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26章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26章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弧!10〕“庸”,国名。春秋时期的庸国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蜀”, 国名,在今四川成都市。“羌”,国名,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一带。“髳”,音 m2o, 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茅戎,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微”,国名。或以为在今陕 西眉县。“?”,音 l*,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卢国,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彭”, 国名,春秋时期的彭国在今湖北房县。“濮”,音 p*,国名,春秋时期的濮国在楚之西 南。以上八国均在殷之西土,为周的与国。参看顾颉刚《牧誓八国》(见《史林杂识》)。
〔11〕“称”,举。“戈”,钩兵。〔12〕“比”,并排相互联接。“干”,盾。〔13〕 “立”,拄立。“矛”,刺兵。〔14〕“牝鸡无晨”,母鸡不叫明。喻妇人不应掌权。
〔15〕“索”,尽。“惟家之索”,败尽家财。〔16〕“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牧 誓》作“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按殷纣之名,古书或作“受”、“受德”。〔17〕“自 弃其先祖肆祀不答”,《牧誓》作“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读为“泯弃”(见 王引之《经义述闻》),这里释为自弃。“其”,释“厥”字。“肆”,陈设。“答”, 回报。〔18〕“昏弃其家国”,《牧誓》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这里多出“家 国”二字,并自“遗”字以下另起一句。〔19〕“维”,《牧誓》作“惟”。“多罪逋 逃”,指逃亡罪人。“逋”也是逃的意思。“是崇是长”,加以推崇、尊重。古代奴隶 主贵族认为隐匿从别人那里逃亡出来的奴隶或罪人是极大的不义。这里武王用以指责 纣。〔20〕“国”,《牧誓》作“邑”。“奸轨”,同“奸宄”。在外作乱叫“奸”, 在内作乱叫“宄”。〔21〕“维共”,《牧誓》作“惟恭”。〔22〕“不过六步七步”,
《牧誓》“不过”作“不愆”。“愆”、“过”义同。古代作战最重阵法即队列,这里 是讲队列行进。〔23〕“乃止齐焉”,每行进六、七步就要停一下,以保持整齐。〔24〕 “不过于”,《牧誓》作“不愆于”。“伐”,击刺。〔25〕“桓桓”,勇武貌。〔26〕 “如虎如罴”,《牧誓》作“如虎如貔,如熊如罴”,这里有省略。“罴”,音 p0,俗 呼人熊。〔27〕“如豺如离”,《说文》:“离,山神兽也。”字亦作“魑”、“■”。
《牧誓》无此句。〔28〕“不御克儆”,《牧誓》作“弗迓克奔”,“御”、“迓”义 近。此句意思是不迎击前来投降者。〔29〕“以役西土”,以为我西土所使。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1〕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2〕以大卒驰帝纣师。〔3〕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 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4〕纣走,反入登于鹿台 之上,〔5〕蒙衣其殊玉,〔6〕自燔于火而死。〔7〕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 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8〕商国百姓咸待 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9〕“上天降休!”〔10〕商人皆再拜 稽首,〔11〕武王亦答拜。〔12〕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 以轻剑击之,〔13〕以黄钺斩纣头,〔14〕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
〔15〕二女皆经自杀。〔16〕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17〕县其头
小白之旗。〔18〕武王已乃出复军。〔19〕


【注释】〔1〕“距”,通“拒”,抵御。〔2〕“师尚父”,即上文“太公望”。 “百夫”,百夫长。“致师”,挑战。〔3〕“大卒”,《逸周书?克殷》作“虎贲戎 车”,《正义》云“大卒,谓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
 
