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上) 赵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赵林,1954年11月8日生,北京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职。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西方宗教思想、西方文化史、世界文明史。
主要科研、教学成果:已发表个人学术专著7部,即《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文明形态论》(台湾汉忠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8月)、《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并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2000年因科研、教学效果突出而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其他情况: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上夺取冠军;2001年8月率武汉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获亚军。
内容简介
早在1993夏季,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就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冷战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对垒结束之后,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将不再是政治冲突和经济冲突,而是以传统宗教为基本依托的文明的冲突,并且预示这种冲突在21世纪将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教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时至今日,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和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理想,尽管人们乐观地认为21世纪人类的主题将是和平与发展,但也促使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基本局势进行更加深刻和冷静的思考……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全球化是当今实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共同的时髦活题。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今天,它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之外,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中都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发生了松动,一种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前景似乎已经隐约可见。但是与此相对,后殖民时代的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文化保守主义浪潮和形形色色的“原教旨主义”呼声又导致了一种日益明显的文化上的全球分裂现象。于是,21世纪的人们将面临着一种令人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是通过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而席卷其他领域的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依靠传统的巨大惯性而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文化特色的本土化要求;一边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另一边是文化多元化的潮流。这种新的矛盾冲突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18世纪以来西方与非西方、中心与本土、殖民主义与种族之间的传统矛盾的继续。
二、西方化浪潮的涨落如果用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历史眼光来审视18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的演进趋势,我们就会发现,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整个人类世界在西方化浪潮的冲击下经历了一次潮涨、潮落的过程。18世纪以来,一个经历了文化自我更新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洗礼而异军突起的现代西方文化,凭借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一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扩张运动,从而拉开了我们通常称之为殖民化或西方化的历史过程的序幕。然而,20世纪并不像19世纪末叶踌躇满志的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充满了和平和幸福的明媚春光,而是在血腥的暴力和苦难的战乱中辗转呻吟着度过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肉体和心灵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而冷战的阴影并没有因为两大阵营对垒的结束而被驱散,至今仍然像梦魇一般笼罩在人们的头顶。
《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上)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可以说,早在20世纪的时候,1993年美国一位国际关系学的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国际关系学的教授叫萨缪尔。亨廷顿,他在美国的一个权威杂志《外交》的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文明的冲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边萨缪尔。亨廷顿指出:随着1993年那个时候,大家知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苏联的解体以及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以及由此而导致冷战时代的结束。那么萨缪尔。亨廷顿在一这篇文章里边,他就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耸人听闻的一个观点,他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从此以后就不再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题了。所以他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在21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将不再是政治,尤其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冲突。而是什么呢?他说是文明的冲突。
那么所谓文明的冲突是个什么意思?萨缪尔。亨廷顿他对文明的界定是以传统的宗教信仰或者传统的价值观作为根本依托的。几大文明体系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个观点当时提出来以后,可以说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我觉得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里边提出的很多观点,固然有一些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比如说,他在《文明的冲突》里边一再提醒西方各国,尤其是这个欧洲的各国要和美国加强团结、加强联合,共同防止东方可能出现的伊斯兰教以及我们儒家伦理世界,可能出现的对西方的威胁。那么大家知道,在西方的政治中间,它们总是要寻找一些假设的敌人,那么当冷战时代结束,当苏联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再构成了西方资本主义一个主要的对立面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寻找下一个世纪新的对手。那么从这点来说,这是美国战略方面的考虑,那么萨缪尔。亨廷顿在这个方面,确实也是为美国提供一些咨询。但是我觉得他对文明本身的一个分析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今天这个话题就是从这个地方来切入,我们来看一看人类的文明几千年是如何发展的。那么正是在这个历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未来做出预测,这里边实际上有一个“二难”的一个选择。要不然我们就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则的,历史是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对未来就不需要做任何判断,如果历史完全是偶然的,一切事情都是说发生突然就发生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那我们说,这个历史本身就没有任何预测的价值和意义。反之,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本身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东西它是必然性的,那么如果我们要是居于这种认识的话,那么我们如何对未来做出预断呢?当然就只能依据历史以往发展的一个脉路,只能根据过去,根据我们人类的过去,根据我们人类的昨天和今天的状况来推断我们人类明天将会是什么样。那么我今天的讲座,实际上就是依据后一种观点,我认为要想知道我们世界的明天,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昨天和今天。尤其是要知道我们从昨天到今天是如何发展的。这样我们才能根据这个线索来合理地推论出未来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趋势。所以这样呢,我就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思路从今天、从21世纪一下子拉到5000年以前。
