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字通,众。〔5〕“菑”,与“灾”字同。〔6〕“適”,与“谪”字通,谴责,责备。 “见”,与“现”字通,显现。〔7〕“眇”,音 mi3o,渺小,微小。“兆”,《太平 御览》卷七五○引应劭《风俗通义》云:“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兆民”,犹 言万民、众民。〔8〕“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是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人体来譬喻君臣的关系,君主犹如首脑,辅佐大臣犹如股肱。
〔9〕“三光”,日、月、星。〔10〕“匄”,音 g4i,与“丐”字同,乞求。〔11〕“贤
良方正”,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文帝的这次诏书。武帝时或称“贤良方正”, 或称“贤良文学”,也称“贤良”或“文学”,名称虽异,实质相同。被举为“贤良方 正”的一般都是通古今,善文墨,能对策,有才学的知识分子。〔12〕“匡”,纠正。 “逮”,及。〔13〕“饬”,音 ch@,整顿。下文“而又饬兵厚卫”句中的“饬”字, 是命令的意思。〔14〕“憪”,音 xi4n。“憪然”,不安的样子。〔15〕“见”,义与 上文“適见于天”句中的“见”字同。“见马”,现存的马匹。“遗”,留下。“财”, 与“才”字通。〔16〕“传置”,古代交通线上按段设置的备有车马的驿站。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1〕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 盛。”〔2〕
【注释】〔1〕“籍田”,或作“藉田”,名义上是天子亲自耕种,实际上是借助 民力耕种的农田。古代以农为本,天子为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划出一块耕地作为籍 田,每逢春耕前,举行籍田之礼,由天子在籍田上亲自扶犁三推,象征率先天下,亲自 耕种。籍田上的耕播收获,则由农民承担。〔2〕“粢”,音 z9,谷类的总称。“盛”, 音 ch6ng,以器受物,引申为受物的器皿,这里指盛在祭器中的黍稷。“粢盛”,谓盛 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幽王幽死,〔1〕朕甚怜之, 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2〕遂弟辟彊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 功,〔3〕可王。”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彊为河间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 王,〔4〕立东牟侯为济北王,〔5〕皇子武为代王,〔6〕子参为太原王,〔7〕 子揖为梁王。〔8〕
【注释】〔1〕“赵幽王”,刘友,刘邦的第六个儿子,卒后谥“幽”。汉高祖十 一年,封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封赵王。吕后七年,召赵王到长安,由于受到王后吕 氏之女的诬陷,吕后派兵把他围困在赵国官邸,断绝饮食,被幽禁致死。事详本书《吕 太后本纪》、《汉书?高五王传》。刘友封国赵在今河北南部,都城邯郸,在今河北邯 郸市。〔2〕“遂”,文帝元年,立为赵王。景帝三年,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反汉 失败自杀。事迹附载于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3〕“辟 彊”,文帝二年,立为河间王,封有河间郡,卒于文帝十四年,谥“文”。事迹附载于 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刘辟彊封国河间在今河北境内献 县、武强县以东地域,都于乐成,在今献县东南。〔4〕“剧郡”,谓事务繁多、难于 治理之郡。这种郡一般地位都比较重要。“城阳”,朱虚侯刘章封地,在今山东莒县、 沂南县一带,都于莒,在今莒县。〔5〕“济北”,东牟侯刘兴居封地,在今山东长清、 肥城、平阴诸县一带,都于卢,在今长清县西南。〔6〕“武”,文帝的第二个儿子, 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代王,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十二年,又徙封为梁王,卒于景帝 中元六年,谥“孝”。事迹详本书《梁孝王世家》、《汉书?文三王传》。〔7〕“参”, 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景帝的异母弟。先封太原王,文帝四年,改封代王,卒于文帝后元 二年,谥“孝”。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参封国太原在今山西中部地 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8〕“揖”,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景帝 的异母弟。文帝十一年,堕马而死。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揖封国梁 在今河南中部东端和与其相邻的安徽边界地区,都于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1〕诽谤之木,〔2〕所以通治道
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3〕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 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4〕吏 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释】〔1〕“进善之旌”,相传这是唐尧鼓励人们广开言路的一种做法。他在 交通要道置立旌旗,人们有意见,可以站在旌旗下公开提出。〔2〕“诽谤之木”,相 传唐尧在桥头四边设立木柱,让批评朝政的人在上面书写意见。《淮南子?主术训》记 载虞舜也立有诽谤之木。〔3〕“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据《汉书?高后纪》记载, 吕后元年,废除妖言令,可能后来实际上没有废除,或废除后又复设此令,所以文帝有 此语。〔4〕“祝诅”,祈求神灵加害于人。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殃害他人谓之 “诅”。“谩”,欺骗。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1〕
