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52章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52章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3〕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 深入,〔4〕战于鸿门,〔5〕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 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6〕以谋其上。群
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
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注释】〔1〕“鉏”,与“锄”字同。“■”,音 y#u,平整土地的一种农具, 形如榔头。“白梃”,木棒。“梃”,音 t!ng。〔2〕“望屋而食”,意谓陈涉士卒没 有储备的军粮,而是看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方,就在那里就食。此句和上句都是说明陈涉 军队的条件很差。 〔3〕“阖”,关闭。〔4〕“楚师”,指陈涉的军队。 〔5〕“鸿 门”,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现在当地人称项王营,此地已接近秦都咸阳。二世二年, 陈涉部将周章率军进攻到戏水,与鸿门相邻。这里所说“战于鸿门”,即指周章在戏水 与秦将章邯之战。 〔6〕“三军”,军队的统称。春秋时晋设中军、上军、下军,楚 设中军、左军、右军。秦二世时没有这样的军事编制。“要”,音 y1o,要挟。“市”,
 
做交易。“要市”,意谓章邯利用自己率领的军队做本钱,要挟谋利。史书没有记载章 邯要挟二世求取私利的事情,这是夸饰之辞。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1〕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2〕 二十余君,〔3〕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 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4〕贤相通其谋,〔5〕然困 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 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 关据阨,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6〕其交 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 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7〕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 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8〕其救败非也。


【注释】〔1〕“四塞之国”,秦国故地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在今 陕西宝鸡市西南),北有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故云“四塞之国”。〔2〕“秦 王”,指秦始皇。〔3〕“二十余君”,自秦缪公至秦始皇共二十三君。这二十三君是 缪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厉共公、躁公、怀公、灵公、简 公、惠公、出子、献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4〕 “良将”,如吴起、孙膑、廉颇、赵奢等。〔5〕“贤相”,如苏秦、杜赫、齐明、周 最等。〔6〕“素王”,有王者之德,但无王者之位的人。如儒家即视孔子为素王。 〔7〕 “罢”,通“疲”。〔8〕“禽”,通“擒”。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 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 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1〕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 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2〕拑口而不 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 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3〕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4〕而天 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5〕其削也, 内守外附而社稷存。〔6〕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 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7〕而千余岁不绝。〔8〕秦本末并失, 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 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释】〔1〕“拂”,通“弼”,纠正。〔2〕“重足”,叠足而立,不敢走动, 这是一种非常恐惧的样子。“重”,音 chng。 〔3〕“雍”,与“壅”字通,堵塞, 壅塞。 〔4〕“饰”,与“饬”字通,整治。〔5〕“ 五伯”,历来有两种说法,一 云齐桓公、晋文公、秦缪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霸,一云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句践为五霸。“伯”,与“霸”字通。〔6〕“社稷”,古代帝王和诸 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常用为国家的代称。〔7〕“五序”,字有讹误,当从贾谊《新 书》作“王序”。有人认为“五序”指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次序。〔8〕“千 余岁”,周朝立国八百余年,贾谊说“千余岁”,是有意夸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
天下,〔3〕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4〕并吞八荒之心。〔5〕当是时,商 君佐之,〔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7〕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8〕

