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大五星上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性打击,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自诺曼底攻击战开始之日起,德军在法国伤亡50万人,但盟军也付出高昂代价,伤亡和失踪2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国士兵。
在盟军挺进德国的过程中,布莱德雷与蒙哥马利多次发生争论。原因之一是英国新闻界有意把每次战役的胜利和打退德军的功绩都归功于蒙哥马利,引起美国新闻界和军界的普遍不满。原因之二是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在对德作战指导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蒙哥马利主张由他指挥进行“一路突击”,即由蒙哥马利率盟军4个集团军向东北方向突击,歼灭加来地区的德军,在比利时建立机场网,夺取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摧毁德军的V…1、V…2飞弹发射场,攻占鲁尔工业区,然后挥师东进,攻取柏林。布莱德雷则主张“两路突击”,即蒙哥马利部沿阿登山脉北麓进军,布莱德雷部沿阿登山脉南麓进军,直指萨尔,然后向德军发起最后的总攻,这与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是一致的。
几经讨论,盟军最高司令部最后决定采取“两路突击”的方针,于9月4日发布了命令:阿登山以北的部队在完全控制安特卫普之后向东进攻,突破德北段“西部壁垒”(即齐格菲防线),攻占鲁尔区;在阿登山以南的部队突破德南段“西部壁垒”,夺取法兰克福。
第五部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临战受命 大兵将军(4)
于是,布莱德雷给霍奇斯以北按新战略计划重新部署了他的3个军,从北往南的顺序是:科利特的第19军、柯林斯的第7军和杰罗的第5军,进攻的目标分别是科隆、波恩和科布伦茨。9月5日,柯林斯指挥第7军到达马斯河畔,两天之后攻占列日。他的先头部队到达距“西部壁垒”不到16公里的地方。科利特的第19军的布鲁克斯第2装甲师和霍罗克斯第30步兵师于9月10日渡过阿尔贝运河。
杰罗的第5军最先进入德境内,柯林斯的第7军随之于9月12日在亚琛以南进入德国。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美英两军进攻受挫,被迫停了下来。
在阿登山以南,巴顿于9月5日从马斯河桥头堡出发,以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发起进攻。巴顿的最终目标是法兰克福,但第一步的目标是摩泽尔河畔的梅斯和南锡。这时德军已经停止退却,而且还加强了防线。沃克的第20军和埃迪的第12军都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9月15日,埃迪夺取了南锡。沃克未能夺取梅斯。梅斯设防坚固,挡住了巴顿向萨尔区的进攻。
此时,盟军在欧洲大陆上的作战部队已有3个集团军群,8个集团军,55个作战师,共约250万人,各种车辆50万台,尽管盟军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却未能像进入法国那样容易地进入德国。德军已经停止撤退,几乎奇迹般地恢复了元气,在“西部壁垒”一线部署了63个师,组成坚强防线,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土。
布莱德雷在9月22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作战会议上提出的计划于10月18日被艾森豪威尔采纳,即以第12集团军群为主,兵分两路突击莱茵河;布莱德雷计划派一支突出队从亚琛出发,向科隆和波恩进攻,另一支通过萨尔,向法兰克福挺进,尔后共同北上,包围鲁尔区;蒙哥马利则在肃清斯凯尔德湾残敌之后,从奈根向东南突击,直指鲁尔区。
11月8日,布莱德雷开始实施上述计划。11月上旬,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向莱茵河和“西部壁垒”又发动了一次全面进攻,再次受挫。
巴顿部经12天激战而攻占梅斯,直到12月13日才将负隅顽抗的残敌完全消灭,在渡过萨尔河后受到德军阻击而停顿在齐格菲防线前面,共损失2。7万人。辛普森和霍奇斯部则在强大的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准备之后发起进攻。经过激烈的许尔特根森林战役,该部先后于11月28日和12月16日进抵罗尔河,但离夺取莱茵河和鲁尔区的目标还相去甚远,陷入了消耗战。
1944年12月16日,德军集中约24个师的兵力、1000架飞机,向阿登山区发动反攻,重创霍奇斯部。布莱德雷对德军在阿登发动反攻的可能性是估计不足的。次日,布莱德雷与艾森豪威尔等人在分析德军的攻势之后,明确了盟军当前的主要任务:(1)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区的德军;(2)控制位于西去的咽喉要道上的圣维特和巴斯托尼;(3)沿马斯河岸组织抵抗。德军的攻势使布莱德雷设在卢森堡的前进司令部受到严重威胁,艾森豪威尔也催促前进司令部退驻凡尔登。布莱德雷唯恐此举动摇军心而予以拒绝。