【注释】〔1〕“郡国守相”,郡守和封国丞相。郡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
官。
三年十月丁酉晦,〔1〕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
〔2〕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 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 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3〕
【注释】〔1〕“十月丁酉”,十月三十日。〔2〕“诏”,原误作“计”,文义 不通。《汉书?文帝纪》作“诏”,今据改。〔3〕“长”,刘长,刘邦的第七个儿子, 汉高祖十一年封为淮南王。他的母亲原为赵王张敖的姬妾,汉高祖八年,刘邦路过赵地, 张敖把她献给刘邦,得幸怀孕。张敖的丞相贯高等人谋害刘邦,阴谋被发觉,刘长的母 亲受牵连被捕。刘长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审食其把情况告诉了吕后,吕后不肯向 刘邦反映,审食其也不肯力劝吕后加以营救。刘长母亲生下刘长后自杀身亡。文帝三年, 刘长为他的母亲报仇,和随从魏敬一起杀死了审食其。后因谋反被贬为庶人,绝食而死。 事详本书《淮南王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审食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楚汉相争时,一直随侍吕后,被封为辟阳侯。吕后元年,任左丞相,文帝即位后免相。 “食其”,音 y@ j9。审食其封地辟阳本为县,在今河北冀县东南。
五月,匈奴入北地,〔1〕居河南为寇。〔2〕帝初幸甘泉。〔3〕六月,帝 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 国,〔4〕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5〕 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6〕入盗,甚敖无道,〔7〕非约也。其发边吏骑 八万五千诣高奴,〔8〕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 卫将军军长安。〔9〕
【注释】〔1〕“北地”,郡名,主要辖有今甘肃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 治所在马领,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2〕“河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南岸 的伊克昭盟西部地域。〔3〕“甘泉”,宫名,筑于秦代。宫在甘泉山上,故名。故址 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4〕“右贤王”,匈奴官名。单于为匈奴最高首领,其下设左 右贤王。匈奴尚左,右贤王在左贤王之下。“贤”匈奴曰“屠耆”,“右贤王”即“右 屠耆王”。〔5〕“保”,本书《匈奴列传》作“葆”。“保”、“葆”二字与“堡” 字古通。小城曰保。《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把“保”字解释为“保守”,今人均采 颜说,有失《史记》本义。〔6〕“陵”,欺侮。“轹”,音 l@,欺凌。〔7〕“敖”, 与“傲”字通,倨慢,傲慢。〔8〕“高奴”,县名,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
〔9〕“中尉”,此为中央的中尉,本篇上文有“中尉周昌”,所为中尉系王国中尉。 中央的中尉负责京城治安,凡巡察、禁暴、督奸等皆归其职掌。卫尉统领南军,负责宫 禁之内;中尉统领北军,负责宫禁之外,两者相为表里。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执金吾。 “材官”,勇敢善战的步卒,是西汉时期的兵种之一。西汉政府命令天下郡国选送武猛 善射的人,分成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几个兵种,依时训练。打仗时,平地用轻车、 骑士,江湖用楼船,山阻则用材官。
辛卯,〔1〕“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 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2〕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释】〔1〕“辛卯”,六月二十七日。〔2〕“复”,免除徭役和赋税。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1〕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 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2〕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3〕 军荥阳。七月辛亥,〔4〕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 诖误吏民,〔5〕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 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 民与王反者。
【注释】〔1〕“胡”,古代中原地区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匈奴。
〔2〕“棘蒲”,古今学者多数认为今地不可考。《左传》哀公元年载,齐、卫等联合 伐晋,取棘蒲。本书《赵世家》载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本书《靳歙传》 载歙攻安阳以东,至棘蒲。由这些记载看来,棘蒲当在汉代魏郡(包有今河北南部和河 南北部,以及山东与河北东南部接壤的少数地区,治所在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境内。本书《赵世家》张守节《正义》云:“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平棘在今河 北赵县,今人有的相信《正义》的见解,其实是不对的。平棘与棘蒲是两个地方,不能 混为一地。〔3〕“祁”,本为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贺”,姓缯名贺,汉高祖三 年在晋阳起事,归属刘邦,从击项羽,六年封为祁侯,卒于文帝十一年。事见本书《高 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4〕“七月辛亥”,七月十八日。
