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

第4章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第4章

小说: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一切的安排还是受到德军行动的影响。诚如马歇尔(美著名军事作家,不是那个五星上将)所说:“决定独立美军命运的因素,不是协约国的压力,而是战局的发展。假使联军继续挫败,则美国的步兵师一到欧洲也就必然会继续零碎的投入战线。那也是一种毫无选择余地的事实。假使战局已经稳住,福煦手上的预备队日益增多,于是独立美军的组成也就会变得对大家都有利。”事实的发展也的确是这样。    
    1918年夏,大批美国远征军大规模到达欧洲,7月24日,潘兴下达了成立美军第1集团军的正式命令,直接由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指挥。该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军、辖14个师,每师2。8万人,加上保障部队,总兵力为55万人。另有2个师的法军,11万人,也由潘兴指挥。战役开始前,美军第1集团军的兵力增加到17个师,3000门大炮,27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他们在9月12日乘着德军正要撤退时攻占了圣米耶勒突出部。协约国800万军队发起了总攻击,并迅速突破了兴登堡防线,全线推进。    
    两星期后,他们在9月26日向默兹到阿尔古日正面上发动一个艰难的突击,展开了长达47天的苦战,动用人员120万,但却只有断续的成功。最后,到11月1日才终于获得一个突破。10天之后,战争遂告结束。    
    1918年11月7日,德国政府派新任国务部长埃茨贝格前往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里松德斯火车站,在一节车厢里与协约国代表福煦谈判。11月11日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德方完全接受了协约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包括德国从所有侵入的领土撤出;保证遣返所有协约国的战俘而不要求立即交换;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其中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全部潜艇等等。至此,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潘兴认为停战是一项错误。他认为战争应以德国的无条件投降为最高目标,必须彻底消除这个战争策源地。    
    他事后评论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假使再多给我们10天的时间,则我们就可以围困德军的全部、俘虏他们、使他们受到耻辱。今天德军趾高气扬的行军回国并且宣称他们没有失败。我所害怕的,就是德国人还不知道他们已被击败。假使再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也就可以好好地教训他们一顿。”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7)

    为此,潘兴曾致电协约国军事委员会说:“从军事观点上来看,是否同意德军的停战要求是一个大问题。在对协约国有利的军事条件下停火,宁愿接受一个谈判的和平的原则和立场,并可能丧失机会来确保建立在持久基础上的世界和平。我认为,完全胜利只能靠继续战争直到我们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得到。”    
    潘兴主张对德国实行全面的军事占领,但他的主张没有被采纳。事实证明,潘兴的话是极富远见的。他对德国人的看法是正确的。在休战日当天,德国第三军团司令艾仑告诉他的部队说:“虽然已经停火,但并非战败,你们是在敌人的国土上结束战争。”10年以后,希特勒所宣传的也还是这一套歪理。这是对潘兴主张的最好注脚。    
    几天以后,潘兴遇见克里蒙梭,他们为了合并的问题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潘兴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彼此拥抱,说不出话来,并且必须擦去眼中的泪水。我们在那一天已无任何的争论。”     
    哈伯德不禁有感而发地说:“休战已经替我们结束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我们与朋友的论战,另一个是我们与敌人的血战。”    
    潘兴凭着顽强和不屈不挠,终于在欧洲建立了他为之奋斗的美国集团军群。    
    功成名就  后继有人……    
         
    年表    
    1860年9月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1886年 在西点军校毕业后,曾到美陆军骑兵部队任职。    
    1890~1891年 在新墨西哥州和南达科他州参加“征剿”印第安人的作战。    
    1897~1898年 在西点军校任战术教官。    
    1898年 美西战争期间,参加古巴战场作战。    
    1899~1903年 在驻菲律宾美军中服役,参加镇压菲律宾人民起义。    
    1904~1905年 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军事观察员。    
    1906年 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赏识,由上尉破格提拔为准将。    
    1906~1913年 再度到菲律宾服役,历任要塞司令和省总督。    
    1914年 任第8旅旅长。    
    1916~1917年 率远征军入侵墨西哥,镇压当地的农民游击队。    
    1917年2月 晋升为少将。    
    1917年4月 对德宣战后,他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司令。    
    1917年10月 被授予临时陆军上将军衔。    
    1918年7月 参加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1918年9月 指挥美第1集团军独立实施圣米耶勒战役和默兹——阿戈纳战役。    
    1918年10月 任集团军群司令。    
    1918年11月初 率军协同英法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国投降。    
    1919年9月 正式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21年 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24年 退役,任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主席。    
    1931年 写回忆录《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    
    1948年7月 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8岁。    
    


