 大部分为栗钙土,其东所邻甘肃境为黑钙土,陕甘之间黄河流域大抵为灰钙土,紧靠黄 河两岸及武威至民勤一带(即都野泽地区)与张掖西北嘉峪关、金塔东北至居延海一线 弱水两岸,都是绿洲土,此外河西走廊东部多灰棕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