12月18日,布莱德雷果断命令霍奇斯部掉头南下,巴顿部则转而北上,迎击德军。22日,巴顿开始发动进攻,由南向北打击德军突击部。23日,盟军开始对德军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为了争取英军的支援,艾森豪威尔将布莱德雷所辖的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临时转隶蒙哥马利。但是,蒙哥马利直到1945年1月才发起进攻。
随着战场形势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变化,布莱德雷提出近期作战计划和长期作战计划,得到艾森豪威尔的肯定。近期作战计划主张立即对德军突出部实施钳形攻势,与巴斯托尼守军取得联系的巴顿部向东北出击,霍奇斯部向东南出击,合击乌法利兹和圣维特。长期作战计划认为德军发动阿登战役是战略性错误,盟军则应利用德军的错误,由布莱德雷率盟军主力从中部向莱茵河进攻。
1945年1月31日,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收复“突出部”,将德军赶回初始防线。在阿登战斗中,盟军以伤亡7。7万人的代价,使德军伤亡12万人。
1945年1月,布莱德雷将集团军群司令部前移至马斯河畔的那慕尔。2月,布莱德雷所辖的第9集团军渡过罗尔河,进抵莱茵河畔的韦塞尔,肃清了杜塞尔多夫、韦塞尔地域内的残敌,俘虏德军3万余人。稍后又与加拿大军一道俘虏德军2万余人。3月初,布莱德雷指挥实施“伐木工”作战计划,以霍奇斯和巴顿两个集团军从当前地域向莱茵河进攻,歼灭了摩泽尔河以北和莱茵河以西的科隆—科布伦茨—特里尔三角地带的德军。
“伐木工”作战计划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布莱德雷认为“伐木工”作战计划是他的杰作,每谈及此都喜形于色。3月7日,美国第1集团军在雷马根经过激战占领莱茵河上鲁登道夫大桥。该桥可为美军过河提供极大的方便。布莱德雷为此欣喜若狂。3月13日,艾森豪威尔正式下达书面命令,“占领莱茵河东岸的雷马根桥头堡作为立足点,以支援‘强盗’和‘低音’作战行动,第12集团军群必须固守这一桥头堡,尔后由此出发,向法兰克福挺进”。
这个命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命令之一。这个命令表明,艾森豪威尔没有跟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商量,就对既定战略方针作出了重大修改。无疑,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将使布莱德雷的作战行动也变成主攻。
盟军最后击败纳粹德军的计划是在莱茵贝格会议上提出的:美国第9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尔后在帕德博恩——卡塞尔地区会师,此后,布莱德雷将指挥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从卡塞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穿过德国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隔岸相对;蒙哥马利部掩护北翼,向东南推进,直抵奥地利。这项主要由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共同提出的计划,被人称为“布莱德雷计划”。主要是布莱德雷对制定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部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临战受命 大兵将军(5)
3月28日,布莱德雷指挥实施该项计划。4月1日,美军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4月4日,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共5个集团军(美军第1、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布莱德雷为了就近指挥,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4月18日,被围德军约32万投降,西线德军司令莫德尔开枪自杀。在此之前,4月6日,布莱德雷即下令继续挥戈东进,从卡塞尔到易北河,长驱190公里,各集团军的目标分别为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
到4月13日,3个集团军的先遣部队都已抵达易北河或穆尔德河一线。布莱德雷立即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和挪威逃窜。由于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不打柏林,而让苏军夺取柏林,布莱德雷把注意力转向南部,准备摧毁希特勒在阿尔卑斯山的防御阵地。他决定让已抵达莫达尔河一线的巴顿继续向东南推进,直抵林茨和多瑙河。德弗斯掩护巴顿的右翼,穿过纽伦堡和慕尼黑向东挺进。