让我们从5000年以前开始谈起,我们人类最早的文明有五个,尽管在我们很多中学的教科书里面老说是四大文明古国,那么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只是说最早的一批文明发展到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出现的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某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代表,这是一般的通俗的说法,但是我们要做研究的话我们就得提出。
那么人类最初的文明一共有五个文明,这五个文明从西到东依次就是,最西方的就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克里特岛,克里特岛上的一个文明,一般我们把它叫做—克里特文明。然后再往这边稍南一点,朝南面一点,就是在北非,在埃及有一个古代埃及文明,这是第二个。然后再往东一点,就是在西岸,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一块冲积地,那么在这块地方有一个两河文明,或者一般又把它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者我们以它最初的一个国家形态叫苏美尔,我们又把它叫做苏美尔,那么这个都是通用的。再往东,印度河流域有一个最古老的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叫哈拉巴文明。那么再往东,当然就是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一般我们指夏商周三代。那么这是我们说的五个文明。那么现在我们依次对这五个文明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这五个文明中,最古老的最悠久的要数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当然我们说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现在考古学对古代文明的发掘,只能停留在以百年为单位,它不可能再细。那么我们说两河流域文明,也许是人类现今可以发掘出来的最古老文明。它的时间大概是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城市。比如说像乌鲁克、乌尔等等,这样的一些城市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有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楔形文字。其次就是埃及文明,按照现在一般的历史记载,就是从公元前3100年开始,就已经有了最早的所谓的古王国的文明。在尼罗河的中游有一个城市叫孟菲斯,在这个地方埃及人建立了最早的一个王国叫古王国。那么这个时候是埃及文明开始,这两个都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再稍晚一些,一个是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60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且克里特文明明显地带有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的一种痕迹。所以我们说克里特文明,它可能带有很浓厚的模仿色彩,模仿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因为克里特紧靠着爱琴海,爱琴海是地中海东北角上的一个湾,那么爱琴海世界,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商业活动交往非常频繁的一个世界。所以两河流域以及埃及和克里特之间,它们通过海上的一种交往,可以说是比较频繁的那种交往。所以我们说,克里特文明带有很浓郁的一种埃及文明的色彩,这一点凡是研究希腊神话,追溯到克里特神话的,我们都可以看出来。
比如说,那种半人半兽的一些神,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在希腊神话里边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些怪物、神族。像斯芬克司这样的一些神,那么这些神最早是从埃及传过来的。大家知道埃及有斯芬克司这个金字塔,那么这都是从埃及那边传过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可以证明,克里特文明是深受埃及影响的,同样也有东方的影响,东方主要指两河流域。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印度的哈拉巴文明。那么关于印度文明,我们可能了解得比较少,我们一般知道的印度文明是以吠陀教或者婆罗门教而著称的古代印度文明,那个古代印度文明实际上是第二代文明,它不是最初的,如果我们还是借用生物学上的概念的话,那么我们把最初的一代文明叫做亲代文明。那么下面,我们把它叫子代文明,可以说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那个以婆罗门教而著称,出现了种姓制度的那个古代印度社会那只是第二代文明,在这个文明之前还有一个由印度,当时在印度河流域那些土居民族所创造的一个文明,这就是所谓的叫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它是比较晚才发掘出来的,是在20世纪初由一批英国的考古学家在一些墓地,发现了一些荒芜之地 ,发掘出来一些城市遗迹。而且根据这些城市遗迹,可以推断出来,在印度在那些建立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外来入侵者,来到印度河流域之前,印度曾经存在过非常发达的文明,那么这些文明是由一些被称为叫达罗毗荼的人所建立的,那么达罗毗荼人建立的文明,后来就被称为叫哈拉巴文明。那么这些达罗毗荼人,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南亚,所以皮肤比较黑,身材比较矮,鼻子比较扁,他和后来入侵到印度河流域的那些身材比较高大、皮肤比较白的那些入侵者来比较,身体形态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那些后来征服了印度河流域,摧毁了哈拉巴文明,重建了印度古代文明的那些入侵者,他们就蔑视当地的土居,就把他们贬称为叫达萨,达萨在印度语里面也就是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那些原来哈拉巴文明的创建者在后来的被征服过程中反而沦为奴隶,一直到现在,印度在南部地区仍然生活着一些达罗毗荼人的后裔,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比较低下的。那么至于我们后来熟悉的印度文明,我们可以看到明显地是一种融合,所以这是印度的情况。
然后再往东就是我们中国了。我刚才说了中国是夏商周三代,当然关于中国的文明,可以说现在在学术界,尤其在西方学术界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花了很大的精力、财力、投入了很大的经费来搞一个项目,叫夏商周三代的断代工程。那么可以说是人文科学研究中间最大的一个项目,也取得了很多进展。那么这个项目的目的无非是要证明,我们中国的文明史不能从商代开始算起,要从夏代开始算起,当然也有一个其他的就是具体断代,夏代、商代、周代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的年限,要把这个年从百变成十,变成具体的那个年。但是其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我们中国的文明应该从夏代开始,因为大家知道商代的文明是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如果要是说我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商代,我们就没办法说我们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只有3000多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现在要通过这样的一些大量的考古,大量的发掘,我们最后要确证夏代确实是文明,它不是文明以前的野蛮。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说取得了很多成果,当然现在还是缺乏一些证据,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证据。
比如文字,文字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明区别于野蛮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可以说文明和野蛮之间的区别有很多,但是可以说最主要的两点,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点这样来区分。那么从物质方面来说,一个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必须有定居农耕生活,已经开始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大家知道农耕生活和游牧生活是不一样的,游牧生活游牧民族是追逐水草而生,所以,今天可能在这儿,明天可能就是到,几百里几十里,上百里以外的地方去了,所以不可能定居。这个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比较缓慢,那么也不可能出现城市,不可能出现城市中心。但是一旦人们开始过农耕生活了,大家知道,农耕生活的特点是春播秋收,所以说,你必须在那儿等着,那你就必须定居下来,而且初期的农耕生活主要靠天吃饭,但是毕竟比游牧生活稳定些,所以可以创造更多的生产力,生产力水平可以是更高。而且由于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就出现了最初的城市中心。最初的城市当然不能跟现在的城市相比,但是它已经是人们的一个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了。那么正是在定居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