〔5〕“诖误”,贻误,连累。“诖”,音 gu4。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 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1〕发其兵,欲 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2〕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
废勿王。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3〕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 怜之。后十六年,〔4〕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 王、庐江王。〔5〕
【注释】〔1〕“闽越”,古越族的一支,秦时活动在闽中郡(今浙江南部、福建 大部)。楚、汉相争时,闽越郡长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高祖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 建都东冶(今福建福州市)。惠帝三年,立摇为诸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 这里所说的“闽越”,是指以东冶为中心的越族。〔2〕“弃市”,一种较为残酷的刑 罚。把罪人在街市上处死,并暴尸街头,表示为众人所弃。〔3〕“蜀”,蜀郡。蜀郡 僻远,地势险阻,交通不便,秦、汉时常把罪犯流放于此。淮南王刘长作为罪犯迁处蜀 郡,也是当时的惯例。“严道”,县名,在今四川荥经县。“邛都”,据本书《淮南王 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当作“邛邮”。“邛”,音 qing,为严道县地,其地有 官方为传递文书讯息而设立的邮置,所以称“邛邮”。〔4〕“后十六年”,指文帝十 六年。人们往往误解为十六年以后。〔5〕“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淮南王刘长有四子,文帝八年,封长子安为阜陵侯,勃为安阳侯,赐为阳周侯,良为东 成侯。十六年,封安为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为庐江王。景帝四年,勃徙为济北王, 赐徙为衡山王。事详本书《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衡山原为 郡,为刘勃封国后,所辖之地狭于郡,其地在今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都于邾 县,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刘赐封国庐江包有今安徽南部两端、湖北东部和河南商城县 一带,都于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1〕百官之非,宜 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2〕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释】〔1〕“繇”,与“由”字通。〔2〕“祕祝之官”,宫廷中掌管为皇帝 秘密祷告祈福消灾的官员。这种官员向神灵祷告时都把人事过错和自然灾异的责任推在 大臣身上。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1〕诏狱逮徙系长安。〔2〕太仓公元 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 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3〕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 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4〕虽 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 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5〕画衣冠异章服 以为僇,〔6〕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7〕而奸不止,其 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8〕
《诗》曰‘恺悌君子,〔9〕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 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10〕刻肌肤,终身不息,
〔11〕何其楚痛而不德也,〔12〕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释】〔1〕“太仓令”,管理都城粮仓的长官。“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地) 人,精于医术。事详本书《仓公列传》。〔2〕“诏狱”,汉代的一种牢狱,为奉诏系
治罪犯的地方。《汉书?文帝纪》记载:“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可见文帝 时诏狱由廷尉系统控制。〔3〕“缇萦”,音 t0 y0ng,其事又见本书《仓公列传》。〔4〕 “属”,音 zh(,连接。这里是说肢体受刑被断裂后,不能再连接起来。〔5〕“有虞氏”, 远古传说中的部落,舜为这个部落的酋长。活动于蒲孤一带,即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
〔6〕“章服”,本为有等级标志的礼服,这里泛指衣服。“僇”,音 l),侮辱。据《晋 书?刑法志》记载,五帝时期,罪犯应受黥刑的就染黑他的头巾,应受劓刑的就染红他 的衣服,应受宫刑的就让他穿两只不一样的鞋子,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