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

第315章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第315章

小说: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严华找出了济南郡地户籍册子,并且让城内还幸存的里长各自统计上报自己辖内每家每户的受害情况,核实后才能凭户籍证明领取,户籍若有遗失的。则要自己原本居住地至少十人的证明,才能领取。原本只要我将里长上报的数字,按数发放抚恤银给里长代发,就省下很多麻烦了,但我知道无论在前世还在这时代,这基层干部的素质都不怎么样,截留救灾款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为了能让这抚恤银如数发放到灾民手中,只好辛苦自己了。而这抚恤银核实发放的任务。我当然交给了严华这后勤内政能手来负责,我还让周喜这个识字的大队长以及亲卫队内几个机灵地家伙去给他当副手,但即便如此。也是差点累得严华吐血,好在这家伙干劲十足,任劳任怨,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到郡守府门前去坐堂现场办公,间中午饭时间也只是草草用的。这样一直持续到晚上夜色降临为止。每日里至少都要接待好几百人。而且每个人都要核实身份,其工作量可见一般。

好在这济南城虽然被匪兵盘踞了两三个月。但相对来说受灾的普通百姓便不是特别多,从城中各里长统计上来地情况来看,因匪患兵灾非正常死亡的也就三千多人而已,这在有三十几万人之多的济南城实在算不得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到这个匪首还算是个义贼,便没有纵容属下在城中肆意祸害百姓。

尽管因匪患死难的济南城普通百姓不是很多,但严华还是用了五天时间才将这批抚恤银发放完毕,花去了一万五千多两银子,这对于将近三百多万两银子的善款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而初步估算,在建善堂所需花费最多也就二百两银子,而维持这个善堂地运作每年最多一千两银子,十年也才一万两银子,一百年也不过十万两银子,而免费给农户发放农具和种子,想来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万两银子,这样算下来,短期地所有花费最多也就十几万两银子而已,我现在都有些发愁这么将这笔银子全部花出去了。难道真要出钱帮朝廷修缮各项建筑设施不成?最后,我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用钱方法,那就是帮济南郡修缮道路和架设一些便民地桥梁,当然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就是我们商团生产的“神奇泥浆”了。等这部分完成,若还有一些闲钱的话,再帮助修缮城防设施不迟。

于是,我便将自己的想法手书一封信让人快马交给了柳七,而后得到柳七的回信,赞成了我的提议。

见柳七同意,我当即便又让人快马回去十里集,嘱咐水泥作坊扩大生产,并将现有的库存水泥全部运来两郡,而后生产的水泥也优先供应这两地。此外,我还顺带回去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信,信中主要询问了宝贝女儿的情况,此外就是让家中的老婆别为我担心。

而后的日子,我便忙着在济南郡修桥铺路了,原本我想使用那两万多名的匪兵俘虏的,但想到若是用了这些免费劳动力,就相对的减少了这两郡百姓的就业机会,这对两郡的民心安定来说是不利的,再加上现在这几百万的善款都花不出,正好可以将他们花到老百姓身上。所以,我先是在济南城招募了将近五千名的壮丁,每日许以一百文钱的日薪,并且按日发放,而且中午还管一顿饭,如此优厚的待遇可说是千古少有的,何况我修建的这些道路桥梁终归来说还是为他们这些当地人行走方便的。如此,浅显的道理当然众人都懂,我如此举动,无疑是等于变相的给当地百姓送钱了。一时,我谢大善人的名声,更是在济南郡内深入人心了。听属下的报告,现在两郡之内,几乎每家每户都设有我的长生牌位。对此现象,我心中还是非常受用的。毕竟我这次一开始就抱着不贪污这笔善款的心思的,是百分百的真心为这两郡的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现下,好心有好报,也算是应该之事。

之后,因为水泥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我又派出严华、周喜两人分别道济南府临近的两个县,以相同的待遇招募当地民壮修路铺桥,扩大济南郡的就业,或者说给郡内的老百姓送钱。

如此,因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再加上水泥又供应的上,只用了一个月又八天,济南郡这边的基础设施工作便全面完成了。而在我之前,泰山郡那边因为地域比济南郡小了许多,早就在几天前完工了。

期间,元昌帝的旨意也下来,对于我这么快平定青州叛乱,而且还提出了这么多安抚两郡百姓的救助措施,他是龙心大悦,赞不绝口,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我,并称赞我为肱骨之臣,另外就是他果然同意了我请求的御笔为两郡内捐献善款众士绅镌写碑文之事,而且还让善匠坊制作好了两块现成的功德碑,直接派禁卫军从京城给拉来了。

圣旨连着两块功德碑到达的当天,当然是举城相迎,尤其是那些得知自己名字就御笔亲拟在功德碑上的富商士绅,连嘴巴都快笑歪。当那块功德碑正式矗立在郡守府大门前广场上的时候,一时满城都是欢呼和欢庆的声音。

