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689-托普检讨 >

第5章

4689-托普检讨-第5章

小说: 4689-托普检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软件。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计算机,是少数有钱单位和富裕家庭的奢侈品。那时一部砖头式的“大哥大”都要2万多元,还要托人买。事实上,那时一部“大哥大”就是“挂”10万的价也能卖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不仅仅是为了使用。可以想见,当时的一台计算机有多贵。当然,那时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品种也很单一,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DOS、Windows、WPS等,国内软件市场很小,多数软件只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很多PC商家还没有意识到软件可当做商品出售。    
    戴礼辉回到公司,马上把这条市场信息告诉了正在为托普如何突围而焦躁不安的宋如华。1994年下半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托普和宋如华唯一的选择,就是“先接单子”,至于技术难关如何突破、有无可开发软件的人才、能否按期保质完成,那都是“暂不考虑的”。    
    也许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宋如华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也许可以部分证明其间的逻辑——“市场经济最核心的就是市场,技术问题呢,我觉得我们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我们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科技人员是最可爱的人,只要你目标明确,他肯定能做出来”——因此,托普后来做生意摸索并归纳出了一种“先签合同,再进行开发生产”的模式。    
    当戴礼辉带着负责计算机销售的文凌再次拜访税务局时,局长又一次“关心”地问到:“托普能不能开发一种可以自动打印税务发票的软件?”“没问题,可以。”文凌满口应承。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可以”,“神秘力量”的橄榄枝又在悄悄地靠近托普……    
    到1994年底,几个后来在“托普经济帝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伙伴已经相继加入,他们是李正彬(担任公司维修中心副主任,后任托普集团副总裁、托普科技总经理、托普科技发展公司副总裁)、陆兆祥、杨秉楠(主管公司行政部)、鲁安利(后出任托普集团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董事局常务董事、托普长征软件股份公司监事)等。    
    1995年1月25日,《托普人报》说,“45名托普精英,在总裁宋如华的率领下,聚集桃花村,歃血盟誓,誓为公司同生死,共命运”。1995年以前的宋如华,在托普内部一直被叫做“宋老师”。由于年轻人一般睡得晚起得晚,这样就造成了早晨上班时许多员工顾不上用早点,宋如华注意到这一情况后,开办了一个“托普之家”食堂,免费供应早餐、中餐,那里做的一种浙江口味的大排,杨秉楠曾专门写过一篇杂文“以资纪念”,叫“今天吃大排”……    
    一转眼,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日子,成都府南河边喝茶、放风筝的人也多了起来。一个周末,忙里偷闲的宋如华带着5岁的女儿宋媛媛到府南河边放风筝,春风送暖,那一天的风筝扶摇直上,飞得特别高。宋如华心里感觉到这仿佛是一个暗示。    
    除了利用“教授”的名头外,宋如华也积极开发了电子科大的“人才”资源为己所用,托普事业要得到有效促进,他说就是要发动更多的大学生进行“人民战争”。    
    托普找到了3名在“挑战杯”大赛获奖的电子科大学生,学生们用FoxPro作为开发工具。1995年2月,经过一周时间,托普计算机自动计税系统10版诞生了,输入纳税人信息后,就能自动打印出发票。税务局局长非常满意,马上与托普签订了委托开发合同。在国税局楼上的地税局领导听说了托普税务软件,也很感兴趣,看过演示,不久也和托普签订了合同。    
    这难道是一个“隐蔽”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还有多少合同可以再签呢?宋如华思考了起来。终于,在税务局提供的开发资料中,托普找到了“答案”。对处于生死未卜状态的托普而言,这个“答案”无异于一根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    
    在这份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在本世纪末,全国各税务局、所均要实现从申报、登记、开票、会计计算机化。”当时的宋如华并不知道这是国家全面启动“金税工程”的信号,但他算出了一笔大账——全国的税务局、所共计4万多个,即使平均每个局、所只投入10万元,就是一个有几十亿元需求的巨大市场,更何况每个局、所的实际投入将远远超过10万元;而且财税系统是有钱的单位,做了生意钱就能收回来;中国的财税系统有很大的相同性,因为国家定了很多统一的规矩,这意味着托普做的这套系统还可以拷贝、复制,是可以推广的——越想越觉得有感觉,32岁的他笑了。    