【注释】〔1〕“秦孝公”,秦献公之子,名渠梁,公元前三六一年至前三三八年 在位,即位时年二十一。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势强盛。“殽”,殽山,在今河 南洛宁县、卢氏县西境,陕县、灵宝县东境。〔2〕“雍州”,古九州之一。《尔雅?释 地》云:“河西曰雍州。”所谓“河”,系指今山西、陕西二省间的黄河。 〔3〕“席 卷”,像卷席子一样卷了过去,形容包举无余。〔4〕“囊括”,用口袋全部包裹起来, 形容包罗无遗。〔5〕“八荒”,八方荒远之地,犹云八极。〔6〕“商君”,卫国人, 公孙氏,名鞅。初事魏相公叔痤,后入秦游说秦孝公,被任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不久 升为大良造。秦从雍徙都咸阳,进一步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变法主要内容是奖励耕战, 推行法治,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因军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为商君。秦孝公 死后,被贵族诬害而死。事详本书《商君列传》,他的变法情况《商君书》中记载较详。
〔7〕“连衡”,这是秦国针对山东各诸侯国联合反秦而提出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 最终目的是使山东各诸侯国各自西向事秦。〔8〕“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拱手 而取”,形容夺取得很容易。“西河之外”,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 商鞅率秦军伐魏,魏使公子卬统兵迎击,商鞅设计俘虏公子卬,攻破魏军,魏被迫把西 河之外的土地割献于秦,作为媾和的条件。事见本书《商君列传》。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1〕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 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2〕赵有 平原,〔3〕楚有春申,〔4〕魏有信陵。〔5〕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 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6〕齐明、周 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7〕吴起、孙膑、 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8〕常以十倍之地,百 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9〕秦 无亡矢遗镞之费,〔10〕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因利乘便,宰割 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12〕享国日 浅,国家无事。


【注释】〔1〕“惠王”,即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名驷,公元前三三七年至前三 一一年在位。“武王”,即悼武王,秦惠王之子,名荡,公元前三一○年至前三○七年 在位。 〔2〕“孟尝”,即田文,齐国贵族,因袭父故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 故又称薛公,号孟尝君。齐湣王时,曾为齐相,又先后相秦、相魏。在齐时,接贤纳士, 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事见本书《孟尝君列传》。 〔3〕“平原”,即赵胜,赵国贵族, 曾相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喜纳宾客,至 者数千人。赵孝成王九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平原君组织力量,联合楚、魏,击败了
 
秦军。事见本书《平原君列传》。〔4〕“春申”,即黄歇,楚国贵族,博学善辩,楚 考烈王时为相,封淮北十二县,后改封吴,号春申君。门下有食客数千人。秦围赵邯郸, 曾率军救赵,伐灭鲁国。后又联合诸侯伐秦,军败,春申君被疏远。事见本书《春申君 列传》。〔5〕“信陵”,即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号信陵君。礼贤 下士,招致食客三千人,与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为战国有名的四公子。秦围赵邯郸, 信陵君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率军救赵。后为上将军,一度联合诸侯打败秦将蒙骜, 威震天下。事见本书《魏公子列传》。 〔6〕“宁越”,赵国人。“徐尚”,宋国人, 事迹不详。“苏秦”,东周洛阳人,燕昭王师事郭隗三年后,苏秦从周归燕,一生主要 为燕昭王作反间。本书有《苏秦列传》,记载错乱较多,其行事可参考马王堆汉墓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杜赫”,周人。 〔7〕“齐明”,东周之臣,曾仕秦国、楚国、 韩国。“周最”,当作“周冣”,“冣”即“聚”字。周之公子,用事于周赧王时。本 书《周本纪》略载其事。“陈轸”,楚国人,熟悉三晋的情况,先事秦,后事楚。本书
《张仪列传》附载其事,《战国纵横家书》也略有其事。“昭滑”,又作“召滑”,也 作“邵滑”,楚国人,楚怀王曾用昭滑于越,本书《甘茂列传》述及其事。“楼缓”, 魏相,又为秦昭襄王相。“翟景”,魏国人,事迹不详。有人认为就是《战国策?楚策》 和《魏策》提到的翟强,翟强为魏相。“苏厉”,苏秦之弟,初事燕,后事齐。本书《苏 秦列传》附载其事。“乐毅”,先事赵、魏,后适燕,为燕昭王亚卿。事见本书《乐毅 列传》。 〔8〕“吴起”,卫国人,先为鲁将,后为魏文侯将,又任西河守,屡立战 功。魏武侯时,吴起逃往楚国,为令尹,辅佐楚悼王变法,使楚国势强盛。事见本书《吴 起列传》。“孙膑”,齐国人,军事家孙武后代,为齐威王军师,善为计谋。本书《孙 子列传》附载其事。他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孙膑兵 法》中。“带佗”,又作“带他”。焦赣《易林?益之临》云带季、兒良为赵、魏将。 带他即带季。“兒良”,善于用兵,《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著录有《兒良》一篇, 今佚。“兒”,与“倪”字同。“王廖”,《吕氏春秋?不二篇》有“王廖贵先,兒良 贵后”之语,是王廖用兵,主张先发制人。“田忌”,在齐威王、齐宣王时为齐将,曾 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或云在今山东菏泽县东北)大败魏军,又采用孙膑之计,在 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或云在今河南范县西南)大破魏军,杀死魏将庞涓。事迹散 见本书《田敬仲完世家》、《孙子列传》等篇。“廉颇”,赵将,赵惠文王时拜上卿, 伐齐抗秦。赵孝成王时,以破燕功封信平君,为相国。赵悼襄王时奔魏,老死于楚。事 见本书《廉颇列传》。“赵奢”,赵将,赵惠文王时曾率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大 破秦军,以功封为马服君。事迹附载本书《廉颇蔺相如列传》。〔9〕“逡巡”,有所 顾虑而徘徊不前的样子。“逡”,音 q&n。 〔10〕“镞”,音 z*,箭头。〔11〕“卤”, 与“橹”字通,“漂卤”,漂浮起了大盾,形容流血极多。〔12〕“孝文王”,秦昭襄 王之子,据《吕氏春秋》高诱的序、本书《秦本纪》和《吕不韦列传》司马贞《索隐》 名柱,而唐人道宣《广弘明集》引《陶公年纪》云名式。“庄襄王”,秦孝文王之子, 初名异人,后变名为楚,亦云子楚。前者在位一年(公元前二五○年),后者在位三年
(公元前二四九年至前二四七年),所以下文云“享国日浅”。