此后一连数天,郡守府大门前的广场上每天还聚集着众多来瞻仰这功德碑的人,倒像是赶集看庙会似的,为此我怕公物受损,专门让人为这功德碑修建了护栏,并派了一个小队的驻守。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人数才逐渐了少了下去。

变相提高两郡百姓收入的道路桥梁修建工作结束后,我们统计了这一段时间来的花费,济南郡这边,一共花去了十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二两银子,这其中光我的水泥采购就花去了八万两之多。而柳七负责的泰山郡那边,也就花去了十万两银子。

如此情况看起来,要将这笔几百万两的善款短时间内花完,还真是成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了。

我和柳七商讨几天后,才在我的建议下,再次出钱给两郡内的百姓修缮民房。如此一来,又过去了十几天后,我们总算又花去了十几万两银子。

最后,我干脆当好人给这次参与青州平叛的牺牲官兵,按人头每人都给其家属发放五两银子的抚恤银,另外再奖赏幸存的全体官兵每人二两银子。拿这些善款,或者说拿别人的钱收买军心,反正是不心疼的。

因为这次原本总共十万的剿匪官兵,牺牲了有四万六千多人,如此一算,二十几万两银子又花出去了,此外加上奖赏幸存的五万多名官兵,这样又有十几万的银子,总共加起来差不多近四十万两银子。这也算是至今来善款所用的最大花费了。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第121章 救助基金会

因为我在上次的奏章便没有为荡寇将军李美言,而是据实的向元昌帝禀告了他因循守旧、指挥无方,而在济南城大胜后又争功冒进突袭泰山郡,致使损失一万多人的官兵。再加上李这家伙之前领军十万装备精良的官兵,两个多月却没有剿灭青州匪军,而我这个安抚使一到当天就歼灭了匪军大部,如此鲜明的对比,只能说明李这荡寇将军实在是无用之辈。所以,在上次朝廷派人来宣旨的时候,顺带着就削了李老头的荡寇将军职,并将其押解进京治罪。

而与之相反,李老头的搭档魏魏老头运气就好了许多,因为我在上次的奏章中,将这魏老头着实美言了几句,说他多次曾劝阻李的一些命令,但都被李无视,才致使官兵屡次损兵折将,此外我还顺带夸了几句,说他是个内政能手,能治理一方。所以,这次魏老头理所当然的被下旨领命为青州刺史,接替病死的前任刺史梁华荣。

对于两人截然相反的旨意,当事两人当然心中都有数,所以,魏老头在正式任命下来后,便亲往济南城向我道谢,还十分有诚意的将他前次所得的十几万两银子全部献给了我。为了安他的心,或者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思,我很干脆的接受了下来。接着,我俩心照不宣的在酒宴上开怀畅饮,两人之间的关系,不由更近了一步了。

在济南城的一个多月,我才将本郡所得的善款花去了七十多万两,剩下的还有两百多万两却是一时花不出去了。

没办法下,我只好为朝廷出钱募工帮忙修筑两郡的城防等防御工事,如此经过一个月时间,总算是又花出去五十多万两。

而泰山郡那边,柳七现在也才花出去了八十万银子。还剩下七十多万两。

再想找花钱的项目,却是有些困难了。总不能每家每户的将这些善款给分发了。

因为出来也将近三个月了,我实在是有些想家。在加上除了善款没有花完外,青州现已太平,我实在不想多留。所以,我琢磨来琢磨去,联系自己前世地记忆,总算给我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那就是组建救助基金委员会,至于委员人选吗,当然就是当地捐钱地这些个士绅富户了。让他们自己监督和具体花费这些善款。当然,我也相应的会制定一些规矩,比如设定这个委员会每年必须至少花费十万两银子做善事,这当然是在除掉善堂每年维持费的情况下。不然我这个倡导者和组织者就有权解散这个委员会。让其他人来当委员,另外就是要做某件善事表决时,必须要超过半数的委员同意才能出钱实施。当然,蛇无头不行,这委员会必须有个主事之人,所以,我在当地选定了捐赠钱数最多的人,为这委员会的主事之人,由其负责每年给我做一次工作报告。至于善款的保管和支取,则比较好办。我将之全部善款存于本地的钱庄,支取的最大额度为一万两,而且必须有委员会至少过半数地签名画押。

我将自己这个想法告诉柳七的时候。当即让他拍案叫绝,说这个方法最是合适不过。

两人就具体细节商讨了一遍觉得很完善后,我便正式向之前捐钱的那些士绅大户发帖邀请过来郡守府议事。新的郡守人选据说尽管早已选定,但至今还没过来上任。这到时便宜了我,偌大地郡守府依然做为我的免费旅馆。

当我将这个“救助基金会”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得到了一干士绅大户的全力支持。而会长的人选也就是之前捐钱最多的当地富绅张扬彦,是个态度谦和的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众人对此任命也没有异议,全票通过。

我当即将与柳七一起完善的会规,宣读了一遍,见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后,便将这写有会规的纸张亲手交给了张扬彦。而后,我又礼貌性开席款待了这些人,尽欢而散。

之后,我又和柳七赶赴泰山郡,依葫芦画瓢也在当地成立了救助基金会,设立地相应的会规,本来一切顺利,只是最后这些会员,对于我任命那个捐钱最多也就是开妓院的大胖子为会长,大部分人都表示了异议。最后协商地结果是,这个名叫刘百万的大胖子妓院老板只当了个副会长,而正会长则为捐钱第二多开酒楼的当地富绅刘永庆。

将两郡的救助基金会设立完毕后,我才算是无事一身轻。当即便赶赴看押两万多名俘虏的营地,正式命令骁骑营拔营启程,押解他们一起回十里集。

路上,得知我这个忠勇侯要回冀州地消息,当地地百姓纷纷出动,沿路跪送我的离开。

“侯爷,一路顺风!”

