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贫的精神-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少功
孔见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有时甚至退避人后沉默寡言,对世事远远地打量与省察,活得像影子一样不露形迹。但他笔下文字奇象竞出,学涉东西,思接今古,一行行指向时空的宽阔和深远,让人不免有些惊奇。从他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出他的学识蕴积,但他不愿有冬烘学究的生吞活剥;可以看出他的文学修炼,但他无意于浪漫文士的善感多愁;可以看出他的现实关切,但他似乎力图与世俗红尘保持一定距离,不会在那里一脚踏得很深;还可以看出他的精神苦斗,但他大多时候保持一种低飞和近航的姿态,谨防自己在信仰或逻辑的幻境里迷失,一再适时地从险域退出,最终停靠于安全而温暖的日常家园。于是他的文字有一种亲切和从容的风格,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就像朋友之间的随意聊天。即便有深意,有险句,也多藏于不动声色之处,成为一种用心而不刻意的自然分泌,一种深思熟虑以后的淡定与平常。
孔见锁定了一些高难度的人生逼问,把自己抛入一片片古老的思想战场,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知识的可能,关于道德与事功,关于幸福与死亡……这些逼问历经数千年人类文明而仍无最终谜底示众,于是在一个竞相逐利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时代里,如果没有被人遗忘,就可能致人茫然或疯魔。但孔见是一个披挂着现代经验和现代知识的古老骑士,顽强地延续着人类对人生智慧极限的挑战,也是对自己理解能力的挑战。在一般的知识谱系里,这些悬问是虚学而非实学,属于上帝而不属于恺撒,在一个越来越务实的知识界那里日渐处于边缘位置,其正当性正在被经济、社会、历史等学科的诸多人士怀疑。但作者所遭遇的逼问人皆有之,在当下甚至人皆累之,正是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深刻运动的产物,本身就是实学不可忽略的部分。而离开了这一切心灵的牵挂,忽略了人类精神运行的坐标和轨迹,任何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都只适用于机器人,无法描述活生生的生命实践,没有理由值得人们特别信任。孔子从“洒扫应对”通向他的治国安邦,是以人为本的;柏拉图视人格为“内在政治制度(inner political system)”,从人格剖析开始他的社会设计,甚至是以心为本的——这些先贤在求知中内外并举,虚实相济,并不像某些后人想像的那样幼稚。
当然,世上没有抽象而普适的人,没有抽象而普适的心,就像形形色色的病以外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病”。青年之我异于老年之我,富人之我异于穷人之我,连婴儿也有遗传差异,并无统一规格。如果剥离了具体人心形成过程中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寻求一种放之四海或放之万世而皆准的“我”,只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事故——无非是“我”这个词让人真以为有了这样一个东西,可以将其抽出来孤立地求解,可以将其供起来放心地依恃。事实上,各归其“我”的抚慰万能亦无能,虽然用心向善,却无助于揭示和排除任何人生疑难。有人已经这样做过。他们才智过人,心志远大,于是求解生命终极之being(所是,所在),求解一切知识的元知识、一切学科的元学科,如同要谋得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结果无不滑入迷宫般的nonbeing(虚,虚无)。这一类语言事故发生在本质主义的思路上,是虚学最容易落入的陷阱。他们如果没有成为西方式的神学家,囿于一种专断的虚无,就会成为中国式的玄学家,溺于一种圆通的虚无。而纵欲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科学主义等等并不能因此得到理性的克服,甚至恰恰成为这些神学和玄学的必然变体。原因很简单,除非自杀,虚无是无法操作的——当心灵独守虚无之际,一旦进入社会行为的操作,这份虚无就一无所用了,心灵就自动缺席和弃守了,让位于世俗的随波逐流乃至无所不为,是最可能的结局。
盛产神学的地方多见偏执和战争,盛产玄学的地方多见苟且和腐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提供的启示。
因此,人心之学如果是必要的话,如果能够更为成熟和坚实的话,应更善于在具体现实条件下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善于将经济、社会、历史等学科知识援入人生思辨,从而将终极关怀落实为现实方案,使天道真正实现于人间,所谓良医“因病立方”和圣人“因事立言”,是之谓也。出于特定的知识资源和个人喜好,孔见这些文章里还残留一些神学和玄学的传统表述方式,颇有商榷的余地,但也从不被我过于在意。他心事浩茫,所针对的现实处境和现实对象,还有在切入这些处境和对象时相关的精神标尺,也许更值得我们会心地解读。