    但税务局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从哪里来?当时国家还没有落实啊。另外,托普的软件开发人员对税务工作的业务知识一无所知,要开发税务软件更是困难重重。宋如华想到了“合纵连横”——托普向税务局提出建议,采用向管辖内的纳税人发售磁卡等办法筹集资金,并通过物价局批准获得许可,使托普软件开发人员与税务局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站在同一条线上,这样软件开发人员很快就熟悉并初步掌握了税务业务知识。    
    紧接着,像先前做显示屏生意一样,宋如华“大手一挥”,“把一件事情推向一个事业”的托普先后又为成都市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的地税局和国税局,成华区地税局等税务机关承建了计算机自动计税系统。随后,托普又将产品推广到彭州、都江堰、青白江、金堂、温江、双流等成都周边区县,并逐渐向川南、川中、川东等地区扩张。    
    随着托普税务软件从10版升级到50版,托普借此“利器”又杀向全国。在由各地办事处初步形成的营销网络的大力推动下,截至1995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其用户已遍及陕西、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 、辽宁等省。到10月底,托普税务软件的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一个工程是西安市地税工程,合同金额达1500万元。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让我们向上帝宣誓”

    ●“让我们向上帝宣誓”    
    “我所期待的是一个顶峰、一个永恒和一个为永恒事业奉献全身心的托普群体!”——1995年,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宋如华在给托普员工的“国庆致辞”中如是说。戴礼辉也很激动,在托普自办的刊物《市场快讯》上,他亲自撰文“致托普猛士”——    
    没有硝烟,没有枪炮,没有弹痕,更未见尸横遍地,血溅魂飞,但这的确是一场生与死、胜利与失败、喜悦与悲痛的战争。    
    我们并不需要真枪实弹的武装,却要时刻牢记武装我们的是精神、是灵魂、是知识。    
    我们的战场充满着奉献,充满着为托普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我们前沿阵地的猛士们将战场从成都打到西安、西宁、南宁,推进到济南、哈尔滨……既打游击战,又打歼灭战、围剿战、攻坚战。    
    全国市场工作会议为我们全体托普猛士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猛士们正“荷枪实弹”奔赴各地战场。正值此时,为及时沟通各地战况及后方情报,我们的《市场快讯》诞生了,它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托普的“战报”,将鼓舞猛士们奋进!奋进!!再奋进!!!    
    “奋进!奋进!!再奋进!!!”因“成功”而带来的狂热情绪,就像一个幽灵,在托普内部,上下飘忽着,晃动着,没有人察觉到,也没有人能意识到。    
    当然,有很多人也可能认为这是托普压抑已久而“不自主”迸发出来的“激情”,真是这样吗?    
    1995年10月14日,托普行政办公会议,宋如华作了“走向辉煌的明天”的报告,报告中充斥了“托普必胜”、“形势大好”、“一派欣欣向荣”等字样。    
    宋如华说他最近花了两个月时间做了一次全国性考察,觉得“托普人牢牢团结在以集团公司领导为首的核心周围,已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群体和战斗堡垒”、“完善了托普公司管理体系,逐步将人治转变为法治”、“发展突飞猛进,光金税工程,我们就应接不暇”。    
    在报告中,宋如华还流露出对惠普公司管理之道的顶礼膜拜,他要求托普明年统一员工服装以及发型,“女同志有女同志的发型,男同志有男同志的发型,不外乎就那两种嘛!人家惠普、康柏公司就注重这点”——宋如华希望男员工一律留平头或三七开分头,据其后来讲话透露,“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战斗力的两个民族——德意志民族和日本人就是这两种发型。统一发型有两个好处,一是看起来忠厚老实,给人好印象,便于打交道;二是能产生广告效应,叫人们一看发型就知道我们是托普的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至宋如华2004年消失在国内公众视线前为止,他一直留的是平头。    
    “10·14”会议上,宋如华还提醒托普管理层注意对新领域的开拓,他说,“惠普公司就很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片面或者一个层面上的指导思想”。他向与会者透露,托普下一步准备去西昌、广元开发那里的草原资源,“说句笑话,假如有一天我们干不下去了,还可以到那里放牛羊嘛!”    
