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属”,归属臣服。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1〕 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2〕
【注释】〔1〕“颛顼崩”,《皇览》称颛顼葬于濮阳顿丘城门外之广阳里,在今 河南濮阳县境。〔2〕“喾”,音 k),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史料中。《礼记?祭法》 云“殷人眩贰保豆铮柯秤铩吩蛟啤吧倘搜{舜”,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 字之误。殷墟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夒,据王国维考定,“夒”为“帝喾”之名,因形讹 而成“夋”。因此由夒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 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 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是“喾” 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夒”分化出来已可论定。可参阅《山海经》郭璞《注》、 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王国维《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
《卜辞通纂》、袁珂《山海经校注》。其后唯“喾”与“舜”进入历史文献中。喾保持 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 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成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 商祖身份。后因与禹夏、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见
《大戴礼记?帝系篇》)为玄枵之孙,成为与颛顼并列两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编 排为尧、挚、契、稷之父,即尧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孙。因为此世系编成于周 代,所以把周稷列为长子,商契列为次子,就把这原来对立的主要的东、西两族融合成 亲兄弟了。可见帝喾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当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种“五 帝说”,他便为五帝之一;第二种、第三种两“五帝说”没有他;第四种“五帝说”又 有他。至于他与高辛氏的关系,正如颛顼和高阳氏的关系一样,也是到《五帝德》、《帝 系》中才合而为一的。以后遂成了历史的定说。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洩极,〔1〕洩极父曰玄嚣,玄嚣 父曰黄帝。自玄嚣与洩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2〕
【注释】〔1〕“洩”,音 ji3o。〔2〕“子”,本篇所谓“子”多不能以儿子之 “子”看待。上古世系全靠口耳相传,年久易乱,少有完整系列者,故每数世相接即越 数百年。本篇所称“子”,当看作某部族的支族或后裔。
高辛生而神灵,〔1〕自言其名。〔2〕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 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3〕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4〕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5〕抚教万民而利诲之,〔6〕历日月而迎送之,〔7〕明 鬼神而敬事之。〔8〕其色郁郁,〔9〕其德嶷嶷。〔10〕其动也时,〔11〕其服也 士。〔12〕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13〕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注释】〔1〕“神灵”,指超越世人的智力。〔2〕“自言其名”,《初学记》
卷九引《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夋”。此与王国维考定“夒”即 “喾”,由形讹而成“夋”,喾、夋为一人之说相合。《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夋” 作“岌”,乃文字之讹。〔3〕“急”,危急,急需。〔4〕“修身”,指自我培养高尚 品德。〔5〕“财”,通“材”,指可供人类享用的自然材物。〔6〕“诲”,音 hu@, 教育开导。〔7〕“历日月而迎送之”,谓记录日影的长短、月亮圆缺的周期,行迎送 日月之礼。〔8〕“明鬼神而敬事之”,古人以鬼神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礼拜敬事之即 可获福祛灾。〔9〕“郁郁”,穆穆,肃穆虔敬的样子。〔10〕“嶷嶷”,音 y0 y0,高 峻的样子,此指品德高尚。〔11〕“时”,适合时宜。〔12〕“服”,行事。“士”, 品德高尚者。〔13〕“溉”通“既”。