“侯爷,一路保重!”

“侯爷,常回来看看!”

一声声质朴真诚地喊声在道路两旁响起,让我心中有种热乎乎的感觉。这做官,尤其是做好官的感觉却是很有成就感的。可惜,这时代好像还没有万民伞的概念,要不然他们送把万民伞给我,倒是很是纪念价值的。

因为押解着两万多名的俘虏,又加上沿途百姓倾城出动为我送行,原本便不是很长的出郡之路,居然走了一日之久。等到第二天的总算是走出了泰山郡的地界,我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刚开始见到这些百姓纷纷来送行还有些成就感和亲切感,但每日都有人“夹道悲送”,而我还要装出亲民的样子跟他们互动打招呼,实在是太过累人的一件事。

原本我还想途经济南郡的,但有了泰山郡的前车之鉴,我便命令大队绕过济南郡直接从济北郡过道回冀州。

大部队经过十四天的时间,总算是重新回到了十里集。一路还算比较顺利,说起来有些让人难以置信,途中居然没有出现一例匪兵俘虏逃跑的事件。我分析其中的原因,大概是我忠勇侯厚待俘虏的名声太过深入人心的缘故,就拿这两个多月来说,光养着这两万多名俘虏,尽管只有每日两顿饭,我也花费了不菲的伙食费,更何况我还严令不准虐待俘虏,有病的还请来大夫及时给他们治病。在这一系列怀柔政策的感化下,再加上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我手下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诱惑,当然也少不了骁骑营的武力震慑,他们这一路才会如此的安分。

到了十里集后,因为事先我早已派人为安置这两万多名俘虏预先做了准备工作,所以等我们大部队开到时候,我们便很是顺利的将这两万多名俘虏分成三处,分别关押在早已准备好的四个营地内,其中两大两小,两个大的营地分别能容纳关押近万人,我是打算将他们发配到雪纸作坊和水泥作坊做粗活的,两小营地最多只能关押两千人数,我是打算将里面的俘虏发配到酿酒作坊和兵器铺,以及其他需要的地方的。

这四个营地可是按照我前世记忆中的监狱来设计施工的,为此,我在两个多月前就专门请柳七按照我的意思画了详细设计施工图,捎给了老李叔。

营地四周都有高高的围墙,其上还有望和监视的箭楼,我是打算等将来需要的话,这四个营地完全可以驻军。而现在骁骑营的校场兼驻地,还没这四个营地先进呢。我打算按照这四个营地的样式,修建一个攻防一体化的大型营地,至少能同时容纳两万的驻兵。而这个军营的地址当然不能离陈家村太远,所以只能在现有村外的校场基础上扩建,这就要侵占本村的一些农田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让老爷子跟事主沟通了。

等将这些俘虏分批押入四个营地之后,我便如约让人提了邱勇良来见,便委以他外队小队长一职,而后在他的要求下,我也如约释放了他的五名心腹手下,并都委以外队队员,每月月薪二两银子,按月发放,并分配一套福利房,有家人的可都回去接其家人过来落户居住。连邱勇良在内,当中居然有三人都还有家人,当即求得我和邱勇良的同意,欢天喜地的回家接亲人过来了。而邱勇良对我如此的安排,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满。要知道,他原先可是统帅两万多人的匪军大将,而现在却只能在我这得小队长一职,统帅十人。两者实在是天差地别。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邱勇良都算是一个人才,尤其是他大手笔的将来袭的三万多官兵打得损兵折将狼狈而逃,都不能不正视于他。而我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试探他,而后我还会让探马队派专人盯防他,只要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未来,我还会用他的。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第122章 四喜临门

回到十里集后,我开始又过起了侯爷的逍遥日子,每日里以弄儿为乐。现在我的宝贝女儿,尽管只有十个月,却是已经能简单的开口喊句“爸爸”、“妈妈”了,为此,我可乐和了好几天。

除了每日里大部分的时间陪自己的宝贝女儿外,商团的事务,我基本上已经很少插手了,因为老爷子有了陈六公这个帮手后,担子已经轻上了许多。而现在私兵的招募工作也已经改用了擂台制,每月最多招募四十人而已,这种选拔制度基本上已经转入了正规,为此还大大的繁荣了发财馆的博彩事业,每月都因此获取好几万两银子的额外收益。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