人”,所据乃孔晁注。但孔晁注非释“大卒”,而是释“三百五十乘”,与此无关。按 古代军队编制有卒一级,一般为一百人,但《管子?小匡》和《国语?齐语》所记管仲 治军的卒是二百人。上文“四万五千人”,合每乘一百五十人,为七十五人制的两倍, 或即此“大卒”。〔4〕“畔”,同“叛”。〔5〕“鹿台”,台观之名。亦称南单之台 或廪台,在今河南淇县,据说其大三里,高千尺。纣把赋敛所得的钱积存其中。〔6〕 “蒙衣其殊玉”,本书《殷本纪》作“衣其宝玉衣”。“殊玉”,价值非常之玉,即宝 玉。《逸周书?世俘》云“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后世以玉衣敛葬叫玉 匣,或与此种葬俗有关。〔7〕“燔”,音 f2n,焚烧。〔8〕“商国”,指朝歌。〔9〕 “百姓”,商的族众。〔10〕“休”,善,福。〔11〕“拜”,拜手,跪而拱手,头俯 至手,与心平。“稽首”,即拜而拱手下至于地,头亦下至于地。“再”,表示两次。
〔12〕“答拜”,回拜。〔13〕“轻剑”,《克殷》作“轻吕”,轻吕为剑名。〔14〕 “黄”,形容金属的色泽。出土铜器铭文往往在各种金属名前冠以赤、黄、玄、白等字, 这些字都是表示色泽。〔15〕“嬖妾二女”,一为妲己,一不详。〔16〕“经”,上吊。
〔17〕“玄”,黑色。〔18〕“小白之旗”,此据《逸周书?克殷》,同书《世俘》及 他书或作“赤旗”。〔19〕“武王已乃出复军”,以上除“蒙衣其殊玉”句出《逸周书?世 俘》,其他是据《逸周书?克殷》。


其明日,除道,〔1〕修社及商纣宫。〔2〕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3〕 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4〕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5〕以夹武王。〔6〕 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7〕左右 毕从。〔8〕毛叔郑奉明水,〔9〕卫康叔封布兹,〔10〕召公姡г薏桑11〕师尚 父牵牲。〔12〕尹佚策祝曰:〔13〕“殷之末孙季纣,〔14〕殄废先王明德,〔15〕 侮蔑神祇不祀,〔16〕昏暴商邑百姓,〔17〕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18〕于 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19〕革殷,〔20〕受天明命。”武王又再 拜稽首,乃出。〔21〕

【注释】〔1〕“除道”,清除道路。〔2〕“社”,祭祀土地神之所。〔3〕“百 夫荷罕旗以先驱”,《克殷》作“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孔晁注:“素质白旗,前 为王道也。”“荷”,扛。“罕旗”,旗名,有九旒。〔4〕“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
《克殷》作“叔振铎奏拜假,又陈常车”,“奏拜假”,即“奏假”,字亦作“鬷假”、 “艐格”、“奏嘏”。“奏”是进献之义;“假”通“格”,训至,指求神至;“拜” 应指拜手。这里的“奉”字可能是“奏”字之误,并遗“拜假”二字。“叔振铎”,据 说是文王第六子,后封于曹。详见本书《管蔡世家》。“陈”,列。“常车”,仪仗车, 车上插有画着日月图像的太常旗。〔5〕“毕公”,据《逸周书?克殷》及本书《鲁世 家》,是“召公”之误。〔6〕“夹”,左右夹侍。〔7〕“大卒”,见上文注,这里当 指其兵众。〔8〕“左右毕从”,这段话《克殷》原文作“即位于社,大卒之左,群臣 毕从”。这里“右”上应补一“左”字,“左右”,用以释“群臣”。〔9〕“毛叔郑”, 文王庶子,武王弟,封于毛(在周王畿内)。“明水”,古人以阳燧(取火的铜镜)取 火于日叫“明火”,以阴镜(取水的铜镜,又名“方诸”)取水于月叫“明水”。参看
《周礼?秋官?司烜氏》。〔10〕“卫康叔封”,据说是文王第 九子,初封于康(在 周王畿内),后封于卫,详见本书《管蔡世家》、《卫康叔世家》。“兹”,草席。〔11〕 “赞”,佐助。“采”,彩色币帛。〔12〕“牲”,祭牲。〔13〕“尹佚”,即史佚, 食采于尹,以尹为氏,与太公、周公、召公被后人称为“四圣”(见《大戴礼?保傅》),
 