帝喾娶陈锋氏女,〔1〕生放勋。〔2〕娶娵訾氏女,〔3〕生挚。〔4〕帝喾崩, 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5〕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6〕
【注释】〔1〕“陈锋氏”,古氏族名。《索隐》引《世本》作“陈酆氏”。《世 本》又云:“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而生后稷;次 妃有娀氏之女,曰简狄,而生契;次妃陈锋氏之女,曰庆都,生帝尧;下妃娵訾氏之女, 曰常仪,生挚。”这是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反映,把不同部族都归到一个血缘系统中了。
〔2〕“放勋”,帝尧名。旧注家以为可仿效发扬前代功业,故名。若然,则此名为后 人所加。〔3〕“娵訾氏”,古氏族名。“娵”,音 j&。“訾”,音 z9。〔4〕“挚”, 音 zh@。〔5〕“不善”,指执政不善。〔6〕“帝尧”,始见于《国语》、《左传》、
《天问》等书。《山海经》神话中出“帝尧”一词,是群神之一,而非帝王。至儒、墨 两家文籍中始盛称尧与舜为古代伟大先王。儒家以《尧典》一篇宣扬尧、舜盛德大业, 作为古代帝王,故称“帝尧”,改变了古代“帝”字称上帝群神的原义。此时尚不说与 陶唐有关。《吕氏春秋?古乐篇》列举了古帝名次,也列陶唐氏在黄帝前,而尧则在黄 帝后第三位,二者是列在同一古帝系统中的前后二人。但至战国末西汉初出现的《世 本》、《帝系》则称“帝尧为陶唐氏”。顾颉刚先生以为尧、陶一音,可能有关,而尧 与唐则是战国人撮合到一起的。“五帝说”出现后,尧和舜一起除第三种“五帝说”没 有他两人以外,其余三种“五帝说”都有他两人。大抵尧当是古时居今山东省定陶县一 带的称为陶的部族的宗祖神。这神也可能是该族一个杰出首领神化的结果。加上后来种 种传说,或说尧曾居唐(臣瓒等说),或说封于唐(《世经》引《帝系》),唐遂与陶 发生联系。其族与舜族相邻,大概都属于东方鸟夷集团。当结成部落联盟时,尧和舜相 继担任联盟的军事首长。其事迹流传到儒、墨者流,就被美化为实行禅让的圣主了。尧 部族与舜部族的关系,如同炎帝部族与黄帝部族的关系,是世通婚姻之族。传说的尧嫁 女与舜,不过是这一历史关系的故事化的写照罢了。犹如姬、姜人奉其远祖炎、黄为至 尊一样,作为商人后裔的孔子尊奉其父系先祖舜及母系先祖尧为圣主,也就不足为奇 了。本书《孟荀列传》称墨翟为宋人(商人后裔),或非无据,所以墨翟极力推尊尧、 舜。
帝尧者,〔1〕放勋。其仁如天,〔2〕其知如神。〔3〕就之如日,〔4〕望之 如云。〔5〕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6〕黄收纯衣,〔7〕彤车乘白马,〔8〕 能明驯德,〔9〕以亲九族。〔10〕九族既睦,便章百姓。〔11〕百姓昭明,〔12〕
合和万国。〔13〕
【注释】〔1〕“帝尧”,自帝尧与陶唐氏合一以后,又称帝尧为“唐尧”。旧注 家皆以陶、唐为地名,因地为号。《汉书?地理志》中山唐县《注》:“应劭曰:故尧 国,唐水在西。”此唐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古书有称帝尧姓伊耆氏(或伊祁氏)的。
〔2〕“仁”,仁慈,恩惠。〔3〕“知”,音 zh@,同“智”,智慧。〔4〕“就”,趋 向,靠近。“就之如日”,谓追求犹如葵花向太阳一般。〔5〕“云”,此指能带来甘 霖之祥云。“望之如云”,谓百姓期待帝尧如同久旱翘望祥云一般。〔6〕“舒”,简 慢。〔7〕“收”,古代冠冕。“纯”,当作“■”,读为“缁”,黑色。《说文》缁 的古文作“■”,与“纯”形近,故讹。“黄收纯衣”,《五帝德》作“黄黼黻衣”, 古代黄黑色的礼服。〔8〕“彤”,朱红色。“乘”,音 sh8ng,古代四匹马拉一车称“一 乘”。〔9〕“能明驯德”,本篇自此句起录《尚书?尧典》全文。此句《尧典》今文 本作“克明峻德”,古文本“峻”作“俊”,“驯”与“峻”、“俊”音近通假,义为 高大。〔10〕“九族”,汉代今文家释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有血缘婚媾 关系的氏族。汉古文家释为“自高祖至玄孙凡九族,皆同姓”。这是针对封建王朝族刑 而发,可以缩小杀戮范围。本篇所谓“九族”,当指氏族时期的同部族的各支族。〔11〕 “便章”,《尚书?尧典》古文本作“平章”,“平”,《白虎通》作“釆”。《说文》: “釆,辨别也。”“釆”实为“审”字古文。《尧典》古文本之“平”当为“釆”之讹。 又“审”有辨义,故《尚书?尧典》今文本作“辨章”,“辨”与“便”古音相通。此 处“便”实“辨”之假借字。“章”,彰明。“百姓”,指百官。〔12〕“昭明”,指 政绩昭彰。〔13〕“万国”,指异姓部族。《左传》哀公七年说“执玉帛者万国”,可 知古时习以“万国”指众多的部族。
乃命羲、和,〔1〕敬顺昊天,〔2〕数法日月星辰,〔3〕敬授民时。〔4〕 分命羲仲,〔5〕居郁夷,〔6〕曰旸谷。〔7〕敬道日出,〔8〕便程东作。〔9〕日 中,〔10〕星鸟,〔11〕以殷中春。〔12〕其民析,鸟兽字微。〔13〕申命羲叔,
〔14〕居南交。〔15〕便程南为,〔16〕敬致。〔17〕日永,〔18〕星火,〔19〕以正
中夏。〔20〕其民因,鸟兽希革。〔21〕申命和仲,〔22〕居西土,〔23〕曰昧谷。
〔24〕敬道日入,〔25〕便程西成。〔26〕夜中,〔27〕星虚,〔28〕以正中秋。〔29〕
其民夷易,鸟兽毛毨。〔30〕申命和叔,〔31〕居北方,曰幽都。〔32〕便在伏 物。〔33〕日短,〔34〕星昴,〔35〕以正中冬。〔36〕其民燠,鸟兽氄毛。〔37〕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38〕信饬百官,〔39〕众功皆兴。〔40〕
