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47章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7章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秦于淮 南。〔5〕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6〕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注释】〔1〕“陈”,在今河南淮阳县。“平舆”,在今河南平舆县北。 〔2〕 “荆王”,指荆王负刍,荆考烈王之子,荆哀王庶兄,继荆哀王之后立为荆王,公元前 二二七年至前二二三年在位。〔3〕“郢陈”,即陈,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
 
拔楚都郢,楚顷襄王兵散不能再战,徙都陈。楚长期以郢为都,所以把陈也称为郢陈。
〔4〕“项燕”,项梁之父。本书《陈涉世家》载陈涉云:“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士卒,楚人怜之。”陈涉起义曾以项燕为号召。 〔5〕“淮南”,淮水之南。〔6〕“蒙 武”、蒙骜之子、蒙恬之父,秦昭襄王时已为秦将,曾率军伐齐。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 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1〕置会稽郡。〔2〕五月,天下大酺。〔3〕

【注释】〔1〕“越君”,据本书《越王句践世家》记载,楚威王兴兵伐越,杀死 越王无彊,从此越国败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朝服于楚。王翦所降越君, 当是占据秦所置会稽郡者。〔2〕“会稽郡”,辖有今江苏东南部、浙江中部以北和安 徽东南部。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3〕“酺”,音 p*,欢聚宴饮。“大酺”, 有国家命令才能举行。秦汉法律规定,不许三人以上无故聚饮,违者罚金。秦王指令天 下大宴饮,是因为当时秦国相继平定了韩、赵、魏、燕、楚五国,齐国也即将被秦灭亡。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1〕不通秦。秦使将军王 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注释】〔1〕“齐王建”,齐哀王之子,公元前二六四年嗣立,在位四十四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1〕“异日韩王纳地效玺,〔2〕请为藩 臣,已而信约,与赵、魏合从畔秦,〔3〕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
〔4〕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5〕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 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 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
〔6〕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 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
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7〕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9〕其外 侯服夷服,〔10〕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
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
与博士议曰:〔11〕‘古有天皇,〔12〕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 死上尊号,〔13〕王为‘泰皇’。命为‘制’,〔14〕令为‘诏’,〔15〕天子 自称曰‘朕’。”〔16〕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 闻太古有号毋谥,〔17〕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 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注释】〔1〕“御史”,即御史大夫,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档案记录等事,又负 责监察执法讨奸治狱,是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地位仅次于左右丞相。〔2〕 “效”,献出。〔3〕“畔”,通“叛”。 〔4〕“寡人”,少德之人。这是一种自我
 