是周初重臣之一。“策”,书于竹简。“祝”,祭告。〔14〕“末孙季纣”,《克殷》 作“末孙受德”。〔15〕“殄”,音 ti3n,灭绝。“废”,废弃。〔16〕“侮蔑”,轻 慢。“神祇”,天地之神。〔17〕“昏暴”,昏乱、残害。〔18〕“章”,读为“彰”, 彰明。“天皇上帝”,古书及铜器铭文多作“皇天上帝”。“皇天”是至上的自然神, “上帝”是至上的人格神(族神)。〔19〕“膺更大命”,《逸周书?克殷》佚文(《文 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引)作“膺受大命”。“膺受大命”亦见毛公鼎。这里的“更” 字应是“受”字之误(战国文字中的“受”字与“更”字相似)。“大命”,指上天所 授享有天下之命。〔20〕“革殷”,“革”,更革。代替殷享有天下。〔21〕“乃出”, 以上是据《逸周书?克殷》。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1〕武王为殷初定未集,〔2〕乃使其弟管叔鲜、 蔡叔度相禄父治殷。〔3〕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4〕命毕公释百姓之囚,〔5〕 表商容之闾。〔6〕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7〕发巨桥之粟,〔8〕以振贫弱萌 隶。〔9〕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10〕命闳夭封比干之墓。〔11〕命宗祝 享祠于军。〔12〕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13〕封诸侯,班 赐宗彝,〔14〕作《分殷之器物》。〔15〕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 焦,〔16〕黄帝之后于祝,〔17〕帝尧之后于蓟,〔18〕帝舜之后于陈,〔19〕大 禹之后于杞。〔20〕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21〕 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22〕曰鲁。封召公姡в谘唷!23〕封弟叔鲜于管,
〔24〕弟叔度于蔡。〔25〕余各以次受封。


【注释】〔1〕“禄父”,纣子武庚,字禄父。〔2〕“集”,通“辑”,和睦。
〔3〕“管叔鲜”,据说是文王第三子。“蔡叔度”,据说是文王第五子。详见本书《管 蔡世家》。〔4〕“释”,《集解》徐广引别本作“原”。“原”,赦罪,与“释”义 近。〔5〕“毕公”,《克殷》下有“卫叔”。〔6〕“表商容之闾”,今本《书?武成》 作“式商容闾”,谓过其闾凭式(俯身于车上横木)而表示敬意。“表”,立标识以旌 其贤。“商容”,殷贤人,曾为纣之乐官,欲感化纣而不能,去隐,及武王克殷,欲以 为三公,固辞不受。详见今本《书?武成》、《礼记?乐记》、《韩诗外传》卷二、《帝 王世纪》(《武成》疏引)等书。“闾”,里门。〔7〕“南宫括”,《汉书?古今人 表》作“南宫适”,师古注以南宫适与大颠、闳夭、散宜生并称“文王四友”。《克殷》 作“南宫忽”。“鹿台之财”,纣于鹿台所聚之钱。〔8〕“巨桥”,仓名。巨桥仓在 今河北曲周县东北古衡漳水东岸,纣聚粟其中。〔9〕“振”,同“赈”,救济。“萌”, 通“氓”(亦作“甿”),即所谓野人,是住在野(城郊以外)当中的身份较低的居民。 “隶”,贱役。〔10〕“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克殷》“南宫括”作“南宫 百达”,“展”作“迁”,“保玉”作“三巫”。按“展”字应是“迁”的借字。“九 鼎”,即古代著名的夏鼎,夏灭迁于商,商灭迁于周,是古代天下共主的一种象征。“三 巫”,或以为地名,唐兰《关于夏鼎》(见《文史》第七辑)认为是“宝玉”二字之误
(“保”字读为“宝”),但也有可能是“三玉”二字之误(指三种宝玉)。〔11〕“封 比干之墓”,“封”,堆土为坟冢。据《正义》引《括地志》,比干墓在今河南汲县北 十里。〔12〕“命宗祝享祠于军”,《克殷》作“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宗祝”, 主祭之官,崇宾为其名,此略。“飨祷”,“飨”与“享”通,汉代称祷为祠。以上是 据《逸周书?克殷》。〔13〕“《武成》”,《尚书》中的一篇,记武王伐商取得成功 之事。〔14〕“班赐”,分赐。“宗彝”,祭祀祖先的青铜礼器。〔15〕“《分殷之器
 
