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不害怕的世界 >

第4章

不害怕的世界-第4章

小说: 不害怕的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发现真实的他们时会感到失望,害怕无力留住恋人,害怕双方会彼此厌倦,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为了爱情变成另外一个人。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无论得到多少认可,虚假的自我从来不会真正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它得到的认可越多,要求的就越多。而且,虚假的自我也从来不会付出真爱。它至多可以制造幻想、迷恋、痴迷、认可,但它终究只是虚假的自我,因而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一旦真爱的力量破茧而出,我们便会立即重新获得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们过的只是虚假的自己,一个别人需要的虚幻的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变得狭隘,危机四伏。这种虚假的生活基础可能会从我们的伪装下面揭露出来,拽出来。没有牢固的根基,我们便失去了随心所欲地处理问题的平衡性、稳定性以及接近自然智慧的灵性。


 相识将近两年后的一个晚上,托尼第一次主动给安德里亚打电话,说他父亲去世了,他想见见她。两人稍微吃了点东西,然后驱车来到公园。他们坐在公园的一棵大树下,托尼开始不无伤心地向安德里亚讲述了他与父亲的关系。父亲在世时,父子俩平时很少交流。忽然间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托尼十分震惊,非常怀念父亲。对于托尼和安德里亚来说,那个夜晚夜色迷人,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

  虚假自我的膨胀

  这种虚假的自我是如何生长,逐渐控制我们生活的呢?真实的自我为什么难以突破藩篱呢?我们又在害怕什么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部分人开始生活在一层一层的角色、游戏和面具的包围中。只有摘掉面具,我们才能自由地呼吸,清楚完整地了解周围世界,更加充实地生活,人际关系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面具可能不会轻易就摘掉。有些人对自己的面具已经习以为常,几乎分不清哪是面具,哪是真实的自己。尽管面具无时无刻不在囚禁着我们,但我们却宁死也不愿去掉伪装,甚至有些身患重疾的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看起来怎么样,会不会给别人留下糟糕的印象。

  恐惧告诉我们的另一个谎言是:面具就是安全和美丽,而面具背后掩盖的则是恐惧和丑陋。当然,这并不是真的。我们固执地牢牢抓住自己的面具和扮演的角色,仿佛一个落水之人抓住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有人质疑或者侮辱我们的面具,面具后面的恐惧就会勃然大怒。有些人宁死也要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而一旦这种虚假的形象被人揭穿,有些人宁愿选择死亡。还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除了面具一无所有,他们只是一片空白和空虚。

  然而,生活中的变化终究会冲刷我们的形象,揭开面具,放弃游戏。那么,当伪装不再之时,我们又是谁呢?我们害怕暴露什么呢?我们为何那么害怕摘掉面具呢?

  注意:

  你戴的是什么样的面具?详细描述一番,完成下列句子:大部分人认为我……我希望别人把我看作……在面具背后,我是……认真琢磨琢磨自己的答案,想想这个面具真正带给你的是什么?

  我们戴上面具去见别人的面具,然后怀疑自己为什么不能爱,为什么觉得如此孤独?我们都迫切需要真正互相了解,能够去爱,然而,我们所戴面具的一言一行却只有一个目的——掩饰和隐藏。面具能彼此相爱吗?面具知道如何交流吗?你愿意放弃多少面具?你愿意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多少新鲜空气?你知道面具阻隔的是什么吗?尽管我们都渴望爱,然而,难道爱却恰恰是我们最大的恐惧吗?
 要想体验爱和自然的人际关系,要想摆脱恐惧,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地逐步摘下经常戴的面具。许多人发现摘下面具本身就能令他们欣喜若狂,这是一种爱的行为,是一种接受真实自己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摘掉面具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非常有趣。你不仅会感受自由,而且会高兴地发现,压力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戴着面具会带来许多压力)。许多人会才思如泉涌,惊喜地发掘出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然的才是好的,

  容易的才是好的,

  做自己才是好的。

  做真正的自己才是你唯一能做的事,

  其他任何事都是误入歧路。

  ——巴关?罗杰尼斯

  发现真正的自己

  那么,真正的自己藏身何处了呢?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是怎样躲着它呢?若要发现它为我们准备的丰富的勇气、力量和幸福,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楞伽经》(佛教经书)里有一句精彩的箴言,非常适合马丁?布伯的心路历程。

  “无需觅真实,只需忘虚幻,真实自到来。”

  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是如何依赖虚幻的,我们是怎样逃避自己的?我们依赖的是什么玩具?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虚假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抛弃虚幻的时候,真正的自己将如约而至。

  稍停片刻:

  想想你现在每天花多少时间逃避那些真正令你幸福的东西;每天花多少时间逃避真正的自己;又花了多少时间真正开心地与他人交往。

  记下来你有多少次只是礼节性地、敷衍似的回应他人,却没有真正看看、听听、说说,或者主动要求得到对你至关重要的东西。你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多大一部分都机械单调地耗费掉了?你知道这种做法剥夺了你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吗?你知道是它扰乱了你平和的心境吗?