谦辞。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自称“寡人”,至秦、汉犹然。先秦诸侯的夫人亦可以 此自称。可参阅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六“寡人”条。〔5〕“李牧”,赵国名将, 曾驻守赵北方边境,大破匈奴。赵王迁时,又大败秦军,封为武安君,后被赵王迁杀害。 事详本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所附《李牧列传》。〔6〕“青阳”,在今湖南长沙市。
〔7〕“眇眇”,微小,是自我谦辞。“眇”,音 mi3o。 〔8〕“绾”,音 w2n,王绾。 “劫”,冯劫,秦二世时被迫自杀。“廷尉”,掌管国家刑狱之官。“斯”,李斯。〔9〕 “五帝”,我国古代传说中氏族社会的五个帝王。据本书《五帝本纪》所载,这五个帝 王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方千里”,千里见方,即长宽各千里。〔10〕 “侯服夷服”,《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天子直接管辖的长宽各一千里的地区称 王畿。其外为对天子称臣的小国,由近及远分为九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 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每服相去五百里。这仅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区划。这里说 “侯服”,表示距王畿较近的地区;说“夷服”,表示距王畿较远的地区。〔11〕“博 士”,秦代设置的学官,通晓古今,以待帝王咨询,又负责掌管文献典籍。〔12〕“天 皇”,与下“地皇”、“秦皇”均为传说中的三个帝王。 〔13〕“昧死”,冒犯死罪。 是臣下上书时用来表示敬畏的套语。〔14〕“命”,君主颁布的有关制度性、法则性的 命令。〔15〕“令”,君主就一具体事物颁布的一般性命令。 〔16〕“朕”,音 zh8n, 本为古人自称之辞,从秦始皇帝始,专用为皇帝自称。皇太后听政亦可自称“朕”。 〔17〕 “谥”,音 sh@,古代君主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前事迹给予的一字或两字称号。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1〕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 德之始。改年始,〔2〕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3〕数以六 为纪,符、法冠皆六寸,〔4〕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注释】〔1〕“终始五德之传”,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一种学说。他认为,土、木、 金、火、水五种物质德性相胜而又终而复始地循环变化,历史上的朝代即根据这一规律 兴替。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一德,以及与德相符的各种制度。按照邹衍的学说, 周为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 〔2〕“改年始”,改变一年的首月。复以建寅之月 为岁首,殷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周以建子之月为岁首,秦始皇帝以十月建亥为岁首。〔3〕 “旄”,音 m2o,上端用旄牛尾作为装饰的旗帜。“旌”,音 j9ng,用羽毛做成的旗帜。 “节”,使者所执,用作凭信,形似竹节,用竹木或金属制成,上端有旄饰。“上”, 与“尚”字通。“上黑”,崇尚黑色。按五行学说,秦得水德,黑色为水德之色。〔4〕 “符”,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用金、玉、铜、竹、木制成,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法冠”,又称柱后惠文冠,司法官所戴。据说原来是楚王冠,秦灭楚, 把楚王冠赐给了御史。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1〕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注释】〔1〕“填”,与“镇”字通。压服,安定。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1〕郡置守、尉、监。〔2〕更名民曰“黔首”。〔3〕 大酺。收天下兵,〔4〕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5〕金人十二,重各千石,〔6〕 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7〕书同文字。〔8〕地东至海暨朝鲜, 西至临洮、羌中,〔9〕南至北向户,〔10〕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11〕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12〕秦每破诸侯, 写放其宫室,〔13〕作之咸阳北阪上,〔14〕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15〕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16〕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注释】〔1〕“三十六郡”,历来解释不一,南朝宋裴骃《集解》云:“三十六 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 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 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 内史为三十六郡。”此只备一说,未可尽信。在上述诸郡之外,秦还先后置衡山、闽中、 南海、桂林、象郡等郡。〔2〕“守”,郡守、掌管全郡政务和军事。“尉”,郡尉, 辅助郡守掌管全郡军事。“监”,监御史,负责监察全郡。〔3〕“黔”,音 qi2n,黑 色。“黔首”,战国时已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秦为水 德,水德尚黑。秦始皇下令称百姓为“黔首”,是取尚黑之义,以与水德相应。 〔4〕 “兵”,兵器。秦所收为铜兵器。〔5〕“鐻”,音 j),乐器,形状似钟。〔6〕“石”, 音 sh0,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7〕“车同轨”,战国时各国车辆轮间距离不一。 秦统一为六尺。〔8〕“书同文字”,战国时山东六国文字异形,秦使用大篆,与六国 文字又有所不同。始皇统一文字,规定全国使用小篆。小篆与大篆相比,字体结构比较 简单、整齐、定形,易于辨识和书写。〔9〕“临洮”,秦县,在陇西郡西部,故城在 今甘肃岷县,因地临洮水而得名。“羌中”,指羌族居住地,在秦陇西郡、蜀郡以西。
〔10〕“北向户”,门朝北以向日,这是极南地带。也有人认为“向”字是衍文,“北 户”为地名,在秦象郡境内。〔11〕“并”,音 b4ng,通“傍”,依傍。“阴山”,在 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12〕“章台”,秦离宫台名,战国时秦王常于此接 见诸侯王和使者,汉代犹存,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故城西南。“上林”、秦苑名, 始皇三十五年在苑中建造朝宫,阿房宫即为前殿。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户县、周至 县境内。“渭”,渭水,发源于今甘肃渭源县,东流经秦都咸阳之南,在今陕西潼关县 注入黄河。〔13〕“写”,摹画。“放”,通“仿”,仿效。〔14〕“阪”,音 b3n, 山坡。〔15〕“雍门”,据《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倢伃之父“为中黄门,死长 安,葬雍门”。颜师古注:“雍门在长安西北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里。”当在今陕西 咸阳市南。“泾”,泾水,发源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东麓,东南流经秦都咸 阳北,在今陕西高陵县境注入渭水。〔16〕“复道”,在空中架设的通道。“周阁”, 周匝回旋的阁道。“属”,zh(,接连。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1〕出鸡头山,〔2〕过回中。〔3〕焉作 信宫渭南,〔4〕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5〕自极庙道通郦山,〔6〕作 甘泉前殿。筑甬道,〔7〕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8〕
 