第二部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顽皮少年 军校风流(1)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全名:George  Catlett  Marshall     
    生卒:1880。12。31~1959。10。16    
    学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职务:陆军参谋长、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夫人:伊丽莎白·科尔斯·卡特、凯瑟琳·布朗    
    名言:“真正的伟大的将领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斗,战役无非    
     是一系列克服的困难而已。一个真正的将领不论困难如    
     何艰苦,都能够展现才华,转败为胜。”    
    如果说某位将军从未亲自指挥一场重大战役但又成为世界著名的将帅,大概谁也不会相信。然而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就是这样一位军人,他的功绩并不是在前线指挥军队冲锋陷阵,而是在后方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协调各方关系,以促成战争的胜利。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1880年12月31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名叫尤宁顿的小镇上。父亲老马歇尔是一家焦碳炼铁公司的董事长,在宾夕法尼亚州拥有几片富饶的煤田。同时,他还是当地民主党一位颇具声望的党员。母亲劳拉是一位身材修长、仪态端庄的妇女。小乔治生性好动,四五岁时就常跟父亲去钓鱼,打松鸡,一起享受满载而归的乐趣。父亲也很喜欢这个小儿子,除带他外出以外,还常常他讲一些当地的历史故事,读一些传奇色彩浓厚的小说。但小乔治的学习成绩却常常令父亲恼火。他在汤普森小姐预备学校读书时,表现得心不在焉,考试经常是后几名,这使这名自尊心很强的孩子羞愧难当。9岁那年,父亲把他转到尤宁顿公立学校。    
    父子俩都很要强,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老马歇尔实现的方式是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他的小儿子无论做什么,都想做得出类拔萃、天衣无缝,如果做不到,那就说是自己不愿意做。同样,在学习上为了应付旁人的取笑,他总是说没学好是因为他不想学好。    
    光阴荏苒,转眼间马歇尔16岁了。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要上他哥哥上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念头。一个顽皮成性的孩子突然严肃地提出要上军校,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产生这样的念头。这首先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老马歇尔南北战争时期的经历,使他对军人职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立志要让一个儿子成为一名陆军军官,并付诸行动,将能为他争气的大儿子斯图尔特送进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尽管斯图尔特成绩优异,但使父亲遗憾的是,长子的志向并非军事,毕业后到一家大工厂当了一名化学师。尽管如此,当小儿子提出上军校时他却疑虑重重,基本持反对态度。    
    军队已不比以前,只有⒉5万名职业陆军,已不再需要和印第安人打仗,发展前景是迷雾一团,要想在这样的军队中获得荣誉简直是拿自己的前程作赌注。再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不同,尽管军事训练的严格程度毫不逊色,但却无法保证其毕业学员成为军官,只有那些品学兼优,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学员才有此福份。就拿1890年来说,其毕业学员到正规部队任职的不超过10人。像乔治这样的“不肖之子”进这样的军校能有什么作为呢?    
    此时,小马歇尔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决态度,纠缠着双亲直到答应为止。其实,他起初并没有到部队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只是他的一时心血来潮,还无法将它和军人职业联系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坚定了这一想法。正如他后来所承认,他下那样的决心只是一心想胜过他那个目中无人、老对别人挑三拣四的哥哥。    
     斯图尔特也认为弟弟是朽木不可雕,不时地将小乔治的恶作剧告诉父亲,让他享受柳条棍的惩罚。这次听说弟弟要上他曾经上过的军事院校,当即表示了最为强烈的反对态度,这严重的刺伤了乔治的自尊心。6年后,马歇尔在回忆起这件事来还表现了少有的激动情绪。“正当我请求父母让我去上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他回忆说,“我从旁偶然听到斯图尔特对我母亲说的话,他正企图劝她不要让我去,他认为我会败坏家庭声誉。对,这对我的触动比所有来自老师、父母的压力和其他任何事情都大。就是在那时,我决心让他刮目相看。”他当上将军后回忆起这件事来还说:“我在事业上终于超过了我哥哥。那是我第一次下那样的决心,正是在那儿,我真正接受了教训。我成功的紧迫感来自于听到那次谈话,他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强的心理影响。”


第二部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顽皮少年 军校风流(2)