到4月26日,巴顿的3个军已全部抵达多瑙河畔。2个军渡过河,分别向林茨和萨尔斯堡进军;1个军留在北岸。在巴顿的右翼,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向东南推进,抵达奥地利边境。布莱德雷调整部署,让海斯利普的第15军担任范弗里特第3军的任务,攻占萨尔斯堡和伯希伯特斯加登附近的希特勒秘密隐蔽所。几天后,克拉克指挥第15集团军群从意大利向北进军,在布伦内罗山口与布莱德雷的部队会师。4月25日,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先头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同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胜利会师,东线和西线两战场联结在一起,将德国分割成两半。布莱德雷对第12集团军群的第1集团军赢得首先与苏军会师的荣誉,感到由衷的高兴。
此时,盟军和苏军在所有战线胜利进军。
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正式会师。
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军向苏军和盟军远征军无条件投降。
欧战至此结束。
5月17日,艾森豪威尔在兰斯司令部会见了应约而来的布莱德雷,转交给他马歇尔打来的一份电报。电报说:杜鲁门总统点名让布莱德雷回国接受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工作。布莱德雷认为此职对他是大材小用,但考虑到日后前程,他还是接受了。次日,艾森豪威尔复电马歇尔,表示布莱德雷愿意到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报效国家,为退伍军人服务。
6月2日,布莱德雷从巴黎经亚速尔和百慕大群岛飞抵纽约。他妻子玛丽专程从华盛顿赶来迎接他。此后他参加了一系列庆祝胜利和凯旋的活动。6月7日他飞抵华盛顿,拜访了马歇尔和杜鲁门总统,了解了他的新任务。6月8日,陆军部长延森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6月9日,布莱德雷与妻子飞回家乡莫伯利。他的女儿和女婿特意从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空军基地赶来陪他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当布莱德雷飞抵阔别12年的故乡时,全城出动,前来欢迎他。这一天被称为“布莱德雷将军日”,场面热烈,动人心弦。以后几天,布莱德雷在家乡参加各种庆典。6月13日,布莱德雷飞回华盛顿,走马上任。7月中旬,他应杜鲁门总统的邀请,又飞往柏林参加几天的庆祝活动。
第五部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窝囊”将军 花甲退休
年表
1893年 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1911年 考入西点军校。
1915年 军校毕业后到步兵第14团任职。
1920年 西点军校任数学教官,后任副教授。
1924年 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
1929年 重返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
1933年 在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院深造。
1934~1938年 再次到西点军校任学员团团长。
1939年9月 被调到作战部任参谋。
1940年 在马歇尔手下任助理参谋长。
1941年2月 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
1942年2月 先后担任步兵第82师和第28师师长。
1943年2月 在北非任美军第2军副军长、军长。
1943年4~5月 他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攻克609高地,占
领比塞大港。
1943年7~8月 率部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943年9月 任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
1943年10月 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开设第1集团军司令部,
并参与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
1944年6~7月 率美军第1集团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年8月1日 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12月 率部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战略性反攻。
1945年2~3月 突破“齐格菲防线”,渡过莱茵河,在盟军
第21集团军群的密切配合下歼灭鲁尔德军
重兵集团。晋升为四星上将(临时军衔)。
1945年8月 任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7年4月 晋升为正式四星上将。
1948年2月 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9年8月 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50年9月 晋升陆军五星上将。
1953年 退休。
1981年 在纽约辞世,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