    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多元化经营让曾尝到过苦头的宋如华一直欲罢不能。    
    面对扑面而来的“喜报”,宋如华不断地激动着,“托普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每次统计人数时,总要在已有数字上浮二三十、四五十,这种超前速度已成为托普的象征”;“这种速度不得了。国外的惠普、松下初期发展的速度都比不上我们。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托普经济帝国的理想指日可待”;“西南是托普的根,一定要牢记根在中国、在西部、在西南、在四川、在成都。我们发展壮大了,也一定不要忘记了根”……    
    1995年那一年,托普高歌猛进,“超高速”发展,当年产值达1亿元,员工人数从年初的100多人猛增到300多人;市场网络也渐次铺开,形成了以打通东、西两条大动脉为总思路的新的市场蓝图;除了计税软件,计算机事业部还开发出了工商软件、条码阅读器等,显示屏事业部也陆续开发出了多媒体彩屏、条形屏、传呼屏等新产品。    
    1995年那一年,以“摩托罗拉内部控制标准”为学习样本,托普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宪法”——《托普典章》,宋如华说,“未来的10年,我们将努力使《托普典章》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法典’,使它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指南。”    
    1995年那一年,或许因为有了资本,或许因为有了意识,或许其他,宋如华“行善”的动作也变得更大——他为电子科大捐资赞助近20万元;向成都市部分特困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提供生活补助达20余万元;整个1995年,他还投资2000万元在两年内分3期为四川省的83个贫困县免费或优惠安装计算机计税系统……    
    在1995年的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宋如华第一次提出了“富民强国,为建立强大的‘托普经济帝国’而奋斗”的“伟大”目标,因“帝国”两字让某些政府领导不是很“爽”,后又改成了“王国”。所谓“托普经济王国”,宋如华认为它首先应该是精神帝国,没有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的“托普经济王国”,“是要垮的”;其次要有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他说到20世纪末,托普要培养100名技术骨干、100名管理骨干、100名业务骨干;第三要建立3个总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的实验室,同时,还要打造世界一流、国内第一的托普科学城。    
    在会上,野心勃勃的宋如华还第一次提出了上市的想法,他要求托普逐步从公司内部的股份合作制过渡到正规的股份制,“为1997、1998年公司股票正式上市打下坚实基础”;他还提出将成立“托普事业推动委员会”,组建“财务监督委员会”和“职业道德委员会”。在一个比一个美妙的梦想前,在一个比一个狂热的托普人前,宋如华更是在1995年产值过亿的基础上,提出了1996年托普要“坐二望三冲五(亿)”的口号。    
    幸福来得如此之快,台下的听众热血沸腾,掌声迭起。年终工作总结大会的闭幕词,是一位名叫李建友的托普集团副总裁作的,他声情俱佳地说——    
    “各位代表,各位托普的忠诚卫士,在此世纪之交,我们中国人能成为自由人,还是沦为世界的奴隶;能否享有可以称之为自己所有的财产;能否使自己免于陷入非人能拯救的悲惨境地——决定这一切的时刻已迫在眉睫。苍天之下,千百万尚未出生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至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支军队——托普的忠诚战士的勇敢和战斗,我们正创造跨世纪的辉煌,竞争的敌人残酷无情,我们别无他路,要么团结一心奋起反击,要么屈膝投降,而我们钢铁般的托普战士怎能投降呢?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若不克敌制胜,缔造托普经济帝国,就是捐躯疆场。    
    祖国的尊严,我们托普人的尊严,都要求我们忠诚的托普战士在宋总的领导下进行英勇顽强的奋斗,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感到羞愧,并将为后人所不齿。所以,让我们凭借我们事业的正义性和上帝给予我们的恩助,在此世纪之交,去创造伟大而崇高的业绩。全体托普人都注视着我们,我们有幸为他们效劳,我们将受到他们的祝福和赞颂。让我们相互激励、互相鞭策,并向世人昭示:在我们中国自己的国土上,有一群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精英们,在宋如华领袖的带领下,高举宋总创立的托普思想及托普路线,为缔造托普经济帝国而不遗余力、奋斗不息。我们的第一需要是工作,我们的第一需要是宋如华式托普事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苍一定会保佑如此伟大而正义的事业获得胜利。”    
    在结束讲话时,看着参会的200多名越来越激昂的“托普战士”,李建友放下讲话稿,振臂高呼,“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高唱托普之歌《团结就是力量》,谨以此让我们向上帝宣誓:我们托普忠诚的卫士,为宋如华式的托普事业而奋斗终身!”    
    刚进入托普时,李建友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打死都不说一句话”,但他性格好强,不服输。虽然最初对做业务一窍不通,但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他就可以独当一面开展业务了。后来,他主管的北方市场片区,成为托普完成业务最好的片区——宋如华非常器重他,职位持续升迁,从普通业务员先后升迁到办事处主任、北方市场管理处处长、事业部行政总裁、集团总裁助理、副总裁。在公司内部,李建友的排名也从原来籍籍无名到排名第13位再到第3名,成为仅次于宋如华与戴礼辉的二号人物。    
    有人会觉得奇怪,“第3名”怎么是“二号人物”了呢?难道宋如华是“0”号?    
    没错,宋正是“0”号。199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宋如华在解释托普核心层时说:“作为集团公司的领导,我还是‘0’号嘛!接下来第1号就是我们的戴总了,我不在公司他主持日常事务;第2号是李建友李总,他负责市场和金税事业部;第3号是高云秋,主管财务;第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