  我们受到的训练就是让我们相信过这样的生活是明智之举,它使我们安全,我们无需为此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恐惧对我们的训练,它教导我们要虚伪地生活,要我们待在安全地带,说乖巧话,做漂亮事。我们应该作出合乎规范的答案,熟练地展现乖巧的笑容,竭尽全力保持小船稳定。然而,小船已经开始摇摆了,只不过我们接受的训练让我们忽略这一事实罢了。然后,小船忽然间倾覆,而我们却不会游泳。

  清醒吧,你正在失去的是自己宝贵的生命。不仅那个年轻学生杀死了自己,我们每天也在以各式各样的方法不经意间扼杀自己。

  我们拒绝活出真正的自己,拒绝承认真正的自己。我们作出伤害自己的决定,坚持闭目塞听,从不主动要求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有大把时间静待事情改变,但事实是——我们没有。恐惧对我们说,真实是危险的。然而,真正的危险却是相信以恐惧为基础的训练:不愿清醒,不愿发现并活出真正的自己。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告诉我们:

  “进行自信训练,便会获得新的力量。——我请求大家改掉不良习惯。我一定要做自己,不能再为了你而分裂自己。我相信一个道理:深刻的才是神圣的。因此,我要做任何心之所指、让我快乐的事。”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心之所指、让自己快乐的事”呢?有多少人已经麻痹了自己,将快乐拒之门外?要想专注于别人的倾诉,真正关心别人,我们首先必须要学会如何专注于自身,如何真正关心自己。

  恢复自己:找回自我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康复群体。许多人正在试图改掉某些不良嗜好,比如酗酒、吸毒、虐待、性瘾、饮食紊乱及其他各种上瘾症。有没有恢复自己的项目呢?一旦找回了自我,平衡便会重新建立,一切都会恢复正常。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嗜好和贪恋均源于失去自我的空虚感,源于寻找自己的渴望。

  如要消除恐惧,我们首先必须找回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只要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接下来的步骤便易如反掌。首先,我们要停下来,拒绝恐惧的控制,直面恐惧。然后再循序渐进地采取接下来的步骤,真正的自己自然而然便会恢复。不妨试试看。

  让我们接受《楞伽经》的忠告,抛开虚假之物,开始寻找自己的旅程吧。当然,开始旅途的前提条件是要知道哪些是虚假之物,这因人而异。放弃一件虚假之物,另一件可能会随之而去。你无需同时抛弃所有虚假的东西,应该像剥洋葱一样,从外向里循序渐进,最终到达内核。

  你是谁?你不是谁?

  要想知道我们是谁,必须首先知道自己不是谁,知道我们生活中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令自己讨厌,什么对自己有害,什么与真正的自己背道而驰。我们必须承认并且确认自己不能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许多人年复一年地挣扎着要让自己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符合自己应该表现的形象。家里人最喜欢将这些形象和要求强加于家人身上,这样做的同样还有“恋爱”中的人。然而,这些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形象可能是致命的,它们可能让我们感到痛苦、扭曲,缺乏自我接受感,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囚禁我们的牢房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我们想象中的自己。”

  花一些时间,看看对你来说什么是自然、简单、快乐的事,什么能真正带给你生活的激情和满足。把它们写下来。

  然后再花些时间看看什么是不自然、不简单、不快乐的事,什么会带来矛盾、困难、迷惑和沮丧。是什么将你摧毁,伤害你的感情,让你食不甘味?我们通常并不注意这些,往往一味为了适应虚假的形象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现在,停止这一切的时候到了。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看清虚假的本来面目,然后对它说“不”。
3   
 如果你不能说“不”,就不能说“是”

  这是句至理名言,是一剂良药,需要深刻体会。没有这句话,我们就不可能变得无所畏惧,因为我们的恐惧大都源于我们不能说“不”。我说的不是由于抵制、生气或者倔强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我说的是另一种“不”。它来自于了解并接受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它来自于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个“不”是自尊的表现,是对我们自身的承认。我们无需掩饰、歪曲或者拒绝真相,我们不必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得八面玲珑。