【注释】〔1〕“羲、和”,隋、唐以前注疏家释为羲氏、和氏两家,为重、黎之 后。其实重黎是楚民族古神话中的宗神,与羲和不相干。原始的羲和在《山海经》神话 中是上帝的妻子,生太阳的女神。到《楚辞》中演化为太阳的驾车者,到《吕氏春秋?勿 躬》等篇中,她和另一生月亮的女神常仪演化为黄帝手下司日、司月的两位男性官员。 到《尧典》中羲、和演化成了天文官四人(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此为今文家说) 或六人(羲氏、和氏及两仲、叔,此为古文家说)。到本书《夏本纪》所录《胤征序》 中又变为夏仲康手下天文历法官员一人。总之,有关“羲、和”的传说皆与日月历法相 关,这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必然反映。农业生产离开对四时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无法进 行的,而掌握四时变化的规律,又须通过对日月运行的严密观测来推算。这一精微细致 的工作没有专人负责是做不成的。伴随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的天文学必然产生,而专
门司理此职的天文官也随之而置。这就是有关羲、和传说的历史背景。在相当长的时期 里,羲和一词成了天文历法官员的代称。王莽复古,又以此名官。〔2〕“昊”,音 h4o, 广大无边。“昊天”,指深邃莫测的宇宙。先民畏惧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干旱洪涝,不 能不恭敬而顺从之。〔3〕“数法日月星辰”,《尧典》原作“历象日月星辰”。“数”, 历数,日月星辰运行的时数方位及规律。“法”,法象。此句包含了对日月星辰出没时 数方位的观测、记录、推算和预测。〔4〕“敬授民时”,是说由职掌天文历法的官员, 根据星象察定时令早晚,向黎民百姓颁布农时,以便据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5〕“分”, 通“颁”,颁布命令。“羲仲”,掌管东方之官,亦称春官。〔6〕“郁夷”,《尧典》 今文本作“禺曚”、“嵎曚”,古文本作“堣夷”、“嵎夷”,指东方海隅迎日出之地。
〔7〕“旸谷”,又作“汤谷”,传说为日出的地方。“旸”,音 y2ng。〔8〕“道”, 通“导”,导引。“敬道日出”,《尧典》作“寅宾出日”。“寅”通“夤”,敬。殷 墟甲骨卜辞有由商王亲自祭日的“宾日”祭礼,又有对“出日”、“入日”的专用祭名 叫“又”(即侑)。可参阅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二册《殷代之天神崇拜》 一文。《尧典》援引古材料稍失原意,对“出日”用了“宾”这一祭名,同时又将宗教 活动改成了历法活动,以致“宾”字不得不改成了“引导”之义,《史记》遂径改为“道
(导)”。〔9〕“便”,与前文“便章百姓”之“便”同,通“辨”。“程”,日程。 “东作”,指春耕生产。〔10〕“日中”,指春分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的时间长短相等。 一年之中,夏至白昼时间最长,冬至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白昼时间恰好是夏至和冬至白 昼时间长短之中,故称“日中”。〔11〕“星”,在这里专指“中星”,是傍晚在南方 天空正中的星,即后代球面天文学所说的在子午线上的星,而且指该星的“上中天”。 我国先民凭这种按一定时日于黄昏时出现在南方正中的“中星”来辨别季节,定其“四 仲”(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也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所以称为“四仲中星”。“鸟”,定春分的中星是鸟星。到殷代后期至西周初年制定二 十八宿后,古代所称的鸟星(亦见于甲骨文)就成为朱鸟七宿的中间那一座叫“七星” 的宿。七星的距星即西方天文学的长蛇座α。朱鸟七宿是:井、鬼、柳、星(即七星)、 张、翼、轸。朱鸟一词当即由古代鸟星牵合“南方朱雀”的概念而成。〔12〕“殷”, 正,定。“中”,同“仲”,下文“中夏”、“中秋”、“中冬”之“中”同。“仲春”, 指春分日。“以殷中春”,谓先民根据“日中”和“星鸟”确定春分时节。〔13〕“其 民析,鸟兽字微”,《尧典》原作“厥民析,鸟兽孳尾”。“其”、“厥”同义。“字 微”与“孳尾”同音通假。按:殷墟甲骨卜辞中记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胡厚宣《甲 骨文四方风名考证》(载《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等文引《山海经》所记基本与之相 合,并证以《国语》、《夏小正》所载,予以阐释,杨树达、于省吾二先生续有文助为 论析,而后此古代神话中四方神名和风名的原意大明。《尧典》作者搜集古代资料,将 神话改作历史记载,又不懂其原意,遂致弄成大错。东方神名和东方风名,在甲骨卜辞 中原语为:“东方曰析,凤曰劦。”“凤”通“风”。“劦”通“协”,与《国语》作 “协风”、《山海经?北山经》作“泥风”相合。《尧典》作者得此不懂其原意的资料, 遂将东方神名“析”写成“厥民析”,将风名原语“凤曰劦”之“凤”错解为鸟兽,而 “协”有调和义,错解为调和阴阳,遂谓鸟兽交尾繁殖,成了不知所云的妄语。后来各 注疏家皆望文生义。但为保持《史记》所录《尧典》原貌,仍按其错误原文与错误注释 今译。依此,本句“析”谓破土耕种。“鸟兽字微”谓春天鸟兽交尾繁殖。此二事皆人 类和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主要活动。鸟兽的动向与畜牧田猎相关,故加特别记述。〔14〕 “申”,通“纁”,继而。“羲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