物》”,《书序》作“《分器》”,《尚书》中的一篇,记武王封诸侯,分赐殷人礼器 之事。古代封诸侯分赐礼器叫“分器”。〔16〕“褒封”,嘉封。“神农”,传说人物, 一说即炎帝。“焦”,国名。在今河南陕县西。〔17〕“黄帝”,传说人物,本书《五 帝本纪》所记五帝之一。“祝”,国名。即铸,据铜器铭文为妊姓,在今山东宁阳县西 北。〔18〕“蓟”,音 j@,邑名,在今北京,以今北京城北蓟丘而得名。《吕氏春秋?慎 大》“蓟”作“黎”。〔19〕“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淮阳县。始封之君为帝舜 之后陈胡公满。详见本书《陈杞世家》。〔20〕“大禹”,即禹,夏的祖先。详见本书
《夏本纪》。“杞”,国名,姒姓,在今河南杞县。始封之君为夏禹之后东楼公。详见 本书《陈杞世家》。按“黄帝”以下至此,见《礼记?乐记》、《吕氏春秋?慎大》。
〔21〕“营丘”,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后称临淄。〔22〕“曲阜”,邑名,在 今山东曲阜县。〔23〕“燕”,国名,在今北京,以燕山而得名。〔24〕“管”,国名, 在今河南郑州市。〔25〕“蔡”,国名,在今河南上蔡县。


武王征九牧之君,〔1〕登豳之阜,〔2〕以望商邑。〔3〕武王至于周,〔4〕 自夜不寐。〔5〕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6〕王曰:“告女:〔7〕 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8〕麋鹿在牧,〔9〕蜚鸿满野。〔10〕天 不享殷,〔11〕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12〕不显亦不宾 灭,〔13〕以至今。我未定天保,〔14〕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
〔15〕悉求夫恶,〔16〕贬从殷王受。〔17〕日夜劳来,〔18〕定我西土,〔19〕我 维显服,〔20〕及德方明。〔21〕自洛汭延于伊汭,〔22〕居易毋固,〔23〕其有 夏之居。〔24〕我南望三涂,〔25〕北望岳鄙,〔26〕顾詹有河,〔27〕粤詹雒、 伊,〔28〕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29〕纵马于华山之阳,〔30〕 放牛于桃林之虚;〔31〕偃干戈,〔32〕振兵释旅:〔33〕示天下不复用也。〔34〕

【注释】〔1〕“武王征九牧之君”,《逸周书?度邑》作“维王克殷,国君诸侯 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九牧之君”,九州之长。〔2〕登豳之阜”,《度邑》作 “王乃升汾之阜”。“登”,与“升”同义。“豳”,《正义》引《括地志》以为即旬 邑之豳(字亦作“邠”),《史记志疑》则以为其地近商邑,字应作“汾”,即《郡国 志》颍川襄城县(在今河南襄城)之汾丘。“阜”,土山。〔3〕“商邑”,指商的国 都。〔4〕“周”,《正义》以为镐京,但铜器铭文所见“周”,一般都指岐周(在今 陕西扶风、岐山二县)。镐京,古书及铜器铭文多称之为“宗周”。〔5〕“自夜不寐”,
《度邑》作“具明不寝”。“自夜”、“具明”,疑是“夙夜”之误(“夙”字古文作 “■”,与“自”、“具”相近)。〔6〕“曷为不寐”,《度邑》作“害不寝”。“曷”, 音 h6,通“害”,义为何。〔7〕“女”,读为“汝”。〔8〕“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
《度邑》作“发之未生,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