  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对什么说“不”。如果在所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就会感到自责或愧疚。这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应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否则便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不对劲。他们担心如果对别人说“不”会遭到对方的排斥,或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在任何地方都能如鱼得水,对任何要求都能有求必应。实际上,这样做分散了他们的力量,迷惑了头脑。这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无法鼓起勇气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因为你说了“不”别人就排斥你,随他们去吧。本书后面还会谈到如何抵制别人的排斥。眼下,你只需明白,如果你不会说“不”,实际上就是在拒绝真实的自己。另外,你也要明白,如果不能说“不”,你就不能说“是”,那么你的“是”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肯定答复,它只是个机械的、脱口而出的答复。它的根源是责任和要求,以及被人接受的渴望,这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是”。如果你不能完全地、无条件地、清清楚楚地说“是”,那么你就不是真正的自己。相反,如果你能无条件地、发自肺腑地说“是”或者“不”,恐惧便无处藏身。

  伟大的中川宋淵禅师曾经这样说,如果我们想发现房间的美,往往会往里面搬很多漂亮东西:家具、绘画、地毯、装饰。然而,要想发现房间真正的美,最好把所有东西都搬出去。空房间才能展示原本的美。当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搬出房间,实际上是在对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说“不”。我们将所有装饰搬出房间是为了恢复它原本的面目。

  下面有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将帮助我们清扫房间。找个本子,写下你的答案,每天读一读。记下来我们抛弃的东西,对什么说“不”,以及发生的事情,这种做法将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结尾:练习

  恢复自己的步骤:培养做自己的勇气

  下面有几个重获自我的步骤,十分简单,但非常有效。每天坚持做,每次只改变一点,等这一点做得非常完美之后再改下一个。将这个过程中以及随后发生的变化都记录下来。当你知道发生的奇妙变化时,将会获得更大的勇气继续坚持下去。



  1。 一天摘掉一个面具

  你每天戴的都是什么面具?你希望别人怎么看你?你最怕别人看到你的什么?你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一天摘掉一个面具。每天腾出那么一小会儿时间做你自己。无论你担心自己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每天花点时间试着喜欢它(挣扎和愤怒只会徒增自己的痛苦,让它愈加顽固)。欢迎自己的不足之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善意地对待它,给它些空间生存,允许它轻柔地表达自己,让自己看到真相,说出真相。

  2。 给快乐的事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

  什么让你觉得最快乐,最有成就感?(快速回答,写下第一个映入脑海的事情。)不必考虑别人会怎么看。

  你在生活中给快乐的事多少空间?多少时间?多少精力?

  每天都将那些让你快乐,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融入自己的生活。即便开始时每天只有几分钟也会产生极大的不同。

  3。 说出你真实的想法,主动要求你需要的

  你需要说而未说的是什么?你要跟谁说?

  你真正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愿意主动要求吗?你希望得到的答复是“是”和“不”吗?这非常重要,你应该给别人说“是”或者“不”的权利,不要把对方的答复当成是对你本人的看法。

  以温和友善的方式,大声说出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责备、憎恨或者攻击别人,只是代表着你要为自己的感受、需求及想要表达的东西负责,态度坚决,不卑不亢。

  4。 现在就明确自己的立场

  你愿意维护自己的利益吗?你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吗?你会了解、欣赏并确认自己的经历吗?

  每天都抽出些时间与自己独处,发现内心的想法。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多多散步,到海边去,流连于公园,静静地坐在靠垫上,一动不动,舒缓地呼吸,品味每一次呼吸。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5。 说“不”

  生活中有些事需要说“不”,但是你却忍受了数年,都是哪些事?好好想想,然后一次一个,对其说“不”。每次只针对一件事,体味自己的感受。说“不”的时候不要带着愤怒或仇恨之情,你之所以说“不”,只是因为你有权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事物。这是发现并活出真正自己的唯一方法。

  6。 说“是”

  你能真正地、发自肺腑地、毫无保留、毫不怀疑、斩钉截铁地对什么说“是”?列出来,认识它们,然后逐个地说“是,是,是”,体会一下完全接受和承认,以及坦诚地说“是”所产生的美妙感受。在生活中你能向谁说“是”?马上给他们打电话,说出来。

  你对不适合的事说的“不”越多,就越有能力说“是”。随着恐惧和犹疑的离去,你能说“是”的东西必将迅猛增长。

  7。 选择生活,选择力量

  选择做这些练习。记住,你拥有选择的权利,恐惧不能控制你,除非你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