及至秦王,〔1〕续六世之余烈,〔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4〕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5〕 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颈,〔6〕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7〕因河为 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 兵而谁何,〔8〕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 王万世之业也。


【注释】〔1〕“秦王”,指秦始皇。〔2〕“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 王、孝文王、庄襄王。〔3〕“二周”,西周、东周。西周灭于秦昭王五十一年,东周 灭于秦庄襄王元年。贾谊说秦始皇“吞二周”,并不确切。 〔4〕“棰”,棍杖。“拊”, 音 f(,刀柄。“棰拊”,本书《陈涉世家》引作“敲朴”。〔5〕“百越”,春秋时越 国的遗族,散处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6〕“俛”,与“俯”字同。“係”, 与“繋”字同。〔7〕“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 〔8〕“谁何”,谁也不能 把他奈何。有人认为,“谁”通“谯”,“何”通“诃”,“谁何”即“谯诃”,盘诘 喝问的意思。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1〕陈涉,罋牖绳枢之子,〔2〕甿隶之人,〔3〕 而迁徒之徒,〔4〕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5〕陶朱、猗顿之 富,〔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伯之中,〔7〕率罢散之卒,〔8〕将数百之 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9〕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释】〔1〕“殊俗”,风俗不同的地方,犹言异邦。 〔2〕“罋”,与“甕” 字同。音 w8ng,一种盛东西的陶器。“牖”,音 y%u,窗户。“罋牖”,用破瓦罋做窗 户。“枢”,门户的转轴。“绳枢”,用绳系户枢。也有人解为以绳为枢。“罋牖绳枢”, 是描写贫穷人家的状况。 〔3〕“甿”,与“氓”字同,郊野之人。“甿隶”,受人役 使的雇农或奴隶。陈涉为人庸耕,所以称他为“甿隶”。〔4〕“迁徙之徒”,指陈涉 在秦二世元年被征发去渔阳戍守的事情。〔5〕“仲尼”,孔子字,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事见本书《孔子世家》。“墨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主要见于《墨子》 一书。〔6〕“陶朱”,即范蠡,楚国人,在越国为大夫。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范蠡为 质于吴,返回越国后,辅佐越王句践发愤图强,终于消灭了吴国。后来范蠡游齐,自谓 鸱夷子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