2003年6月于八景峒
第一部分 一条线的牵连第1节 房子
自从离开山洞,房子便成了人生活中不可省略的部分。生存的归属和温馨总是和一串房门钥匙联系在一起,并挂在人的腰带上。天地虽大,但对许多人来说,它只意味着一个十几或几十平方米的空间。
房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乡村,修房建屋被视为祖宗基业百年大计,一座三间的房子便可告慰一辈子的劳碌,这几乎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全部遗产。在城市,房子被当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从住房面积大小和装修设计的气派程度,大致可以测量出主人的职位职称级别和银行储蓄。刊登征婚广告时,不忘填上住房面积更能扣人心弦。
房子当然不能渗水漏雨,而且须能挡风遮阳。这方面,房子和山洞没有区别。因此,把房子定义为遮风避雨的建筑物是不确切的。随着文明的推进,人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少,对环境的要求却呈反比增多,因此也越来越不好伺候。同样,对房子属性功用的要求也变得愈加唆了,外部造型应当只能如何如何,内部构成必须如此如此,还有房间布置不能那样那样,这些鸡毛话题有时还会引发一场家庭内战。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找到几种统一的口径。首先,房子必须是不透明的,这很重要。如果一套房子像用水晶玻璃或塑料薄膜做成的,任何长眼睛的人都能看清楚里头发生的一切,那是没法住的。可见,对于人,房子与其说是用来遮风避雨,毋庸说是用以遮人耳目。房子的透明度趋近于零,抗拒一切视听传播,这是不容商量的。房子几乎就是一件外衣,在透明的房间里生活,就如安徒生的皇帝穿着新衣在街市上招摇。
当一个人走进自己的房屋,转身把门扣上时,就意味着私人生活的开始,公共生活及其行之有效的准则都被拒之门外了。对于私人生活,社会道德风尚和文化传统习俗总显得不够宽宏大量,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一个人生活的内容无法在公众目光中全部展开。往往,一个人生活中最庄重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荒诞可笑下流鄙陋的,一个人生活中最神迷心醉的部分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是不堪入目的。眼光对生活情调氛围的破坏有如核力,在冰冷、严厉、鄙夷、好奇、戏谑的目光注视下,人无法投注自己的全部情感,因此,最有诗意的内容会被抽空。生活中最甜美的部分也是最脆弱的最需要保护的部分,人在最幸福的时刻要让全世界的人闭上眼睛,连自己也不例外。凡夫俗子如此,那些为世人瞩目、为记者侦探追踪的要人名流更是像老鼠避猫一样逃躲公众目光对个人生活的侵略。
房子以砖头水泥钢筋铸成的厚墙和朦胧的窗帘的隔离与遮蔽,制造了一种无人状态,仿佛天地之间只有我某一人或你我二人,其他一切人都被排除在外,或者双目失明,或者干脆休克昏死。这种无人在场、无人目击监督裁判的状态,导致普遍适用的社会道德和世俗准则的失败,从而使个人在狭窄的空间内获得绝对权威自我统治惟我独尊的自由。一个人在办公室必须对上司点头哈腰对下属板起面孔,在公共场所必须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在街上走路也得遵守交通规则。但一旦步入自己的房间则如破网之鱼可以不遵守任何东西,可以尽情尽性地撒野发疯,可以破口大骂放声痛哭老泪纵横,可以干尽什么和不干什么。在外头穿少一点就会招来物议,但在这儿可以光着身子整个浸泡在音乐之水中洗个痛快。这种精神撒野放风是心理健康所绝对必需的,它是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街市上衣不蔽体喜怒无常的精神病人的数量。仔细观察一个人在私房里的种种举止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疯子。
其次,房子无一例外的都是要设有门窗;如果没什么不方便的话,还要有阳台。没有窗户和阳台的房子接近于鼠窟。老鼠可以住进人住的地方但人不可以住进老鼠住的地方,这是人在生物学上的不可还原性。进入一个外部看不进来、内部又可以看清外部的所在,能产生我在暗处别人在明处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使人感到安全。窗和阳台让人在不被观察的同时成为观察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隐蔽得很好的掩体。另外,窗和阳台为人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让人在拥有一个狭小几何空间时不失去广阔的天地。中午有白云飘来,夜晚有星星爬进,这是房子最有诗意的部分。窗户和阳台春光明媚,这是普通房子区别于牢房的标志,但这些地方现在都不约而同地装上了铁丝网。窗户和阳台一般是不用于通行的,但在许多小说中却成了偷情者的门。