【注释】〔1〕“陇西”、秦郡,辖有今甘肃庄浪县、两当县以西,临夏县以东,
静宁县、兰州市以南,成县、宕昌县以北。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北地”, 秦郡,辖有今陕西吴旗县、甘肃宁县以西,贺兰山以东,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以南,陕 西长武县、甘肃华亭县、会宁县、靖远县以北。治所在义渠(在今甘肃宁县西北,庆阳 县南稍西一百五十里)。〔2〕“鸡头山”,在甘肃平凉县西。 〔3〕“回中”,秦宫 名,本书《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从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深入,烧毁 此宫。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回中宫在岐州雍县西四十里。”据此,回 中宫当在今陕西凤翔县。有人认为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不可信。 〔4〕“焉”, 于是。有人“焉”字属上句读,是错误的。“信宫”,又称咸阳宫,故址在今陕西咸阳 市渭河南岸。 〔5〕“天极”,天极星。古人把天分为五十区域,称为五宫,天极星是 中宫的主要星座。 〔6〕“郦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郦”,音 l0,或作“骊”, 又作“丽”。 〔7〕“甬道”,两边有矮墙的通道。〔8〕“驰道”,专供皇帝行驶车 马的道路。据汉文帝时贾山所说,秦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宽五十步,道旁 隔三丈远植树一棵。见《汉书?贾山传》。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1〕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 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2〕乃遂上泰山,〔3〕立石,封,祠祀。下, 风雨暴至,〔3〕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4〕禅梁父。刻所立石,其 辞曰:


【注释】〔1〕“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封禅”,帝王为宣扬功 绩而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由战国时齐、鲁儒生所倡导。在儒生看来,五岳中泰山(在 山东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最高,所以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此为“封”。又 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此为“禅”。“望祭”,遥祭山川的一种典礼。 〔3〕 “暴”,突然。 〔4〕“五大夫”,秦爵第九级。东汉时,相传封为五大夫的是松树, 后世又讹传为五株松树。今泰山游览区有五大夫松,在云步桥北。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1〕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 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2〕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3〕垂于后世,顺承勿革。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4〕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 经宣达,〔5〕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 内外,靡不清净,〔6〕施于后嗣。〔7〕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8〕

【注释】〔1〕“修”,整治。“饬”,音 ch@,严整。〔2〕“祗”,音 zh9,恭 敬。〔3〕“休”,美。〔4〕“夙”,音 s),早。“寐”,音 m8i,睡。〔5〕“训”, 教导,教诲。“经”,典式,法则。〔6〕“靡”,音 m!。无,没有。 〔7〕“施”, 音 y@,延续。〔8〕“戒”,与“诫”字同。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1〕过黄、腄,〔2〕穷成山,〔3〕登之罘,〔4〕立石 颂秦德焉而去。
 
【注释】〔1〕“勃”,与“渤”字同。〔2〕“黄”,秦县,在今山东黄县东。 “腄”,音 chu0,秦县,在今山东福山县。〔3〕“成山”,在今山东荣成县东北。〔4〕 “之罘”,又作“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海中芝罘半岛上。“罘”,音 f*。 南登琅邪,〔1〕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