    尽管存在各种考虑,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他们卖掉了部分地产,凑足了学费,希望自己的小儿子不负众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坐落在对美国人来说最具革命意义的列克星敦城附近的山沟里。此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但学院的管理非常严格。那位参加过内战的58岁老兵——院长斯科特·希普将军,为了让他的学员尽量多地成为军官,坚持让他们无休止地苦干。学期从9月一直到次年6月,除圣诞节、元旦、华盛顿诞辰和本院的纽马基特战斗纪念日外,概不放假。学院本身的条件较差,学生生活相当艰苦。学校没有自来水和暖气,冬天只能破冰取水洗漱。伙食极为糟糕,面包硬得啃不动,主要食物是“翻江倒海”,即一堆来历可疑的、食后令人作呕的大杂烩。由于刚害过伤寒病,马歇尔入校时精神状态不太好,加上他的北方口音,很快引起了高年级学员的注意。刚进校一个月,马歇尔被迫刷洗厕所,被高年级的学员称为“耗子”。他被几个高年级学员召去说是要考验一下他的耐力。把锋利的刺刀竖放在地板上,“耗子”必须脱去衣服临空蹲在刀尖上坚持10分钟不得移动。重病初愈的马歇尔两三分钟后就坚持不住了,一下坐在刀尖上,顿时鲜血直流。老学员急忙把他送到军医那里。令他们吃惊的是,马歇尔对负伤的真正原因只字未提,使他们免遭一次惩罚。从此以后,老学员被他的忍耐和宽容所折服,由对他的轻视变成了对他的敬佩,再也没有人找马歇尔的麻烦了。    
    第一学年尽管很苦,但马歇尔适应很快,经过第一年的学习,马歇尔好像换了一个人。他不断地用军事和历史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严格的纪律也使他受益匪浅,渐渐地他的管理能力在学员中崭露头角,学员一年级即被任命为学员分队长,迈开了他从事指挥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第三学年结束后,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学金。他被任命为全学院学员的大队长,指挥全校学员的大型集会。但是对他出色的举止最感到赏心悦目的,并不是一位军人。不知何故,每当马歇尔在操场上指挥操练时,总有一辆轻便小马车从旁边的路上缓慢驶过。在驭手的座位上,高高坐着一位面色红润、双眸晶亮的年轻漂亮女子。伊丽莎白·科尔斯,被人亲昵地称为“莉莉”,同守寡的母亲住在学院旁边祖父的住宅里。她长着玫瑰红的双颊,金发碧眼,艳丽迷人。她比马歇尔长4岁,马歇尔很快迷上了她。其实,她对这位学员大队长的狂热爱慕之情一点也不比对方差。不久,他们坠入了爱河。    
    临近毕业时,这对年轻人已经是海誓山盟了。离校的前几天,他向她求婚,她欣然接受。他们秘密订婚,准备等他一接到陆军军官的委任令就结婚。鉴于马歇尔在学校期间的表现,爱才的院长希普写信给麦金利总统,保举毕业学员马歇尔为陆军军官。希普向老马歇尔保证:“假如小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平步青云,远远超过西点的一般毕业生。”    
    马歇尔对莉莉的情感胜过对其他的任何女子,包括他的第2个夫人。1902年2月是他双喜临门的月份。2月3日,他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少尉,并在尤宁顿的一个集会上宣誓就职。2月8日,当他兴致勃勃地计划实施对莉莉的诺言时,突然接到到菲律宾群岛服役的通知,任务是到阿瑟·麦克阿瑟将军(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父亲)的司令部,协助平息菲律宾热带丛林中持续不断的民族暴动,起程的时间是2月13日,也就是说留给他办婚事的时间只有4天。尽管如此,他决不食言。1902年2月11日晚,婚礼就在卡特家中当初莉莉弹奏迷人乐曲的房间里举行。在新婚之夜,莉莉说出了一个令新郎感到震惊的消息。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绝对经不起生孩子的风险,而且承受不了较大的情绪波动,得当成半残废人来照顾。她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社交场合的过度紧张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莉莉依旧一往情深。马歇尔于4月12日从旧金山出发,踏上了他乡服役的征途。    
    


第二部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英武军官 一战建功

    当时,美国刚刚取得美西战争的胜利,接管了菲律宾群岛。但当他抵达菲律宾时,大规模的民族暴动已被平息,仅有一些零星的游击战仍在继续。马歇尔一面听着先于自己到达的美国人诉说菲律宾人如何野蛮残忍和背信弃义,一面又亲眼目睹了美军在当地的胡作非为。他主张将这些美国士兵送交军事法庭,以便“严明纪律,惩一儆百”。他的上司克鲁格上尉观察了马歇尔的言行后认为,这位22岁的年轻军官“强于观察,富于思想,非同年龄的人可比”。1903年10月底,马歇尔奉命回国提前结束了在菲律宾的服役,刚一上岸便接到了到雷诺堡任职的命令。回国的马歇尔已由对前途充满着美好憧憬的军校毕业生变成了一个沉稳、干练的青年军官。他身材高挑,不苟言笑,清瘦的脸上透出英武之气,引起许多年轻女子的青睐。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