房子与外界的自然交流属于窗户和阳台,与社会的交流属于门。房门与牢门的区别在于钥匙掌握在谁的手里。拥有一间房子而有一把钥匙在别人手上总不是滋味。告诉一个人你的住房地址是一种信任,把房门钥匙交给一个人是最大的信任。古人把百姓门户常开无锁看做社会治安的标志,真是再确切不过了。现在,不仅要关门,而且还要安防盗铁门双保险锁还有透视孔。对于把门锁了钥匙忘在房间这样的事儿人们只是耸耸肩膀,若是出门在外突然想到房门未锁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门意味着迎接和拒绝,敲门声却隐蔽着更复杂的含义。如果在夜晚,一个人单独待在房间里,听到隐隐的敲门声,开门却不见人影,这会使人害怕的。做尽亏心事的人或是树敌太多的人,每日的敲门声足以令他心肌梗塞血压高升。对于满屋金银财宝的家庭,敲门声听起来像不祥的鸟叫;但对于初恋的人,对于四壁空空清贫如洗的人,敲门声是一种福音。没有勇气的求爱者往往在门前徘徊很久,最终可能悄然离去,而门后的另一个也许就一直等着他的敲门直到青春消逝。
在门上装一个小窥视孔来自阴暗的心理。它使门对于居住者呈透明状态,减轻他开门时承受的心理压力。开门前先窥视来者是否面善是否心怀鬼胎携带凶器,那样子犹如弱小动物爬出洞口时的神形。窥视孔又称猫眼,站在门外被人用猫的眼睛狐疑地窥探打量鉴别,并不是一种舒服的感觉。在窥视孔中,人的样子变得很怪味了。
关闭的房门是庄严的,在一个法制国家,良民之屋不可擅入。门窗和阳台的严密防备使人想到周围似乎有许多居心叵测的匿名者伺机闯入。这种警戒状态使房子看起来不像一个浪漫的生活场所,倒像一个随时受到攻击的堡垒。门的含义更多是拒绝而不是迎接,它越来越不容易敲开了。然而,那些越不容敲开的门就越有人千方百计要撬开它。
每当夜色降临,房子就显出孤独的本质。尽管城市如此拥挤,灯光如此灿烂,房子还是像浮出深海的孤岛一般,它们的墙互相阻隔着,它们的角互相抵抗着,它们的门互相紧闭着,像黑匣子一样守着各自的秘密,只有水管、马桶、电线、电话和煤气管道紧紧地抓住外面的世界。尽管每间房子都有道路通往世界上所有任何一间房子,但绝大多数房子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一间房子对另一间房子是一个秘密、一个谜语。房间里发生的一切大多随着主人的离世和房子的瓦解而消失了,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揭开一个房子内部的秘密会使人心惊肉跳。在艾米莉小姐的房子里,惊天动地的爱情和天诛地灭的罪恶无人知晓地演绎,直到生命终结。
第一部分 一条线的牵连第2节 女子
女子是世界上不能设想其缺席后果的事物之一种,不仅因为人总是要死而女人总是能生,就共时性而言,没有女子的世界是一块荒凉的土地,没有女子等于地球上没有水。世界上种种崇高事业之所以紧张严肃地进行,是以美好女性的向往期待为假设的。如果天堂上没有女子,男人都会下地狱。
个子细小、身形古怪的女子是人类劳动支付的回收。商场里,女子和她们孩子的用品充斥柜台,其品种数量远远超出男界。如果把生产创造看做手段,把消受看做目的,那么,男人操劳的意义不外是给女子添点颜色罢了。
对于男人来说,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夜晚是一天的总结;但对于女子,一天开始于黄昏。太阳还未坠落,天色朦胧下去,女子们的神经就开始兴奋起来。她们忙于梳洗、换装、涂脂抹粉、描眉画唇,等待着召唤。夜晚的河床上飘浮着莲花一样的女子,她们的芳香使整座城市辗转难眠。白天赚够了钱的男人像油力十足的小马达牵引着她们游向城市中心的角落。她们能在衣服市场逛上二三小时,然后又在金行里徘徊几十分钟而不买一件东西。她们对光线色彩十分敏感,走进黑暗就要紧紧靠着你,仿佛你就是一座雄伟的山脉。
《圣经》上说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成的,这个错误应得到更正。据我考证,真实的情况是上帝用水造就了女子,水用干了就以泥土捏造了男人。直到今天,男人还是粗糙的半成品,女子才是上帝真正的杰作。美术学院里学生们整天画的就是女人。男人需要后天文明的琢饰装修才好使用,女子却绝对要保持先天自然才美。男道日益,女道日损,男人的教养采用加法,女子的教养采用减数。
美人似水,女子的美在于其水质清纯,男人和她在一起等于一次沐浴。如果水变成酒液汤汁之类就不好了。不洁的女子便成了所谓的女人。水质的清纯不单指她们的身体干净,更是指她们不把许多利害及得失引入与男性的感情交流。尽管在文明发达的时代,女子可以借助各种油霜膏剂和外科手术使自己的外形看起来好看,但男人还是喜爱那种纯属天然、不加香精防腐剂的女性味道。可见在男人这边,女子的品位高于色相。
男人是一种动物,男人是不能开花结果的东西。女人是一种植物,沐浴着露水,呼吸着日月的光华,无须复杂的内脏和曲折的肠子便能开出醉人的香花;她们的果子也令人垂涎。通常用于男性头上的许多漂亮词语是不可引渡于女子的,如什么高大苍健、城府深沉、足智多谋、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等等。不会唱歌跳舞的女子是一种残疾,在政坛商界和沙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子其性属的真实值得怀疑。
女子是不可衰老的,看着一个个女子像溺水者一样沦为妇人真是一种残忍。如何终生保持女子的本质是一个值得男人与女人共同探讨的课题。但是,我的英雄,谁又有法子从时间的旋涡中把她们救上岸来呢?不过,有的女子即使已经成为妈妈、姥姥,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